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和酶》酶促反应-教案5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ya****h 文档编号:114027557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和酶》酶促反应-教案5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和酶》酶促反应-教案5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和酶》酶促反应-教案5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和酶》酶促反应-教案5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和酶》酶促反应-教案5 苏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和酶酶促反应-教案5苏教版必修1导入新课教师呈示情景:出示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或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细胞图,然后由学生回答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与核糖体等细胞器的作用。并思考,为何相关的细胞代谢只能在相应的细胞结构中完成或进行?推进新课板书:(三)酶促反应与酶促反应过程教师引导:(1)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细胞内所有的代谢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细胞内各种结构的功能不同,其原因之一是它们的结构中所含酶的种类各异。(2)如: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由于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的酶分布于此;核糖体中有合成蛋白质的酶存在使其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内有催

2、化光合作用的酶系(3)细胞空间上酶分布的分隔性和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使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协调统一。(4)我们把这种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师那么酶促反应与一般的化学反应有何区别呢?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生甲酶促反应通常是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等温和条件下进行的。生乙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因而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速率很快。生丙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往往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师在酶促反应中,酶究竟是如何产生催化作用的?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课文中“酶促反应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酶促反应示意图”中a、b两图的区别,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活动:打

3、开自制的Flash课件,动态模拟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建议在设置媒体技术时,要尽量符合“诱导契合”模型,而非“钥匙锁”模型)。生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但是,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呢?-个酶分子吸收两个与JU&性部位恰相配介的皋质分子,就像钥匙插入锁中一样基质和酶结合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生成产物酚町立即吸引另外的展质分子。它不受反应的影响师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酶的活性中心一般位于酶分子的表面,呈裂缝状。酶活性中心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叫做结合基团,主要起到与底物结合的作用;另一部分叫做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

4、化反应。少数酶分子中的基团同时具有上述两个作用。师酶在酶促反应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呢?生甲底物与酶的关系犹如钥匙锁的关系。生乙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在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这种匹配可以通过酶与底物之间的诱导而产生;当酶与底物结合的时候,便启动化学反应。生丙在反应过程中,形成了酶底物的中间产物,然后,酶与底物脱离,同时底物转变为产物。师“酶促反应示意图”中a、b两图各表示酶在何种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生“酶促反应示意图”中a图表示酶在合成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如酶可以催化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二肽;“酶促反应示意图”中b图表示酶在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如麦芽糖酶可以催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师酶作

5、用机理的假说到底有哪些?(1)关于酶的活性中心和底物结合的机理,早在1890年,德国化学家费休就提出了著名的“钥匙锁”模型。他认为底物和酶分子的关系,就像钥匙和锁相配一样,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或是被在构象上相近的钥匙打开。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酶促反应的特性。(2)但实际上,酶的活性中心并不像这个模型中所显示的那样,是固定不变的;并且这个模型不能解释可逆反应,因为底物和产物的结构是不同的。为什么这些不同的钥匙能开同一把锁?1958年,科仕兰提出的“诱导一契合”模型克服了“钥匙一锁”模型的缺点。按照这一模型,酶与底物结合时,底物能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使酶分子能与底物很好地结合,从

6、而发生催化作用。酶的X射线衍射研究证明,酶与底物结合时,酶分子的构象的确是发生了变化。(3)酶和底物相互作用而产生酶底物复合物这一过程十分重要。在实验室内进行一个化学反应,首先需要给以活化能,所以需要加热。酶促反应不需要加热,不必给以活化能。这是因为酶和底物的相互作用要释放一些结合能,使酶底物复合物稳定。有了结合能的释放,酶就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了。师在我们上一堂课中,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用稀硫酸和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如对加入稀硫酸的试管进行酒精灯加热处理,再观察其实验结果,会发现淀粉水解的速率增加;而对加入稀释的唾液进行同样的处理,却发现被水解的速率显

7、著减慢,甚至完全不水解。说明了高温加热增加了H+的催化活性,却显著降低了淀粉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会导致淀粉酶失去催化活性。那么,温度对酶的催化活性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温度影响酶的催化活性的机理是什么呢?2019-2020年高中生物ATP和酶酶的特性-教案4苏教版必修1(提示:本节课建议安排在实验室;教师可以在每个实验桌上预先准备3.5%的FeCl3溶液,20%的新鲜猪肝提取液,马铃薯的组织提取液火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 巴斯德是一位伟大的微生物学家,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对酵母菌在酒精发酵中的作用的机理研究、乳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的研究以及澄清生物的自然发生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1854

8、年9月,法国教育部委任巴斯德为里尔工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在那里,他对酒精工业发生了兴趣,而制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发酵。当时里尔一家酒精制造工厂遇到技术问题,请求巴斯德帮助研究发酵过程,巴斯德深入工厂考察,把各种甜菜根汁和发酵中的液体带回实验室观察。经过多次实验,他发现,发酵液里有一种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状小体,它长大后就是酵母菌。巴斯德继续研究,弄清发酵时所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酵母菌使糖分解得来的。当时大家普遍相信酒精是由糖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并没有生物参与,而巴斯德的研究结果显现发酵需有酵母菌的存在才得以进行。此理论深深地震撼当时的社会,也引起许多人士的质疑,经巴斯德不断地探究、

9、推导,终于向世人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3)1897年德国学者毕希纳发现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能与酵母一样具有发酵糖液产生乙醇的作用。师当你对上述材料阅读以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假如不成熟,可以与你的伙伴讨论,假如你觉得你的想法不错,不妨与你的伙伴分享: 你觉得巴斯德在研究酒精发酵中,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酵母菌发酵,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能与酵母一样具有发酵糖液产生乙醇的作用。那么,毕希纳的发现是否说明没有酵母菌的作用,酒精发酵仍旧可以发生呢?假如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发酵过程中的糖具有怎样的作用?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呢?生甲巴斯德成功的原因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与细

10、心的观察。生乙巴斯德成功的原因是他有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有,他具有比较好的化学知识背景;还有,他不迷信、不盲从。生丙从信息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似乎酒精发酵不是一种生命特有的现象。但是,若没有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仍旧不能使糖液发酵产生乙醇,因此,通常情况下的酒精发酵仍旧离不开酵母菌的作用。生丁糖是酵母菌发酵的一种原料;酒精和二氧化碳是由糖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而来的。师我们通过讨论,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意见,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在特定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内的这种变化在高速、有序地发生着。那么,这种反应在化学实验室里是否容易发生呢?假如答案是否定的话,为什么在酵母

11、菌细胞内容易发生这种转变?是什么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生在实验室中一般不容易将糖转化成为酒精与二氧化碳;在酵母菌细胞内,能快速、有序地将糖转化成为酒精与二氧化碳,可能与酵母菌细胞内的某种物质有关,这种物质的功能类似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水解的催化功能;而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也能使糖转化为酒精与二氧化碳,是因为提取液中也含有这类物质。推进新课板书:二、酶与酶促反应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学习酶的相关知识;而对于此类问题更多的理解,则需要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去学习、去理解。我们先可以进行这样一组实验。教师布置学生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 取A、B、C两支试管,各

12、加入2mL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向A、B、C三支试管各加入2mL的蒸馏水、质量分数为0.1%的稀硫酸、稀释的唾液,37C水浴2分钟。(3) 向上述三支试管中加入3滴碘液,观察其颜色变化,以“+”的多少表示碘液遇淀粉后颜色变化的深浅。师说出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生在C试管内为何加入碘液后不变色?而在A、B两支试管内为何加入碘液后显蓝色?A试管为“+”、B试管为“+”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也可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重复上述实验。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记录数据如下:A试管为“+”、B试管为“+”、C试管为“-”。师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作用?实验中37C水浴的目的是什么?生设置A

13、试管是对照作用;37C水浴的目的是提供反应适宜的温度。师请你尝试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生C试管内加入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C试管内的淀粉全部被水解了;而A、B两支试管内加入碘液后显蓝色是因为其中还有淀粉,且A试管中剩余的淀粉多,B试管中剩余的淀粉相对少,所以A试管为“+”、B试管为“+”。师假如我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B试管进行酒精灯加热处理,再观察其实验结果,会如何?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示,进行实验操作,并收集实验数据。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发现B试管的颜色变化相对于没有加热前的变化不明显。说明,加热以后淀粉被水解的量更多,剩余的淀粉更少。说明了在H+存在的条件下,

14、加热有利于淀粉的水解。师假如我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C试管进行酒精灯加热处理,再观察其实验结果,会如何?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生发现C试管的颜色变化相对于没有加热前的变化要明显。说明,加热以后淀粉被水解的量变少,剩余的淀粉多。说明了在唾液存在的条件下,加热抑制了淀粉的水解。师你已有的知识是否能告诉你,B试管中的H+在淀粉水解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具有怎样的作用?C试管中的唾液能促使淀粉水解,究竟是唾液中的什么物质?从我们这个实验来看,这种物质在催化淀粉水解中有何异同?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问题:生甲H+在淀粉水解中是一种催化剂,起到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改变了化学速率,当然,其作用不能改变化学

15、平衡。生乙在初中生物学中,我们知道了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催化了淀粉的水解。生丙从这个实验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唾液淀粉酶与H+样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二者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这说明H+是一种无机催化剂,一定的加热会有影响,但是,加热会促进H+的催化作用,而使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下降。板书:(一)酶的定义师同学们的推测相当准确。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生物体内这些化学反应,在生物体内温和的条件(常温、常压)下、迅速而有规律地进行,这都与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作用有关。酵母菌细胞内,能快速、有序地将糖转化成为酒精与二氧化碳,就与酵母菌细胞内存在的相应酶的催化有关;C试管中的淀粉水

16、解,与唾液中的水解淀粉的酶有关。那么什么是酶呢?课件展示:(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为了研究消化液对于消化的作用,他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子内,然后让鹰吞入笼子,这样肉块的消化可以不受胃的物理性消化作用的影响,而胃液可以流进笼子。一段时间以后,他将小笼取出,发现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2)1836年,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从而揭开了胃的消化之谜。(3)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家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这一事实说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4)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这一发现使酶的概

17、念又一次得到了扩展。师在化学课程中,同学们也学习过有关催化剂的知识,那么一般的催化剂都有哪些性质呢?通过对上述材料的阅读,你能谈谈对酶的认识吗?学生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自写出一个自己对于酶的理解后,小组共同协商提出一个受到大多数成员认同的观点,进行班级交流:(1)化学催化剂具有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促进化学反应迅速进行等性质。通常的化学催化剂发生催化作用时,往往需要极端条件,如高温、高压等,而酶的催化却往往在温和条件(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发生作用。(2)酶的发现与其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批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结果。成功属于不畏艰苦的人。

18、(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可以在细胞内起到催化作用,也可以在活细胞外发挥作用,如唾液淀粉酶以及酵母菌无细胞提取液中的酶。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它是一种生物催化剂。(4)大多数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成分是RNA。(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一小部分的酶是RNA。师酶作为生物催化剂,除了具有上述一般催化剂的性质外,还具有哪些特征呢?板书:(二)酶的特性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书本边做边学,根据课本及图43中所要求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一,思考实验后讨论提出的问题。师H0在室温情况下,会自然分解成了H0、0,但是其分解速率很慢,不易被观察到。假如要测定h20

19、2的分解速率,我们一般测定q的生成速率,其原因是q微溶于水,因而只要测定单位时间0的生成量即可;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容器中气泡的大小与逸出速度来简单表示H0的分解速率;另外,由于。2的助燃性,我们也可以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插入试管观察其是否复燃及燃烧剧烈程度来粗略表示H202的分解速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实验中,加入新鲜酵母菌的提取液的试管中气泡大,气泡逸出速度快,插入的卫生香燃烧剧烈;而加入蒸馏水的试管中气泡小,气泡逸出速度慢,几乎不易被观察到,插入的卫生香不能复燃。师实验中采用新鲜酵母菌的提取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放置时间较长的提取液可以吗?为什么?生实验中采用新鲜酵母菌的提取液的主要原因是在其

20、中含有催化HO分解的生物活性物质HO?酶;用放置时间较长的提取液是不可以的;这可能因为HO酶放置在试管中的时间太长,会失去催化活性。师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来保藏生物的呢?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处理提取液,从而延长保藏时间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生甲我们可以把提取液放置在冰箱里保藏。生乙我们可以把HO酶制成酶的制剂,干燥以后低温保藏。师实验中另一试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什么?生起到了实验的对照组的作用。师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生实验的结果说明了新鲜的酵母菌的提取液中含有HO酶,HO酶能催化HO分解。222222师假如我们把新鲜的酵母菌的提取液稀释10倍,再重复上述实验,会发现怎样的实验现象

21、?学生活动:按照教师实验指导,完成实验步骤,收集实验数据并分析。学生讨论后交流:实验中加入稀释10倍以后新鲜的酵母菌的提取液的试管中气泡依旧很大,气泡逸出仍旧很快,插入的卫生香燃烧剧烈。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这个实验直接说明了新鲜的酵母菌的提取液HO酶在被稀释10倍以后,依然具有很高的催化h2O2分解的能力,间接说明了酶具有高效性?师书本实验一是否可以说明HO酶催化HO分解具有高效性呢?生从本质来看,并不能说明HO酶催化HO分解具有高效性。因为实验缺乏单一变量因子的控制。因而实验只能说明HO酶能催化HO分解,而不能说明HO酶催化HO分解具有高22222222效性。师从我们的化学知识可以知道,

22、Fe3+可以催化HO分解,那么,HO酶、Fe3+两者共同催化HO分解,谁的催化效率更高?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后交流:实验中加入新鲜的酵母菌的提取液的试管中气泡很大,气泡逸出很快,插入的卫生香燃烧剧烈;而实验中加入Fe3+的试管中气泡小,气泡逸出速度慢,插入的卫生香通常不能复燃。师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生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效率远远高于催化同一化学反应的无机催化剂。师我们还可以用猪肝提取液、马铃薯的组织提取液等生物材料进行实验。师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比一般的无机催化剂高106107倍,有的酶催化反应速度极快,如碳酸酐酶催

23、化二氧化碳与水合成碳酸的反应是已知最快的酶催化反应之一。每一个酶分子在1秒钟内可以使105个二氧化碳分子发生水合反应,因而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师从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MnO不仅可以催化KClO的分解,还可以催化HO分解;铁粉不仅可以催化合成氨的反应,还可以催化苯和液溴的反应。那么,唾液淀粉酶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实验二文本,着重通过对课本中表格的阅读,完成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结合讨论中列出的问题思考,与他人交换意见。(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麦芽糖、淀粉的鉴定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实验中,1号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

24、出现了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没有出现颜色变化。师请你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生甲1 号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可溶性的还原糖;淀粉不具有还原性,因而可以推断淀粉被水解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可以推断,这种物质是麦芽糖,说明了淀粉被唾液中的淀粉酶水解了。生乙2 号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其中不含有可溶性的还原糖;蔗糖不具有还原性,但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与果糖具有还原性。由此可推断,溶液中的蔗糖并未被水解。说明淀粉酶不能水解蔗糖。师这个实验说明酶具有什么特性?这个实验中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吗?实验中

25、能否将斐林试剂换成碘液?实验中蔗糖放置时间太长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生甲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在这个实验中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生乙实验中不能将斐林试剂换成碘液。若换成碘液,则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完全水解后形成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色,而蔗糖遇碘液亦不变色,导致无法进行实验结果的甄别。生丙放置时间太长后,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与果糖遇到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也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影响实验结果。课堂小结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而肽酶可以催化不同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的水解。板书设计二、酶与酶促反应1. 酶的命名及化学本质2.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