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习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3908351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9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药剂学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物药剂学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生物药剂学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习题(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与剂型的体过程是指

2、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 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 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 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 B.渗透 C分布 D.代 E排泄三、名词解释1. 生物药剂学 2. 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与剂型的体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与哪些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性 B不对称性 C饱和性 D半透性 E不稳定性2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被动扩散 B.膜孔转运 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 E膜动转运

3、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缓释片 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 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 E增加颗粒大小4以下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 A.P-糖蛋白 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C.乳腺癌耐药蛋白 D.有机离子转运器 EABC转运蛋白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转运 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 E饱和现象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 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以上都是7以下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 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 C.地高辛 D.诺氟沙星 E.维拉帕米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胃 B.

4、小肠 C.大肠 D.直肠 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 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10.在溶出力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 B动态平衡 C.饱和 D.均是 E.均不足11. 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 脂溶性药物 B.解离型药物C. 水溶性药物 D.小分子药物 E. 未解离型药物12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 A回肠含量最多B10m的微粒可被PP的巨噬细胞吞噬 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D与微粒吸收相关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13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

5、显著,以下表达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14.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A片重差异 B.片剂的崩解度C药物颗粒的大小 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E压片的压力15以下表达错误的是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或从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

6、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16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 AFicks方程B. Noyes-Whitney方程 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D. Stokes方程 EMichaelis-Menten方程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 A. dC/dt=kSCsB. dC/dt=kCs C. dC/dt=k/SCsD. dC/dt=kS/Cs EdC/dt=k/S/Cs1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 散剂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

7、囊剂片剂 E.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9.关于药物间与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2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21.以下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

8、主动转运的快CP-gp是药物流转运器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22.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A.制成可溶性盐类 B制成无定型药物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E. 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23.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 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 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H减少而减少2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A. lg(CiCu) B. lg (Cu/Ci)C. Ig (Ci-Cu) D. lg( Ci+Cu)E.

9、Ig (Ci/Cu)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 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 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药物吸收过程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4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 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 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损失 C弱碱性药物调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 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5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粒子在气道的沉积过程 B.生理因素

10、C.药物的理化性质 D.制剂因素四、问答囊 1采用什么给药途径可避免肝首过效应?试结合各给药途径的生理学特点说明其避免首过效应的原理 2.试述影响经皮给药的影响因素 3.粒子在肺部沉积的机制是什么?简述影响药物经肺部吸收的因素。第四章一、是非题 1药物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 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与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分布是均匀的。 3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逮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4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

11、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6药物体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8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9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软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二、单项选择题1药物和血浆蛋

12、白结合的特点有 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无竞争 C无饱和性 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E结合型可自由扩散2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A.人体总体积 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C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D.体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E体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3以下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说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说明药物在体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A.能透过血管壁 B.能由肾小球滤过 C能经肝代 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E能透过血脑屏障5以下错误的选

13、项是 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 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C大分子药物易于向淋巴系统转运 DA、B、C都不对 EA、B、C都对6.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A. W/O/W型W/O型O/W型 BW/O型W/O/W型O/W型 C. O/W型W/O/W型W/O型 D. W/O型O/W型w/o EO/W型W/O型W/O/W型 7体细胞对微粒的作用与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 B膜孔转运 C膜孔转运、胞饮、吞 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吞 E胞饮、吞8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表达正确的是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

14、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 C.药物与蛋门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E药物与蛋白结合是可逆的,无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9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表达正确的是 A.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转运越慢 B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转运越慢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转运 D.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转运的效率 E弱酸性药物易于向脑转运10.有关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理学意义,指含药体液的真实容积 B药动学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将血浆中药物浓度与体药量联系起来的比

15、例常数,其大小与体液的体积相当 C.其大小与药物的蛋白结合与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无关 D.可用来评价体药物分布的程度,但其大小不可能超过体液总体积 E指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假设前提下,体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11.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 A.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 B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 C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 D.可以经肝脏代 E药物跨血脑屏障分布较多12.有关药物的组织分布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A. 一般药物与组织结合是不可逆的 B亲脂性药物易在脂肪组织蓄积,会造成药物消除加快 C当药物对某些组织具有特殊亲和性时,该组织往往起到药物贮库的作用 D.对于一些血浆蛋白

16、结合率低的药物,另一药物的竞争结合作用将使药效增强或发生不良反应 E药物制成制剂后,其在体的分布完全与原药相同13.一般药物由血向体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为 A. 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 B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 D.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 E肌肉、皮肤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三、填空题1药物的分布足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_运送至_的过程。2某些药物接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_,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_。3人血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_、_、_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17、。4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与药物的_有关。分子量在_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_性,另外药物与_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6粒径小于_m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皮系统,被_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分布的主要途径。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_、增加微粒表面的_与其_,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_作用,可延长_。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荆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与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_、_和_等因素有关。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

18、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_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_。11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则表观分布容积V将比该药物实际分布容积_。1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存在竞争抑制作用,这种置换作用主要对_表观分布容积、_结合率的药物影响大,故华法林与保泰松合用时需调整剂量,否则易引起_反应。13延长微粒在血中循环时间的方法有_、_和_。14.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其表观分布容积_,当增大剂量或同服另一结合率更强的药物,应注意_问题。15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_,有_现象,只有_型才能向组织转运并发挥药理作用,组织结合高的药物,有时会造成药物消除_。四、问答题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

19、因素是什么?哪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2为什么应用“表观分布容积”这一名词,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 5为什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延长仅由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肾清除率,但不影响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途径清除药物的肾清除率?6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1%),是否会显著影响作用强度?7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弱碱性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8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9为什么微粒在体的半衰期很短,如何延长微粒在血液中循环时间?10.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五章

20、一、是非题1.药物吸收进入体后均会发生代反应。2.P450基因表达的P450酶系的氨基酸同源性大于50%视为同一家族。3.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各种外源或源性物质灭活的重要途径,它对药物的代消除有重要的作用。4.通常前体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在体经代后转化为有活性的代产物,从而发挥治疗作用。5.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将其设计成口腔黏附片是不合理的,因为仍无法避开首过效应。6.肝清除率ER=0.7,表示仅有30%的药物经肝脏清除,70%的药物经肝脏进入体循环。二、不定项选择题1.药物代酶存在于以下哪些部位中A.肝 B.肠 C.肾 D.肺2.药物代I相反应不包括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

21、.水解反应 D.结合反应3.体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A.葡萄糖醛酸 B.乙酰辅酶A C.S-腺苷甲硫氨酸 D.硫酸4.以下关于药物代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A.药酶有一定数量,因此可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B.药物代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排出。C.老人药物代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D.盐酸苄丝肼为脱羧酶抑制剂,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增加入脑量5.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无影响B.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法进行药物代的研究C.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D.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

22、首过效应,因此通过皮肤、鼻腔、直肠、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三、问答题1.药物代对药理作用可能产生哪些影响?2.简述药物代反应的类型。3.简述影响药物代的因素。4.通过干预药物代过程可改善制剂的疗效,试举例说明其原理。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肾清除率 2.肾小球滤过滤 3.双峰现象 4.肠肝循环二、填空题1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_,一般药物以代产物形式排出,也有的药物以_排出。 2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决定于被滤过物质_和_3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_,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_,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大小以_表示。4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_,重吸收的方式包括_和_两种,重吸收的特点:_;_。5肾小球滤

23、过的Na+约有65%70%是在_被重吸收的。6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于_ml/min,说明该物质只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小管分泌。7大多数外源性物质(如药物)的重吸收主要是被动过程,其重吸收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_、_、_、_。8药物经肾排泄包括_、_、_三个过程。9分子量在_左右的药物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10吸入麻醉剂、二甲亚砜以与某些代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_、_。三、单项选择题1药物在体以原形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 A.吸收 B分布 C代 D.排泄 E转运2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胆汁 B汗腺 C唾液腺 D.泪腺 E呼吸系统3可以

24、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链霉素 C.菊粉 D.葡萄糖 E乙醇4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以下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 A.肾小球过滤 B.肾小管分泌 C肾小管重吸收 D.尿量 E尿液酸碱性5酸化尿液可能对以下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 A.水酸 B.葡萄糖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麻黄碱 6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 A.乳汁 B唾液 C.肺 D.汗腺 E胆汁 7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以下过程中的哪一项 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重吸收D肾小管分泌 E尿排泄过度8以下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抑制 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C. 肾小管分泌 D.肾小管重吸收 E药物从

25、血液透析9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 A肾排泄B胆汁排泄C.乳汁排泄 D肺部排泄 E汗腺排泄10.以下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 A乙醚 B青霉素 C磺胺嘧啶 D. 二甲双胍 E对乙酰氨基酚四、问答题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2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大量饮用清水,尿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药物动力学;2隔室模型;3单室模型;4外周室二、单项选择题1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A隔室模型 B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C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D统计矩模型 E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2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的

26、哪一种变化规律 A.药物排泄随时间的变化 B药物药效随时间的变化 C药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 D体药量随时间的变化 E药物体分布随时间的变化3关于药物动力学的表达,错误的是 A药物动力学在探讨人体生理与病理状态对药物体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 B药物动力学对指导新药设计、优化给药方案、改进剂型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C药物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D药物动力学是研究体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E药物动力学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过程,要达到定量的目标还需很长的路要走4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清除率 C速率常数 D.分布容积 E药时曲线下

27、面积5关于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表达,正确的是 A.具一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B.代快、排泄快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短 C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给药途径有关 D.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释药速率有关 E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药物的吸收速率有关6.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 A.给药剂量 B.尿液浓度 C.血药浓度 D.唾液中的药物浓度 E.粪便中药物浓度 7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表达,正确的有 A表观分布容积最大不能超过总体液 B无生理学意义 C表观分布容积是指体药物的真实容积 D可用来评价药物的靶向分布 E表观分布容积一般小于血液体积 8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 A.半衰期

28、长 B半衰期短 C表观分有容积小 D.表观分布容积大 E吸收速率常数大9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注射后 A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B.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C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Et1/2和生物利用度均无变化10. 能够反映药物在体分布的某些特定和程度的是 A分布速度常数 B半衰期 C肝清除率 D.表观分布容积 E吸收速率常数三、问答题1试述药物动力学在药剂学研究中的作用。2表观分布容积是否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为什么?第八章一、填空题1.药物在体转运时,在体瞬间达到分布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_模型药物。2对

29、于单室模型药物,若想采用残数法求吸收速率常数,药物的吸收必须符合_动力学过程,否则,则应该用_求算吸收速率常数。3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Css。主要由_决定,因为一般药物的_和_等参数基本上是恒定的。4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_。5达峰时问是指_AUC是指_滞后时间是指_6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体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_。7静脉滴注给药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_个t1/2。8与尿药排泄速率法相比,亏量法的主要特点有: _二、是非题1.若某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小时,表示该药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均为3小时。2.某药物同时用于两个患者,

30、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小时和6小时,因后者时间较长,该给药剂量应增加。3.亏量法处理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4.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k大,说明该药体消除慢,半衰期长。5.静脉注射两种单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分布容积小的血药浓度小。6.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物的清除率值大,则说明药物清除快。7.药物在胃肠道中崩解和吸收快,则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8.当药物有相当度偶滴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可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9.达峰时只与吸收速度常数ka,和消除速度常数k有关。10.静脉滴注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90%

31、。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模型中,属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是kA. x0 kB.k0kk0FC.x0kk0FD. x0E.都不是2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表达是 A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B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均相等 C在单室模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D符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 E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影响3关于清除率的表达,错误的是A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B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 C.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D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

32、l=(-dX/dt)/CE清除率的表达式是Cl=kV4关于隔室划分的表达,正确的是A.隔室的划分是随意的 B.为了更接近于机体的真实情况,隔室划分越多越好 C药物进入脑组织需要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对所有的药物来说,脑是周边室D隔室是根据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多少和药物分布转运的快慢确定的E隔室的划分是固定的,与药物的性质无关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 A. 0.693h B. 1h C.1.5h D. 2.0h E.4h6某药静脉注射经3个半衰期后,其体药量为原来的A. 1/2 B. 1/4 C.1/8 D. 1/16 E.1/327某药静脉滴注经3个半

33、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A. 50% B. 75% C. 88% D. 94% E.99%8静脉注射某药物100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1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5L B. 10L C. 50L D. 100L E.1000L9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 A.单次静脉注射给药 B.多次静脉注射给药 C.首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D.单次口服给药 E多次口服给药10.在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中,与给药剂量有关的参数有A.k B. ka C.V DCI EAUC四、多项选择题1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尿药排泄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 A大部分以原形从尿

34、中排泄的药物 B用量太小或体表观分布容积太大的药物 C用量太大或体表观分布容积太小的药物 D. 血液中干扰物质较多 E缺乏严密的医护条件2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 A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B有较多代药物从尿中排泄C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D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E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当时的药量成正比3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A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t作图 B.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问作图,即lgCt作图 C当药物代产物的消除速率常数大于原形药物的消除速率时,药物代产物血浆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mt作图 D尿药排泄速度的对

35、数对时间作图,即Ig(Xu/t)tc作图。 E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t作图五、问答题1.某药物在体符合单室模型,以下各项述是否正确,为什么?对患者给药,在治疗剂量下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小时,则: A.该药物消除速率常数为0.173h-1。 B. i.v.给药,16小时后87.5%的药物被消除。 C.给药0.5g消除0.375g所需的时间是给药1.0g消除0.5g所需时间的两倍。 D.完整收集12小时的尿样,可较好的估算经尿排泄的原形药物的总量。 E.一定时间消除了多少药物,取决于给药剂量。2.以下图分别为某药物口服单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体药量-时间曲线。当

36、参数发生以下五种情况的变化时,这两种曲线会如何改变,试作出改变后的曲线。(1)F减小;(2)Ka增加;(3)某一因素引起了CI增加,k也增加;(4)某一因素引起了 CI减小,k也减小;(5)某一因素引起了V增加,k减小。六、计算题1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在患者体的t1/2为4小时,V为60L,给该患者静脉注射 10mg药物,试求半小时后血药浓度是多少?2静脉注射某单室模型药物80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10mg/ml,4小时后血药浓度降为7.5mg/ml。求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3某药物半衰期8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0.4L/kg,体重60kg的患者静脉注射600mg后24小时消除的药量占给药剂量的百

37、分比是多少?给药后24小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4某药物0至0.5小时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小时血浆中药物浓度为10g/ml,求Clr。5已知磺胺嘧啶半衰期为16小时,分布容积20L,尿中回收原形药物60%,求总清除Cl,肾清除率Clr,并估算肝代清除率Clb。6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0.8小时,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剩余药量的百分之几?7某药物静脉注射给药50mg,测得03小时的AUC0-3为5.1mgh/L,AUC为 22.4mgh/L,累计排泄尿量为11mg。那么,(1)在给药3小时后有百分之多少的药物留在体?(2)总清除率Cl是多少?(3)肾清除率Clr是多少?(4)以肾清除方式

38、排泄的药物 所占的比重是多少?8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t1/2= 1.9h,V=100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 到4g/ml,应取k0值为多少?9某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5小时,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10头孢曲松是种半合成头孢菌素,对新生婴儿给药184mg(50mg/kg),血药浓度数据见下表:(1)作血药浓度经时曲线图,估算生物半衰期。(2)计算AUC。(3)计算Cl。(4)计算V。11.某药物的治疗窗为0.92.2g/ml,已知V=30L,t1/ 2= 55h。对一患者先静脉注射 该药物10mg,半小时后以每小时10mg速度持续滴注,那么,进行滴注2.

39、5小时后是否达到治疗所需浓度?12.某患者口服某药物500mg后,测得血药浓度如下:已知F=1,求k,ka,tmax,Cmax,V,Cl,AUC。13.已知某药物口服完全吸收,k为0.07h-1,口服给药250mg后测得AUC为 700g.h/ml,求V。14.普鲁卡因胺是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其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口服 和肌注射,治疗窗血药浓度围为48g/ml。已知: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750mg剂量后,消除半衰期为3h,表观分布容积为140L,尿药排泄百分数为65%,代物(N-乙酰卡尼)百分数为35%;健康受试者口服250mg剂量的普鲁卡因胺片剂后,吸收速率常数为2.8h-1,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的截距为1.665 g/ml,吸收分数为85.54%。提示: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消除速率常数、表观分布容积以与总体清除率等参数与给药途径无关。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以下问题:(1)计算口服250mg(1片)和500mg(2片)剂量的普鲁卡因胺片剂后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和峰浓度。口服1片或2片规格为250mg的片剂所达到的血药峰浓度是否能够控制心律失常?(2)如果不能,那么需要服用多少片剂(250mg规格)才足以控制心律失常?(3)口服500mg片剂后,在药物吸收速率等于消除速率时,吸收部位可被吸收的剩余药量以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