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3983220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3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资源描述: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一、近代汉语的定义1、近代汉语:是指唐宋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用于口头交际的汉语。2、记录口语是近代汉语的最主要特征。二、近代汉语的上下限(分期)u 汉语史专家们对近代汉语的上下线的划分是否看法一致? 答案是否定的。各家关于近代汉语的分期存在很多分歧。 u 近代汉语的分期存在很多分歧,分歧的原因是什么?其原

2、因就在于对于什么是口语和记录了多少口语才算是近代汉语意见不一致。u 袁宾巧妙地解决了分歧。首先,总结了汉语史学术界关于近代汉语的三点共同认识:(一)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二)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三)南宋、元代、明代、清代前半期是大家都能够同意的近代汉语时期。 其次,根据语言的两大特点(1.语言是一种既连续但又在渐变的社会现象。2.语言的变化是很缓慢的),提出了划分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一)确定主干部分的原则(二)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划分汉语史分期的两条原则(包括这两条原则划分的依据) (一)确定主干部分的原则语言的渐变规律决定了汉语的发展是

3、由非主干部分逐渐发展变化而进入主干部分。当进入主干时期以后,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的特点都已经表现得最充分、最典型、最成熟,以这个时期作为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就是最恰当的了。对于近代汉语来说,南宋、元代、明代和清代前半期,则是大家都接受的近代汉语主干时期。(二)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重叠的部分也即非主干时期,非主干时期是从前一主干时期向后一主干时期过渡的时期,它既是前一阶段的晚期,也是后一阶段的早期。是前后两个语言时期的共管地带。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问题:是否能认为语言的主干时期最重要,非主干时期就不重要? 把汉语分为主干时期和非主干时期是从解决

4、汉语史分期角度着眼的,从汉语研究的角度说,其实并无主次之分,两个阶段同样重要。 多选题:从三个时段来了解近代汉语的语料情况。一、早期语料(非主干时期)(一)汉译佛经。(百喻经六度集经、杂宝藏经) (二)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 (三)唐人传奇小说。(游仙窟离魂记李娃传莺莺传 )(四)王梵志、寒山、拾得等白话诗僧的通俗诗。(五)唐代诗歌 。(六)敦煌文献敦煌变文 注:这是按照三分法“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得出的结论。二、主干时期语料这个时期白话语料非常丰富多样,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如下。(一)话本所谓“话本”就是说书人说书时所依据的底本,如 清平山堂话本 等。(二)拟话本 文人模

5、仿话本而改编、创作的供阅读用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如冯梦龙的“三言”( 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南戏北曲剧本北方(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的戏曲称“杂剧”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等。宋元以来流行于东南沿海的戏曲叫“南戏”,以当时的杭州为中心。如:张协状元、拜月亭记、琵琶记、荊钗记。(四)长篇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三遂平妖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五)民歌时调挂枝儿、山歌注意:话本、南戏北曲剧本和长篇小说等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汉语进入了主干时期。主干时期语料:(一)话本(二)拟话本(三)南戏北曲剧本(四)长篇小说(五)民歌时调三、 晚期

6、语料(非主干时期)(一)长篇小说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二) 讲唱文学弹词再生缘近代汉语晚期的语料又可以视为现代汉语早期的语料,为什么?因为近代汉语的晚期实际也就是现代汉语的早期,这是一段汉语中的重叠时期,属于前后两个时期的共管地带。它们体现了汉语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轨迹。问答题:一、为什么要强调近代汉语在汉语发展史上的独立地位?第一、从时间上看,近代汉语的主干时期长达六个世纪,加上前后两个非主干时期总共约为十个世纪。把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划归古代汉语或现代汉语,作为它们的附庸,显然都是不恰当的。第二、事实上,近代汉语无论在语音还是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

7、己不同于古代汉语,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因此有必要把它独立出来研究。(词汇方面,红楼梦中的“妥协”一词有多种意义和用法,可以指准备停当、稳妥恰当、合适恰当。而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义项:“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变得单纯了。这说明了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语方面的差异语音方面,也有特点,如明代戏曲红梅记中有平声和入声互相押韵的例子,这在古代汉语中是绝对不允许的,说明北方地区入声消失了。 语法方面,近代汉语也很有特色,如出现了“俺”、“咱”等新的人称代词。因此有必要把它独立出来研究。二、应该怎样认识在近代汉语时期出现的大量文言文?它们是否也属于近代汉语语料?P17 近代汉语是

8、以记录口语为主要特征的,这些用文言文写成的文章,从语言上来说都是仿古作品,没能反映出当时的真实口语状况,虽然作者有意无意地也会在文章中留下少量口语记录,但总体来说,它们不能算是近代汉语的文献,仍属于古代汉语在书面上的延续,而应归入古代汉语的范畴。所以,唐宋八大家写的典雅的文言文、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虽然都属于近代汉语时期,但都是古代汉语的语料,不能算作近代汉语语料。 一、佛教的传入对近代汉语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第一、佛教文化对近代汉语的影响最首先表现在为汉语带来了带来大量外来词。如“菩萨、方便、欢喜、信心、火坑 ”等词都和佛教的传入有关 第二、 佛教的翻译使口语与书面语开始结合。为

9、了宣传佛教,使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也能听懂,僧人在翻译外来佛经时不得不放弃典雅的古文,而采用跟当时口语十分接近的文体。第三、 第三、佛教传入使大量记录口语的禅宗语录大量出现。由于两汉魏晋以后,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越来越脱节,记录口语的文献就几乎看不到了。这种现状到禅宗语录的出现才被打破。如六祖坛经。第四、佛教传入、禅宗语录的出现进而影响到宋儒语录的出现。宋代,程朱理学家们,为了弘扬理学,讲学之风空前兴旺发达,产生了一批口语性较强的语录著作,如程颢、程颐的“二程语录”和朱熹的朱子语类等。第五、促使俗讲、变文的出现。俗讲以说唱的形式向群众讲唱佛经故事以及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变文则是唐代寺院和民间流行的“

10、俗讲”的产物。 俗讲变文的出现和佛教的传入关系密切。敦煌变文第六、促使了反切注音法的产生和汉语音韵学的萌芽。P25汉代以前直音法、譬况法。由于印度文化输入,佛教传入,当时信佛法的人日多,佛经翻译兴盛,一般学士文人,从印度梵文和汉字的对比中,通悟了拼音学理,於是他们根据梵文的音理,来分析汉字的读音,分析出汉字字音的声和韵,又用两个汉字来表示声和韵,并用二合音的形式作为一种新的注音方法,这样就形成了反切。汉语声母和韵母的发现以及汉语音韵学的产生,都与印度梵文的传入有直接的关系。 二、唐宋时代大城市的出现、市民阶层的产生对近代汉语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P3136第一、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兴旺,直接

11、导致城市人口的剧增,市民阶层的出现,于是产生了一大批城市艺人以满足市民阶层精神生活的需要;第二、说书、戏曲、讲唱艺术因此获得极大发展。第三、印刷术的出现推动了书籍的传播。使仅运用于口头的近代汉语大量书面化,又更加速了近代汉语的传播和完善。另一方面,也能起到规范口语的作用。三、举例说明伴随着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新的词语?又有哪些古代汉语中的旧词语在科举制度中获得了新的意义?37与科举制度有关的词语,有些是新词语,如:县试、乡试、会试、殿试、状元、探花、登科记、破天荒、破题。有些是古代汉语中的旧词语在科举制度中获得了新的意义(注意:不是新词而是新义)。如:秀才:本是汉代本来是“优秀人才”的意思。汉代

12、指察举制度中所举荐人才中的一门。到科举考试中却沦为获最低一级资格的考生的称呼。举人:古代汉语:推举,选拔人才。亦指所举之人材。近代汉语:隋、唐、 宋 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明 清 两代称乡试录取者。小知识点 (选择、改错)1.中国有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传入,一是清朝及民国初期西学东渐,一是自汉代开始的长达近千年的古印度的佛教文化的传入。2.大辣酥(塔剌孙)西门庆问道:“干娘,间壁卖甚么?”王婆道:“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水浒传)蒙语“黄酒”的音译。3.北方汉语中产生出了第一人称复数的排除式(俺)和包括式(咱)的区分。袁宾认为这是受了北方阿尔泰语系的契丹语或女真语

13、影响的结果。4.和印刷有关的新词:版口、边栏、鱼尾、象鼻、坊刻、家刻。 (p37)5.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6.了解那些词语反映了文化娱乐活动(也即说书、戏曲、讲唱艺术)在民间的发展。或者说由于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新词。新词的含义是什么?说话:也就是后代的“说书”。这种讲唱艺术十分兴旺。话本:就是说书人说书时所依据的底本瓦子、勾栏:宋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书会:是说书人、话本作者、杂剧艺人、编剧的同行组织。楔子:戏曲、小说的引子。另如:杂剧,等。这些新词语,反映了文化娱乐活动(也即说书、戏曲、讲唱艺术)在民间的发展对近代汉语词语的影响。记录口语是近代汉语的最主要特征。近代汉语文献类

14、型是按照反映口语的程度进行分类的。由于近代汉语文献众多,它们反映口语的程度相差很大,按照反映口语程度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三类(多选)一) 充分反映口语:(二)对口语有所反映,但不甚充分,多半是半文半白、文白相间。(三)略有反映,即基本用文言写成,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一)充分反映口语:1.元明时期的短篇、长篇小说。短篇如三言、二拍; 长篇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等。2元代杂剧中的人物对白部分3禅宗语录(二)对口语有所反映,但不甚充分,多半是半文半白、文白相间。这类文献可以三国演义作为典型的代表。(三)略有反映,即基本用文言写成,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如梦溪笔谈、北梦琐言等。小知识点:近代

15、汉语文献语言有三个显著特征,即口语性、地域性、时代性。地域性(选择题) 地域性:近代汉语文献语言往往带有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 近代汉语敦煌俗文学作品多反映西北地区的口语; 金代诸宫调反映燕京一代口语; 宋、元、明时的南戏反映浙江地区的江南口语; 元杂剧北方口语; 金瓶梅、醒世姻缘传带有山东方言色彩。方言词举例:跑兔子: 月娘瞅了一眼,说道:“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原不是听佛法的人!” (金瓶梅50回) 指山东、苏北一带的人们,出于忌讳,便把兔子的发情,称作“跑兔子”。 另有:猫的发情-“叫猫”时代性: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 “出场”在清代是“上场演出”的意思

16、,在宋代却是“结束”的意思。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P57 词义演变,语言的时间性。“出场”为什么能表示“结束”意义呢?这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有关。科举考试有入场与出场。入场是进入考场,当然是开始;而出场是考试完毕出考场,于是引申为结束、结尾。名词解释:【夺文】指传抄时漏脱了文字。【衍文】指传抄时误添了文字。【错简】指抄录时前后句段颠倒混乱等情况。一、穷尽调查法定义:在一定数量的文献范围内对某种语言现象进行穷尽式地、没有遗漏地调查,就是穷尽调查。语言研究中,穷尽调查是很重要的。语言学界流传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说有易,说无难。.穷尽调查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不但能说“有”,还能大胆地说“无”。二、抽样调查法7

17、7定义:在一种著作中任意选取部分篇幅作语言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后在下结论时要谨慎,防止以偏概全。一般来说,抽样调查只能证明“有”某种语言现象而不能证明“没有”某种语言现象。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句中“度”的意思是?递交帮(P81)1曹正、杨志紧紧地帮着鲁智深到阶下。(17回)2阮小二便去帮住杜迁,阮小五帮住宋万,阮小七帮住朱贵杜迁、宋万、朱贵本待要向前来劝,被这几个仅仅帮着,那里敢动?(19回)3阎婆只怕宋江走去,便帮在身边坐了。(21回)“帮”不是 “帮忙”,而是“紧靠着”或者是“用手紧紧抓住”的意思。头脑儿 1何太监道:“不消小杯了。我晓的大人朝下来,天气寒冷,拿个小

18、盏来,没甚肴馔,亵渎大人,且吃个头脑儿罢。” 金瓶梅(70回) 2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金瓶梅 ( 70回) 所谓“头脑”,是山西的传统补品。语言研究中的“三新”与三个层次。(P92) 从事科学研究最鼓励出现“三新”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科研结果的三个层次 创新、勘谬、补缺。问答题:一、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有哪几大分支,这些分支分别由哪几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为代表。P95 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分为三大分支,包括训诂学、文字学和音韵学。 训诂学产生最早,西汉学者注释古书就是训诂学的具体体现,战国末期出现的尔雅是第一部归纳词义的专门的训诂工具书。此后就产生了广雅

19、、小尔雅等一系列的雅书。它们都属于训诂学的范畴。 文字学则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标志。许慎从解释字形入手,讲解一个汉字的结构和意义,有的还加以注音。从此产生了“文字学”这门学科。 音韵学产生最晚。是在近代汉语时期才完全建立起来的。以切韵、广韵、以及后来的中原音韵为代表。 音韵学的概念:汉语音韵学是以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语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汉字字音及其演变的一门学科,它是汉语史的分支学科。 二、传统音韵学又可细分为哪几个分支?主要研究些什么内容(大问答题)P95传统音韵学分为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三个分支。古音学主要研究以诗经为代表的上古音,这当然属于古代汉语的范畴。今音

20、学以研究唐宋语音为主。这个时期的语音研究条件最好,因为从六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韵书,清楚地记载了某个字在当时的语音状况。最典型的韵书就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到了唐代则由孙愐等人扩展为唐韵,到了宋代则由陈彭年、丘雍等人奉命再次扩充成为广韵,此书完整地流传至今。成为后人研究隋唐语音的极为重要的资料。此后历朝韵书不断,但多数仍沿袭切韵体系,顶多只是作点 修修补补,直到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才完全按照当然的实际语音来加以记载和描写。(名词解释)等韵学主要研究唐语音及以后时期(元明清)的语音,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图表的方式来体现声韵调的配合关系。音韵学的具体内容(教材95-96) 古音学-以诗经为代表的

21、上古音,属古代汉语传 统 的 今音学-以切韵为代表的唐宋语音音韵学 等韵学-以图表形式研究汉语声韵配合关系三、近代汉语的声韵调(P93) 声母-汉语音节的开头部分,一般由 辅音充当。 汉 语语 音 韵母-汉语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三要素 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1、声母的名称近代汉语时期称声母为“字母”,又叫“声纽”,或简称“纽”。2、声母的创制。第一个研究汉语声母的人是唐代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沙门守温】,他创制30字母(后面发展为36字母),就是用一个汉字来代表一个声母。他制作出了一个字母表,就叫作“30字母表”。因为是和尚创制的,这也说明汉语语音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与佛教、佛经的传

22、入有关。36字母也就意味着唐代的汉语中共有36个声母。这36字母代表了近代汉语早期的声母情况。.声母的分析(p105)(1)按发音部位进行分析对36个声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按照发音部位把它们分为五类,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这就是音韵学中所说的“五音”。【名词解释】 五音: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来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禪、日牙音:见、溪、群、疑喉音:影、晓、匣、喻 五音分类法、七音分类法、十音分类法;都是按照发音部位来分的 (2)按发音方法进行分析对于发音方法,古人也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声母又分清浊,古人对此也是有

23、清醒认识的。所谓“清浊”就是:发声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声母;发声时声带颤动的叫浊声母。 (二)近代汉语的韵母韵母,也叫韵。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古书称韵而不称韵母。在我国古代“韵”的概念往往比较模糊。从现代语音学角度来观察,韵母还可细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1、古书中的“韵”与现代汉语的韵母有别 (1)唐宋韵书中的韵,一般指韵腹和韵尾,还包括声调(即声调不同,就算韵不同。)例如在广韵里,“东”、“董”、“送”就是三个不同的韵,而在今天看来,它们仅是声调的差异,韵母实际是同一个。 (2)古人不太考虑介音的有无(即有无介音都算是同一个韵)。例如hun(欢)、hn(酣)、xin(先)在古人

24、看来都应该属于同一个韵an,而在今天看来由于介音的有无应该细分为三个不同的韵母。2.唐宋韵书介绍。(1)切韵、唐韵、广韵隋代陆法言著切韵,唐代孙愐奉命扩充为唐韵,宋代陈彭年、邱雍等再奉命扩充为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实际上是对切韵的扩充,仍沿袭切韵体系。现在已经看不到切韵和唐韵,但广韵却完整地流传至今。广韵音系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读书音,主要从书面材料出发来研究语音。成为后人研究隋唐语音的极为重要的资料。广韵按照“平、上、去、入”四个声调排列所有的字,把它们中属于同一韵的字放在一起。按照它的分法,唐宋时期共有206韵。每一韵用一个字代表,共用206个汉字。1 广韵的206韵如果不考虑声调

25、因素,实际上只有61韵部。1当然,当这些汉字作为韵母的代表时,就不考虑它前面还存在着的声母。(2)中原音韵【名词解释】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如实反映了以元大都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语音状况。由于中原音韵主要反映的是广大的北方地区的语音,所以又称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这本韵书中声、韵、调都呈现出新的面貌。(3)广韵和中原音韵分别反映了什么时代的语音?这两部韵书的语音系统是否相同? (问答)广韵实际上是对切韵的扩充,仍沿袭切韵体系,切韵反映的是隋唐时代的语音,作者陆法言是隋朝年间的人。所以,广韵音系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语音。中原音韵由元代周德清撰写,反映了当时以元大都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语音状况。这两

26、部韵书的语音系统不同。广韵反映唐宋时期的读书音,主要从书面材料出发来研究语音。后者反映了当时以元大都为代表北方地区的口语语音,开创了研究语音的新的途径。 3.韵母的分类 (1)根据韵尾的不同分类 近代汉语的韵尾,大概有四种情况: 1.鼻音韵尾(-m,-n,- ng ) 2.塞音韵尾(-p,-t,-k) 3.元音韵尾(-i,-u) 4.无韵尾(即音节最后音素是主要元音)1. 阴声韵:元音韵尾(-i、-u)或无韵尾2. 阳声韵: 鼻音韵尾(-m、-n、- ng )3. 入声韵:塞音韵尾(-p、-t、-k)(2)根据近代汉语的韵头(介音)分类。(教材P115)唐宋时代的语音学家没有注意到介音的有无。

27、但元明以后语音学家对韵头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四呼 开口呼: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 u y,例如bao pa bo san之类音节。 齐齿呼:韵头是i,或者主要元音是i,例如 bian、biao 、 ji、li、xi之类音节。 合口呼:韵头是u,或者主要元音是u,例如zhuan luan su bu pu之类的音节。 撮口呼:韵头是y,或者主要元音是y,例如xuan quan l ju等音节。“四呼”就是以介音的有无或是什么样的介音而区分的。 (题型可以是名词解释,如开口呼、撮口呼等的定义。也可以是填空题和选择题。)(三)声调 声调就是“贯穿整个音节的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 唐宋以来的各种韵

28、书,基本都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1.四声有哪两种分类?分类有什么意义?(问答) 平、上、去、入四个声调有两种分类法: (1)将平声独立分为一类,就叫“平声”,其余“上去入”三声合称“仄声”。 (2)“平上去”三声合称舒声,因为它们发音时较为舒缓;而将“入”声称为促声,因为发入声音时一定是短促的、急促的。 第一种分类“平、仄”意义尤其重大,因为沈约等人一开始就把平仄知识运用到了当时的诗歌创作中,利用平仄交替而产生出了“永明体”诗歌,提出了所谓四声八病说,后来发展成为唐代的格律诗、宋代的词谱、元代的元曲,这些非常优美的文学形式,都是要讲究平仄的。如果没有四声的发现,没有平仄的分类,就没有这些文

29、学形式,那恐怕中国文学史都要改写了。【了解】(四)反切 反切出现以前的几种注音方法: 直音法就是用一个读音完全相同的字来注音。如“毕音必”、“畔音叛”。 譬况法是先举出某个字音来,然后用打比方的办法说明在这个字基础上发音时还另外加上一些变化。有急言、缓言、短言、内言等说法。这两种注音法都有很大局限。 举例说明反切是什么,反切的原理和原则。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注出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这种注音方法汉末才出现。 (1)同,徒红切。 同,被切字;“徒”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红”,反切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和声调相同。 也即取“徒”的声母t,“红”的韵母

30、和声调n相拼,即t+ n =t n 。 (2)当孤切。 都d 都,当孤切。“都”是被切字,“当”是反切上字,“孤”是反切下字。d+=d (3)始锐反 sh+u=shu税 取“始”的声母sh,加上“锐”的韵母和声调-u相拼。 反切的原理: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不顾及它的韵母与声调),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上调(不顾及它的声母),拼合成被切字的读音。 反切的原则:上字要跟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要跟反切字的韵母部分相同(韵母部分包括介音、元音、韵尾和声调)。 元代周德清撰写了中原音韵,如实反映了描写了以元大都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语音状况,所以人们自然以中原音韵为代表来介绍近代汉语中后期的语音。中原音韵不是按照

31、前代韵书来进行修修补补。因此在他的韵书里,声、韵、调都呈现出新的面貌来。时代声母韵部隋唐切韵广韵3661元代中原音韵2519现代北京话2316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一个由繁趋简的过程。周德清在声调方面也有惊人的发现: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平分阴阳”:原来的平声就变成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了。隋唐时候的入声字,在中原音韵中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从结构角度来看,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词的结构词单纯词合成词复音节词单音节词译音词象声词叠音词连绵词加缀式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一、单纯词由两个或多个音节组成,但只含一个构词单位(或称词素)的词,包括叠音词、连绵词、象声词和译音词

32、。单纯词虽然只含有一个词素,但除了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外,单纯词可以有两个或多个音节组成。可以细分为如下几类:(一)叠音词(模拟声音的叠音词放在“象声词”中讲)纳纳广大包容的样子。刀刀(“叨叨”)话语罗嗦的样子(二)连绵词【名词解释】连绵词是汉语中固有的双音词。它的特点就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因此两个音节不能分开,一定要连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概念。(连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往往具有语音上的联系,如声母相同(双声)或者韵相同(叠韵),也有少数既不双声也不叠韵的连绵词。 )1双声的连绵词尴尬、蹊跷(跷蹊)、喽啰等虏守元帅指襄阳城曰:“赵(指当时襄阳守将赵淳)大娄罗,摆布得好!”(襄阳守城录)(喽啰:聪明能

33、干、聪明干练。)121页2、 叠韵的连绵词:踉跄 3、既不双声也不叠韵的连绵词 :囫囵、妯娌(三)象声词呀呀、哇哇、嘈嘈、切切、喃喃、哈哈同时也是叠音词,因为是模拟声音的,所以放在这里讲呢喃、啁啾、丁泠、咕咚(同时也是连绵词,因为是模拟声音的,所以放在这里讲)古鲁鲁、各剌剌、朴簌簌、可礚擦(四)译音词大辣酥(也写作“答剌苏”或“打剌孙 )蒙语译音词,黄酒二、合成词合成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的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两个词素按照不同结合方式构成,分为如下六类: (一)加缀式(二)联合式(三)偏正式(四)主谓式(五)动宾式(六)动补式1.加前缀的合成词前缀(词头)不能单独运用,只能作为词的构成材料,

34、起构成双音节和表明词性的作用。常见的有“阿、兀、老、打、所、有”等词头。阿:、阿那、阿谁兀:那、兀谁老:、老鼠、老虎、老刘、老张打 :词头唯有十八高人,缄口围炉打坐。(五灯会元卷十六)这大相国寺里知寺厮认,留苦行在此间打化香油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宋四公)把点茶老儿的儿子衣服,打换穿着,(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佛教)记住:“阿你、阿谁、兀那里、兀谁、老婆、老虎、打化、打换、所算、所买、有请、有忘”等。2、加后缀的合成词:近代汉语的后缀比前缀多,除了从古代汉语沿用下来的“子”、“儿”、“头”等后缀外。常见的有“家、老、可、当、地、生”等词尾。老(名词词尾。):见于宋元时代的市语行话,表

35、示人物、器物和身体器官。 爪老手 听老耳朵 当(动词词尾) 多谢伊来问当俺。(董西厢)生(形容词、疑问代词等词词尾。):好生”可(副词词尾: “猛可” 记住:“婆娘家、爪老、猛可、问当、坐地、贪生”之类。 (二)联合式由两个词义相近、相同、相反、相类、相对的词以并列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词。门户: 儒林外史第二回“ 你亲家自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 早晚:颜氏家训风操:“ 尊侯早晚顾宅?”何日;几时;什么时候。嘴舌责怪、埋怨(三)偏正式合成词 白衣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细人奸细。(四)主谓式 口滑胃口大开,引申而指说话没遮拦,收不住口。一连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水浒

36、传第4回)娃子家口滑,引出是非,无益有损。(古今小说)头高欲望大,要价高只是这行瘟的奴才头高,不知可说的下去?(儒林外史14回) (五)动宾式 告身 而今空名大将军告身,只换得一醉。(拍案惊奇卷22做官的文凭、凭证。净手趁口文若虚是个乖人,趁口答应道:“只要有好价钱,为甚不卖?”(拍案惊奇卷1)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六)动补式 说开(说明白,说定)挣起觑破小结:单纯词:叠音词、连绵词、象声词、译音词。合成词:加缀式、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学会分析复音词的结构。既要知道这些词属于单纯词还是合成词,也要知道这些词属于单纯词或者是合成词中的哪一小类。尴尬 兀谁阿你嘴舌坐地爪老净手白衣妯

37、娌 阿郎 潇潇 辛苦 打换点胸细人打化门户大辣酥猛可口滑踌躇彷徨踌躇仿佛嘈嘈 哈哈洋洋心疼说开杀死 分析下列近代汉语词语的结构并解释。它们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具体又属于哪一小类?同步引申【名词解释】同步引申就是:一对(一组)同义词的引申义也是同义的;或者一对反义词的引申用法也是相反的。2. 同步引申用例分析 惭愧 “惭”、“愧”这是一对同义词,都有表“羞愧”之义,又都引申出“感谢”的引申义出来。如: (1)其夜梦一人乌衣,从百许人来谢,曰:“仆不慎堕江,惭君济活。仆是虫王,君后若有急难之日,当见告语。”(齐谐记)(2)子胥愧荷鱼人,哽咽悲啼不已。(同上)“被” “吃”虚词也会出现同步引申现象。

38、表示被动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水浒传16回)话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去见得梁中书。(同上)表示“原因”棺材贴头上有字,又被那屋上没有瓦,雨淋下来,把字迹都剥落了,只有“大明”两字,第三字只得一横。(儒林外史23回)妇人道:“一言难尽。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才到这里来。(金瓶梅1回)向前向后“向前”和“向后”本来是两个相反的空间概念,引申而表时间后也是相反的:“向前”表“从前”,“向后”表“以后”。例如:1. 我向前在一老宿处,有个师僧同过夏。(祖堂集石霜和尚)2. 汝向后不得怪著我。(同上)二、词的影响义 134页 定义:词语的新义和旧义

39、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即新产生的意义不是从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而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产生的,此类新生义称为影响义。词语的影响义多数是由词语的搭配产生的。如A、B两个词语经常搭配连用,由于受了B词意义的影响,A词可能具有B义,A词这个新生义即为影响义。良久问:“如何是西来祖教?”师良久,学人不敢进语。师令侍者去会和尚处,问:“和尚见南泉后如何?”会和尚良久,(祖堂集卷十七岑和尚)“沉默”义 良久,本来意思是“很久”。 “良久”有“沉默”义的原因是经常与“沉默”、“默然”一类的词语连用,如: 良久沉吟无别语(敦捉季布变文) 崔子玉见皇帝不道与官,心口思惟,良久不语。(敦唐太宗入冥记)一、出现

40、了一批新词语表达新的概念(一)伴随科举制度产生的新词语 状元、榜眼、探花、乡试、会试、殿试、八股、登科记(二)伴随说书、戏曲、讲唱艺术等文化娱乐活动而产生的新词语 141如:“平话、话本、戏文、书会、瓦子、勾栏、楔子、入话、得胜头回”等新词语。书会:瓦子、勾栏:得胜头回: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这个引子叫做。楔子:上面这些词各自的意思是什么,记住。参见第35张ppt(三)伴随新的典章制度而出现的新词语“和买、劄zha子、安置、投下、警迹人、站户、总甲”之类。 142(四)反映新的风俗习惯方面的词语。如“草刷儿、草帘儿、随身灯”之类。(五)反映衣着方面新变化的词语。如“背子、直裰

41、、两上领”之类。(六)大量方言、俗语进入共同语中。如:黑甜睡,入梦。三脚貓不中用、不到家的功夫。 翻译而来的佛教词语,如方便、因缘、投机、叫花、信心、火坑、境界、一尘不染、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借花献佛”等词语,都是佛教用语进入到汉语中。这些都是“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2.契丹、女真、蒙古等外族语言也随着这些民族入主中原而带到汉语中。如“大辣酥”指“黄酒”。二、许多旧概念改用了新词语来表达149 (一)有关身体的 1.爪老手。 2.淥老眼睛。 3.听老耳朵。 4.六阳魁首人头。 (二)有关人物身份的1. 白身人平民。2. 顶老妓女。3. 盖老丈夫。4. 院子仆人。不少古汉语中的官职名称被派上

42、了新的用场。 秀才、举人、博士、大夫、郎中、待诏、才人、员外(153)秀才: 古代汉语“优秀人才”近代汉语:在科举考试中,秀才沦为获最低一级资格的考生的称呼。举人:古代汉语“推举,选拔人才”近代汉语(隋、 唐、宋三代,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明 清两代称乡试录取。郎中:古代汉语: 官名。始于 战国 。 近代汉语: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博士:1.古代汉语: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学官名。2.近代汉语: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酒博士大夫古代汉语:古职官名。近代汉语:对于手工艺人的敬称。 (2)医生待诏:古代汉语: 等待诏命。待命供奉内廷的人。近代汉语:宋

43、、元时对手工艺人尊称为待诏,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 做皮鞋的待诏头脑151古代汉语:头颅、脑袋近代汉语:对象,合适的人物。 “闻知宅上小娘子要说亲,老媳妇特来。”计安道:“有甚好头脑,万望主盟。”(警世通言)门户151古代汉语:门扇、房屋墙院的出入出。近代汉语:近代汉语可指衙门的差役。 采150古代汉语:采摘、彩色近代汉语:赌注。一、词语的四种历史演变(重点)(一)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时期的意义发生了变化1. 浑家 唐五代时指全家人: 宋以后指妻子:2.慚愧古代为羞愧义。近代汉语却为“侥幸”、“运气好”之义,如:小姬叫声:“惭愧!也有这一掷该我赢的。”(二刻拍案惊奇卷8)3.光棍指专门从事欺骗

44、活动的流氓、地痞、无赖之徒。后来指“单身汉;没有妻子的成年人。”拍案惊奇“这地方有一个专一做不好事的光棍,名唤汪锡”中“光棍”的意思是?(二)不但词义变化了,连词语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好不:(1)者汉大痴,好不自知。(敦煌变文)以上的“好不”是“好不”,属于否定式,意思是“很不”。其中的“好”是程度副词,好=很。(2)他看见你,好不喜欢哩!他要娶你回去。(初刻拍案惊奇)例(2)“好不”=很,整个“好不”变成了一个表程度的副词,不能再拆分了。(三)同一概念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词来表达给歌妓艺人的赏钱,唐五代时称“缠头”,到宋代以后则改称“利市”了: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

45、行) 承业曰:“郎君缠头,皆出自承业俸禄。”缠头与今人说利市一般。(宋五代史平话)(四)词的意义没变,或基本没变,但词形发生了变化“早晚”用来问时间:什么时候? 我早晚许你念经?(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 后来变成了“多早晚”: 多早晚升厅?多早晚退衙?(元曲选陈州粜米) 再合音而成为“多昝(咱)” 好俺姐,这天多昝了,你往那里去呀?(醒世姻缘传73回)早晚多早晚多昝(咱) 二、词语的地域差异 江南俗语,问何物为“底物”,何事为“底事”,唐以来已入诗词。(陔余丛考) 今江南俗,医生尚称郎中,而北俗则称医生为大夫。(陆容菽园杂记) 以上两例反映了词语的地域差异一、模式词语 有些词语有一定的字数,其中

46、有不变的字,有固定的组合模式,有固定的意义类型,这种类型还具有能产性,可以造出同样结构的词语。如“不A不B”式,可以造出同样结构的很多词语,不三不四、不前不后、不歪不斜。1.不A不B 不三不四、不僧不俗、不伶不利、不伦不类、不男不女 含有不合分寸、不合常理的否定意味。 不暖不寒、不前不后、不歪不斜 刚好合适,恰如其分。 有一定的字数,其中有不变的字,有固定的组合模式【不A不B 】,有固定的意义类型,这种类型还具有能产性,可以造出同样结构的词语。2.“若A若B”式: 一个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第一卷) 若大若小无论大小,大大小小。 若老若幼无论年老年幼。3.“七A八B”式: “七A八

47、B”式表达的意义大都与“多”、“多而杂乱”的概念有关。 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七嘴八舌、 七横八竖、七上八落、七慌八乱4.天A地B 那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如今再不敢说了。(红楼梦19回)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琵琶行)二、倒序词语组成双音词的两个词素(或组成四音固定词组的两个双音词)的次序可以前后颠倒,颠倒后整个结构的意义并不改变的一组词语,就叫倒序词语 把守守把 请兄长分一半头领,把守山寨。(水浒传63回) 解珍、解宝守把山前第一关。(同上51回) 命运运命 也只好看他自己的命运。(红楼梦81回) 运命不通。(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又如: 整齐齐整 光明明光 和平平和

48、辛苦苦辛 闹热热闹三、倒反词语 倒反词语是指那些不但有较为固定的与其字面意义相反的意义的词语,而且这类词语还往往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即含有“不”“没”“无”等否定词却又不表否定)。这样的词语叫做倒反词语。 不常经常 焦氏待婢仆们也十分宽恕,不常赏赐小东西。(醒世恒言卷27) 不时常时常、经常 不时间经常 注意:有些模式词语同时也是倒反词语,如不A不B式。 不端不正很端正、十分端正 不零不落零零落落 不偏不歪、不歪不正很正四、偏义词语 定义:一个并列式结构的合成词语的意义偏向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没有词汇意义。这样的词语叫做偏义词语。 缓急偏义于急 同州缓急,看兄弟的面皮相救援则个。 大小偏义于大

49、 出来的偌大小年纪:这个道七十,那个道八十,婆婆道九十。 动止偏义于动 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 褒贬偏义于贬。 (展昭)未免的才高必狂,艺高必傲,竟将咱家的湛卢剑褒贬的不像样子。五、俗语 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 拔短梯搬弄是非,过河拆桥。 乌鸦嘴说话不中听,讨人嫌。 另起炉灶另外搞一套。 六、 歇后语 与古代汉语相比较,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问答) 近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词汇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一)近代汉语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表达新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量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自然需要产生很多新词来表达。

50、一般来说,新概念多半用新词语来表达。如伴随科举制度、书戏曲讲唱艺术、新的典章制度而出现的新词语,反映新的风俗习惯方面的词语,反映衣着方面新变化的词语,大量方言、俗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以及一大批外来词语也进入共同语中。 (二)许多旧概念改用了新词语来表达 文学创作中的求新求异思想导致有些人不用已有的旧词语而要创造出新词语来,例如: 手用“爪老”表示,平民用“白身人”表示等。 (三)有一些古汉语中的旧词语在近代汉语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如近代汉语“采”有“赌注”之义;“头脑”有“对象,合适的人物门户”,“门户”有“官司”之义;“猪肝”有“房屋、居舍”之义。 (四)从词语的内部结构来看,

51、双音词、多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具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语结构,如“不僧不俗”、“不荤不蔬”(不A不B),“挑三窝四”、“拿三搬四”(A三B四),“七肥八瘦”、“七断八续”(七A八B),等等。 这些使近代汉语的词汇面貌焕然一新。 词缀分前缀和后缀两种。 一般来说,词缀是没有词汇意义的。词缀的作用,主要是使单音词双音化。 近代汉语中常见的后缀比前缀多,常见的有:“子、头、儿、家、行、老、可、当、们、地、取、生”等。 组成的词如“银子、长头、曲儿、婆娘家、伊行、爪老、猛可、问当、俺们、坐地、问取、贪生”之类。(一)前缀(词头)(阿、兀、老、打、所、有) 阿:阿谁、阿爷 兀:兀那、兀谁

52、 老:老婆、老兄、老哥、老鼠、老虎、老刘、老张 打:打睡、打坐、打化 所:所算、所问 题目:“所问”的中“所”是什么?“所”是词头或称前缀。 “所问”结构是:加缀式合成词。 (二)后缀(词尾) 1老 “老”即可作前缀,也可作后缀。 后缀“老”使用范围很窄,它只接在表人体或人的器官之类的名词后面,例如: 听老耳朵; 躯老身躯,身材 淥老眼睛; l 爪老手。 2.家 “家”一般是接在人称代词或表人名词后面的后缀: 僧家、老人家、奴家、自家、洒家。 注意“大家”的词义变化: “大家”指“皇帝”。如:从荣退与杨思权谋曰:“大家左右有此等言语,我将废乎?”(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平话) “大家” 指丈夫的母

53、亲,婆婆。如:王问曰:“何事?”女对曰:“大家昨夜小不安适,使人往候。”(因话录) 3. 们 重点:简要谈谈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们”的发展演变历程。 “们”表人称代词的复数,但并非一开始就写成现在这个样子,而是经历了一个颇为漫长的自然选择和淘汰过程的。在唐代最先出现时是写作“弭”和“伟”的。宋代写作“懑”,也可写作 瞒”“门”“每”, 金元时代文献中写作“懑”、“每”的不少:宋代文献中已经大量见到“们”,之后“们(门)”字使用比较普遍。 这几个字实际上表示同一个后缀,由于时代不同,书写习惯不同或方言读音不同而被记成不同的字。 4. “哋” 广州话中有个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哋”字,蒋绍愚先生

54、认为它是从中古的“等”字演变来的,和普通话中的“们”不完全相同。“哋”只能放在人称代词后面,如“我哋”、“你哋”,而不能放在普通名词后面,即不能说“先生哋”、“学生哋”,这也和古代“等”的用法一致,说明“哋”是从“等”演变来的。改错题:“哋”是从“们”演变而来的。( 错) 5.当 (1)多谢伊来问当俺。(董西厢) (2)好道理,不思仪,记当修行莫勇伊。(欢喜国王缘) “当”的性质? “当”为动词后缀(词头)代词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大类。(一)第一人称代词 1.“某”、“某甲”、“某乙” 某名小娥,即向年瓦官寺中乞食孀妇也。(初刻拍案惊奇卷19) 师曰:“你为甚么入于邪道?”曰:“甚

55、么处是某甲入于邪道处?”(五灯会元迦叶佛) 婢女言道:“某乙莲花并总不卖,明日然灯佛到莲花城中供养世尊。”(敦煌变文不知名变文(二) “某”、“某甲”、“某乙”,南方方言、北方方言中都有用例。 2.儿 女性用的第一人称。当说话对方并非自己父母时,也自称“儿”,这时的“儿”就应该属于第一人称代词。例如: 不贪宠禄荣华,愿君知儿怀抱!(伍子胥变文 3.奴(教材p221) “奴”在唐五代时是个男女尊卑都可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上至国王、皇上、下至奴婢、仆人,都可自称奴。例如: (董仲)遂走家中报慈父:“奴等因何没阿娘?”(敦煌变文董永变文) 皇帝宣问:“阿奴无得(德),槛(滥)处为军(君),”(同上)

56、 宋代以后,“奴”就只作年轻女子的谦称了。 “奴” ,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 4.具有方言色彩的第一代词。 侬:吴方言。 咱、洒家 这两个词都带有北方方言色彩。 “洒家”似乎是山西人才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在水浒传中也只有鲁智深和杨志这两个山西人才这么说。在其他文献中很少见到这种自称。 俺:证俗文卷十七:“北人称我曰俺。” 5.现代北方话中第一人称复数的包括式和排除式。 北方话用“我们”或“俺”表示排除式,不包括谈话的对方。用咱们或“咱”表示包括式,包括谈话的对方。 这种区别早在金元时代的北方汉语就出现了。其实,汉语中原来是没有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区分的,袁宾认为可能是汉语受北方阿尔泰语系的契丹语

57、或女真语影响的结果。(二)第二人称代词 1 “你”的来源。 “你”字从古代汉语的“尔”音变而导致字形也发生变化而来,是近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第二人称形式。“恁”是“你”的另一种形式。 2.您 “您”在现代汉语中是第二人称的尊称,读音也变成了nn。但是在近代汉语时期,虽然也写作“您”,却不是作为尊称出现的。 (三)第三人称他、伊、渠(佢) (1)“他” (p231) “其他”“别的”“别人”第三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里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到了唐代,才真正出现以“他”作第三人称的用法。 (2) 渠:p232-233 “渠”,第三人称代词,由指示代词“其”演变而来的。 “渠”主要见于唐宋文献,现代南方某些地区,如广州称“他”为“佢”,和近代汉语的“渠”有着历史渊源关系。 指示代词:近指和远指两类。 1.这 早期又可写作“者、遮”等。例如: (1)者汉大痴,好不自知。(敦煌变文燕子赋) (2)虽然如此,汝亦须实到遮个田地始得。(景德传灯录) 2.恁 有时近指,有时远指。还可以作第二人称代词。 1. “争”与“怎”: 疑问代词“争”相当于“怎”,多见于近代汉语前半期(唐、宋、元)的作品中: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柳永仙吕宫迎新春) 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窦娥冤) 宋元时代,文献里“怎”字大量出现,逐渐排挤、替代了“争”字。 “怎”又可接后缀“生”而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