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4018081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陈情表教学设计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 刘晓爱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鉴赏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精粹的语言艺术。2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丰富文言语感,提高诵读能力,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根基知识。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交流等方式,理解作者所陈之情,以及陈情的技巧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让学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重点: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教学难点:在

2、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教案、导学案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后人补:读报任安书不堕泪者,其人必不为人。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以“孝著称的陈情表。二、课文诵读

3、:学生活动:对照注释,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学生活动:听范读。校正字音,并注意语言特点。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说服力强。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三、整体感知:题目解读:“陈:陈述、禀报。“情:情况、情理、隐情、苦衷。“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学生活动:教师结合“表的特征设问,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章大体内容。1、

4、谁在陈情知人2、向谁陈情论世3、陈什么情主旨4、假设何陈情手法一了解 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辩才,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他又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上表陈情,婉言辞谢。晋武帝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5、终准如所请。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本文写于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二了解写作背景:晋武帝,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靠杀戮废帝自立,建设西晋王朝,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他为笼络人心,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屡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

6、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上表陈情,以侍奉祖母为由,辞不就职。三明确所陈之情: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自主完成2梳理构造,把握主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全文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共分四段。第一段:表达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家庭的困境。感情基调:凄苦,悲凉第二段:表达朝廷屡次征诏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感情基调:感谢,恳切第三段:进一步说明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委婉表达自己辞不赴命并非为了保全名节。感情基调:真挚,诚恳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恳请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感情基调:恳切,期待关键词句:“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明确主旨:李密借陈情

7、表主要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请求辞官终养祖母。言辞恳切,感人至深,又言之成理,才致使君王收回成命。附同步板书:一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基调:凄苦,悲凉二明写感谢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基调:感谢,恳切三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基调:真挚,诚恳四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基调:恳切,期待四明确陈情手法:(1)以情动人。作者抓住“孝字大做文章,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融理于情,融情于事。常言道,君命不可违,更何况李密是蜀汉降臣,拒绝帝王的征诏,本身是非常不安全的,因而

8、为了防止杀身之祸,就必须用言辞打动君王。文中反复出现祖孙相依为命的内容,祖母对他的照顾,祖母病笃,祖母时日无多,让人看到作者对祖母深切而真挚的情感。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但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2)布局巧妙。本意是辞官,奉养祖母,但文章直到第三段才道出真意,试想如果一开场便点明主题,势必引起武帝不满。作者思及此,从回忆自己悲惨的童年开场,婉转表达,极尽铺陈,为后文主题思想的提出作了情感铺垫,也成了辞不赴命的强而有力的依据。课堂小结:本文以情动人,朴素细腻,语句恳切,文笔委婉,记叙详尽,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作者紧扣“孝字说明自己要奉养祖母,辞不就职,既动

9、之以情,又晓之以理,言辞恳切委婉,感人至深。下节课我们继续研读全文,赏析作者所陈之情及陈情的艺术。课后作业:1、研读全文,理解作者所陈之情以及陈情的艺术。3、背诵课文一、二段。附课前预习知识点归纳练习题:见学案提示:自主学习,积累古汉语知识及文化常识。要求结合注释,圈点勾画,整理重点字词,了解文章 根本内容。包括以下7个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出自本文的成语及相关文化常识。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其它词语整理在空白处。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而刘夙婴疾病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逵

10、察臣孝廉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幸运,保卒余年 谨拜表以闻无以至今日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2、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蓐:通“褥,草席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3、辨析以下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至于:到;另提一事。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场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申

11、述;诉说让别人知道。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谦言私爱;数量少。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臣之辛苦辛苦:辛酸苦楚;身心劳苦。4、找出句中活用的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名词,可忧患的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皇上闻则以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微贱的身份历职郎署 名词活用为动词,任职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老之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5、写出以下各字的不同义项。门衰祚薄

12、犹蒙矜育1薄 但以刘日薄西山2矜 不矜名节厚古薄今愿陛下矜悯愚诚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具以表闻 得复见将军于此 臣以供养无主3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4以 谨拜表以闻 急于星火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吾祖死于是 猥以微贱,当待东宫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余船以次俱进6、指出以下句式的类型。臣具以表闻省略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省略句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后置。这样看来,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7、出自本文的成语:零丁孤苦:即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

13、困苦。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抚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人命危浅: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不安全。浅:不久,时间短。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假设何,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8、相关文学常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太子、洗马、功服、刺史、太守具体略附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陈情表李密一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基调:凄苦,悲凉二明写

14、感谢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基调:感谢,恳切三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基调:真挚,诚恳四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基调:恳切,期待第二课时检查作业:一、二段背诵。复习回忆上节课内容:略四、研读赏析: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中心问题:违背圣旨,拒不受命,在封建社会,是“抗旨不遵,罪当杀头;况且李密乃“降臣,更多一份风险,他的拒绝,会被认为是“不愿意侍奉新朝,具有反叛性质。然而,李密一封陈情表,不仅没有被杀头,而且令晋武帝十分感动,赏赐有加。试分析课文,作者是假设何到达这一目的的答复以下小问题:1、第一段“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一句在全段起什么作用它总提了

15、哪几个方面 提示:总摄作用。以下分述他人生的四大不幸:第一:父丧母嫁。或: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多病零丁。或:年幼多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第三:门衰祚薄。或: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夙婴疾病。或: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写本人的孤苦经历。横的方面:外、内写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突出“孤弱二字写祖孙相依为命的:“零丁孤苦靠祖母怜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直接写凄苦的:“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表现其孤苦之状,令人读而生悲。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

16、不易。现在祖母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作者是她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置之不理于情于理都必须照顾祖母,不忍离开,也不能离开。这些都是他不仕的事实依据。描写凄楚哀婉,感人肺腑,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故不能“废远、“愿乞终养做铺垫伏笔。学生试背第一段。过渡: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是,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存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那么,李密是假设何陈述的呢我们再看第二段。 2、第二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

17、什么提示:两层,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1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为何官职递增他却“辞不就职呢明确:时间顺序: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作用:先郡,再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2第二层假设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这样说的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说明什么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说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

18、欲奉诏奔驰,但“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目的: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奉“沐浴则在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语言得体机智小结: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难题:“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他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即祖孙之情与君臣之义的矛盾,尽忠与尽孝的矛盾。第一段侧重表达祖孙之情祖母情深似海“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段侧重写君臣之义圣上恩重如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学生试背第二段。过渡: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

19、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假设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3、第三段李密面对尽忠与尽孝的矛盾时,他是假设何为自己辩白的提示:李密从“孝的角度展开说理,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提出不仕的理由,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分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圣朝“以孝治天下。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说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明白自己的忠心。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C、正面陈述祖母病重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理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晋武,让他明白自己克尽孝道,合情合理小

20、结:本段语言委婉流畅,真挚诚恳,多用四字句,反复说明心迹,凄恻婉转,感人至深,而且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就职。学生试背第三段。过渡: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假设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4、第四段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方法是什么他是假设何提出这个方法的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提出先尽孝后尽忠。以理喻人,明确提出陈情目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主旨句。李密进一步阐述祖孙相依为命的关系,同时保证祖母终老之后一定出来为国效力。在

21、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重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作者以比照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方法,请求晋武帝赐他在“日短之内“报养刘,那么他日后将“日长地“尽节于陛下。说明终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国家,二者并行不悖,只是有先后缓急之分。这一请求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所以他不得不容许李密的陈请。本段足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在于: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矝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思考:能否将第三段和第一段调序,先讲理后讲情提示:不能。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再

22、示之以忠。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其次,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次,抬出“孝治天下大旗,恳求准许,并说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先尽孝后尽忠。前四个问题小结: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陈情于事,寓理于情,自始至终都围绕一个“孝字大做文章,但又不离一个“忠字,构思缜密,脉络清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逻辑力量。所陈之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畏惧之情;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顺之情。而且对以往之情、现今之情和日后之情都做了陈述:陈以往之情 臣

23、以险衅,夙遭闵凶陈现今之情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简洁朴实,真挚感人陈日后之情 愿乞终养,死当结草晋武帝容许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一是为了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二是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附同步板书:孝情 孤苦祖母抚养 祖母情深似海 祖母病笃忠心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孝治天下提醒矛盾情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分析矛盾理先尽孝后尽忠解决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融理于情,融情于事学生试背第四段。小结:综合全文看,作者在“孝这个字上大做文章,比照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困难生活中培养和开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也是可贵的。五、

24、拓展延伸:1、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情,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成心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提示:观点1:不同意。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观点2:同意。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觉察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我们今天读这篇

25、文章,就应从感情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它的内容和表现技巧,而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篇“以孝感人的“至文了。当时,晋武帝是以孝治天下,李密的“孝就是“忠,“孝敬祖母就是“忠君爱国,“忠是一种大孝。所以有人认为,忠孝两全是陈情表的中心,也不无道理。2、结合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说说作为子女的我们将假设何为父母行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提示:古人关于“孝的故事:舜、曾参、汉文帝刘恒、仲由、郯子、老莱子、董永等人“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

26、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此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干净的旧鞋;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人民币,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毕淑敏孝心无价六、稳固练习:1、以下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

27、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C本文表达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生动,富有现表力与强烈的感染力。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刻的情感。2、以下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些都是同族关系较近的亲属。C.太守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参

28、考:1、B不是开篇提出辞官,而是第三段才道出真情。2、C 在晋朝时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2、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被看作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之一。阅读课后材料,谈谈你对传统孝道的看法。要求:书面作业,500字左右。附课后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二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 纪孝行章第十附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陈情表李密孝情 孤苦祖

29、母抚养 祖母情深似海 祖母病笃忠心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孝治天下提醒矛盾情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分析矛盾理先尽孝后尽忠 解决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融理于情,融情于事附课后作业参考翻译:一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场。 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荣耀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场,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二第一,要在平居无

30、事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尽其和乐之心;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尽哀戚之情; 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要庄严肃敬。附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屡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祥。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

31、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2、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开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突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

32、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突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4、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富的筵席,他常常思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33、!孔子家语致思5、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6、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7、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8、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