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3970694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正文 第一篇: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贾邵波指导教师邓修瑾毕业时间2021年6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外筒衬套工艺及钻模铣床夹具设计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应独立承担一部分比较完整的工程技术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毕业设计中着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有创造性的工作

2、,认真、按时完成任务。三、主要技术指标1、零件图一张;2、毛坯图一张;3、工艺规程一本;4、工艺装备(夹具1-2套);5、说明书一份四、进度和要求1、分析并绘制零件图2周2、绘制毛坯图1周3、设计工艺路线及编制工艺规程5周4、设计工艺装备4周5、编写说明书(论文)2周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1、闫光明主编 现代制造工艺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212、哈工大李益民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I摘 要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外筒衬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外筒衬套零件是飞机液压助力器执行机构中的主要部件之一。它在产品中一端与液压助力器外筒组件

3、连接,中间孔与活塞外圆配合,起到一端的支撑作用。本文共有四大章,第一章对外筒衬套零件进行了详细的工艺分析;第二章详细介绍了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包括工艺路线和工序的设计;第三章对某些工序的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四章对毕业设计的整体设计过程进行总结概括。关键词:外筒衬套,工艺分析,工艺规程,专用夹具II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set of spare parts of the process planning and processes the special fixture design. This part is the

4、executing agency for the help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It is one of the end of the hydraulic help with the component connection, the middle of a vast and round and up to the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le. This passage include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carried out a detailed process analysis;

5、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mponents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planning, including process routes and process design; third chapter on some special fixture design process methods and step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e graduate design summed up the overall design process.KEY WO

6、RD: Outer tube bushing, Process planning , Process analysis, The special fixture,SumIII目 录前 言. 2 第1章 零件的分析. 3 1.1零件的作用. 3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2.1结构工艺分析 . 4 1.2.2材料加工性 . 5 第2章 工艺规程设计. 6 2.1工艺路线设计. 6 2.1.1确定毛坯的尺寸 . 6 2.1.2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 6 2.1.3加工阶段划分 . 6 2.1.4基准选择 . 6 2.1.5工序集中与分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6制订工艺路线 . 错

7、误!未定义书签。 2.2工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2.2.1工序尺寸、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 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3.1钻模铣床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3.1.1拟定夹具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自由度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3.1.3绘制夹具总图 . 8 3.1.4绘制夹具零件图 . 8 3.1.5 夹具精度分析. 9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毕业设计小结. 14前 言这次毕业设计是我们专业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之后进行的。外筒衬

8、套零件的工艺及夹具设计是属于工艺类的毕业设计,它是我们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也是我们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或者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过渡环节。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深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我来说,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进行一次检测,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理论结合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能力所限,这次毕业设计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2第1章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题目

9、所给定的零件是飞机液压助力器执行机构中的主要部件之一。它在产品中一端与液压助力器外筒组件连接,中间孔与活塞外圆配合,起到一端的支撑作用。从整体上来看,飞机液压助力器是安装在飞机副翼操纵机构中或方向舵操纵系统中,用于不可逆的液压助力器操纵。当飞机液压系统损坏或压力下降时,液压助力器外筒左右两腔沟通,即助力器当一拉杆使用,以实现人力应急操纵。每架飞机上装有两台液压助力器。分别操纵左右副翼或方向舵。31.2零件的工艺分析1.2.1结构工艺分析图1-1 零件图外筒衬套构形并不复杂,但从整体构形看刚性差、壁薄,最小壁厚只有+0.10+0.100.0301.975mm.其主要表面有:内孔26+和32.35

10、0,外圆 +0.008,两槽32.5504柱面37.50-0.017及其端面T,47.5外圆端面K.非主要表面为:2个8的螺纹孔。且该零件尺寸精度与位置精度高,因此,在设计工艺过程时,首先要解决变形对精度的影响问题。这里特别强调要注意温度产生变形和内应力产生变形对精度的影响问题。如上图1-10零件轴向主要设计基准为37.50-0.017外圆端面T且外圆柱面37.5-0.017和47.5外圆端面K它们要在最后工序进行磨削。因此,涉及到多尺寸保证问题。在确定工序的尺寸,公差时要经过尺寸链计算,基准选择和工序安排也要考虑这一问题。+0.03037.50-0.017外圆表面A对26+0.008内孔表面

11、B的跳动量0.01,47.5外圆0端面K对37.50-0.017外圆表面A的跳动量0.01,37.5-0.017外圆端面T对+0.100.03037.5032.550两槽表面C、D对26+-0.017外圆表面A的跳动量0.03,+0.008内孔表面B的跳动量0.05。采用互为基准给予保证。零件主要表面的加工精度为IT6-IT10,表面粗糙度Ra=1.6,Ra=0.8,Ra=0.4,Ra=0.2;非主要表面粗糙度为Ra=6.3,Ra=3.2。零件主要表面要求较低的粗糙度是为提高工件抗疲劳强度。位置关系精度要求较高,相互之间的跳动量允差为0.010.05。 1.2.2材料加工性QAl9-4材料是一

12、种含铁的铝青铜,有较高的强度和减摩性,良好的耐腐性,且热态下压力加工性良好,因此切削加工无特别困难。5第2章 工艺规程设计2.1工艺路线设计2.1.1确定毛坯的尺寸零件材料为QAl9-4。从零件图纸知此零件的最大尺寸: 47.528。当零件外径为4748,长度2021m时,查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版)表6-5知:外径(材料)为50mm,单端面加工余量1.5。所以毛坯长度尺寸为28+21.5。即毛坯尺寸:5031 2.1.2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37.50-0.017外圆表面A加工精度为IT6级,表面粗糙度为0.4,最终加工方法+0.10+0.100.030为磨削。26+两槽表面C和32.350

13、D的加工精+0.008内孔表面B及32.550度分别为:IT7、IT10、IT10,粗糙度分别为:Ra=0.2、 Ra =0.8、Ra=1.6,最终加工方法应选用研磨,而准备工序应为粗镗,半精镗。47.5外圆端面K精度要求较低,但表面粗糙度Ra为0.8,因此也选用磨削。非主要表面28,应选用铣削。2M4-2应选用攻螺纹。 2.1.3加工阶段划分由于该加工精度高,因此,必须划分加工阶段。该零件某些表面精度达IT6,粗糙度Ra=0.4,所以整个工艺路线划分为四各阶段,即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阶段。 2.1.4基准选择(1)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要求:6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14、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7铣床夹具装配图3.1.3绘制夹具总图当夹具的结构方案确定后,就可以正式绘制夹具总图。绘图比例按1:1(直观性好)。主要视图必须按照加工时的工位状态表示,而主视图,尽可能选取与操作者正对着的位置。被加工的工件要用双点化线绘出。 3.1.4绘制夹具零件图夹具总图设计完成后,还要绘制夹具中非标准件的零件图,并对其提出相应8的技术要求。所设计的零件图要求结构工艺性良好,以便于制造、检验和装配。 3.1.5 夹具精度分析在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及总图设计完成之后,还应该对夹具精度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保设计的夹具

15、能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在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及总图设计完成之后,还应该对夹具精度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保设计的夹具能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 1.影响精度的因素(造成误差的原因)在加工工序所规定的精度要求中,与夹具密切相关的是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位置尺寸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要求。影响该位置精度的因素可分为加工定基安装,三部分,夹具设计者应充分考虑估算各部分的误差,使其综合影响不致超过工序所允许的限度。 定基 是指由于定位基准与原始基准(亦称工序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原始尺寸(工序尺寸)的误差,它的大小已由工艺规程所确定,夹具设计者对它无法直接控制,如果要减少或消除定基,则可建议修改工艺规程,另选定基准,最好采

16、用基准重合的原则。在25工序里基准重合,所以定基误差为零 安装是指与工件在夹具上以及夹具在机床上安装的有关误差,它包括以下因素: (1)工件在夹具上定位所产生的定位误差定位,夹具设计者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定位方法和定位件,将其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2)工件因夹紧而产生的误差,是指在夹紧力作用下,因夹具和工件的变形而引起的原始基准或加工表面在原始尺寸方向上的位移。在成批生产中,如果这一变形量比较稳定,则可通过调整刀具与工件之间的位置等措施,将它基本消除。(3)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误差夹安,是指由于夹具在机床上的位置不正确夹安而引起的原始基准的原始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移。造成的主要因素有二:其一是夹具安装

17、面与定位件之间的位置误差,这可在夹具总图上作出规定;其二是夹具安装面与机床配合间隙所引起的误差或安装找正时的误差。夹安的数值一般夹安都很小。在安装夹具中可以采用仔细校正或精修定位面等办法来减小。9加工是指在加工中由于工艺系统变形、磨损以及调整不准确等而造成的原始尺寸的误差,它包括下列因素: (1)与机床有关的误差度或垂直度误差等。 (2)与刀具有关的误差以及刀具的磨损等。(3)与调整有关的误差调整刀具机床。如车床主轴的跳动、主轴轴线对溜板导轨的平行。如刀具的形状误差、刀柄与切削部分的不同轴线。如定距装刀的误差、钻套轴线对定位件的位置误差等(这项可在夹具总图中予以限定)。(4)与变形有关的误差形

18、。以上诸因素都是造成被加工表面位置误差的原因,它们在原始尺寸方向上的总和应小于该尺寸的公差,即应满足不等式定基变形。这取决于工件、刀具和机床受力变形和热变+定位+夹安+加工+夹紧此式称为计算不等式,各符号分别代表各误差在原始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值。当原始尺寸不只一个时,应分别计算。当然,这些误差也不会都按最大值出现,在校核计算中,应该按上述因素分析后,对总误差的合成宜按概率法计算,使其小于工件的允差。 2.精度分析(1)由于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定位基准不重合误差Djb=0 (2)夹具安装误差:由于跟机床间为平面定位,取DA=0 (3)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变形、磨损以及调整不准确等造成的原始尺寸的

19、误差此处很小所以加工0.015 (4)由于定位件与安装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2,所以=0.02 故而满足 (5)因为加紧力所引起的变形方向对该原始尺寸无影响,则夹紧所致的误差夹紧为零定基+定位+夹安+加工+夹紧,即0.050+0.02+0+0+0.015 所以夹具精度合适。此夹具可以保证工件加工的相关精度要求、10图3-8 钻模铣床总装图1底座 2心轴 3钻模板 4螺钉 5钻套 6钻套 7螺帽 8-垫圈 9-轴套 10-销子 11-螺母11致 谢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邓修瑾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

20、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邓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设计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12参 考 文 献1阎光明,侯忠滨,张云鹏. 现代制造工艺基础.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 2郭纪林,余桂英. 机械制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3韩进宏,王长春.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1、2021. 4邓文英,郭晓鹏. 金属工艺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施平.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教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6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7陈宏钧. 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8中国机床总公司. 全国机床产品供货目录(上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9王先逵.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10陈宏钧. 实用金属切削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11方昆凡. 公差与配合实用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22、021. 12王健石. 机床夹具和辅具速查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13张建中,朱瑛,于超.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 14薛源顺. 机床夹具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15吴拓. 现代机床夹具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13毕业设计小结以外筒衬套工艺及铣床夹具设计作为本次设计的题目,对此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首先明白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成为具有所需的一定精度、粗糙度等的零件。为了能具体确切的说明过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加工出来,就得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作为生

23、产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学习研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我们必须仔细了解零件的结构,认真分析零件图,增强我们对零件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增加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运用auto CAD软件的能力。制定工艺规程、确定加工余量、工艺尺寸计算、工时定额计算、定位分析等。在整个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尺寸的确定,而且让我们知道工艺路线和加工余量的确定,必须与工厂实际的机床相适应。这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也是以后工作的铺垫。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件的安装和夹紧,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安装是否方便和迅速,又会影响

24、辅助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夹具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量有很大作用。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近年来,机械制造工艺有着飞速的发展。比如,应用人工智能选择零件的工艺规程。因为特种加工的微观物理过程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电磁场、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化学等诸多领域。其加工机理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通常很难加工用简单的解析式来表达。近年来虽然各国学者采用各种理论对不同的特种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就,但离定量的实际应用尚有些距离。受其限制,目前特种加工的工艺参数只能凭借经验选取,还很难实现最优化和自动化。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迅猛,以前的我国制造业普遍使用刚性

25、专机加工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导致改型和生产个零件的周期较长。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各种零件的需求的与日俱增,加工设备和工艺也向着柔性化的方向转变。加工装14备的柔性概念和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设备快速性和适应性的需求上,因此制造商不得不寻求柔性和产量之间的最佳组合。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密、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的方向发展。15第二篇:外筒衬套工艺及车床心轴铣床靠模夹具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外筒衬套零件的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张宇航指导教师邓修瑾毕业时间2021年5月

26、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I一、题目外筒衬套零件的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应独立承担一部分比较完整的工程技术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毕业设计中着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有创造性的工作,认真、按时完成任务。三、主要技术指标1、零件图一张;2、毛坯图一张;3、工艺规程一本;4、工艺装备(夹具1-2套);5、说明书一份四、进度和要求1、分析并绘制零件图2周2、绘制毛坯图1周3、设计工艺路线及

27、编制工艺规程5周4、设计工艺装备4周5、编写说明书(论文)2周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1、闫光明主编 现代制造工艺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212、哈工大李益民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II目 录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 言.第1章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1.2零件的工艺分析.1.2.1结构工艺分析 .1.2.2材料加工性 .第2章工艺规程设计.2.1工艺路线设计.2.1.1确定毛坯的尺寸 .2.1.2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2.1.3加工阶段划分 .2.1.4基准选择 .2.1.5工序集中与分散 .2.1.6制订工艺路线 .2.2工序设

28、计.2.2.1工序尺寸、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2.2.2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3.1夹具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3.1.1拟定夹具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自由度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绘制夹具总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绘制夹具零件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夹具精度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结论.致 谢.参 考 文 献.毕业设计小结.III摘 要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外筒衬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外筒衬套零件是飞机液压助力器执行机构中的主要部件

29、之一。它在产品中一端与液压助力器外筒组件连接,中间孔与活塞外圆配合,起到一端的支撑作用。本文共有四大章,第一章对外筒衬套零件进行了详细的工艺分析;第二章详细介绍了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包括工艺路线和工序的设计;第三章对某些工序的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四章对毕业设计的整体设计过程进行总结概括。关键词:外筒衬套,工艺分析,工艺规程,专用夹具- I前 言外筒衬套零件的工艺及夹具设计是属于工艺类的毕业设计,这次毕业设计是我们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之后进行的。它是我们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也是我们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重要过渡环节。通过这次

30、毕业设计,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深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由于能力所限,这次毕业设计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1.2.1结构工艺分析图1-1 零件图外筒衬套构形并不复杂,但从整体构形看刚性差、壁薄,最小壁厚只有0.030+0.10+0.101.975mm.其主要表面有:内孔26+和

31、32.350,外圆+0.008,两槽32.550柱面37.50-0.017及其端面T,47.5外圆端面K.非主要表面为:2个8的螺纹- 3第2章 工艺规程设计2.1工艺路线设计2.1.1确定毛坯的尺寸零件材料为QAl9-4。从零件图纸知此零件的最大尺寸: 47.528。当零件外径为4748,长度2021m时,查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版)表6-5知:外径(材料)为50mm,单端面加工余量1.5。所以毛坯长度尺寸为28+21.5。即毛坯尺寸:50310.5 2.1.2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37.50-0.017外圆表面A加工精度为IT6级,表面粗糙度为0.4,最终加工方0.030+0.10+0.1

32、0法为磨削。26+两槽表面C和32.350D的加工+0.008内孔表面B及32.550精度分别为:IT7、IT10、IT10,粗糙度分别为:Ra=0.2、 Ra =0.8、Ra=1.6,最终加工方法应选用研磨,而准备工序应为粗镗,半精镗。47.5外圆端面K精度要求较低,但表面粗糙度Ra为0.8,因此也选用磨削。非主要表面28,应选用铣削。2M4-2应选用攻螺纹。 2.1.3加工阶段划分由于该加工精度高,因此,必须划分加工阶段。该零件某些表面精度达IT6,粗糙度Ra=0.4,所以整个工艺路线划分为四各阶段,即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阶段。 2.1.4基准选择(1)粗基准选择应当满足以下

33、要求:粗基准的选择应以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关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选择- 5精基准选择主要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减少误差,提高定位精度。例如:外筒衬套以外圆作为精基准使用专用夹具装夹,以内孔作为精基准用心轴装夹。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的换算,这在后面专用夹具设计时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说明。 2.1.5工序集中与分散确定加工方法以后,就按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和机床设备等具体生产条件确定工艺过程的工序数。确定工序数的基本原则:工序分散原则工序内容简单,有利选择最合理的切

34、削用量。便于采用通用设备。简单的机床工艺装备。生产准备工作量少,产品更换容易。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水平不高。但需要设备和工人数量多,生产面积大,工艺路线长,生产管理复杂。工序集中原则工序数目少,工件装夹次数少,缩短了工艺路线,相应减少了操作工人数和生产面积,也简化了生产管理,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数个表面易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使用设备少,大量生产可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机床,以提高生产率。但采用复杂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使成本增高,调整维修费事,生产准备工作量大。此零件的工序有粗车外圆和内孔、车端面、粗铣圆弧、铣外型、攻螺纹、修锉、检查、磨孔、车倒角、去毛刺、钝化,主要体现工序分散的原则。优点

35、采用比较简单的机床和工艺装备,容易调整。 2.1.6制订工艺路线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其主要任务是选择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确定如何划分加工阶段,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程度,确定各个表面加工顺序和装夹方式,以及详细拟订工序的具体内容。此外,制订工艺路线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外筒衬套工艺路线:- 72.2工序设计工序设计主要为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机床和工艺装备选择、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研究和计算,有时还需确定切削余量。 2.2.1工序尺寸、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夹安+加工=0+0.2=

36、0.2mm 这小于工序公差0.3- 9图3-7 工序35简图1)影响尺寸13+ 0.1的误差分析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所以定基误差 定基=0 2工件以孔为定位基准,用定位轴定位,限制了x、y 移动和转动方向的4 个自由度,其定位误差定位=a+a定=0.014+0.023+0-(-0.008)=0.045 3因夹紧力所引起的变形方向对该原始尺寸的无影响, 则加紧所致的误差 夹紧=0 4 夹具在机床上安装时没有平行度误差, 也就不会对工序35的尺寸13+0.1加工产生影响,所以夹安=0- 11远小于工序公差0.34 由以上的初步分析来看,这个铣床靠模夹具能保证工件的精度要求。图3-8 铣床靠模

37、总装图1板 2螺钉 3定位轴 4靠模 5螺母 6圆销 7圆销- 13致 谢毕业设计作为我们大学生活之中的最后一次考验,也是对我们大学中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一个全面性的运用,经过3个月的设计,终于完成毕业设计,在这里非常感谢我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邓修瑾老师,在她的精心指导下,我才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也要感谢对我毕业设计支持的各位同学。更要感谢的是大学几年来教育我的各位老师,在你们精心的培育下,使我才能完成大学学业。 4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也许我将不会再有机会进入校园能如此静心深入地学习知识,我将不会有机会再接受厚重文化的熏陶,我将不会再有机会聆听各位尊敬师长的教诲,我记得家人曾经对我讲过这个世界

38、上只有两颗真心,一颗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一颗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在此,我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勤恳忘我地检查凝结学习的结晶,完成了这篇毕业设计。完成后,我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反倒是更多的忐忑不安,当我自以为懂得越多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知识是我所不明白的。我发现由于我自身才疏学浅,专业深度不够,尽管指导老师费尽心思地指点我,可是我这个笨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仍有很多不到之处。或许这是我个人能力的桎梏吧,敬请各位老师多加指点,让我大学期间的最后一次作业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 15毕业设计小结时光飞逝,为期一学期的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回首这一学期的设计过程,感慨万千。使我学到了以前在课本中学不到的东

39、西。受益匪浅!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使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前上课没有学到的知识,在这次设计当中也涉及到了。使我真正感觉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这次毕业设计将我以前学过的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现代制造工艺基础等学科的知识很好的串联了起来,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巩固了所学知识的作用。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首先是对所研究的工件进行工艺分析,通过工件的工艺分析,我对该工件的图纸要求及如何加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是对工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这样在加工工件就可以知道用什么机床加工,怎样加工,加工工艺设备等,因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在毕业设计中还用到了AutoCAD等相

40、关制图软件。因为学的时间长了,因此在开始画图的时候有很多问题,而且不熟悉,需参阅课本。但不久就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熟练完成。AutoCAD制图软件不仅在现在而且在今后参加工作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这次毕业设计真正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当中来了。在这次毕业设计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部分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因为机床的夹具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作为理论知识吸收的,并没有亲自设计过,因此,在开始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根据步骤一步一步设计,画图,查阅关于各种专用夹具的设计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认真讲解之下,完成了本次部分工序的专用夹具的设计。在这次毕

41、业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了解了设计人员的一些设计思想,我也懂得了,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不能有一点马虎,每个步骤必须有根有据,不是凭空捏造的。而且,各种标准都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查阅大量资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的。在这次毕业设计中,对我来说有所收获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收获:(1) 能把以前所学的各种知识,综合的应用到这次毕业设计中,巩固了以- 17第三篇:铣床夹具设计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

42、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机械制造的机械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冷热工艺工程中,使用着大量的夹具。而机床夹具是在机床上用以准确、迅速地安装工件或刀具,从而保证工件与刀具间正确相对位置的一种工艺装备。一台结构相同、要求相同的机器,或者具有相同要求的机器零件,均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完成,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是最合理的。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知道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经审定批准的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文件,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是,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必须正确安置工件,使其相对机床切削成形运

43、动和刀具占有正确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之为“定位”。为了不因受切削力、惯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件已定的正确位置,还必须对其施加一定的夹紧力,这一过程称之为“夹紧”。定位和夹紧全过程称为“安装”。在机床上用来完成工件安装任务的重要工艺装备,就是各类夹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床夹具”。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目前言录一、零件分析3二、加工工艺设计4 1毛坯的选择 2基准的选择3工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制定工艺路线 5工艺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6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7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8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三、铣床夹具设计12结束语19 参考

44、文献2021一、 零件分析1、 零件的作用题目中的零件为转向拨叉,他是通过扳手扣住左端的方形块,将导向杠杆装入6 mm的孔内,搬动扳手,控制杠杆在机器中的位置,调整好位置后,用M10的螺母将其固定,同而能达到紧固的作用。2、 零件的工艺分析该转向共有7处需要加工,根据加工表面之间的关系,将其分为9道工序进行加工。转向拨叉的6 mm与中心孔有平行度要求,18 mm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0.8,故需要磨削加工。工件的基准为中心孔。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先选定粗基准,加工出中心孔,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对其他加工表面进行加工,保证它们的位置精度。零件的具体尺寸见设计任务书。二、 加工工艺设计1、 毛坯的

45、选择零件材料是QT40-10。零件年产量是中批量,而且零件加工的轮廓尺寸不大,在考虑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后可采用铸造成型。零件形状并不复杂,因此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内孔不铸出。毛坯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再决定。2、 基准的选择定位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定位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宜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进行。1) 粗基准的选择该零件的的定位基准是中心孔,故应该将21轴作为粗基准,对轴的两个端面进行加工。2) 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到基准重合的问题,和便于装夹,采用中心孔定位。3、

46、工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本零件的加工面有个通孔、端面、攻丝等,材料为QT40-10。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149、表148,表223等,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1) 左右端面:公差等级为IT6IT8,采用锪平钻中心孔的加工方法。 (2) 6 mm内孔:公差等级为IT7IT8,表面粗糙度为R3.2,采用钻孔铰孔的加工方法。(3) 18 mm轴:公差等级为IT8IT9,表面粗糙度为R0.8,采用粗车精车磨削的加工方法。(4) 边长为12 mm的方形块:公差等级IT7IT8,表面粗糙度为R3.2,采用在车床尾座上加转头的加工方法。(5) M10螺纹孔:公差等级为IT8IT9,采用摇臂钻床钻孔并机

47、动攻丝的加工方法。4、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应该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志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还有,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1) 工艺路线一 工序 钻中心孔B3。 工序 粗车18 mm的轴。 工序 粗、精铣66mm孔的端面。工序 钻孔6 mm,长度为9.5 mm,掉头,钻令一个6 mm的孔。工序 粗、精铣直径为12 mm的方形块。 工序 粗车10 mm的轴。 工序 攻M10的螺纹。 工序 磨18 mm的轴。2) 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 锪平轴的

48、两个断面并钻中心孔。 工序 粗、精铣6 mm孔的端面。 工序 钻两个6 mm的孔。 工序 扩两个6 mm的孔。 工序 粗车18 mm的轴。工序 粗、精铣直径为12 mm的方形块 工序 粗车10 mm的轴,并攻M10的螺纹。 工序 磨18 mm的轴。3) 工艺路线方案三工序 锪平轴的两个断面并钻中心孔。 工序 粗、精铣14 mm轴的端面。 工序 钻、精铰两个6 mm的孔。工序 粗、精车18 mm的轴,精车14 mm的退刀槽。 工序 车15mm和15mm的轴,并攻M10的螺纹。 工序 精铣直径为12 mm的方形块。 工序 磨18 mm的轴。 工序 钳工去毛刺。 工序 检验入库。5、工艺方案的比较和

49、分析上述三种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方案一,其中的第四步,他要求在钻孔的时候换刀,这样不能保证两孔的同轴度,所以不能采用此方案;方案二,他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工序,在完成同一个加工时进行两次装夹,也同样保证不了他的加工精度;而方案三,他综合了一和二的优点,并且舍弃一和二的缺点,这样就可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要求。因此决定选择方案三作为加工工艺路线比较合理。6、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1) 根据零件加工精度、轮廓尺寸和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机床种类及规格。(2) 根据质量、效率和经济性选择夹具种类和数量。(3) 根据工件材料和切削用量以及生产率的要求,选择刀具,应注意尽量选择标准刀具。(4) 根据批量及加工精度

50、选择量具。由于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加工设备宜以通用机床为主,辐以少量专用机床的流水生产线。工件在各机床上的装卸及各机床间的传送均由人工完成。 选择机床 lA、工序、:是粗铣和精铣工序,因本零件外轮廓尺寸不大,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故选用X62W立式铣床;lB、工序、 :是粗车和精车,其回转半径不是很打,可选用CA6140卧式车床;lC、工序、:是钻孔工序,选用立式钻床加工,故选用Z535摇臂钻床;lD、工序:是磨削18 mm的轴,故选用M115W磨床。选择夹具本零件除第一工序加工时需要三抓卡盘,其他各工序均需要独立设计专用夹具。选择刀具A、锪平左右两端面时,锪刀选锥柄锪钻,其直径为22 mm。

51、B、钻中心孔时,需要选择B3的中心孔钻头。C、钻18 mm轴时,选用车床进行车削,选用YT15外圆车刀。 D、钻6 mm孔时,由于精度的要求,需要进行两次钻削,故选用圆锥麻花钻,其直径分别为为5.8 mm和6 mm。E、铣6 mm轴端面时,选用不重磨硬质合金刀片套式面铣刀,其直径为100 mm。F、铣15 mm方形轴时,选用不重磨硬质合金刀片套式面铣刀,其直径为100 mm。 G、磨18 mm轴端面时,选用GP46ZR1A6P 350X40X127。 H、车M10螺纹时,选用车床专用螺纹刀。选择量具本零件属大量生产,一般均采用量具,选择量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选择;二是按计量

52、具的测量方法极限误差选择。A、选择加工孔用量具,可选内径百分尺,选分度值为0.01mm。 B、选择加工槽用量具,可选用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150mm游标尺进行测量。C、选择加工螺纹用量具,可选用螺纹塞规,选分度值为0.01mm。7、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工序:粗,精铣14mm端面。1)粗铣14mm端面af=0.15 mm/齿(表329)v=0.45 m/s(27m/min)(表332)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100mm,齿数 Z=8ns=1000v10000.45=1.43 r/s (86 r/min) 3.14100pdw按机床选取 nw =1.58 r/s(95r/m

53、in)(表417)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p1751v= = 0.55 m/s10001000pdwnw切削工时 :(表417)l1 =100 mml2=2 mml=82 mmtm=l+l1+l2=196 s(3.3 min) nwf2)精铣14mm端面af=0.15 mm/齿(表329)v=0.45 m/s(27m/min)(表332)采用高速钢镶齿三面刃铣刀,dw=100mm,齿数 Z=8ns=1000v10000.45=1.43 r/s (86 r/min) 3.14100pdw按机床选取 nw =1.58 r/s(95r/min)(表417)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p1751v= = 0.55 m

54、/s10001000pdwnw切削工时 :(表417)l1 =100 mml2=2 mml=82 mmtm=l+l1+l2=196 s(3.3 min) nwf工序:粗,精铣14mm端面。1)钻5.8 mm孔f=0.43mm/r0.75=0.639 mm/r(表338)取f=0.3 mm/r(表45)v=0.25=0.25 m/s(15 m/min)(表342)n=3.18 r/s(191 r/min)(表354)按机床选取 nw =3.33 r/s(2021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v=0.26 m/s(6 m/min)切削工时 :l = 81 mml1=3 mml2=1 mmtm=(l+l1+l2)/nwf=81+3+13.330.3= 85.1 s(1.42 min) 2)扩孔至6mmf=0.70.751.2=0.63 mm/r取f=0.6 mm/rv=0.250.5=0.125m/s(7.5m/min)nw=6.67 r/s(400 r/min)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v=0.126 m/s(7.58 m/min)切削工时 :l = 81 mml1 = 2 mml2=1 mmtm=(l+l1+l2)/nwf=81+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