管理的创新职能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14116470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的创新职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管理的创新职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管理的创新职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的创新职能(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十一章管理的创新职能一、教学要点1、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2、技术创新的内涵。3、制度创新的内涵。4、创新过程的基本内容。5、如何组织创新活动?6、关键名词:创新、维持、目标创新、技术创新、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二、习题(一)填充题1、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与的组合。2、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和。3、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与。4、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将其分为和。5、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与。6、鉴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结果的,有效的管理要求有组织地进行创新。7、由于一定的

2、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利用这些载体的方法来体现的,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以及。8、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几个阶段的努力。9、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包括和的时空组织两个方面。10、要素创新包括与两方面。11、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管理的“维持职能”的是。组织创新控制领导2、创新与维持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3、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它受制于技术创新的其他方面影响其他技术创新效果的发挥往

3、往要求企业利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工艺方法4、经营制度确定了。谁是经营者,谁来组织企业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行使谁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内容、生产形式谁来保证企业生产资料的完整性及其增值谁来向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负责以及负何种责任5、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般来说,一定的经营制度决定相应的产权制度在产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进行调整在经营制度不变时,具体的管理规则和方法也可以不断改进管理制度的改进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要求经营制度作相应的调整6、就系统的外部说,有可能成为创新契机的变化主要有。技术的变化人口的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4、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7、关于机构说法正确的是。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横向分工的问题与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关它主要涉及管理劳动的纵向分工问题,即所谓的集权和分权问题组织机构完全相同,但机构之间的关系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式8、下列属于环境创新的是。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影响社区政府政策的制定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通过组织创新,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通过市场创新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9、关于市场创新正确的是。它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唯一途径市场创新包括通过市场的物理转移,揭示产品新的使用价值,来寻找新用户市场创新包括通过

5、广告宣传等促销工作,影响人们对某种消费行为的社会评价来增加产品销量(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2、创新与维持对系统存在的作用是什么?3、创新与维持有什么样的关系?4、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5、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四)问答题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3、简述创新的过程。4、企业如何进行新活动的组织。三、习题答案(一)填充题适度的维持、适度的创新2.局部创新、整体创新3.消极防御型创新、积极攻击型创新4.系统初建期的创新、运行中

6、的创新5.自发创新、有组织的创新6.不确定性(或风险性)7.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产品的创新8.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9.生产工艺、生产过程10.材料设备创新、手段创新11.产权制度(二)选择题B2.CD3.ABCD4.ABCD5.BCD6.ABCD7.BCD8.ABD9.ACD(三)简答题1.从逻辑顺序上来考察,在特定时期内对某一社会经济系统(组织)的管理工作可以概述为:设计系统的目标、结构和运行规划,启动并监视系统的运行,使之符合预定的规则操作;分析系统运行中的变化,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使系统不断呈现新的状态。显然,概述后管理内容的核心就是:维持与创新。任何组织系

7、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的组合。1. 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管理的维持职能便是要严格地按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系统的运行,尽力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摩擦,或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结构内耗,以保持系统的有序性。任何社会系统都要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这种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职能。系统的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系统贡献的需要程度和系统本身的贡献能力;而系统的贡献能力又取

8、决于系统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系统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2. 维持与创新作为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对系统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任何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系统运转的维持和创新而展开,卓越的管理是实现维持与创新最优组合的管理。3. 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可将其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局部创新是指在系统性质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系统活动的某些内容、某些要素的性质

9、或其相互组合的方式,系统的社会贡献的形式或方式等发生变动;整体创新则往往改变系统的目标和使命,涉及系统的目标和运行方式,影响系统的社会贡献的性质。4. 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可将其分为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防御型创新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的存在和运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为了避免威胁或由此造成的系统损失扩大,系统在内部展开的局部或全局性调整;攻击型创新是在观察外部世界运动的过程中、敏锐地预测到未来环境可能提供的某种有利机会,从而主动地调整系统的战略和技术,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种机会,谋求系统的发展。(四)问答题1.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包括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

10、,包括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也许应朝向寻求生产资料的社会成员“个人所有”与“共同所有”的最适度组合的方向发展。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经营制度的创新应是不断寻求企业生产资料最有效利用的方式。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分配制度的创新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实现报酬与贡献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3.(一)(一)寻

11、找机会创新活动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不协调现象开始的。不协调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旧秩序中的不协调既可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产生于对系统有影响的外部。(二)(二)提出构想敏锐地观察到了不协调现象的产生以后,还要透过现象究其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消除不协调、使系统在更高层次实现平衡的创新构想。(三)迅速行动创新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迅速行动。创新的构想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才能逐渐完善,企业只有迅速行动才能有效地利用“不协调”提供的机会。(四)坚持不懈构想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是可能失败的。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提高的过程。4.(一)(一)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二)(二)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三)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四)正确地对待失败(五)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