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_2018)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4109500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_2018)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_2018)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_2018)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_20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_2018)(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公告2018年第14号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的程序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展环境风险分级。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附录A中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事业单位可参照本标准进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本标准不适用于军事设施、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不适用于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或搬运如港口装卸的载具或单位。2标准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以下文件中的条款。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辨识GB 30000.2-GB 30000.2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标准GB 50483 化工建设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标准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标准GB 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标准SH 3015 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产业构造调整指导目录 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突发环境事件 environmental accident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安康和财产安全,或者

3、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3.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指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3.3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简称为“风险物质。3.4 风险物质的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of risk substance指根据物质毒性、环境危害性以及易扩散特性,对某种或某类突发环境事件风

4、险物质规定的数量。3.5 环境风险单元 environmental risk unit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风险物质的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企业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3.6 环境风险受体 environmental risk receptor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企业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3.7 清净废水 slightly polluted wastewater指未受污染或受较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不经处理即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3.8 事故废水 wastewater by accident指

5、事故状态下排出的含有泄漏物,以及施救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废水、清净废水、雨水或消防水等。4分级程序根据企业生产、使用、存储和释放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的评估分析结果,分别评估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将企业突发大气或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以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企业下设位置毗邻的多个独立厂区,可按厂区分别评估风险等级,以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

6、境事件风险等级并进展表征,也可分别表征为企业某厂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企业下设位置距离较远的多个独立厂区,分别评估确定各厂区风险等级,表征为企业某厂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程序见图1。企业 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Q1计算涉气或水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或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重大环境风险大气或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突发大气或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涉气或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Q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图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流程示意图5风险物质识别依据企业涉及的各类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进展风险物质识别。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

7、质及临界量清单见附录A。6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6.1 计算涉气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涉气风险物质包括附录A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局部全部风险物质以及第八局部中除NH3-N浓度2000mg/L的废液、CODCr浓度10000mg/L的有机废液之外的气态和可挥发造成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固态、液态风险物质。判断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燃料、“三废污染物等是否涉及大气环境风险物质混合或稀释的风险物质按其组分比例折算成纯物质,计算涉气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存在量如存在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年度内最大存在量计算与其在附录A中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风险

8、物质时,该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 1式中:w1, w2, ., wn每种风险物质的存在量,t;W1, W2, ., Wn每种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按照数值大小,将Q划分为4个水平:1Q1,以Q0表示,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21Q10,以Q1表示;310Q100,以Q2表示;4Q100,以Q3表示。6.2 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评估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进展评估,将各项指标分值累加,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6.2.1 生产工艺过程含有风险工艺和设

9、备情况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含有风险工艺和设备情况的评估按照工艺单元进展,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企业,对每套工艺单元分别评分并求和,该指标分值最高为30分。表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评估评估依据分值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10/每套其他高温或高压、涉及易燃易爆等物质的工艺过程a5/每套具有国家规定限期淘汰的工艺名录和设备b5/每套不涉及以上危险工艺过程或国家规定的禁用工艺/设备0注:a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

10、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GB30000.2至GB30000.13所确定的化学物质;b指产业构造调整指导目录中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6.2.2 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企业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指标见表2。对各项评估指标分别评分、计算总和,各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70分。表2 企业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与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评估指标评估依据分值毒性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1不涉及附录A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或2根据实际情况,具备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厂界泄漏监控预警系

11、统的0不具备厂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监控预警系统的25符合防护距离情况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的0不符合环评及批复文件防护距离要求的25近3年内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发生过特别重大或重大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20发生过较大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15发生过一般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10未发生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06.2.3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将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各项指标评估分值累加,得出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按照表3划分为4个类型。表3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划分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生

12、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类型M25M1 25M45M2 45M65M3 M65M4 6.3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评估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按照企业周边人口数进展划分。按照企业周边5公里或500米范围内人口数将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划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三种类型,分别以E1、E2和E3表示,见表4。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按类型1、类型2和类型3顺序依次降低。假设企业周边存在多种敏感程度类型的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则按敏感程度高者确定企业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表4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划分敏感程度类型大气环境风险受体类型1E1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

13、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5万人以上,或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总数1000人以上,或企业周边5公里涉及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相关保密区域类型2E2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或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总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类型3E3企业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等人口总数1万人以下,且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人口总数500人以下6.4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

14、定根据企业周边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涉气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生产工艺过程与大气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按照表5确定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5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矩阵表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M1类水平M2类水平M3类水平M4类水平类型1E11 Q10Q1较大较大重大重大10 Q100Q2较大重大重大重大Q 100Q3重大重大重大重大类型2E21 Q10Q1一般较大较大重大10 Q100Q2较大较大重大重大Q 100Q3较大重大重大重大类型3E31 Q10Q1一般一般较大较大10 Q100Q2一般较大较大重大Q 10

15、0Q3较大较大重大重大6.5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分为两种情况:1Q1时,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一般-大气Q0。2Q1时,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环境风险等级-大气Q水平-M类型-E类型。7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7.1 计算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涉水风险物质包括附录A中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局部全部风险物质,以及第一、第二局部中溶于水和遇水发生反响的风险物质,具体包括:溶于水的硒化氢、甲醛、乙二腈、二氧化氯、氯化氢、氨、环氧乙烷、甲胺、丁烷、二甲胺、一氧化二氯,砷化氢、二氧化氮、三甲胺、二氧化硫、三氟化硼、

16、硅烷、溴化氢、氯化氰、乙胺、二甲醚,以及遇水发生反响的乙烯酮、氟、四氟化硫、三氟溴乙烯。判断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是否涉及水环境风险物质,计算涉水风险物质混合或稀释的风险物质按其组分比例折算成纯物质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计算方法同6.1局部。7.2 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评估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进展评估,将各项分值累加,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7.2.1生产工艺过程含有风险工艺和设备情况同6.2.1局部。7.2.2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企业水

17、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指标见表6。对各项评估指标分别评分、计算总和,各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70分。表6 企业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评估评估指标评估依据分值截流措施1环境风险单元设防渗漏、防腐蚀、防淋溶、防流失措施;且2装置围堰与罐区防火堤围堰外设排水切换阀,正常情况下通向雨水系统的阀门关闭,通向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清净废水排放缓冲池或污水处理系统的阀门翻开;且3前述措施日常管理及维护良好,有专人负责阀门切换或设置自动切换设施,保证初期雨水、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入污水系统0有任意一个环境风险单元包括可能发生液体泄漏或产生液体泄漏物的危险废物贮存

18、场所的截流措施不符合上述任意一条要求的8事故废水收集措施1按相关设计标准设置应急事故水池、事故存液池或清净废水排放缓冲池等事故排水收集设施,并根据相关设计标准、下游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和易发生极端天气情况,设计事故排水收集设施的容量;且2确保事故排水收集设施在事故状态下能顺利收集泄漏物和消防水,日常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且3通过协议单位或自建管线,能将所收集废水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0有任意一个环境风险单元包括可能发生液体泄漏或产生液体泄漏物的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的事故排水收集措施不符合上述任意一条要求的8清净废水系统风险防控措施1不涉及清净废水;或2厂区内清净废水均可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19、或清污分流,且清净废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具有收集受污染的清净废水的缓冲池或收集池,池内日常保持足够的事故排水缓冲容量;池内设有提升设施或通过自流,能将所收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且具有清净废水系统的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清净废水总排口,防止受污染的清净废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0涉及清净废水,有任意一个环境风险单元的清净废水系统风险防控措施不符合上述2要求的8雨水排水系统风险防控措施1厂区内雨水均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或雨污分流,且雨水排水系统具有下述所有措施:具有收集初期雨水的收集池或雨水监控池;池出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闭,防止受污染的雨水外排;池

20、内设有提升设施或通过自流,能将所收集物送至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具有雨水系统总排口含泄洪渠监视及关闭设施,在紧急情况下有专人负责关闭雨水系统总排口含与清净废水共用一套排水系统情况,防止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进入外环境2如果有排洪沟,排洪沟不得通过生产区和罐区,或具有防止泄漏物和受污染的消防水等流入区域排洪沟的措施0不符合上述要求的8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风险防控措施1无生产废水产生或外排;或2有废水外排时:受污染的循环冷却水、雨水、消防水等排入生产废水系统或独立处理系统;生产废水排放前设监控池,能够将不合格废水送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如企业受污染的清净废水或雨水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则废水处理系统应设置

21、事故水缓冲设施;具有生产废水总排口监视及关闭设施,有专人负责启闭,确保泄漏物、受污染的消防水、不合格废水不排出厂外0涉及废水外排,且不符合上述2中任意一条要求的8废水排放去向无生产废水产生或外排01依法获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2进入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或3进入其他单位61直接进入海域或进入江、河、湖、库等水环境;或2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或再进入海域;或3未依法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4直接进入污灌农田或蒸发地12厂内危险废物环境管理1不涉及危险废物的;或2针对危险废物分区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具有完善的专业设施和风险防控措施0不具备完

22、善的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设施和风险防控措施10近3年内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发生过特别重大及重大等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8发生过较大等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6发生过一般等级突发水环境事件的4未发生突发水环境事件的0注:本表中相关标准具体指GB 50483、GB 50160、GB 50351、GB 50747、SH 30157.2.3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将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水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及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各项指标评估分值累加,得出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按照表3划分为4个类型。7.3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评估按照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同时考虑河流跨界的

23、情况和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情况,将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划分为类型1、类型2和类型3,分别以E1、E2和E3表示,见表7。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按类型1、类型2和类型3顺序依次降低。假设企业周边存在多种敏感程度类型的水环境风险受体,则按敏感程度高者确定企业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表7 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类型划分敏感程度类型水环境风险受体类型1E11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废水排入受纳水体后24小时流经范围按受纳河流最

24、大日均流速计算内涉及跨国界的类型2E21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或具有水生态服务功能的其他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如国家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海水浴场,盐场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和地方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国家级和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世界、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 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草原;2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涉及跨省界的;3企业位于溶岩地貌、

25、泄洪区、泥石流多发等地区类型3E3不涉及类型1和类型2情况的注:本表中规定的距离范围以到各类水环境保护目标或保护区域的边界为准7.4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根据企业周边水环境风险受体敏感程度E、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生产工艺过程与水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按照表5确定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7.5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分为两种情况:1Q1时,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一般-水Q0。2Q1时,企业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示为“环境风险等级-水Q水平-M类型-E类型。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8.1风险等级确定以企业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

26、险和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高者确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8.2风险等级调整近三年内因违法排放污染物、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等行为受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分的企业,在已评定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根基上调高一级,最高等级为重大。8.3风险等级表征只涉及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风险等级按6.5进展表征。只涉及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风险等级按7.5进展表征。同时涉及突发大气和水环境事件风险的企业,风险等级表示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例如:重大重大-大气Q1-M3-E1+较大-水Q2-M2-E2。附录A标准性附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

27、临界量清单序号物质名称CAS号突发事件案例以及遇水反响生成的物质临界量吨第一局部 有毒气态物质1光气75-44-5a0.252乙烯酮463-51-4 a0.253硒化氢7783-07-5b0.254二氟化氧7783-41-70.255砷化氢7784-42-1a0.256甲醛50-00-0a, c, d0.57乙二腈460-19-50.58氟7782-41-4e0.59二氧化氯10049-04-4 e0.510一氧化氮10102-43-9e0.511氯气7782-50-5a, b, c, d112四氟化硫7783-60-0 113磷化氢7803-51-2e114二氧化氮10102-44-0e11

28、5乙硼烷19287-45-7116三甲胺75-50-3a2.517羰基硫463-58-12.518二氧化硫7446-09-5a, b, d2.519过氯酰氟7616-94-6 2.520三氟化硼7637-07-2e2.521氯化氢7647-01-0a, c2.522硫化氢7783-06-4a2.523锑化氢7803-52-32.524硅烷7803-62-5e2.525溴化氢10035-10-6 2.526三氯化硼10294-34-52.527甲硫醇74-93-1b528氨气7664-41-7a, c529溴甲烷74-83-9b7.530环氧乙烷75-21-8c7.531二氯丙烷78-87-5b

29、7.532氯化氰506-77-4 a7.533一氧化碳630-08-0e7.534煤气/a, c7.535氯甲烷74-87-3a1036乙胺75-04-710第二局部 易燃易爆气态物质37甲胺74-89-5c538氯乙烷75-00-3e539氯乙烯75-01-4e540氟乙烯75-02-55411,1-二氟乙烷75-37-65421,1-二氟乙烯75-38-7543三氟氯乙烯79-38-9544四氟乙烯116-14-3e545二甲胺124-40-3a546三氟溴乙烯598-73-2547二氯硅烷4109-96-0548一氧化二氯7791-21-1549甲烷74-82-8a1050乙烷74-84

30、-01051乙烯74-85-1a, b1052乙炔74-86-2e1053丙烷74-98-6e1054丙炔74-99-71055环丙烷75-19-41056异丁烷75-28-5e1057丁烷106-97-8a10581-丁烯106-98-910591,3-丁二烯106-99-0b1060乙基乙炔107-00-610612-丁烯107-01-71062乙烯基甲醚107-25-51063丙烯115-07-1c1064二甲醚115-10-6e1065异丁烯115-11-7e1066丙二烯463-49-010672,2-二甲基丙烷463-82-11068顺-2-丁烯590-18-11069反式-2-丁

31、烯624-64-61070乙烯基乙炔689-97-4e1071氢气1333-74-0e1072丁烯25167-67-31073石油气68476-85-7b10第三局部 有毒液态物质74三氯硝基甲烷76-06-20.2575硫酸二甲酯77-78-1c0.2576氟乙酸甲酯453-18-9a0.2577戊硼烷19624-22-70.2578乙拌磷298-04-4d0.579二氯甲醚542-88-10.580汞7439-97-6d0.581氯磺酸7790-94-5b/氯化氢0.582羰基镍13463-39-3e0.583氰化氢74-90-8b184苯乙腈140-29-4e185异氰酸甲酯624-83

32、-9a186丙烯酰氯814-68-6 187四氯化钛7550-45-0 c/氯化氢188氢氟酸7664-39-3a, c189五羰基铁13463-40-6 190敌敌畏62-73-7c2.591四甲基铅75-74-12.592二甲基二氯硅烷75-78-5a/氯化氢2.593甲基三氯硅烷75-79-6 氯化氢2.594丙酮氰醇75-86-5c/氰化氢2.595四乙基铅78-00-2 a2.596氯甲酸甲酯79-22-12.597丙烯醛107-02-8b2.598氯甲基甲醚107-30-22.599呋喃110-00-92.5100己二腈111-69-3b2.51011,2,4-三氯代苯120-82

33、-12.5102甲基丙烯腈126-98-7 2.5103氯甲酸三氯甲酯503-38-8b2.5104溴化氰506-68-3 2.5105环氧溴丙烷3132-64-72.5106溴7726-95-6a2.5107一氯化硫10025-67-9氯化氢,硫化氢2.5108氧氯化磷10025-87-3e/氯化氢2.5109硫氢化钠16721-80-5a2.5110甲苯二异氰酸酯26471-62-5b2.5111苯胺62-53-3b, c5112过氧乙酸79-21-0e51131,2,3-三氯代苯87-61-65114甲苯-2,6-二异氰酸酯91-08-751152-氯苯胺95-51-251162-氯乙醇

34、107-07-3 51173-氨基丙烯107-11-95118丙腈107-12-05119氯苯108-90-7e5120氯甲酸正丙酯109-61-5 5121丁酰氯141-75-3e/氯化氢5122乙撑亚胺151-56-45123四硝基甲烷509-14-8 e512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56-67-2e5125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584-84-9e5126过氯甲基硫醇594-42-3 5127邻氟硝基苯1493-27-2a5128三氧化硫7446-11-9b5129发烟硫酸8014-95-7a, b, c5130四氯化硅10026-04-7a/氯化氢5131十二烷基苯磺酸27176-8

35、7-0d5132四氯化碳56-23-5c7.51331,1-甲基肼57-14-7 7.5134甲基肼60-34-4e7.5135三甲基氯硅烷75-77-4 d/氯化氢7.51362-甲基苯胺95-53-47.5137氯乙酸甲酯96-34-4a7.51381,2-二氯乙烷107-06-2e7.51392-丙烯-1-醇107-18-67.5140醋酸乙烯108-05-4 a7.5141异丙基氯甲酸酯108-23-6 7.5142哌啶110-89-4 7.5143肼302-01-2 7.5144三氟化硼-二甲醚络合物353-42-4 7.5145盐酸浓度37%或更高7647-01-0b7.5146硝

36、酸7697-37-2a, c7.5147三氯化磷7719-12-2a, c/氯化氢7.5148三氯化砷7784-34-1 7.5149乙酸64-19-7a10150丙酮67-64-1c10151三氯甲烷67-66-3c10152苯71-43-2a, b, c10153碘甲烷74-88-4 10154乙腈75-05-8e10155乙硫醇75-08-1c10156二氯甲烷75-09-2a10157二硫化碳75-15-0a, c10158二甲基硫醚75-18-310159丙烯亚胺75-55-8 10160环氧丙烷75-56-9e10161异丁腈78-82-0 10162三氯乙烯79-01-6a101

37、6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4-74-2101641,2-二氯苯95-50-1101653,4-二氯甲苯95-75-0a10166丙烯酸甲酯96-33-3b10167硝基苯98-95-3a10168乙苯100-41-4a10169苯乙烯100-42-5a, c10170环氧氯丙烷106-89-8c10171丙烯腈107-13-1a, c10172乙二胺107-15-3b10173甲苯108-88-3a, c10174环己胺108-91-8 10175环己烷110-82-7e10176反式-丁烯醛123-73-9 10177四氯乙烯127-18-4b10178硫氰酸甲酯556-64-910179二甲苯

38、1330-20-7a, b, c10180氨水浓度20%或更高1336-21-6a, c10181丁烯醛4170-30-310182磷酸7664-38-2b, d10183硫酸7664-93-9a, b, c10第四局部 易燃液态物质184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e51852-氯丙烷75-29-65186异丙胺75-31-0 e51871,1-二氯乙烯75-35-451882-硝基甲苯88-72-2b5189三氯丙烷96-18-4b5190呋喃甲醛98-01-1b5191苯甲酰氯98-88-4b51923-氯丙烯107-05-151932-氯-1,3-丁二烯126-99-85194二

39、烯丙基二硫539-86-6e51952-氯丙烯557-98-251961-氯丙烯590-21-65197亚硫酰氯7719-09-7b5198三氯硅烷10025-78-2e/氯化氢5199乙醚60-29-7e10200甲酸64-18-6b/d10201甲醇67-56-1a, c10202异丙醇67-63-0e10203丁醇71-36-3a10204乙醛75-07-0e102052-氨基异丁烷75-64-910206四甲基硅烷75-76-3102072-甲基丁烷78-78-4102082-甲基1,3-丁二烯78-79-5102092-甲基丙醛78-84-2b10210丁酮78-93-3a10211

40、乙酸甲酯79-20-9b10212甲基丙烯酸甲酯80-62-610213苯甲酸乙酯93-89-0c102141,2-二甲苯95-47-6b10215苯甲醛100-52-7a10216甲基苯胺100-61-8b, d10217异辛醇104-76-7b102181,4-二甲苯106-42-3b,e10219甲酸甲酯107-31-310220醋酸酐108-24-7b102211,3-二甲苯108-38-3a10222环己酮108-94-1b10223戊烷109-66-0b102241-戊烯109-67-110225甲缩醛109-87-5a10226乙烯基乙醚109-92-210227亚硝酸乙酯109

41、-95-5a10228正己烷110-54-3e102292,2-二羟基二乙胺111-42-2b10230正辛醇111-87-5b1023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17-84-0b102322,6-二氯甲苯118-69-4e10233丙烯酸丁酯141-32-2a, b10234乙酸乙酯141-78-6e102351,3-戊二烯504-60-9e102363-甲基-1-丁烯563-45-1102372-甲基-1-丁烯563-46-210238顺式-2-戊烯627-20-310239反式-2-戊烯646-04-810240二乙烯酮674-82-8d10241甲基萘1321-94-4b10242甲基叔丁基醚

42、1634-04-4b10243石油醚8032-32-4a10244乙醇64-17-5a500*第五局部 其他有毒物质245氰化钠143-33-9氰化氢0.25246氰化钾151-50-8氰化氢0.25247五氧化二砷1303-28-20.25248氧化镉1306-19-0b0.25249三氧化二砷1327-53-3b0.25250碳酸镍3333-67-30.25251砷7440-38-2a, b, c, d0.25252氯化镍7718-54-90.25253铬酸7738-94-50.25254铬酸钠7775-11-3e0.25255砷酸氢二钠7778-43-00.25256硫酸镍7786-81

43、-4c0.25257铬酸钾7789-00-60.25258七水合砷酸氢二钠10048-95-00.25259氯化镉10108-64-20.25260硫酸镉10124-36-4c0.25261硫酸镍铵15699-18-00.25262四氧化锇20816-12-0 0.25263乙酰甲胺磷30560-19-1d0.25264五氯硝基苯82-68-80.5265联苯胺92-87-50.52661,3-二硝基苯99-65-00.52671,2-二硝基苯528-29-0a0.5268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26447-40-5e0.5269乐果60-51-5a12704-壬基苯酚104-40-512

44、71对苯醌106-51-4a1272六氯苯118-74-11273壬基酚25154-52-31274多聚甲醛30525-89-4a1275对壬基苯酚混有异构体84852-15-31276联苯92-52-4b2.5277氰酸钾590-28-3e2.5278多氯联苯1336-36-3d2.5279氯氰菊酯52315-07-8a2.5280氯乙酸79-11-8d52815-叔丁基-2,4,6-三硝基间二甲苯81-15-25282三氯异氰尿酸87-90-1d5283萘91-20-3a52841,2,4,5-四氯代苯95-94-352851-氯-2,4-二硝基苯97-00-752862,6-二氯-4-硝

45、基苯胺99-30-95287对硝基氯苯100-00-5b52884-硝基苯胺100-01-65289己内酰胺105-60-2e5290苯酚108-95-2a, b, c, d52912,4,6-三硝基甲苯118-96-752922,4-二氯苯酚120-83-252932,4-二硝基甲苯121-14-252942,4,6-三溴苯胺147-82-05295二氯异腈尿酸钠2893-78-9e52966-氯-2,4-二硝基苯胺3531-19-9a5297次氯酸钠7681-52-9b5298高氯酸铵7790-98-9e5299白磷12185-10-3a5300氟硅酸16961-83-4b53011,4-

46、二氯苯106-46-710302三聚氯氰108-77-0b10303蒽120-12-7b10304五氧化二磷1314-56-3e10305硫酸铵7783-20-2e10306硝基氯苯25167-93-5b10307硫63705-05-5b, e10308硝酸铵6484-52-2a50*309氯酸钾3811-04-9e100*310氯酸钠7775-09-9e100*第六局部 遇水生成有毒气体的物质311磷化钙1305-99-3磷化氢2.5312五硫化二磷1314-80-3d/硫化氢2.5313亚硝基硫酸7782-78-7二氧化氮2.5314五氟化碘7783-66-6氟化氢2.5315五氟化锑77

47、83-70-2氟化氢2.5316六氟化铀7783-81-5氟化氢2.5317三氟化溴7787-71-5氟化氢,溴2.5318氟磺酸7789-21-1氟化氢2.5319五氟化溴7789-30-2氟化氢,溴2.5320磷化镁12057-74-8磷化氢2.5321磷化钠12058-85-4磷化氢2.5322磷化锶12504-16-4磷化氢2.5323磷化钾20770-41-6磷化氢2.5324磷化铝20859-73-8磷化氢2.5325乙酰氯75-36-5氯化氢5326甲基二氯硅烷75-54-7b/氯化氢5327乙烯基三氯硅烷75-94-5氯化氢5328丙酰氯79-03-8氯化氢5329氯乙酰氯79

48、-04-9氯化氢5330异丁酰氯79-30-1氯化氢5331二氯乙酰氯79-36-7氯化氢5332二苯二氯硅烷80- 10-4氯化氢5333环己基三氯硅烷98-12-4氯化氢5334苯基三氯硅烷98-13-5氯化氢5335烯丙基三氯硅烷107-37-9氯化氢5336戊基三氯硅烷107-72-2氯化氢5337十八烷基三氯硅烷112-04-9氯化氢5338乙基三氯硅烷115-21-9氯化氢5339丙基三氯硅烷141-57-1氯化氢5340甲基苯基二氯硅烷149-74-6氯化氢5341乙酰溴506-96-7溴化氢5342乙酰碘507-02-8碘化氢5343己基三氯硅烷928-65-4氯化氢5344乙

49、基苯基二氯硅烷1125-27-5氯化氢5345二乙基二氯硅烷1719-53-5氯化氢5346乙基二氯硅烷1789-58-8 氯化氢5347十二烷基三氯硅烷4484-72-4氯化氢5348正辛基三氯硅烷5283-66-9氯化氢5349壬基三氯硅烷5283-67-0氯化氢5350十六烷基三氯硅烷5894-60-0氯化氢5351三氯化铝7446-70-0氯化氢5352亚硫酸锌7488-52-0硫化氢,二氧化硫5353正丁基三氯硅烷7521-80-4氯化氢5354氯化亚砜7719-09-7氯化氢,二氧化硫5355三溴化铝7727-15-3溴化氢5356亚硫酸氢钾7773-03-7硫化氢,二氧化硫535

50、7连二亚硫酸钠7775-14-6硫化氢,二氧化硫5358连二亚硫酸锌7779-86-4硫化氢,二氧化硫5359三溴化磷7789-60-8溴化氢5360五溴化磷7789-69-7溴化氢5361硫酰氯7791-25-5氯化氢5362五氯化磷10026-13-8氯化氢5363三溴化硼10294-33-4溴化氢5364二氯化硫10545-99-0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5365四氯化硫13451-08-6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5366亚硫酸氢钙13780-03-5硫化氢,二氧化硫5367连二亚硫酸钾14293-73-3硫化氢,二氧化硫5368铬酰氯14977-61-8氯化氢5369连二亚硫酸钙15512-36-4硫化氢,二氧化硫5370二苄基二氯硅烷18414-36-3氯化氢5371氯苯基三氯硅烷26571-79-9氯化氢537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