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4094419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苏教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实验专题.精品文档.初二物理复习:实验专题 姓名: 1.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她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钩码总重/N00.51.01.52.02.53.03.54.0指针位置/cm 2.53.03.54.04.55.05.55.85.8弹簧伸长/cm00.51.01.52.02.53.03.33.3(1)在右图中作出弹簧伸长与钩码对弹簧拉力的关系图;(2)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 N的情况下,弹簧的 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

2、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3)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 , .(4)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下面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5)另一组同学在“探究弹簧伸长和外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实验是在弹簧弹性限度内进行的测得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关系如图E所示由图可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

3、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沿着水平方向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物块A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小 ,方向 .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图甲、丙,发现F1F3,可以得出结论: 。(4)如果甲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乙图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实验过程中,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3.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如图甲

4、所示,小芳在做该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变大/变小/不变)(2)若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关”应该选择一个_(填“长方体”或“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通过做_次实验才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3)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如图乙所示,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

5、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4.小聪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如下:(1)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表: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G/m(N/kg)物体10.10.989.8物体20.21.969.8物体30.32.949.8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2)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

6、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变化/不变);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 5如图甲是小华同学进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的情景(1)小华将系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对角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相同高度处的两个滑轮,如图甲所示,在左侧细线下挂上一个钩码后,为使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还需在右侧细线下挂上 个钩码(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左端向上、右端向下顺时针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小明同学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能否用小明的装置进行实验 (能/不能)(4)为了

7、验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下一步的操作是:_ _(5)小力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景,于是他认为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也能平衡他的说法是_(正确/错误)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 _ _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是: (6)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读数误差(7)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_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使用条件6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

8、设计了如图(a)、(b)所示两个实验:(1)在上述实验中,根据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通过观察图(a)、(b)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此后该同学又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对比(a)、(c)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选填,=,)。(4)比较上述实验(b)、(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7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1)根据图

9、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假设,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B都是实验事实C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D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2)实验中,小明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做了三次实验。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 。(3)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 ,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5)当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中,共受到 个力的作用(6)小明同学经历了上面的探究学习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

10、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小明同学做出了一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 A保持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8小明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甲 乙 丙 丁(1)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 。而小明用手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高基本不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 _。(2)解决问题后,小明继续探究实验,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对比甲、乙得出的结论是: 。(3)小明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4)要探究液体压强

11、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进行对比。(5)在图丙中,固定U型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 的压强大小关系。9.小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V)、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1)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2)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则大气压的值可表示为p= (3)实验室有甲乙丙三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8cm2、1.2cm

12、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甲”、“乙”、“丙”)注射器合适(4)若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值都偏小,原因可能是 ;若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值都偏大,原因可能是 。10.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小勇对大气压强有1.0105Pa这么大存有疑问,如图甲所示,他找来一个面积约为410-4m2的塑料吸盘,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测量大气压强: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S;将装有适量细沙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请完成下列问题(取g

13、=10N/kg);(1)不计塑料挂钩和吸盘的质量,大气压数值的计算式是P= (2)如果吸盘内空气未挤尽,那么,测得的大气压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3)小刚准备用如图乙所示,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钩着这个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测出入气对吸盘的压力,他的实验可行么?答: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请通过必要的计算说明理由: 11.小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探究(l)分析图1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

14、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 (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水=1.0103kg/m3,取g=10N/kg),分析图象可知:曲线 (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该金属圆柱体的重力为 N,在图1丁所示的情形下,金属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为多少N,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3)爷爷鼓励小明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帮小明把下面“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中的部分内容填写完整实验器材:金属圆柱体、 、烧杯、水、盐水、细线实验步骤:用细

15、线拴住金属圆柱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圆柱体先后分别 在水和 中,分别读出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比较F1和F2的大小,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如图3所示,是小明在学校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若用该测力计测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12.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测出实心合金块所受的重力乙、把合金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合金块所受的浮力,收集合金块排开的水丙、测出桶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丁、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1)你认为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 (

16、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该同学还可 (填“A”或“B”)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3)通过此实验,可得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排出液体所受的重力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图乙中浸没中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

17、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动力F1 / N动力臂L1 / cm阻力F2 / N阻力臂L2 / cm11.510121201031201.510(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_.(3)第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由斜着向下拉改为竖直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 。(4)第二次实验中左右两边各拿掉一个钩码,则杠杆的左端将 。(选填上翘或下沉)(5)本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14风车是利用风力做功的装置小明制作了一架小风车,他想粗略测定风车在一定风速下做功的功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观察实验装置,小明是通过测量细线对 做功的功率来测定风车做功功

18、率的;(2)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有:天平、 和 ;(3)实验时,逐渐增加挂在细线下的回形针数量,直到细线恰好缓慢匀速提升回形针为止若测得回形针匀速上升的高度h、所用的时间t、回形针的总质量m,则风车做功的功率P = (表达式中的物理量均用符号表示);(4)如果选用较粗重的线做实验,则与选用较细的线相比,测得风车的功率值偏 ;15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27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中我们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

19、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图1716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 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小刚同学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反映了他的探究过程。实验次数斜面倾角斜面粗糙程度物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30粗糙10.50.710.50.730稍光滑10.50.610.58345粗糙10.70.910.978(1)请你替小刚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小数位参照表中相关数据)。(2)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验证猜想_(填写字母)。(3)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其它条件一定时, _ 。(4)若要验证猜想D,应控制斜面的长、斜面的倾斜程度和_不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