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案例北师大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4091773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案例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案例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案例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案例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诸侯争霸通过对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史实及其作用的学习,理解春秋时期是西周传统政治秩序逐步解体的时期,各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案例说明通过“诸侯争霸”这一目的学习,了解春秋五霸产生的原因和过程,认识五个霸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军事实力背后政治、经济与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既与国家实力相关,也与个人素质密不可分。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文字等,引导学生对本目进行分析,为下一个课目“战国七雄”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1.诸侯争霸(1)春秋五霸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师补充“西周分封图”,以及“郑庄公行刺周桓王的故

2、事”并讲述。东周第二位君主桓公统治的时候,郑国国君庄公侵占王室的收成,还不觐见桓公。周桓王带领蔡、卫、陈等国攻打郑国,结果桓公大败,还被郑国大将射中肩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何不能令西周盛世长久维持?为什么这时史家称周朝为东周?东周王室的地位与西周王室的地位一样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周平王东迁后,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兵力大减。“天下共主”的地位日渐动摇,而且周王室在经济和政治上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教师提问: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君,面对这样的形势,你会怎么做?学生思考回答。2.诸侯争霸学生阅读教材第2829页,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齐桓公以霸,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材料二:教材第29页 “齐桓公与管仲(汉画像石拓片)” 。材料三:补充“战国形势图”。教师提问:齐国是东方大国,盛产鱼盐,并有丰富的矿藏,为齐桓公争霸提供了有力的先天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诸侯,重要的是他能任用贤能。管仲在被任用为相后,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对内积极改革,发展经济;对外改革军制,组织了强大的常备军,加强了齐国的军事实力,为齐桓公的称霸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此外,齐桓公还提出“尊王攘夷”。教师提问:当时的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为什么齐桓

4、公还要“尊王”?“攘夷”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此时的周天子虽然没有实权,但是毕竟还有号召力的,如果齐桓公抛弃他,必然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反对。所以,为了使自己霸业更加合法、合理,齐桓公表面上还是要打着“尊王”的旗号。至于“攘夷”,那就是齐桓公提高自己威信的一种方式。当时周边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对中原各国发起进攻,威胁着这些国家的安全,一些小的国家不能保护自己,只有投靠大国。齐桓公顺应当时的形势,打起“攘夷”的大旗,保护小国,赢得了小国的拥护。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在争霸过程中吞并了其他小国,并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教师继

5、续出示材料:材料一:图片资料“鼎”。材料二:“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左传教师讲述:“鼎”的由来和“九鼎”的意义。学生结合材料二解释:“问鼎中原”“一鸣惊人”两个成语故事的意思。教师总结:春秋时,楚国庄王曾向周室询问寻求 “九鼎”,意图霸天下。继齐桓公之后,晋文公和楚庄王相继称霸。材料三:视频录像“楚庄王称霸”。教师提问:楚庄王能够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与齐桓公非常相似,楚国地处鱼米之乡,先天条件优越;楚庄王任用贤臣孙叔敖发展楚国经济,自己也励精图治,扩张国力,又有远大志向。因此,继晋文公之后,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的

6、霸主。教师补充空白“战国形势图”,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小字。教师提问:除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外,春秋时期还有哪几位霸主?在空白图上正确填上“春秋五霸”的名字。教师提问:这些霸主中,你认为谁最能承担霸主的责任?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继续提问:我们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哪些领袖气质?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教师过渡: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通过学习战国时期的战争,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案例说明选择“战国七雄”这一目,旨在说明战国七雄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因为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

7、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就在本目中。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春秋和战国时期地图的比较解决战国七雄的产生,战国七雄的产生本身就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结果。最后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分析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1.比较“春秋形势图 ” “战国形势图”教师提问:战国七雄中哪几个国家是春秋旧国?哪几个是新诞生的国家?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讲解“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史实。由于晋国的长期争霸,国内贵族的势力随即上升,大权被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卿大夫掌握。六家卿大夫架空国君的同时,彼此间也展开兼并。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

8、家联合起来消灭智氏,并且将晋公室的土地也给瓜分了,只给晋君留下两城。公元前403年,徒有虚名的周天子正式册封三家大夫为诸侯,成立了韩、赵、魏三国,晋国灭亡。“三家分晋”,卿大夫之位而称诸侯,打破了周朝的等级界限,政治权力重心从诸侯下移到卿大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巨大变化,体现了战国时期政治的特点。“田氏代齐”也是战国时期卿大夫专政夺权的一个事例。齐国原本也有众多卿大夫共同执政,经过长期的斗争只剩下田氏一家。在得到民众的支持后,田氏掌握了齐国的大权。公元前391年,田氏大夫田和废掉齐康公,自立为国君,完成了田氏代姜氏之齐的过程。田和自立为齐君,仍定国号为齐。公元前386年,齐太公与魏文侯会于浊泽(

9、今河南临颍县西北)。这时,韩、赵、魏三家已经分晋,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田和求魏文侯向周天子说情,承认田和为诸侯国君,周天子许之。从此,田和正式成为诸侯国君。田氏齐国代替了姜姓齐国。2.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关于战国时期的成语接龙比赛教师总结:刚才的成语接龙比赛,很多成语都涉及战争,这就是战国名字的由来。请同学们观察“战国形势图”,谁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记住七个国家的名字和位置?3.教师补充表格比较项目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王室衰微,尚有“共主”之名。国家数目14020教师提问: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国家数目的减少说明了什么问题?战国时代与春秋时代相比,周王室的地位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10、:战国时期国家数目的减少说明战争频繁,兼并不绝。此时周王室的地位只与小国相当,名义上的“共主”也失去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除了战争之外,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的攻势,“合纵”“连横”便应运而生。教师讲述“合纵”“连横”史实,补充地图册“合纵连横形势图”:第一,战国时期“合纵”“连横”可以看成是战国时期的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第二,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产生也是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变化的结果。由于“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民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士人阶层。他们奔走各国并进行政治实践,欲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各国的统治者面对激烈的政治形势,也争相招揽人才,提倡“

11、连横”的张仪、主张“合纵”的公孙衍就是士的代表,并通过辩才被国君重用。第三,战国时期“合纵”“连横”斗争客观上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为秦、齐两国是战国时期两大强国,“合纵”政策主要是针对这两国进行的。东方六国几度“合纵”伐秦,都因为内部不团结而被秦的“连横”政策打败,相反对齐的“合纵”则取得了成功。教师提问:利用教材“材料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六国合纵抗秦为什么没有成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秦国用贿赂、的手法破坏合纵,各个击破;秦国采取“连横”的策略破了“合纵”;五国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4.教师补充材料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

12、士民罢敝。(西汉)贾谊:过秦论教师提问:你同意以上的观点吗?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还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正面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争霸战争冲击着旧的社会秩序。西周初期确立了天子、诸侯、大夫的等级制度在春秋时期瓦解,周天子地位下降,王室衰微,诸侯地位上升,大国称霸,政治权力由天子转向诸侯。春秋后期,辅助诸侯的卿大夫实力日渐强大,很多诸侯国的权力被强大的士大夫家族控制,诸侯实力下降,卿大夫实力上升。周天子春秋时期“天下共主”的地位到战国时期已形同虚设。(2)传统的贵族统治体制渐趋瓦解。春秋时期,国内的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贵贱等级严明,平民基本没有从政的可能性。战国

13、时期因为战争或者国内内乱,许多贵族流落民间,成为平民。部分平民也凭着自己的才能,获得君主的认可与赏识,在政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3)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导致各国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实力,纷纷推行促进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和全面,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这一内容与下一节“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相呼应。负面影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战国250年的历史,战争不断。各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大量的人民从事战争,伤亡很大。例如: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相持三年,最后赵军被坑杀40万人;秦楚之战,秦国60万人参战。正如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