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4013373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 摘要:从导火索和深层原因两方面分析了“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缘起,并采用逻辑学中的“种加属差”法对其内涵进行解读,指出“应用型创新人才”意指在这个富于个性和变革的时况下,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升级和更新中能够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社会转型顺利实现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杰出人物,多元交叉的知识结构、精深的技术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批判精神和多元创新的研究意识应是其基本的素质表征,提出要坚持从人文情怀的视角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应用型创新人才现在培养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谈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解析;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

2、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1-0081-05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随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问题开始在教育界掀起了新的讨论,和其相关的学术方面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对“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内涵方面进行系统的概括和解析的研究却很少。基于此,作者试图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概念做一粗略探析,以期就教于方家。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缘起 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对劳动力

3、需求的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除了需要各种各样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外,对那些拥有知识转化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一线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十六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近几年,关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问题也引起社会多方关注。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前总理同志就指出:“职业教育需要被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里,力求使职业教育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专业的设置上都能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4、而且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此外,为了更好地完成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国部分高校参加的国家级课题立项“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系列科研课题。2010年7月29日出台的纲要也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需要建立起动态的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推进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方面的优化,推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不断地扩大应用型、

5、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的需要。由此可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多样化发展,而且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是在近年兴起来的,短短的时间里成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助推这一词语的出现并使其走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导火索:金融危机的刺激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少有的教育大国,但并非教育强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高校不断增加招生数量、其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多,而大学生就业率却逐年下降。2008年

6、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高校所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求未对路,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其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之间矛盾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高校对人才培养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高校如何打破“买方市场”,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应用型、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同时也侧面解读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以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何以迅速成为教育界讨论的新话题。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服务面扩大了,它要为蓬勃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人才

7、培养目标和方向趋向多元化,客观要求高校实行分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类人才的有效培养。高等教育是一种特权,关注的是塑造社会精英阶层的能力和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实现,社会的需求逐渐多元起来,要求高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培养的依然是精英,而且是多样化、多元向的创新型精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5月2日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提到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国家人才需要的契合度”。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为了满足当下和未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二)深层原因:知识经济时代与社会转型的发生 全

8、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求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何一度成为学术界讨论的新话题,而真正推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问题快速发展起来的内在力量或深层原因是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整个社会转型的急剧发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经济、科技领域上的竞争更趋向白热化。“未来的繁荣在于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运用、信息的管理和服务的提供。未来依靠的更多的是脑力而非体力。”知识经济时代已逐步走向现实,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作业方式将会被知识工作和新的作业方式取代。未来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知识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进步实现新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

9、国的社会和经济将面临着双重转型。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转型,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转向创新主导型。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实现“六大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方向转变;二是经济体制要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三是经济结构要从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外源型经济并重转变:四是对外开放需要从引进来为主,向以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的方向转变;五是产业结构需要从加工制造环节主导的纺锤型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方向转变;六是资源利用需要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这是2006年广东省东莞市提出的未来时期发展目标。

10、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前沿地带,对其他区域和省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总体方向将与此大体相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的规格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尤其是战斗在经济创新发展一线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他们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获得上岗的资格,一定的研发能力和批判精神也是他们需要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知识经济时代下,单纯的学理性思辨已不能适应快速革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更多的是需要那些集知识、专业技能、科研创新与思辨能力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来引领社会、科技、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出现乃是时代的诉求和历史的必然。 二、

11、应用型创新人才概念之应然 审视了“应用型创新人才”一词出现并“走红”的时代背景后,再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会更准确。作者采用逻辑学中的“种加属差”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进行解读。要真正理解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内涵,首先要找到这个词的上位概念。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上位概念就是“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在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人才才是文章中所讲的“人才”。由此可见,看一个人是否是“人才”,最基本的标志是其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文章中“应用型创新人才”中的“人才”,是指那些为了

12、社会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突破性贡献的人。但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涵括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之意。要领悟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应然之意,还要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下位概念所具有的独特涵蕴。在“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中,用来加以修饰和限定人才这一上位概念的词语是“应用型”和“创新”这两个词语。因此,只有找到“应用型”和“创新”这两个修饰词的应然解读,人们才能真正解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词语的应然之意,才能真正弄清“应用型创新人才”到底为何“人才”。 “应用型”,重在“应用”二字,这里所谈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理解的职业技能性人才,也不是简单的岗位从业者,这类人才除

13、了要具有精湛的技艺能力、懂得操作和运用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市场意识。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它所要考虑的是现实的问题,而非理论问题。但是,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进行指导,能够这样把理论与实际情景结合起来的人必须是具备定理论素养的人。因此,应用型人才也是具备一定理论涵养的人才,同时是具备相应的应用型思维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所以,应用型的人必须具备市场意识,具备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用型的人才也就意味着在各类人才中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型思维、精湛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意识,同时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具体情境实现完美结合,达到解决

14、实际问题的目的。 “创新”,首先是作为一种行为和活动存在的。它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3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路径、核心力量就是创新,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只有更广度、深度地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才是真正的创新;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就意味着人们要把这种认识作为一种日常习惯贯穿于生活、工作的细节当中。创新是人类所独具的本能,人的创新潜力是无限的。创新也是实现人类文明更新、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学者把创新划分成3种类型:一是演绎创新;

15、二是归纳创新;三是元创新。而这里所讲的应用型创新理应是元创新。因为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不仅是指创造出新东西,更加侧重在实践中对社会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即实现在研究范式上、前提性假设上和核心思想上的创新,进而形成元知识的增量,为经济的腾飞、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出全新的贡献。综上可知,这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一词中“创新”的应然之意。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意指在这个富于个性和变革的时况下,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升级和更新中能够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从而为推动整个社会的顺利

16、转型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杰出人物,多元化交叉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技术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富于批判精神和创新的研究意识应是其基本的素质表征。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新时代、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对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一个人所具备的聪明才智、学历、头衔光环并不能判定其是否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标准应是看此人在实际工作中为社会的变革、经济的转型和新技术的研发做出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这样说过:“不要试图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里所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应该成为

17、这样的人,就应是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有价值的人。应用型创新人才与职业性人才的根本区别在于知识技术的创新。 三、理性审视:应用型创新人才之培养 从“产学研结合”到今天的“协同创新”的提出,我国从来没有停止探索一条既合理又有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道路。经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探索之后,人们认识到,只有确保产业组织、高等教育发展、科技研发与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实现全面协同创新,才可能创造中国经济第4个10年高速增长的奇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可以让各方力量实现有效结合。社会的急剧转型、经济的集约式发展,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诉求。过去,在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不

18、能满足当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诉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就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向来说,其落脚点是能上岗的从业者,关注的焦点并不是人的和谐培养和社会的持续更新,人们需要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人依然是社会不同领域中的精英,只是精英的类型从一元转向多元。就其培养方式来说,其并未打破“看不见的手”的一味地控制,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市场意识、市场的需要为引导,但同时更需要“看得见的手”的协调。一味地以市场攻关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式来培养人,那么,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难以培养出来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不符合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更加不符合培养“人”的

19、要求和人的成长规律。因此,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同时遵循人的教育价值观念和成长规律,让其在适性的领域中尽其才。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因时而变的教育理念、因人而异的专业设置模式、博专并举的课程设置,同时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操练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只要坚持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各个行业领域都会涌现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从来都是一项知难而行更难的实践活动,因此,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更加任重而道远了。 四、面向未来:对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思考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出现是时代的诉求和历史的必然

20、,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有利于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挑战,同时也顺应了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具有重要价值。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势在必行。 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确实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原创性不足的困境,对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大效力。相对于产学研结合模式培养人才来说,协同创新中的合作更具精细性,可以很好地深入到合作机体内部,对人才的培养更具意义。协同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大批多元创新人才,学术型、研究型创新人才是基石,大批专门型、应用

21、型的创新人才作为践行者,在实践活动中会发挥重大的作用。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应用型创新人才一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出来。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极富时代色彩的概念。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及特征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是处在动态变化发展中的,是要随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改变的。而且仅仅从学理的角度来讨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不够的,更需要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审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正如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所说;“教育不仅仅要使人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使人学会做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人不仅是懂得如何做事的人,而且是一个懂得如何做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训

22、中的“君子不器”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何让人不成为“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就像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声称的一样,人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商人、企业主或者专家。因此,从人文情怀的视角去关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实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和谐、持续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时下,社会急剧转型,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如何走出一条更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升级,需要大批具有研发精神、市场意识的专门人才来支撑。“高等教育成了科学技术、工程师和农场人员的来源”“为教育而教育正在被为就业而教育取代”。由此可见,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对实现我国的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