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公司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上传人:张姑****py 文档编号:113967795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7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煤矿公司生产能力核定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某煤矿公司生产能力核定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某煤矿公司生产能力核定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某煤矿公司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公司生产能力核定报告(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概 述1第一节 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1第二节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第三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2第四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2第 二 章 煤矿基本概况2第 一 节 自 然 属 性2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14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14第三章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计算16第一节 资源储量核查16第二节 主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20第三节 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23第四节 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23第五节 供电系统能力核定25第六节 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28第七节 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30第八节 通风系统能力核定33第九节 地面生产能力系统核定54第十节 压风、灭尘、瓦斯

2、抽排、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55瓦斯抽采达标煤量核定55抽采达标能力核定65第十一节 安全程度、监测监控情况70四章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72第一节 各环节能力核定结果分析72第二节 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分析72第三节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72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73第一节 各生产系统(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73第二节 建议采取的整改措施73 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本公司受白山市道清煤矿嘉懋公司六道江井有限公司的委托,根据吉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通知(吉能煤炭【2012】238号文件,我单位组建了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小组,任命了核查组长,配备了有关专业人员和各专业技术专家。

3、本着合法、科学、公正的原则,以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矿井的各主要生产系统能力进行核查与核定。依据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的有关标准,严格按照瓦斯抽采达标煤量进行核定生产能力,并同时进行了抽采达标能力核定。通过深入现场和井下、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科学计算和分析,按标准规定,以煤矿最薄弱的生产系统能力为最终的核定生产能力。最终确定该矿井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第二节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本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依据如下:()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二)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选煤厂安全规程(AQ101

4、0-2005);(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煤炭产业政策;(四)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煤炭洗选规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严格控制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紧急通知(发改运行)20051091号文);(六)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5、坚决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的通知(发改能源2009327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6号);(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吉林省能源局关于重新核定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生产能力和严格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通知(吉能煤炭2010382号)、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吉林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通知(吉能煤炭【2012】238号)、煤矿瓦斯抽采规范(AQ1027-2006);(八)原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煤炭工业技

6、术政策、煤炭工业计划和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和关于核定矿井(露天)洗煤厂生产能力实施办法;(九)采用、参考了在煤炭生产建设的实践中的实测、统计、分析、经验和总结,并且已取得合法依据的有关技术参数;(十)其它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第三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生产系统核定结果 (万t/a)生产系统核定结果(万t/a)主提升系统136.2供电系统121.8井下运输系统132采掘工作面103通风系统103抽采达标能力127排水系统126.9第四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由于生产原煤直接外运销售,根据第三节主要系统环节核定结果,以煤矿最薄弱生产系统能力为最终核定生产能力。最终确定白山市道清煤矿嘉懋公

7、司六道江井有限公司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a。第 二 章 煤矿基本概况第 一 节 自 然 属 性 一、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情况;(一)企业性质隶属关系:白山市道清煤矿嘉懋公司六道江井有限公司为股份制合资企业。(二)地理位置:白山市道清煤矿嘉懋公司六道江井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六道江镇,行政区划分隶属白山市浑江区六道江镇管辖。矿井地理坐标为东径1261806、北纬415206,矿区面积0.6835km2。(三)地形地貌:白山市道清煤矿嘉懋公司六道江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道江井井田属浑江煤田六道江三勘探区-200m标高以上的资源储量。井田处于长白山支脉老岭山系浑江南岸

8、的二、三级阶地之上,井田区内为侵蚀低山,三间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形态,地势属东南高,北西低。井田南部地表最高标高为+513m,最低标高为440.1m,相对高差72.9m。该区主要水系浑江属于鸭绿江支流水系,区内主要河流浑江发源于东部江源区老岭山系湾沟镇枫叶岭,总体方向是由东向西流,流域全长432km,经六道江三勘探区的北部流经通化市、辽宁省的怀仁县注入鸭绿江。井田东部界外有老营沟河,井田西部界外有小横道沟河,两条小河均发源于南部低山沟谷,属季节性小河,大体上由南向北流入浑江。本区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雨充沛,年降雨量最大1088mm,最小为643.7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历年最大

9、蒸发量为1216.5mm,最小蒸发量为915.4mm,历年最低温度为34,最高温度为36。冬季冻结期为当年的11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冻结期为160天,冻结深度为0.8m1.5m。(四)交通情况:浑江南岸有s303通化市白山市段的公路在区内通过,有鸭大线国铁铁路,向东有老营车站,向西有道清车站。浑江北岸有102国道鹤大线(通化市白山市)段公路,矿区内有水泥路与102国道鹤大线(通化市白山市)段公路接壤,距白山市11km,距通化市48km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可通往全国各地。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井田位置:该井田位于浑江煤田六道江三勘探区。边界范围:该井田范围

10、东至第9勘探线,西至第12勘探线与第26勘探线之间,南至200米标高,北至煤层底板隐伏露头。矿区范围坐标如下表纬度x径度Y纬度x径度Y纬度x径度Y14637255.0042525323.0084637580.0042526485.00154636996.0042525735.0024637288.0042525714.0094637418.0042526291.00164636963.0042525668.0034637791.0042526258.00104637298.0042526185.00174636922.0042525470.0044638013.0042526390.00114

11、637236.0042526065.00184636800.0042525270.0054637948.0042526648.00124637206.0042526080.00194637073.0042525335.0064637751.0042526575.00134637152.0042526058.00204637514.0042524310.0074637744.0042526550.00144637074.0042526052.00214637672.0042524384.00据吉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C2200002010071120071494号证,开采深度上限标高为+1

12、60m,下限为-200m标高,井田范围由121号边界拐点圈定。井田面积:0.6835 km2。矿井生产能力为年产90t/a。相邻矿井边界关系:本井西部边界以西,有八道江区城西煤矿从事煤炭开采。本井与该矿之间有30440m的隔离煤柱。本井东部边界以东为六道江勘探二区,二区有地方老营煤矿在生产。本井北部边界以北为六道江勘探一区,一区有地方东村煤矿、联谊煤矿在生产。本井与上述煤矿不发生联系,有各自的矿区范围边界。三、井田地质;(一)地层该井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华北地台()辽东台()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浑江上游凹褶断束()的中部,浑江复向斜的南部次级向斜的北翼。属于古生代煤田。区内地层自下而上为古

13、生界煤系基底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中统石盒子组下段(P2s)、石盒子组上段(P2s)、石千峰组(P2sh),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林子头组(J31),新生界第四系(Q)。各组岩性特征及接触关系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古生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该组地层主要出露在勘探区浑江的北翼形成低山,此层是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该组岩层以深灰色、灰色中厚层灰岩、豹皮状灰岩、角砾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呈铁红色及褐红色,夹少量燧石结核的灰岩,主要化石有鹦鹉螺,Aymenoceyas Oymoceyas等另有少量腕足类,海百合茎,似

14、古怀类及三叶虫等化石。本组岩层厚531m,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古生界煤系地层石炭系(C)(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煤系地层底板该组地层在勘探区北翼有少部分出露夹杂在灰岩中,岩层厚度由北向南变薄,该层为海陆交替沉积,上部以灰色中细粒砂岩、黑色泥岩为主,夹海相泥岩薄层泥灰岩,黑色页岩及12层薄煤层夹39层透镜状灰岩,中部为灰白色、灰褐色中细砂岩夹黑色页岩、粉砂岩,杂色泥岩,局部有紫色铝土岩,铝土质泥岩,灰灰绿色粗砂岩。底部为砾岩、角砾岩、含砾粗砂岩,黄色粗砂岩,砾石成分为石英岩、砂岩磨圆度好,本组产下列植物化石,上部灰岩中产丰富的蜓科化石及腕足类、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Cgcloc

15、yclicas,Neuopieris sp,Lepdaterdron sp Stigmaria icaides。岩层厚度最小44.83m,最大厚度198米,平均厚度95.44m。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上统太原组(C3t)煤系地层 该组为黑色磷片状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含煤6层,其中有3层可采煤层,自下而上分别为6号煤层最小厚度0.6m,最大厚度4.83m,平均厚度1.74m。5号煤层最小厚度0.6m,最大厚度9.96m,平均厚度3.95m。4号煤层最小厚度0.6m,最大厚度4.92m,平均厚度2.01m。本组产下列植物化石,Ncwropterts ovata .N.sp.LepuL

16、adendrond posthuvuiL.dwasfelis L.sp.sphenopngLbmst S.obungifoliwn Calamites spPecopteis feminaeformis.p.sp.Tingia.sp.Cciluits pnicipds本组地层地表无出露,最大厚度60m,最小厚度16.29m,平均厚度34.06m。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或冲刷接触。3、古生界煤系地层二迭系(P)(1)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煤系地层本组岩层由黑色泥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浅灰色细中砂岩。含煤3层可采煤层一层。底部是深灰色中粗砂岩,局部含砾坚硬,岩层中含菱铁矿、黄铁矿结核。底部为灰灰白

17、色粗砂岩或相变为细粗砂岩。本组产下列植物化石,Cordaitcspripcis pecopteris Stinilaicoides cardoicarous sp Calamctes sp Caupoelihuo sp本组地层地表无出露,最大厚度47.07m,最小厚度3.6m,平均厚度17.36m。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二迭系中统石盒子组下段(P2s)上段(P2s)煤系地层顶板本组地层分两段,下段地层以灰绿色黄绿色巨粒砂岩为主,局部夹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黑色泥岩,粉砂岩含植物化石,植物化石碎片。灰色铝土岩、铝土质花斑状泥岩紫红色泥岩,底部为灰灰黄色中粗砂岩,含12层鲕状铝土岩,局部

18、有紫红色鲕状结构的铝土质泥岩代替,局部夹煤线。本段产下列植物化石,Pecopteris sp Anmuaria sp Sphenophyilum C thonii Cauipperis sp Fascipieris sp Sphenophyllum sp Lepidophuion下段最大厚度256m,最小厚度30.44m,平均厚度99.7m。与上段地层呈整合接触。上段地层上部紫红色与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互层中夹紫色砂岩,泥岩中多含铝土质呈花斑状。下部以紫色粗巨粒粗砂岩为主,夹灰绿色中粗砂岩及紫色泥岩、薄层粉砂岩,底部为绛紫色粗砂岩、巨砾砂岩,有的相变为黄绿色中粗粒砂岩及含砾粗砂岩,产化石Labat

19、ahnularia ensifolia Halle Alethopteris cf fukiehensis yabe ef oishi本组地层在地表无出露,上段最大厚度123.53m,最小厚度3.75m,平均厚度29.81m。与上覆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二迭系中统石千峰组(P2sh)本组地层以绛紫色粗砂岩和页岩互层中夹灰绿色中细砂岩、粗砂岩、页岩、含砾粗砂岩。本组地层最大厚度270m,最小厚度100m,平均厚度185m。与上段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在地表无出露。4、中生界侏罗系(J)侏罗系上统林子头组(J31)本组地层自下而上为,下部以灰绿色凝灰质泥岩、紫色粉砂岩为主中夹灰岩透镜

20、体,黑色页岩。底部为杂色砾岩,砾石成分复杂,以石英岩、灰岩、砂岩为主,磨圆度差,泥质胶结。中部为灰绿色浅灰色凝灰质泥岩、粉砂岩,黑色泥岩及炭质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有薄层煤线,在粉砂岩和凝灰岩中夹有透镜体的煤上部灰紫色、灰绿色凝灰岩,角砾状凝灰岩夹紫红色粉砂岩。本组地层最大厚度549m,最小厚度111m,平均厚度330m。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在地表勘探区内浑江南部出露形成低山。5、新生界第四系(Q)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上部为腐殖土和亚粘土,下部为冲积砂砾石层,本层厚度为111.4m。本组地层覆盖于中生界侏罗系林子头组地层之上。(二)含煤地层 本区主要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21、和二迭系下统山西组(P1s),统称为石炭二迭系,山西组(P1s)含煤地层最大厚度为47.07m,最小厚度为3.6m,平均厚度为17.36m。太原组(C3t)含煤地层最大厚度为60m,最小厚度为16.29m,平均厚度为34.06m。现将煤系地层由上到下简介如下:1、山西组(P1s)本层属于陆相沉积,岩性由黑色泥岩、粉砂岩、浅灰色灰色细粗砂岩及煤层组成,岩层中含有菱铁矿和黄铁矿结核。底部为灰深灰色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坚硬。全区普遍发育是与太原组分界的标志。本组含1、2、3下层三个煤层,其中3下层煤为计量可采煤层,其余两层为不可采煤层。可采3下层煤最大厚度4.62m,最小厚度0.6m,平均厚度1.1

22、7m。该组地层最大厚度47.07m,最小厚度3.6m,平均厚度17.36m。2、太原组(C3t)本层属于滨海三角洲,滨海平原沉积,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鳞片状页岩、含炭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和煤组成。本组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含煤4上、4、5、5下、6、6下、六个煤层,其中4、5、6层煤为计量可采煤层,其余三层为不可采煤层。可采4层煤最大厚度4.92m,最小厚度0.6m,平均厚度2.01m。可采5层煤最大厚度9.96m,最小厚度0.6m,平均厚度3.95m。可采6层煤最大厚度4.83m,最小厚度0.6m,平均厚度1.74m。该组地层最大厚度60.0m,最小厚度16.29m,平均厚度34.06m。本

23、组底部有灰白色中粗砂岩,局部含石英砾与本溪组的分界标志,本组与下伏的本溪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三)井田地质构造白山市道清煤矿嘉懋公司六道江井,开采浑江煤田六道江三勘探区-200米标高以上的资源。六道江三勘探区处于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华北地台、太子河浑江凹陷、浑江煤田、铁厂八道江向斜中部次级向斜的北翼。区内地质构造属于中等,褶曲构造较发育,断裂构造发育不明显。现将该区构造叙述如下:1、 褶皱构造该次级向斜为不对称向斜,向斜西部翘起向东倾覆,向斜轴走向6067,倾向150157,倾角60。区内地层呈单斜构造,地层走向2080。2、 断裂构造六道江三勘探区按断层性质、产状分布关系划分了两个断层组,即k组

24、断层,主要有k12、k15、k16号三条。另一组为F组断层,主要有F7号断层。3、 岩浆岩本区岩浆岩为闪长玢岩,属于海西中晚期时代的产物,颜色为灰绿色、浅灰色、灰白色微晶隐晶质构造,常见黑绿色及浅色矿物。闪长玢岩在局部地段替代了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的煤系地层及煤层,造成大面积的无煤区。四、主要可采煤层情况;(一)煤层赋存条件该井田煤层赋存上限标高在+160m,下限标高在-400m是人为划定的界限,垂深560m。煤层受沉积构造盆地控制,煤层产状、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由简单复杂,由较稳定不稳定。(二)计量可采煤层顶、底板情况该井计量可采煤层为三下、四、五、六层煤,主采煤层为五层煤全区较发育

25、赋存较好,其它三层煤为局部可采,仅在局部地段有所发育赋存。现将计量可采煤层自上而下简述如下:1、三下层煤顶板一般为泥岩或粉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含黄铁矿结核,最大厚度21.31m,最小厚度15.2m,平均厚度18.26m。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下部,仅局部可采,为结构简单复杂的不稳定煤层。煤层最大厚度4.62m,最小厚度0.6m,平均厚度1.17m。煤层底板为泥岩粗砂岩,该层粗砂岩是山西组最厚的一层砂岩,沉积范围大,粒度粗,往往呈巨粒或含砾粗砂岩。底板最大厚度17.34m,最小厚度14.95m,平均厚度16.15m。2、四层煤顶板一般为黑色泥岩或粉砂岩,各别地段为砂岩。最大厚度7.47m,最小厚度2

26、.97m,平均厚度5.57m。煤层最大厚度4.92m,最小厚度0.6m,平均厚度2.01m。3、五层煤顶板以黑色泥岩、粉砂岩为主,部分为粗砂岩或中砂岩,最大厚度22.35m,最小厚度5.57m,平均厚度7.35m。煤层最大厚度9.96m,最小厚度0.6m,平均厚度3.95m。底部为黑色泥岩和粉砂岩4、六层煤顶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含菱铁矿结核,最大厚度35.82m,最小厚度4.39m,平均厚度16.94m。煤层最大厚度4.83m,最小厚度0.6m,平均厚度1.74m。煤层底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常见铝土质泥岩。与下伏地层分界的标志。(二)资源储量、煤质、煤种;1、资源储量据2

27、011年度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该矿井截止2011年底资源储量为335.1万吨。2、煤质与煤种煤质为中灰、低磷、特低硫煤。煤种为焦煤、瘦煤两个煤种,以瘦煤为主。五、水文地质情况;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该井田从地形地貌上,属于鸭绿江支流浑江南岸为二、三级阶地,浑江北岸为低山区,地势呈浑江两岸为低山,中为浑江河谷冲积平原。地表最高标高为+513m,最低标高为440.1m,相对高差72.9m。井口位置在浑江北岸山坡+451m标高上,浑江河床标高为+438m,当地最大洪水位标高在+438.3m。浑江南岸区内地表基岩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林子头组(J31)灰紫灰绿色凝灰岩、角砾状凝灰岩夹紫红色粉砂岩。本区浅

28、部基岩有风化现象,浅部基岩风化裂隙深度距地表2030m。地表为第四系腐殖土和亚粘土厚为111.4m,致密透水性差,下部为冲积砂砾石层。大气降水通过地表径流排泄,对下部冲积砂砾石层没有补给作用。2、含水层与隔水层该区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Q)冲积砂砾石孔隙含水层,侏罗系(J31)浅部基岩裂隙及基底砾岩含水层,二迭系(P)砂岩含水层,石炭(C)二迭(P)系含煤地层砂岩含水层,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该区主要隔水层有:石炭(C)二迭(P)系含煤地层砂、页岩,煤层互层隔水层,石炭系(C)本溪组泥岩、页岩隔水层。现将含水层与隔水层简介如下:(1) 含水层第四系(Q)冲积砂砾石孔隙

29、含水层:分布在浑江河谷两岸一级阶地,主要有砂、砾石组成,厚度0.51.0m左右,含水性、透水性强,补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对矿井构不成威胁。侏罗系(J31)浅部基岩裂隙及基底砾岩含水层:分布在井田地表或地表之下,上部为凝灰质粉砂岩、页岩、凝灰质泥岩,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形成2030m的风化裂隙,构成了富水性中等的浅部裂隙含水带。底部为基底砾岩以灰绿色、杂色为主,偶见灰紫色。砾石成分较杂以石英岩、灰岩、砂岩为主,页岩、南芬页岩次之,胶结不好,磨圆度差,砾石径一般在1030mm,少量大者为100200mm的孔隙、裂隙含水层。与下伏二迭系(P)地层不整合接触。二迭系(P)砂岩含水层:在山西组

30、(P1s)顶部,上段以紫色砂岩、粉砂岩、赤紫色页岩、紫红色或红褐色泥质或铝土质页岩组成。下段以灰绿、黄绿色中粗砂岩、石英砂岩、黑色页岩、灰灰褐色细中砂岩,含燧石砾石英砂岩。微弱含水层。石炭(C)二迭(P)系含煤地层砂岩含水层:岩性由灰黑灰色石英砂岩、黑色页岩、灰灰褐色细中砂岩,煤层交互成层,裂隙发育,中粗砂岩坚硬半坚硬。极弱含水层。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是煤系的基底,在浑江河谷北岸出露形成低山,岩溶较发育,直接承受大气降水及江、河水的补给,在侵蚀基准面水系沿着岩层面及裂隙做垂直和水平运动,对岩溶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岩性以深灰色灰白色厚层状灰岩为主,上部多为角砾状,向下多

31、含泥质薄片条带状,含有少量燧石灰岩和泥质、白云质团块构成的豹皮灰岩,方解石脉发育,裂隙发育。为复杂含水层。(2) 隔水层 石炭(C)二迭(P)系含煤地层砂、页岩,煤层互层隔水层:由砂岩、页岩、煤层交互成层,其中的页岩、泥质粉砂岩是良好的隔水层。石炭系(C)本溪组泥岩、页岩隔水层:岩性由砂岩、页岩、铝土质泥岩、薄层灰岩组成。是煤系地层与下伏奥陶系(O)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之间良好的隔水层。3、 充水因素分析与矿井涌水量(1)充水因素分析该井田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多为弱含水层,中间夹有不同厚度的页岩、泥岩阻隔,并且含煤系地层本身亦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使得各含水层之间相互不通,没有补给关系。由于开采产生

32、塌陷冒落带的裂隙波及到上部各含水层,产生补水来源,直接威胁到矿井的安全。煤系地层下伏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被厚度较大的本溪组地层阻隔。在没有断裂构造疏导下,灰岩裂隙岩溶水不能直接补给煤系地层或矿井。本区本溪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隔水强度也随之变化,应加强探水工作,防止发生突水事故。(2) 矿井涌水量及矿井涌水量预计根据矿井生产实测-50m标高涌水量为:最大涌水量30m/h,正常涌水量2.6m/h。根据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经对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关系曲线图及实测矿井涌水量数据,对矿井-200m标高的矿井涌水量预计结果分别如下:最大涌水量45m/h , 正常涌水量1.2m/h。根据煤层开采后所形成

33、的塌陷裂隙,在垂直方向上是否有波及地表的可能性,存在有不确定的因素。本区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二类二型,即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矿床。六、开采技术条件;1、环境地质条件该井田处于浑江煤田中部,浑江河谷南岸的三级阶地之上的低山区。地表最高标高为+513m,最低标高为468m,相对高差45m,地表起伏不大。区域内无有新的地质构造运动,多年未发生有级地震,基岩较稳定,属于较稳定地区。当地地震设防烈度为级。该井田开采的煤层为隐伏矿床,属于倾斜急倾斜煤层,开采深度上限标高为+160m,下限为-200m标高,大多数开采薄中厚煤层、各别地段开采厚煤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2.424.33m

34、,开采后不会造成地表塌陷、山体开裂、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因煤系地层上覆厚达500多米的中生界地层,以角度不整合关系接触,岩性为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厚度较稳定,整体稳固性好,对地下水不会产生大的破坏和污染。2、工程地质条件该井田含煤系地层为古生界石炭系(C)太原组、二迭系(P)山西组。含煤地层厚19.89107.07m,平均厚度51.42m。岩性以灰白色石英质细砂岩,灰黑色和黑色页岩为主。自上而下简述计量可采煤层顶、底板情况:三下号煤层顶板:一般为粉砂岩夹有薄层泥岩,中砂岩、细砂岩致密,岩石坚硬,裂隙不发育,不易冒落。最大厚度21.31m,最小厚度15.2m,平均厚度18.26m。三下号煤

35、层底板:为灰白色粗砂岩,夹有少量泥岩,该层粗砂岩是山西组最厚的一层砂岩,沉积范围大,粒度粗往往呈巨粒或含砾粗砂岩,矽质胶结,岩石坚硬,裂隙不发育,不易冒落。最大厚度17.34m,最小厚度14.95m,平均厚度16.15m。四号煤层顶板:一般为粉砂岩、砂岩夹有少量泥岩,岩性致密,矽质胶结,岩石坚硬,裂隙较发育,易冒落。最大厚度7.47m,最小厚度2.97m,平均厚度5.57m。五号煤层顶板:以粉砂岩为主,部分为粗砂岩、中砂岩,为半坚硬岩石,底部为黑色泥岩、粉砂岩,裂隙较发育,易冒落。最大厚度22.35m,最小厚度7.35m,平均厚度15.94m。六号煤层顶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半坚硬岩石,裂

36、隙较发育,易冒落。最大厚度10.88m,最小厚度7.37m,平均厚度3.7m。六号煤层底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半坚硬岩石。本区属裂隙矿床,可采煤层顶、底板主要有坚硬半坚硬岩石组成,浅部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深部区则不发育。本井主要可采五号煤层,五号煤层顶板,岩石裂隙较发育,易冒落,有利于采后自然垮落,所以在开拓和采矿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支护方式,加强顶板管理工作,防止发生冒顶事故。3、瓦斯、煤尘、自燃发火期 据吉林省能源局批复,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26m3/min,相对涌出量为3.06 m3/t,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0年5月对该井的鉴定,煤

37、层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见下表:煤层自燃倾向性与煤尘爆炸指数鉴定表煤层号自燃倾向等级爆炸性煤层号自燃倾向等级爆炸性等级自燃倾向爆炸指数爆炸危险程度等级自燃倾向爆炸指数爆炸危险程度四自燃28.27%爆炸五自燃26.64%爆炸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现开采的四、五层煤均自燃,但各煤层都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综上所述该井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属于类即以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为主,环境地质条件均为中等复杂类型煤矿床。其开采技术条件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中等复合复杂类型,即4型。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六道江井于2004年开工建设,因各种原因停建,于2006年10月经白山市蓝图勘察

38、设计院重新编制初步设计,于2008年6月重新开工建设,2010年12月正式投产。设计能力21万吨,2010年试生产期间及投产以后共生产煤炭21万吨。2011年生产原煤21万吨。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一、主要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六道江井开拓方式为阶段斜井开拓。第一段由地表-50m标高,第二段由-50m-200m标高,布置有三条井筒,即皮带井、主井、副井。其中:皮带井为主提升井,采用皮带提升。主井为辅助提升,主要用于提矸、运料、等,副井用于专门回风。在副井风硐+428m标高另布置一条同断面用于专门回风的井巷,井底-50m标高与回风巷联通。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

39、式,由皮带井、主井入风,副井回风。主要通风机型号为BD-824型。开采方式为小阶段水力采煤。 升入井人员通过乘RJKY75-26/3000型架空装置经皮带井升降,运行速度为1.2m/s,可同时乘座112人,经实际测定360人/h,满足生产需要。矿井划分为二个生产水平。分别是-50m水平、-200m水平,其中,第一水平每50m划分为一个亚阶段,计有两个亚阶段;第二水平每75m划分为一个亚阶段,计有两个亚阶段。每个亚阶段内沿走向划分三个石门采区。同时生产采区3个。二、通风方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由主井、皮带井入风,副井和暗副井回风,即新鲜风由主井、皮带井进入运输大巷,再进入各石门采区,清洗工

40、作面后,乏风通过回风大巷进入副井和暗副井,用设在地面的主扇(BD-824型)将乏风排出。三、现主要生产煤层、采区工作面情况井田内含有4个可采煤层,即3下、4、5、6层煤,其中5号层煤全区发育,其余均局部可采,现有三个生产采区,每个采区内各有一个回采工作面。目前生产采区分别是1251区和1252区和1253区。对应的采煤队为611队和612队和613队。两个准备采区,即2001区和2002区;一个开拓区,即-200水平开拓区。四、近几年生产完成情况2011年实际生产原煤21万吨。五、煤炭资源回收率情况1、矿井回收率及采区回采率该井自建井以来至2011年底,矿井累计动用储量38.5万吨,采出量21

41、万吨,损失量17.8万吨,其中50m以上防水煤柱15万吨。动用量中扣除防水煤柱,实际回采率为88%。2、“三个煤量”和安全煤柱留设(1)“三个煤量”及其可采期经核查“三量”报表和“三量”分布图,截至2010年底,该矿井“三个煤量”及其可采期详见下表:核查结果,其“三量”数量及其可采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安全煤柱留设该矿井东、西两翼留有国铁保护煤柱。该煤柱设计经吉煤函字20075号文批复。国铁保护煤柱量为87.65万吨。后经储量复核,国铁煤柱量为81.2万吨。六、今后三年的生产接续安排今后三年的生产接续安排为:现1251采区611队接2001区和4001区(2012.1.12016.4.21

42、);现1252采区612队接2002区和4004区(2012.1.12016.4.24);现1253采区613队接2003区和4003区(2012.1.12016.6.19)。第三章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计算第一节 资源储量核查一、资源储量估算1、资源储量估算时间根据2011年度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该井2011年末保有储量为335.1万吨,其中332为11.1万吨,333为226万吨,111b为7.8万吨,122b为90.2万吨。2、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及主要参数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主要工业指标:煤层灰份最高开采上限为40%,煤层最高可采硫份为3%,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0.6m。资源储量估算

43、主要参数的选取:煤层视比重:仍采用原祥终勘探报告数据,计量可采煤层,三下煤层容重为1.39t/m、四号煤层为1.41t/m、五号煤层为1.38t/m、六号煤层为1.41t/m。煤层倾角:是采用资源储量块段内,相邻煤层底板等高线的高差、水平距、经计算求得。资源储量块段平面积:以求积仪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实测求得。资源储量块段煤层厚度:是采用块段内巷道实见煤厚点的厚度及邻近的勘探钻孔见煤点的厚度,经加权平均后采用的平均厚度值3、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该井2011年末保有储量为335.1万吨,其中332为11.1万吨,333为226万吨,111b为7.8万吨,122b为90.2万吨。 二、煤层赋存条件与资

44、源储量变动及其原因本井在历时5年多的建井过程中,与勘探报告资料对比井田内煤层赋存变化较大,致使煤炭可采资源储量发生了重大变动。根据所揭露的矿井建井地质资料,及结合井下地质小钻钻探资料,按照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开发,于2008年9月20日,对本井资源储量重新进行了估算,历时30天完成核查工作。截止2007年底,本井动用储量2万吨,查2007年底矿产表,井田保有资源储量733.1万吨,累计查明储量735.1万吨。建井期间通过工程实际揭露,开拓区内煤层赋存情况有所变化,由于沉积原因浅部煤层沿走向方向出现了大片的无煤区与急遽变薄不可采带。致使井田内的资源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

45、。可采范围面积变化:根据新增井巷工程实际揭露证实,浅部出现了大片无煤区及变薄不可采区,计量面积范围缩减而引起的储量减少为:三下号煤层41.1万吨,四号煤层77.0万吨,五号煤层67.6万吨,六号煤层21.0万吨,累计共减少资源储量206.7万吨。煤层厚度变化:由于煤层厚度变薄引起储量减少为,三下号煤层4.3万吨,四号煤层31.8万吨,五号煤层3.4万吨,六号煤层6.2万吨,累计共减少资源储量45.7万吨。可采煤层计量范围,均超出了采矿许可证所辖范围:而引起的资源储量减少为,三下号煤层14.8万吨,四号煤层30.5万吨,五号煤层28.8万吨,累计共减少资源储量74.1万吨。由于以上原因累计减少储

46、量共计326.5万吨。尚可利用资源储量408.6万吨。三、资源储量核查结果1、井田内资源储量核查自2008年9月对矿井资源储量进行复核并获批准后,截止到2010年年底,累计动用储量43万吨,因此,到2011年底保有资源储量335.1万吨,其中国铁煤柱量为81.2万吨。该矿井筒均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且与开采煤层最小法线距离符合技术规定,不存在井筒与大巷压煤问题,故不需留设井筒、工业广场煤柱。矿井资源储量=111b+122b+333K=7.8+90.2+2260.8=278.8万t矿井设计资源/储量=278.8-81.2=197.6万t式中:K-可信度系数,按设计规范地质构造中等,煤层赋存较稳定取0

47、.8。矿井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Kc=197.60.7=138.3万t式中:Kc-采区回采率,该矿煤层为中厚煤层,根据设计规范,按中厚煤层取70%。矿井服务年限核查:本次拟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1.1。 G=138.3/1.490=1.1(年)式中:kB取值1.4,根据该矿井地质构造中等,煤层赋存较稳定的赋存条件,按照规定,属于中间类型,故取值为1.4,服务年限1.1年。2、井田内、外储量核实根据白山市道清煤矿嘉懋公司六道江井有限公司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对六道江矿井范围、三区详终报告-200-600m标高区间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经核实后(包括六道江四区向斜轴以北)

48、矿产资源储量合计为5176.9万吨,其中基础111b161.5万吨,122b1259.5万吨,资源量3333755.9万吨,其中国铁煤柱量为81.2万吨。矿井资源储量=111b+122b+333K=161.5+1259.5+3755.90.8=4425.7万t矿井设计资源/储量=4425.7-81.2=4344.5万t式中:K-可信度系数,按设计规范地质构造中等,煤层赋存较稳定取0.8。矿井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Kc=4344.50.7 +138.3=3179万t式中:Kc-采区回采率,该矿煤层为中厚煤层,根据设计规范,按中厚煤层取70%。界内可采储量为138.3万吨。矿井服务年限核查:本

49、次拟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矿井剩余服务年限为25.2。 G=3179/1.490=25.2(年)式中:kB取值1.4,根据该矿井地质构造中等,煤层赋存较稳定的赋存条件,按照规定,属于中间类型,故取值为1.4,服务年限25.2年。第二节 主井提升系统生产能力核定一、概论(一)、六道江井现为两段提升,主井、暗主井均为辅助提升井,担负矸石、材料、设备等的提升任务,采用甩车场1吨串车提升,煤炭采用带式输送机提升。(二)、主要技术参数皮带井为主提升井,采用皮带提升。主井为辅助提升,主要用于提矸、运料、等,副井用于专门回风。在副井风硐+428m标高另布置一条同断面用于专门回风的井巷,井底-50m标高

50、与回风巷联通。1、主井提升机选用JK-2.5/20型,采用1列6个矿车,电动机为YR500-46-8,电动机功率500kW,一次循环时间为685(s),钢丝绳直径为67-30-170-I型。2、暗主井提升机选用JK-2.5/20型,采用1列4个1吨矿车,电动机为YR500-46-8,电动机功率500 kW,一次循环时间为353(s),钢丝绳直径为67-26-170-I型。3、主提升带式输送机选用DTL100/28/2400型,带宽为1000mm,280吨/h,电动机功率2400 kW,,堆积角400mm。升入井人员通过乘RJKY75-26/3000型架空装置经皮带井升降,运行速度为1.2m/s

51、,可同时乘座112人,经实际测定360人/h,满足生产需要。(三)、提升机由吉林省煤矿安全仪器检测中心于2012年7月24日检测完毕,检测结果合格。 二、计算过程及结果(一)、根据提升运输方式的规定,确定相应计算公式,由于主井、暗主井采用矿车提升,生产能力核定计算公式:A=3600(万t/a)(二)、计算参数选取依据说明A主井提升能力;b年工作日330d;t日提升时间16h,无数控自动化;pm每次提升矸石量10.8t/次,暗主井7.2t/次;k装满系数,主井25取0.9,暗主井25取0.9;k1提升不均匀系数,取1.2;k2提升能力富裕系数,取1.1;T提升一次循环时间s/次,主井685(s)

52、/次,暗主井353(s)/次。(三)、计算结果1、主井提升能力A=3600(万t/a) =3600=20.43万t/a(矸石)矿井出矸率15% 核定主井提升能力为:136.2万t/a2、暗主井提升能力A=3600(万t/a) =3600=26.43万t/a(矸石)矿井出矸率15% 核定暗主井提升能力为:176.2万t/a3、煤炭主提升采用带式输送机时能力核定计算公式A=330 (万t/a)式中:A年运输量,万t/a;K输送机负载断面系数,400;B2输送机带宽,1000mm;输送机带速m/s,取2m/ s;C输送机倾角系数,取0.72;K1运输不均匀系数,取1.2;松散煤容积重,t/m3,取0

53、.85 t/m3;T日提升时间,取16h。计算结果:A=330(万t/a)=330=215万t/a核定主提升系统能力为:136.2万t/a。三、问题及建议加强对主皮带运输机的日常维护工作。第三节 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由于副井做为永久式回风井,因此不予核定。第四节 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一、概况(一)、矿井排水系统情况六道江井主水平-50中央泵房内安装D280-65-10离心式水泵3台,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沿副井筒安装2198排水管路2条,排水高度503m,2012年7月24日经吉林省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测定,主排水泵排量271.3m3/h,扬程530m,电机功率680kW矿井主、

54、副水仓容量1600m3(其中:主仓900 m3,副仓700 m3)。(二)、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六道江井地质报告提供最大涌水量75m3/h,正常涌水量3.8m3/h。二、计算过程及结果(一)、分别计算矿井正常涌水量和矿井最大涌水量的生产能力。 1、校验水泵能否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和最大涌水量 由于地质报告提供的最大涌水量大于实际最大涌水量,故取较大值an=75 m3/h,Qs=3.8 m3/h,作为能力核实和计算依据。正常涌水时1台泵工作,20h排水量271.320=5426(m3)正常涌水时,24h的涌水量。3.824=91.2(m3)5426(m3)最大涌水时,24h的涌水

55、量。7524=1800(m3)5426(m3)满足要求。2、水仓容量校验由于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8 m3/h1000m3,水仓容量应符合V8Qn要求。8Qn=83.8=30.4(m3)而水仓容量1600 m330.4(m3)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3、正常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计算An=1790.6(万t/a)式中:An排正常涌水时的能力,万t/a; Bn工作水泵的排水能力,m3/h; Pn上年度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正常涌水量,m3/h。 Pn=0.1(m3/h)4、最大涌水时水泵排水能力计算Am=330=330=126.9万t/a式中:Am排最大涌水时的能力万t/aBm工作泵加备用泵的小时排水能力m

56、3/nPm为上年度平均日产吨煤而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m3/h Pm=2.82(m3/t)通过以上校验和计算,本井排水系统符合规程要求,取计算结果的较小值,确定矿井排水系统核定能力为126.9万t/a。(二)、计算结果1、矿井正常涌水量生产能力:1790.6万t/a;2、矿井最大涌水量生产能力:126.9万t/a;3、矿井排水系统能力:126.9万t/a。第五节 供电系统能力核定一、概况(一)、煤矿电源线路情况(回路、规格、长度) 六道江井地面设10kV变电所一座,两回路电源引自区域变电所10kV两段母线,一回为嘉懋线型号为LGJ240L长度12kM(主回路),另一回为张家线,型号为LGJ-24

57、0L(备用回路)长度为5kM。采用并列运行方式。 (二)、矿井变压器容量、矿井设备装机总容量、矿井运行设备总容量、矿井实际用电容量 矿井10kV变电所安装3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9-4000/10/6.3二台(主变),S9-7000/10/6.3一台(备用)。六道江井实际用电负荷:8160.2kW,井下最大涌水时的用电负荷5654.8kW。2011年总用电量为655.2万度,吨煤综合电耗31.2kWh。 (三)、下井电缆规格、回路数 沿主井筒敷设电缆4条,分做2回路,各电缆特征分别为: 井下一号:MYJV223150(两条并用)长度1500m2 井下二号:MYJV223150(两条并用)长度15

58、00m2 二、计算过程及结果 (一)、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压降校核 1、安全载流量校核 安全计算电流:I=523.5(A) LGJ240型架空线,查表得其线路允许载流量Ix=6480.81523.5(A) 环境温度25时为834(A),考虑环境40时,温度校正系数为0.81,则Ix=6480.81=524.9(A)。 2、线路压降校核LGJ240线路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当COS=0.9时为0.0266%MWKM(查表)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U1%=实际用电负荷(MW)线路长度0.0266=8.1602120.0266=2.6%5%其中:矿井负荷8.1602MW,线路长12kM(选择最远距

59、离线路:嘉懋线)由以上校验可知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均符合要求。(二)、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及压降校核1、安全载流校核井下计算负荷电流:IJ=680.2(A)井下一号:MYJV2231502 3000m井下二号:MYJV2231502 3000m经查表得井下电缆允许载流量分别为:井下一号:MYJV223150 允许载流量: 2325A井下二号:MYJV223150 允许载流量: 2325A则4回路允许载流量为:I1=3254=1300A当一回路故障停止送电时,其余3回路允许载流量: I2=3253=975A, 975A680.2A 满足要求2、电缆压降校核经查表,当COS=0.8时各电缆单位

60、负荷矩电压损失百分数为:0.521%MWKM。则每根电缆线路的电压降为:U2%=(5.65481.50.521)4=1.38%5%其中,井下负荷为5.6548MW,线路长1.5kM,由此上述校验得知井下电缆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均符合要求,当一回路电缆故障时,其余电缆能满足井下全部负荷用电。(三)、由-50中央变电所至-200标高2回路的电源电缆安全载流量及压降校核。1、安全载流量校核-125井下计算负荷电流:IJ=130(A)经查表得从-50敷设至-200标高的电缆允许载流量分别为:一号电缆:MYJV22350 允许载流量:142.5A二号电缆:MYJV22350 允许载流量:142.5A则2回

61、路允许载流量为:I1=142.5+142.5=285A当一回路故障时,另一回路能满足要求I2=142.5AIJ=130A2、电缆压降校核经查表,当COS=0.8时,各电缆单位负荷矩电压损失百分数:一号电缆:MYJV22350 为1.321%MWKM二号电缆:MYJV22350 为1.321%MWKM则:一号电缆:U2%=1.0811.321/2=0.713%5% 二号电缆:U2%=1.0811.321/2=0.713%5%式中:-125水平负荷为1.08MW,电缆线路长1kM(-50至-200)。经上述校验可知井下电缆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均符合要求,当一回路电缆故障时,其余电缆能保证井下全部负荷用电。(四)、电源线路能力计算一、线路供电容量P 1、当电源线路允许载流量IX=524.9A时:P=IXUe1COS=1.732524.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