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

上传人:唐****1 文档编号:113968560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原理(一)一、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城市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4、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5、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6、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7、1957,戈特

2、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8、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从地域类型上划分,包括了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设区市、不设区市(或自治州辖市)三个层次。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四个等级。目前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省级),25个副省级市,280余个地级市、370余个县级市。9、中型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引“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的主战场;大城市是基地10、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制造业地位下降、经济呈服务化11、城乡经济联系:(有市场形式、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资本流动、生产联系、消费和购物形式、收入流、行业结构和地区

3、间商品流动。)城乡物质联系:(是公路网、水网、铁路网、生态相互联系。)城乡服务联系:(信用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商业和技术服务、交通服务)12、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13、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14、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至多-经济/社会/交通 2)平至立-立体交通/地下化 3)生产至生活 4)分离均匀质至多样15、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16、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

4、;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17、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18、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19、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20、 城市的本质特征: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2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5、:1、农业剩余贡献;2、工业化推进;3、比较利益驱动;4、制度变迁促进;5、市场机制导向;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7、城乡规划调控。22、有形的城镇化反映在:1、人口的集中;2、空间形态的改变;3、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23、无形的城镇化反映在:1、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2、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的3、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的生活态度和方式。24、现代城市的发展的动力机制: 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2、科技革命与创新;3、全球化与新经济;4、城市文化特质。25、城市和乡村基本的区别: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的差异;5、物

6、质形态的差异;6、文化观念的差异。26、影响城市发展区域性因素: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自然条件与生态承载能力、区域发展的条件差异、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要建立从大到小的研究分析观念27、大都市区:是大城市人口核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28、全球城市区域:全球高度发展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复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并不限于发达国家。非单一中心29、城市系统: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空间环境和要素流动子系统。30、工业初期-绝对集中、工业后期-相对集中;后工业初期-相对分散、后工业后期-绝

7、对分散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古希腊、古罗马:广场希波丹姆 (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2、中世纪:出现城堡,教堂为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殿花园。17世纪开始,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首都: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均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是14十几文艺复兴期间的。3、卡利诺于1979和1982城市

8、不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内部规模经济、地方性经济、城市化经济对产业聚集的影响。4、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公共卫生法和工人住房法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谛)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5、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平面呈圆形,没有摆脱农业。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柯布希埃-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明天城市。 “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由地铁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组成,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最后形成了理性

9、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1933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玛塔-线性城市理论戈涅-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西谛-城市型态研究(欧洲陈规领域的第一颗爆破弹),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解定城市成长和发展动力)6、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有极化与扩

10、散效应。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很显然,城市在发

11、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在有机疏散理论中认为改建应当达到的目标是,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的方案,转移到合适的地方去,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

12、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镇体系分析(贝利)内容:城市职能、城市规模,空间上分布。7、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

13、运输费用是关键。8、(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9、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 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 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10、(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伯吉斯的同心圆、霍伊特的扇形、哈里期和乌尔曼多核心。同心圆理论:以芝加哥为例 1、中心商务区 2、过渡区,中心商务区的外围,衰败的居住区 3、工人居住区 4、良好住宅区,中产阶级 5、通勤区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

14、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15、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1)与CBD的距离;2)顾客到此的可达性3)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4)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16、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17、(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18、(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西蒂 罗西(街道 平面 重要纪念物) 克里

15、尔(街区) 科特(拼贴城市)19、(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佩里的邻里单位的六个原则: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内部道路系统。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20、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 2)分离渐近方法论; 3)混合审视方法论, 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洛邑

16、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22、1)秦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 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 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 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 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开封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23、元大都,“三套方城”内城、皇城

17、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唐长安城,最大的中轴对称 明清北京城24、1956年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新中国第一部立法,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基本法规,2007年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1980,中期开始,上海、温州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25、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

18、起主导作用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26、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27、发达国家工业城市重组: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28、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

19、息为基础。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4)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29、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四类1)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区。与所在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紧密相关,可以较大的促进科技和产业的创新;2)科技城。完全是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关系 3)技术园区。在特定区域提供各种优越条件,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缺少研发内容,本质是制造业基地 4)科技都会。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仍然来自传统的国际性大都会(伦敦、巴黎和东京)30、全球城市的居民:对就业格局而言,内部人关注劳动力短缺,而外部人关注就业机会,教育和培训,经济极化和失业。但对于公共产品

20、的关注,两种人都在人身安全、拥挤、环境质量和污染方面达成一致。31、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2、1992年全球21世纪议程目标八个方面,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行动纲领。33、1999年,认为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转变的机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形式的信息技术和交换信息的新手段;不断增工的生态危机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有更高的生活预期,并更加注重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34、对可持续发展7个内容:1)循环使用土地和建筑,2)改善城市环境,鼓励紧凑城市,3)优化地区管理,4

21、)旧区复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5)国家政策应鼓励创新,6)高密度,7)加强城市设计。35、纽约2030规划是从土地使用、水资源、交通、能源、空气、气候变化等方面制定了全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行动纲领。36、在垂直型地域分工上出现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37、街道有生命力要有三个条件:必须是安全的;必须保持有不断的观察;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必须不停有使用者。38、街道生活的多样性四个原则:作为整体的地区至少要用于两种基本功能(生活、工作、购

22、物、进餐);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她称之为“文理紧密的混合”之中;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39:访问者旅游者关注点:食宿,交通,安全,舒适,购物,环境,观光资源,特色商品与服务的可得性,关注服务-价格间的平衡。非公民的商人与专业人士关注点:城市是短时间获取高利润的场所。关注政治和社会稳定,安全,城市的服务,住房,社交,劳务市场。不太介意价格。40、公路、供水干管本身变化较小,50年或更长;地铁、轻轨灯则应当进行长远规划;特定地区的土地使用,变化相当迅速,不要规划太远。41、在中国,随着现代商业的兴起,轮船,公路和铁路的主要标志交通业的兴起和发展42、规划行为有

23、一系列必要的因素组成,包括:目标的实现、选择的应用、未来导向、行动和综合性。43、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对基本建设的范围、组织机构、设计施工、计划的编制、批准都做了明文规定。44、CBD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45、组成城市空间类型的要素包括: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平面以及重要纪念物(基本可以理解为线、面、点)46、企业集群的三个特点: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密集的交流交易和互动;有支撑的制度结构。47、城市化经济:就是当城市地区的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的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下降。48、地方化经济:由于生产厂的集中而降低生产成本包括: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交通运输的经济性,劳动力市

24、场的经济型三、城乡规划体系1、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属性。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一项政府职能、一项社会实践。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征:综合性、政策性、民主性、实践性。3、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1)法律法规体系: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2)行政体系:纵向和横向3)工作体系: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4、城市规划的作用:1)实现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控制和对开

25、发权的控制)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之所以能够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其操作的可能性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 1)通过对城市的土地和空间使用的配置即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行直接的控制。从物质实体方面拥有了调控的可能 2)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开发权的控制。5、规划师的角色与定位:1)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责;2)编制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是决策者。3)研究咨询部门:不同利主体的代言人,专业技术和专家。4)私人部门的规划师:特定利益团体代言人,桥梁作用。6、城市规划体系包括: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工作体系。7、法律

26、法规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8、行政体系:纵向与横向。纵向体系:不同层级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分组成,即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横向体系: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9、工作体系:编制体系、实施体系编制体系包括:城市规划的文本体系、各类规划的编制过程、各类规划的审批过程。实施体系包括: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10、政府及其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1)确定近期和年度的发展重点和地区,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3)使下层次规划成为实施的工具和途径4)通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27、的安排和建设,推动发展 5)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11、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由以下内容构成: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1)省域城镇体系:城镇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为保护生态资源等需要控制的区域。2)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内容: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应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 3)乡规划、村规划: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畜养殖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的具体安

28、排。12、制定城乡规划的五大原则:1)依法编制规划;2)依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全面可持续发展;3)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5)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13、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1行政监督 2立法机构监督 3社会监督14、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报国务院或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15、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1)对现有规划的实施评估总结,向审批机关提出修编申请2)经审批机关同意,开展组织工作3)组织编制机关委托有资质的单位4)草案公告30日,组织编制单位采取听

29、证会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5)规划方案修改完善6)在政府审查的基础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7)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8)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9)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16、总规程序:1)前期研究、2)向上一级提出报告(国务院或省)、3)开展组织工作、4)委托、5)编制总规纲要、6)报上一级审查(国务院或省)、7)编制总规方案、8)公告30日,听证会专家公众意见9)规划方案修改完善、10)政府审查基础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11)报审批机关审批、12)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13)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 基本程序:现状调研-基础研究方案构思-纲要-成果编制审批四、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

30、系的概念: 1)有一定相对完整的范围;2)核心是有中心城市;3)一定数量的城市;4)相互关系,构成有机整体。2、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低水平均衡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农业社会);极核发展阶段(聚集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阶段)(工业化阶段);扩散阶段至高水平均衡阶(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重要特点:全球城市化和城市全球化。3、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作用。1)指导总规,上下衔接;2)布局重大基础设施;3)资源保护和利用统筹;4)促进城市之间有序竞争与合作。4、城镇体系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2

31、)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5、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1)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和分期目标 2)确立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差别化战略 3)规划全国城镇体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4)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5)特定与重点地区的规划。6、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 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置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3)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水、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 4、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

32、相协调7、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1)制定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 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 3)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 4)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5)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 6)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8、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2)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9、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1)提出统筹发展战略;2)提出保护、空间管制措施;3)预测人口,4)确定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5)重点镇的

33、发展定位、发展方向、规模,6)根据建设需要、资源管理的面要划定规划区,7)实施措施与建议。10、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依据 1)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为下层面各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区域性依据。五: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总规的作用: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指导编制规划、建设,全面性和综合性。2、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项任务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性质,规模。2)综合确定水、土地、能源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集约用资源,。3)划定

34、禁建、限建、适建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4)合理统筹城乡基础和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5)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6)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7)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特色。8)保护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3、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坚持原则:五项基本原则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2)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4)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5)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4、总规纲要任务: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作为总规审批的依据。5、总规纲要的内容:12项1)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2)水、土

35、地、能源、历史,提出空间管制原则3)预测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4)原则确定市域交通策略5)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6)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7)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8)预测城市人口规模9)提出建设用地规划和范围10)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对外设施布局11)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目标12)提出综合防灾体系原则6、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报告(注意,没有文本)1)市域城镇体系的现状图、体系规划图、基础设施图、空间管制图都是1:500001:200000 2)城市现状图、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中心城区四区划定图、中心城区土地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居住、绿地、历史文化,

36、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图纸:1:50001:250007、总规的基本编制程序:1)现状调研,2)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3)总规纲要编制,4)成果编制与报批。8、总规的基本编制工作方法:1)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定性分析:用于复杂问题的叛断;(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 定量分析:频数、频率、集中数量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实体模型:总平图、剖面图、立面图(用于管理);透视图、鸟瞰图(用于表达)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常用于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分析等等值线法

37、: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地形、交通可达性、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等。方格网法: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分析。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图表法: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常用于综合评价。2)规划编制要求:规范化、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城市1)近期建设规划、2)详细规划、3)专项规划4)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9、掌握总体规划现状调查内容:12项。其中1)城市规划调查研究按照其对象和工作性质分为: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2)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3)对市民意愿的了解和掌握2)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生态因素。10、现状调查的主要

38、方法:1)现场踏勘(最基本);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座谈法,4)文献资料搜集按对象和工作性质分为三类: 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 2)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 3)对市民意愿的了解和掌握11、城市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土地、水、矿产。12、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生态功能。13、城市土地的特殊性:1)区位的极端重要性,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3)使用方式的固定性,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14、水资源:1)是城市生存的基础,2)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标志,4)正确评价水资源必做,应做的工作。工业中水的利用方式:1)用做原料 2)电

39、镀工厂等用作化学反应媒介物 3)用作搬运原料媒介物 4)冷却水 5)洗涤用水。15、矿产资源:1)可促成新城市产生,2)决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3)决定空间形态,地域结构,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16、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因素: 1)自然条件 2)人工因素(高速公路、铁路、高压输电线)3)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 4)规划与政策因素(土地、文物部门)5)其他因素(土地产权、农民土地征用补偿、城中村)17、城市发展目标:1)经济、2)社会,3)城市建设,4)环境保护。(注,没有文化)18、城市职能,着眼于其基本活动部分。基本职能起决定作用的职能。19、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

40、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主要职能所体现。20、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21、城市性质毕竟要取决于它的历史、自然、区域这些较稳定的因素。22、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五年计划也有重要作用。23、确定城市性质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共性”做为性质,二是一一列出,没有重点,结果失去了指导规划与建设的意义。24、确定城市性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为主。从三方面入手:1)主导行业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2)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数量比重,3)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比

41、重。25、城市人口: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实际人口视作城市人口,即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户籍农业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 城市规模,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规模对城市用地及形态有重要影响。26、人口统计口径,现状城市人口对应现状建成区,规划城市人口对应规划建成区。28、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基本人口:不是由城市规模所决定的,反而对城市规模起决定做用。(工业、交通运输 服务人口: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非劳动人口(被扶养人口),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29、城市人口

42、预测方法:综合平衡法,适用于基本人口难以确定的城市;用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推算。时间序列法,需要较长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因相关分析法,又称间接推算法,适用于影响因素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区位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氏理论模式的;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30、城市人口校核方法: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31、城市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65.1-75,75.1-90,90.1-105,105.1-120,边缘地区150平方。32、城市环境容量: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城

43、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33、城市人口容量三个特性:有限性,可变性,稳定性。指在特定时间内,城市相对持续容纳具有一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34、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自然条件(最基本)、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没有社会条件、政治政策条件),四个条件,容易理解。六、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1、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生态敏感空间。2、根据城乡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3、经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提法: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4、市域城镇空间

44、组合类型:均衡式、单中心集核式、分片组团式、轴带式。5、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1)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中心城区县城镇区乡集镇及中心村四级或 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 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 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 5)相邻地段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6)划定城市规划区。(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确定)6、规划区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有关部门职能分工的重要依据之一。 划定规划区的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2)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3)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4)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有点象编制城乡体系规划的原则。7、空间形态:一般城市的空

45、间形态同时具有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影响空间形态的因素(间接):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国家政策和行政体制、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法规、文化传统理念等人为条件 (直接):城市所在的区位、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景观、生态、农林矿业资源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包括人口规模、用地范围、城市性质、能源、水源、对外交通等。8、“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大体上可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六类。9、集中型,长短轴之比小于4:1,格网状、同心圆、摊大饼。10、带形

46、:大于4:1,单向或双向发展,U,S,区域交通干线、规模不大,次一级中心11、放射型形态:三个以上明确发展方向,指、星、花状等。平原,容易变同心圆,蔓延12、星座状形态:一个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极的基本团块。首都,特大型13、组团型形态: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河流、自然因素14、散点型形态: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资源分散、地形复杂,15、转型期城市空间增长的特点:1)新产业空间,2)新型业态,3)新居住空间,4)大学园区,5)生态保护空间,6)中央商务区,7)快速交通网。新产业空间: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16、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趋势:1)大分散

47、小集中。城市空间结构首先是分散化的,但是分散之中,又具有相对的集中趋势。2)从圈层走向网络。使城市形散而神不散。分散化与网络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城市从用地从相对独立走向兼容。3)新型集聚体出现。发达国家的郊区社区。17、城市用地分类10,46,73小类。18、城市用地评价: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用地经济性评价。19、自然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用地经济性评价:三个层次,即基本因素,派生因素,因子层。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其他基本因素层)2

48、0、在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震区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21、水文条件,规划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22、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其中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潜水由渗水形成,易污染,承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不易受污染。2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与湿度。24、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25、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1)用地布局结构方面;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人

49、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都将影响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各种用地的数量结构)26、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27、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1)一类用地:10%以下,承载力满足、没有100一遇危险,没有地质灾害影响等。2)二类用地:基本适宜修建的用地。其土质较差,水位较高,轻度淹没不超1.5M,坡度较大,有轻微地质情况3)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地耐力低2米以上泥炭或流沙层,洪水常淹,且1.5米以上,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农业生产价植很高的丰产农田等。28

50、、城市建设用地选择:1)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3)保护文物古迹,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需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29、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居18-28,工10-25,道7-15,绿9(公7) 20-32%,15-25%,8-15%,8-15%,四大类用地宜为60-75%。30、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3)依托旧城,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31、自然条件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1)地貌类型,平原、河谷、江南水网地带2)地表形态,山地丘陵一般都选择在山体四周,居住位于山谷,工业位地形较高的城市下风向,以利污染空气扩散。3)

51、地表水系,水位深、岸滩稳定、泥沙淤积量小、背后有山体屏障的海湾是海港的最佳位置。4)地下水,地下水的矿化度、水温等决定了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5)风向,工业区布置于居住区的下风向;90度,则工业用地放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居住位于下风向;两个方向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在盛行分的两侧。6)风速,对城市工业布局影响很大.32、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 1)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容易低成本配套,出行容易,生活氛围浓;缺点: 发展后期摊大饼,功能分区不明显,易污染,密度高,不利于交通织织 2)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灵活,接近自然,疏密有致;缺点用地分散,浪费土

52、地,开发成本高,出行成本高,联系不便,生活氛围难以形成分散式布局:武汉、广州、福州、汕头带状分布:兰州、青岛、抚顺、深圳平原地区集中式分布:北京、沈阳、石家庄、郑州33、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34、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1)形成工业区,2)形成生活区,3)组织绿地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和游乐场所,4)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道路交通体系。35、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性:1)用地布局艺术,2)体现审美要求,反映在城市尺度的均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3)景观的组织,通过林奇五要素的组织,主要是轴线艺术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36、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相对而言,工业用地预测较复

53、杂,一般根据其主要工一门类的产值,或根据主要工业门类的职工数与人均用地面积来预测;影响因素:1)城市主动产业变化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工业工艺改变。商务商业用地最为困难,只能按照实际估算的用地:对外交通、教育科研、军事。37、主要城市建设用地在城市中的区位: 1)居住用地,从城市中心至郊区,分布较广。2)商务商业,城市中心,副中心社区中心,3)工业用地,下风向、河流下游的城市外围或郊区。38、居住用地指人均指标:18-28平方,大城市不得少于16平方。 影响居住用地指标的主要有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居住用地水平关系到:城市生活质量,土地资源的利用,居住空间与环境的营造。39、居住用地的布局:

54、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分散布置、轴向布置三种。40、公共设施分八类,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41、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因素主要有:1)城市性质、2)城市规模、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4)居民生活习惯、5)城市布局。全市性公共中心布置应考虑:1)按照城市性质与规模,2)组织中心地区交通3),与城市发展相适应,4)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老城市公共设施特点:1)布点不均匀2) 门类余缺不一 3)用地与建筑缺乏 4)建筑质量差42、工业是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工业用地承载着城市的主要活动。43、工业用地自身要求:1)用地的形状和规模 2)地形要求 3)水源要求 4)能源要求 5)工

55、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要求。不选7级及以上地震区;土壤的耐受强度不小于15t/m2;高于最高洪水位0.5m以上。大中企业百年一遇、小企业50年一遇。 6、工业的特殊要求。 44、工业用地应该避开: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矿物蕴藏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区以及生活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45、避免有害气体影响,工业布置应考虑风向、风速和地形。四周被包围及静风频率高的地区,不宜布置排放有害废弃的工业。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起;氮肥厂和炼油厂不能在一起,废气能相遇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污染等。46、工业防护带,可安排消防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

56、、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内。47、工业按环境污染分:1)隔离工业、2)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3)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企业、4)一般工业共四类。(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48、对居住和公共设施有干扰和污染,可布置在城市边缘独立的地段上;一般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独立地段上。49、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关系:工业区位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工业用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位。50、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2)职工居住用地靠近,方便,3)与其它部分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减少运输。51、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1)位

57、于城市的特定地区,2)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3)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4)工业地带。5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 3)居住区与工厂混杂; 4)工厂的仓库、堆厂不足; 5)工业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 6)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的民房或临时建筑,不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旧城工业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2)改,3)并,4)迁。52、仓储用地分类 :普通仓储用地、危险仓储用地、堆场用地。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1)满足仓库用地的一般技术原则 ; 2)有利于交通运输; 3

58、)有利建设、经营使用; 4)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 5)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线的需要; 6)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53、蔬菜仓库,地下水位,2.5米,食品和材料库, 4米。蔬菜仓库应设于通向四郊的干路入口54、水泥仓库,废品仓库,起灰堆场,防护带宽300米,无起灰50米,煤炭、非金属建筑材料100米55、易燃可燃液体仓库隔离地带:600平以上,至厂区边界,居住街坊200米,600平方以下100米;至江河码头125(75)米56、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郊区、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5

59、7、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58、收购仓库,与货物来源方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入口处。59、供应仓库,接近其供应地区60、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从雅典宪章的分析中,结论:1)人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也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2)城市用地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3)要处理好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关系,要有交通分流的思想和功能分工的思想,按照用地产生的交通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道路旁边布置不同性质的建设用地。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交通分布不合理是由用地不合理带来的,城市

60、布局的不合理使工作与居住距离过远,交通分布不合理,是造成道路拥挤、交通阻塞的根本原因。61、沙里宁提出缓解交通有效途径:城市呈组团、多中心的布局可以大大减少出行距离,大大减少跨区的交通量,使交通均衡分布。62、城市道路的第一功能,“组织城市的骨架,”第二功能,“交通的通道”。63、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布局有不同的交通分布和通行要求,就会有不同的道路网络类型和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路网密度要求和交通组织方式。64、城市用地形态: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集中型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城市,其道路网形式大多为方格网状。65、城市支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能予以规划,也不能计算其密度和数量,力图计算或规定支路“

61、网密度”的做法不切实际,也毫无意义。支路间距主要依照用地划分而定。66、快速路网,中长距离,位于城市组团间的隔离地带;主干路网,中长距离,组团与组团之间;次干路网,中短距离,组团内;支路网,短距离服务,位于地段内。67、城市轴线艺术,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城市交通组成: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交通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2、现代城市交通有两大特征:对外联系加强、机动化加强3、综合交通包括: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从形式上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从运输性质上:客运和货运。4、综合交通要从“

62、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5、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1)协调用地、对外交通、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2)找出原因,提出举措(3)支撑城市,发挥最佳效益,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包括:1)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7、城市道路交通调查:(1)基础资料调查分析;(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交通出行OD调查分析8、OD调查,6岁以上,4%-20%之间抽样。目的是得到交通流特征。9、城市居民出行特性要素:(1)出行目的,出行方式;(2)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平均2-2.8人次,外国2.4-3.0次/人。10、道路交通问题,共分四类:(1)不满足交通增长需求

63、;(2)“南北不通,东西不畅”(3)“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4)重要节点交通拥堵。11、机动车量预测方法:(1)弹性系数法,(2)趋势外推法(3)千人拥有法12、一般对中国而言: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 大城市: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模式 中,小城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如公共和自行车并重13、三大城市交通政策:引导政策,差别化政策,建设与协调发展政策。14、2020年,人均10000美元,18辆/百人。国外经验,GDP1000-1500美元开始普及私人小汽车,2500时开始大量建设地铁,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发展私人小汽车,人均3000时开始普及达到10辆/百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