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导向的中国跨国公司治理研究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13887013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1.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战略导向的中国跨国公司治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基于战略导向的中国跨国公司治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基于战略导向的中国跨国公司治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资源描述:

《基于战略导向的中国跨国公司治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战略导向的中国跨国公司治理研究(1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文摘要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对外直接投资(FDI)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明显增加;二是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日益向发展中国家渗透。我国政府也适时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刻不容缓;而如何通过提高中国跨国企业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整合能力和监督能力,则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跨国公司研究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是对于跨国公司治理(特别是中国跨国公司治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跨国公司治理研究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跨国公司母公司自身治理研究,二是跨国公司母公司对于海外企业的治理研究。第一层面治理研究没有考虑跨国公司的海外业务,而是将研究焦点

2、仅仅局限于母公司本身,这与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存在诸多相同之处。第二层面治理研究则是本文研究的主题,由于该层面治理在治理环境、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等方面与传统公司治理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治理机制设计也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要求采取有别于传统公司治理的理论和方法来加以研究。本文在对跨国公司治理研究现状进行较为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将跨国公司定义为一种异质性企业间全球价值网络;然后从静态角度研究了组织能力、战略类型和治理机制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其对海外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以及从动态角度研究战略变革、治理创新与能力提升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了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战略变革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能

3、力提升和治理创新措施,从而为中国跨国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此,本文在绪论(第一章)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二章)的基础上,着重从三个递进层面(第三五章)对论文研究主题展开分析。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主要对论文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未来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领域。论文研究主体(第三五章)的详细内容如下。(1)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第三章)。该章在对传统IR模型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能力要素(C)纳入传统IR模型,从而构建出IRC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然后运用中国跨国公司经验数据对IRC理论模

4、型和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该理论模型并支持了部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跨国公司全球整合程度和海外企业当地自治程度两个维度将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分为4种,分别是总部委派模式、当地自治模式、专业分工模式和价值网络模式,并分析了其内涵差异,从而为下文战略类型与治理机制之间匹配关系和互动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2)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与治理机制匹配关系的实证研究(第四章)。该章在IRC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跨国公司的5种治理机制,即垂直整合机制、水平整合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董事会结构;然后从理论上阐明了治理机制与战略类型之间的匹配关系,构建了IRCG理论模型;最后运用中国跨国公

5、司经验数据证实了该理论模型和部分相关研究假设。为了进一步分析战略类型与治理机制之间的匹配程度是否会对海外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公司治理机制与战略类型之间的匹配程度将会对海外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显著且重要的正向影响。(3)中国跨国公司战略变革、治理创新与能力提升互动关系的研究(第五章)。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该章在对中国跨国公司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角度研究了战略变革、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了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战略变革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能力提升和治理创新对策措施,从而为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战

6、略变革、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提供决策支持。本文的研究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研究视角创新。本文将跨国公司定义为异质性企业间全球价值网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跨国公司组织能力、战略类型和治理机制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其对于海外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然后从动态角度研究了中国跨国公司战略变革、治理创新与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对于提高中国跨国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完善主流公司治理理论有着重要作用。(2)研究结论创新。本文对传统IR模型进行了拓展,构建了IRC模型和IRCG模型,并得出了3个主要的实证研究结论。一是,组织能力对跨国公司战略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且重要的影响;二是,战略类型与治理机制

7、之间存在匹配关系,该匹配程度对海外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显著且重要的影响;三是,中国跨国公司的战略变革、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中国跨国公司实际,提出了其未来战略变革、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的对策措施。这些研究结论和对策措施,对指导中国跨国公司治理实践和完善公司治理理论,具有重要作用。(3)研究运用创新。本文的研究是针对中国跨国公司实际来进行的:一是,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跨国公司特点提出了相应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然后运用中国跨国公司经验数据对这些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实证验证,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这些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二是,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数据都

8、是针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治理实践而展开的,并且着眼于组织能力、战略类型和治理机制之间的匹配关系来研究的;三是,文章最后还根据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现实挑战研究了其战略变革、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战略变革、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因此,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能够用于指导中国跨国公司的治理实践。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组织能力;战略类型;治理机制;经营业绩A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MNCs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y: Organization Competence, S

9、trategy Type,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prominent features in the global FDI. One is that the FDI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and the other is that the MNCs R&D is more and more permeating through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 t the same time, o

10、ur government puts forward to the “going out” strategy. Under this situ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invest oversea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governance competenc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ir innovation comp

11、etence, reaction competence, integration competence and supervision competence.Recently, more and more domestic scholar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MNCs research,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governance on the MNCs, especially the Chinese MNCs, is still little. This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n

12、the MNCs involves two levels, including how the parent company governs itself, and how the parent company governs its oversea subsidiaries. The first research level only focuses on the parent company and doesnt consider the MNCs oversea business. The second research level i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t

13、hesis. Ow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environment, objective, undertaker and object between the MNCs governance and the tradi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CG),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the MNCs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e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CG). So we should adopt different theo

14、ries when we study it.On the base of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NCs governance research, the thesis defines the MNCs as a kind of global value network among many differentiated enterprises, then analyzes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competences, strategic types

15、and governance mechanisms statically, and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tegy innovation,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competence improvement dynamically. Finally,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e strategy innovation path of the Chinese MNCs and the measures to match competence improvement and gove

16、rnance innovation to the strategy innov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pport for the Chinese MNCs development in future.Therefor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chapter one and the research review in the chapter two,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main topic from chapter three to chapter five. The chapter

17、 six draws on the conclusion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potential in future,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sis fo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s as follows.First, the chapter three is about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hinese MNCs strat

18、egic types. After analyz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I-R model, the thesis adds the competence factor into the traditional I-R model, and constructs the I-R-C model, then puts forward to some hypotheses, which were supported by the empirical data from Chinese MNCs. Furthermore, the thesis

19、divides the Chinese MNCs strategy into four types along two dimensions, including the degree of the MNCs global integration and that of the oversea subsidiaries autonomy. The four strategy types are headquarters appointment, local implementation, specialized contribution, and global value network.Se

20、cond, the chapter fou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ategy types and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the Chinese MNCs. Based on the I-R-C model, this chapter analyzes five kinds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the MNCs, including vertical integration mechanism, lateral integ

21、ration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 Then it analyzes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ategy types and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constructs the I-R-C-G model,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empirical data from the Chinese M

22、NCs. In order to further analyze if the matching influences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oversea subsidiaries, the chapter constructs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which is also supported by the empirical data from the Chinese MNCs.Third, the chapter five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23、the strategy innovation,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competence improvement. After the analysis of challenge facing the Chinese MNCs, the chapter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ategy innovation,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competence improvement dynamically. It then points out the

24、strategy innovation path of Chinese MNCs, and the matching measures of competence improvement and governance innovation of the Chinese MNCs in future.The innovations of the thesis are as follows.The first innovation is about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After defining the MNCs as a global value network

25、 of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ategy types and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the Chinese MNCs, then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tegy innovation,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competence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 MNCs dyn

26、amically. This innovation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MNCs and the study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The second innovation is ab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thesis draws three main conclusions. First, organization competence will influence the

27、 Chinese MNCs selection of strategy types significantly. Second, there exist matc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ategy types and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the Chinese MNCs, and these matching relationships will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oversea subsidiaries significantly. Third,

28、there exist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ategy innovation, the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the competence improvement. Finally, the thesis gives some advice on how the Chinese MNCs innovate their strategy types,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how to improve its organization competence of th

29、e Chinese MNCs. These conclusions will help improve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MNCs an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The third innovation is about the application innovation. The thesis uses the Chinese MNCs empirical data to test the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he relative hypotheses, an

30、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Chinese MNCs, and gives some advice which the Chinese MNCs should adopt when they implement the strategy innovation, the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d the competence improvement. Therefore, the thesis will significant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NCs in fut

31、ure.Key Words:the Chinese MNCs;Organization Competence;Strategy Type;Governance Mechanism;Performance目 录第一章 导 论1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1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主题与动机4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6第四节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8第五节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13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9第一节 企业性质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述评19第二节 跨国公司治理研究述评28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视角的提出36第三章 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37第一节 传统IR模型的局限与本文IRC模型的

32、提出37第二节 来自中国跨国公司经验数据的实证检验45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划分及其内涵差异分析62第四章 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与治理机制匹配关系的实证研究70第一节 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与治理机制匹配模型构建70第二节 相关研究假设及其实证检验77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与海外企业董事会结构匹配关系的研究87第五章 中国跨国公司战略变革、治理创新与能力提升互动关系研究91第一节 战略变革、能力提升与治理创新互动关系的探讨91第二节 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战略变革研究94第三节 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能力提升研究97第四节 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治理创新研究101第六章 研究结论、研究运用与研究

33、展望108第一节 研究结论108第二节 研究运用111第三节 研究展望111附 录113参考文献116第一章 导 论本章是论文的开篇,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主题、研究动机、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背景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有关FDI发展历程与现状的详尽资料,可参阅:(1)UNCTAD (2005)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5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D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Ne

34、w York and Geneva(2)UNCTAD(2004)List of Publication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1973-2003)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New York and Geneva(3)Fredriksson, T(2003)Forty years of UNCTAD research on FDI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New York and Geneva因为UNCTAD大约在每年9月份才发布世界投

35、资报告,因此这里只能以WIR2005为准。资料更新可关注网站:www.unctad.org。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对外直接投资(FDI)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明显增加;二是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日益向发展中国家渗透。1、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明显增加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05年所颁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05)(以下简称为WIR05),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输入资本和技术”为特征的传统FDI模式正在发生转型,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国。根据UNCTAD所颁布的跨国公司跨国化指数(TNIs,Transnational

36、ity Indices) 根据WIR05,跨国化指数(TNIs)(海外资产/总资产+海外销售额/总销售额+海外雇佣人数/总雇佣人数)/3。有关TNIs的详细资料,请参阅WIR05第1719页。,美国和日本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程度要低于欧洲的跨国公司;而发展中国家50强跨国公司的跨国化程度在过去几年(2003年度除外)中得到了巨大提高。在资产利用率(销售额/资产总额)方面,全球100强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50强跨国公司相差不大;但是在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雇佣人数)方面,全球100强跨国公司比发展中国家50强跨国公司明显要高。在国际化指数(II,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

37、根据WIR05,国际化指数(II)海外子公司总数/全部子公司总数。有关国际化指数的详细资料,请参阅WIR05第1720页。方面,芬兰、西班牙和瑞士等国的全球100强跨国公司比发展中国家的50强跨国公司要高。传统的全球FDI模式正在发生转型,发展中国家在扮演全球FDI东道国角色的同时,其作为全球FDI母国的角色日益突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所占发展中国家50强跨国公司的数目位于发展中国家之首;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到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则中国大陆的海外投资(非金融部分)则处于劣势状态,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55.3亿美元。与此同时,根据WIR05,2004年中国境内的外国直接投资额达610

38、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960亿美元和英国780亿美元。这就表明,作为世界第三大FDI输入国(2004年),中国海外投资(非金融部分)力度还有待加强。因此,中国大陆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必须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2、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日益向发展中国家渗透传统上,跨国公司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特别是汽车、电子、生物以及制药等行业的跨国公司)逐渐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其研发活动逐渐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并被整合于跨国公司的核心创新体系。例如,自1993年摩托罗拉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外资研发实验室以来,目前国外跨国公司在华已设立了

39、700多家研发机构;在半导体设计方面,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几乎为零,到2002年已经占世界份额的30;位于巴西的通用汽车子公司与位于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通用汽车子公司开展了设计权限竞争(WIR05)。跨国公司逐渐将发展中国家视为其持续发展、技能更新以及新技术开发的重要来源,而不仅仅是廉价劳动力来源。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研发国际化不仅有助于世界各地的技术转移,而且也有助于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实际上,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具有溢出效应,它也有助于帮助东道国提高技术和创新能力,但同时也可能进一步恶化那些无法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根据UNCTAD的创新能力指数 WIR05

40、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创新能力测量体系(UNCTAD创新能力指数,即UNCTAD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dex)。它所测量的内容包括(1)创新活动(技术活动指数,the Technological Activity Index);以及(2)用于衡量创新活动的能力可获取性(人力资本指数,the Human Capital Index)。有关国家创新能力测量指标体系的详细内容,请参阅WIR05第111116页。(ICI,Innovation Capability Index),不同国家之间的创新能力及其从研发国际化进程中获益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东道国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对于跨

41、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吸引力,并影响到其从国际研发中获益的程度,这是因为跨国公司研发质量受到东道国创新能力的影响。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互动过程,将会影响研发活动深度与广度,而这种互动过程则受到东道国政府政策和制度背景的影响。3、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既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跨国公司的研发全球化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尽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同时,我国企业也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自主新能力,以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同时,尽可能占据全球创新网络的主导地位。对于中国跨国公司而言,这不仅意味着需要在国内与其它跨国公司

42、开展研发合作,而且需要在国外与东道国的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发,以提升对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支配力度,并进而形成由自己主导的行业标准。因此,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刻不容缓,而如何通过提高中国跨国企业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整合能力和监督能力,则是重中之重。在这四者能力当中,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属于业务能力,反映的是中国跨国公司整体运营能力水平;而整合能力和监督能力则属于治理能力,反映的是中国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整合能力和监督能力则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与此同时,整合能力和监督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

43、力的提高。鉴于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跨国公司运营能力的研究日益重视,但对于中国跨国公司治理能力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将主要研究如何提升中国跨国公司的治理能力。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详细资料,可查阅:(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5)200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2)中国商务年鉴编辑委员会(2004)中国商务年鉴2004;(3)甘子玉 主编(2005)中国海外投资年度报告(2005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相关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政府强调必须从“引进来”战略转向“引进来

44、”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我国政府将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共十六大报告,2002)。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跨国公司不断增多。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达到55.3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93;截至2004年底,中国非金融类企业累计对外净投资额已达300亿美元,项目分布在近160多个国家,总共近7000家企业,涉及能源、矿产、农林、机电、通信、基础设施、轻工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

45、2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增长25.8%,经商务部核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1067家。另外,根据国家商务部最新统计资料,2006年16月份,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3%;其中,股本投资30亿美元,占46.6%;利润再投资16亿美元,占24.8%;其他投资18.4亿美元,占28.6%。 根据统计制度的规定,利润再投资为在2005年利润再投资实际数基础上的估值。资料来源:国家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目前已被列为世界上主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其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WIR05)。例如,中国在拉

46、丁美洲和非洲地区开展自然资源方面的投资项目,宝钢集团在巴西等国开展投资运作。中国海外投资呈现出4种类型。绿地投资型。这种投资是指直接在海外投入资金设立独资或合资子公司。例如,TCL在越南建立彩电生产线以及数码相机和电工产品生产线;以及格力在巴西生产空调和中兴在巴基斯坦建厂等。跨国并购型。按照并购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4种并购类型。一是资源开发。中海油通过购入东道国现成油气田股份,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商;中石油也收购了印尼部分油气田。二是生产与营销全球延伸。上汽购入通用大宇股份,走上国际化经营之路;TCL通过收购破产拍卖的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成为欧洲高端彩电主要生产商等。三是逆向代工。万向集

47、团购入纳斯达克濒临摘牌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厂商UAI公司,后者每年从万向购入制动器,使万向销售成本大为降低。四是获取技术。京东方科技购入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从而同时获得了对方的产品和技术。研究开发型。例如,华为在硅谷、达拉斯、班加罗尔、斯德哥尔摩和莫斯科设立了研究所,同摩托罗拉、英特尔和微软等成立联合实验室;李宁集团和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室ROK签订了设计合约;广东格兰仕集团在美国西雅图设立了研发中心;海尔在美国、欧洲等地已实现本土设计、本土制造、本土营销,不是从国内派人到国外经营,而是聘用当地人才,利用当地资源创品牌。战略联盟型。它是指通过同跨国公司的某方面联合,达到优势组合和跨国发展的目的。例如

48、,TCL通过同法国汤姆逊公司合资组建TTE Corporation(简称TTE),合并双方彩电和DVD业务,在亚欧美各主要市场拥有高效率的制造中心。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整体成绩十分明显,一方面扩张了企业的全球产能和市场,为我国增加了就业和出口,另一方面还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国际形象,如海尔、华为、TCL和青岛啤酒等企业已经取得了国际声誉。此外,海外投资为企业拓宽了资金来源,如中石化通过与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联盟,促进了其在纽约证交所交易的筹资,为企业的全球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按照国际投资理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入跨国直接投资的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大幅上升,增长速度可能超过外资流入的增长速度,资金净

49、流入额的增长开始下降。根据江小娟(2006)的预测,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大国,对外投资额在发展中国家排名进入前3位。但是,尽管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其规模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外贸大国,外汇储备也居世界首位,而我国的对外投资无论是存量还是流量都非常少。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还是一种新兴事业,中国跨国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在产业布局、企业管理、市场和技术开发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因此,为了促使中国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长壮大,就有必要加强对中国跨国公司进行研究,包括中国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选择、市场进入模式以及海外企业的战

50、略定位和治理机制设计等,以完善中国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并形成自己主导的行业标准。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主题与动机一、研究主题由于跨国公司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其相关研究主题也极为丰富,如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和母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跨国公司战略行为和组织运作(如目标市场选择及其进入模式、技术转移、联合研发、人员配置以及全球学习等)。但是,对于跨国公司治理(特别是中国跨国企业治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这也是跨国公司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跨国公司治理研究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跨国公司母公司自身治理研究,二是跨国公司母公司对于海外企业的治理研究。第一层面治理研究没有特别考虑跨国公司的海外

51、业务,而是将研究焦点仅仅局限于母公司本身,这与传统的公司治理研究存在诸多相同之处,限于研究篇幅,本文对此不作详尽分析 笔者潜意识认为,第一层面治理实践会影响到与第二层面治理绩效。这两个层面的治理机制的相关性研究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但工作量非常庞大且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限于研究篇幅、研究时间和研究能力的局限性,本文对此不作详尽研究,期待以后能够继续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第二层面治理研究面是本文研究的主题,由于该层面治理在治理环境、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等方面与主流公司治理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治理机制设计也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要求采取有别于传统公司治理的理论和方法来加以研究。因此,如何根据跨国公

52、司的特殊性,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第二层面治理机制) 以下出现的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皆为第二层面的治理机制(除非特别说明)。,业已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跨国公司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海外企业的双重效忠问题。海外企业不仅需要服务于跨国公司的整体战略决策,而且需要对当地环境压力做出灵活反应,无论这种反应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海外企业的这种双重效忠性质,要求跨国公司总部在制定公司整体战略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全球整合与当地反应,也就是学术界所重视的IR分析框架 IR分析框架的英文全称为global integrationlocal responsiveness framew

53、ork,有些国内学者将其翻译为“全球一体化和当地响应”,笔者将其翻译为“全球整合与当地反应”。这是因为,全球整合比全球一体化更能反应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本质,全球一体化只是全球整合的一种实现方式。由于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也是支撑本论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传统上,公司治理、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是分开来研究的,没有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分离研究是错误的,或者至少说是不完整的。这是因为:第一、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和组织管理是公司管理的三个主题,对于企业成长而言,能力提升是基础,战略变革是动力,治理创新是保障;因此,治理创

54、新应该服务于战略变革的需要,并成为能力提升的重要来源;第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也指出,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因此,有必要从三者匹配关系和互动关系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这也是本文基于战略导向研究治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跨国公司治理机制研究必须紧密结合IR分析框架,注重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与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之间的匹配关系。实际上,无论是从学术界的实证研究结果还是从企业界的治理实践来看,从来都没有唯一的适用于任何企业形式的所谓“最好”的公司

55、治理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除了应该具有激励功能和监督功能之外,更应该与公司战略类型和组织能力相匹配,动态适应公司战略变革和能力提升的需要,从而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对跨国公司治理研究现状进行较为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将跨国公司定义为一种“异质性企业间全球价值网络”,然后从静态角度研究了组织能力、战略类型和治理机制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从动态角度研究了战略变革、治理创新与能力提升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组织能力和战略类型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对传统IR模型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能力要素(C)纳入传统IR模

56、型,从而构建了IRC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然后运用中国跨国公司经验数据对IRC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证实了该理论模型以及部分研究假设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跨国公司全球整合程度和海外企业当地自治程度两个维度将中国跨国公司战略类型分为4种 由于跨国公司与海外企业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跨国公司战略类型与海外企业战略角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下文将根据表达需要,对海外企业战略角色和跨国公司战略类型进行交替使用。,分别是总部委派模式、当地自治模式、专业分工模式和价值网络模式,从而为下文治理机制与战略类型的匹配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在IRC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网

57、络组织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各种理论,研究了跨国公司的5种治理机制,分别是垂直整合机制、水平整合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董事会结构,然后从理论上阐明了治理机制与战略类型之间的匹配关系,构建了IRCG理论模型,最后运用中国跨国公司经验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模型 由于数据资料的限制,本文暂无法对海外企业董事会结构(G5)与战略类型(S1S4)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因此,该主题下的研究假设只能留待以后获取相关经验数据时进一步检验。为了进一步分析治理机制与战略类型之间的匹配程度对于海外企业经营业绩是否会产生影响,本文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该研究假设,也就是跨国公司治理机制与战略类型

58、之间的匹配程度将会对于海外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显著且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在对中国跨国公司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角度研究了战略转型、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从而为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二、研究动机1、对主流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在公司治理方面,主流的公司治理理论(包括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所关心的是剩余索取权,以及剩余分配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但是,它们忽略了剩余是如何通过资源开发和利用而被创造出来的这一根本问题,忽视了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是创新企业通过组织过程配置资源的结果(Lazonick

59、and OSullivan,2000)。也就是说,主流公司治理理论过分关注权力制衡机制设计,而忽视了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之间的匹配关系和互动关系。这种孤立研究的结果,将导致公司治理成为无本之末,从而不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公司治理必须与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重视研究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和互动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和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以促进主流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2、对中国跨国公司治理实践的指导前文已经分析,中国跨国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性、前沿性和紧迫性。本文的研究选题、研究设计和经验数据都直接源于对中国跨国公司治理问题的探索。本文将组织

60、能力要素(C)和治理机制要素(G)纳入传统的IR分析框架,构建了IRC模型和IRCG模型,从组织能力、战略类型与治理机制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战略变革、治理创新和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跨国公司的治理问题。通过这样的研究选题和研究内容,本文试图为中国跨国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如下三个方面的决策指导:一是、为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战略变革提供决策指导;二是、为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治理创新提供决策指导;三是、为中国跨国公司未来的能力建设提供决策指导。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学术研究首先需要对相关概念有个清晰的界定,以避免存在无谓的语义之争(Koontz,1961、1980)。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本

61、文涉及到的概念主要包括企业集团、控股公司、跨国公司、海外企业和公司治理等。1、企业集团与控股公司 虽然这两个概念在文中出现不多,但是由于它们与跨国公司概念有着相似之处,因此需要对其稍作界定。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者若干个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资本、技术和生产经营为纽带而形成的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其主要特征在于,母子公司之间的股权控制关系和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协作的经济合约关系所形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企业集团既需要通过所有权的权威来实施职能的管理,又需要依靠信任来协调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彭正银,2003)。韵江、刘立、高杰(2006)将企业集团定义为“基于协同效应价值创造的通过股权(产权)纽

62、带或契约纽带联系起来的介于单体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多法人企业联合经济组织”,而协同效应的发挥则有赖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集团公司与控股公司有着本质区别。集团公司是一个商业术语,而非法律术语,而控股公司是一个法律术语。控股公司结构意味着有一个母体,它控制了所有下属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而集团公司可以是一种松散的、交叉持股的公司集合。控股公司可以分为纯粹型控股公司和操作型控股公司两种。纯粹型控股公司除了拥有对子公司的股权外没有其它功能,所有雇员、设备等都归子公司所有和管理;而操作型控股公司则直接向子公司委派各类人员,这些人员直接参与子公司的商业运作资料来源:控股公司和集团公司美国律师李波答问(柳红):。2、

63、跨国公司与海外企业在跨国公司内涵界定上,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从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学术研究的定义来看,将跨国公司视为企业间网络则是一种主流认识。例如,联合国(1984)将跨国公司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的公司: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而不管这些经济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在一个决策系统制定的连贯政策,和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的共同战略下从事经营活动;它的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它方面相联系,它的一个或多个实体能够对其它实体的经营活动施加有效影响,特别是在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等方面。就其本质来看,跨国公司的关键性特征在于,它对位于不同国家的经营活动实行管理一体化;跨国公

64、司与一般公司的真正区别在于,它创造了一种内部组织体系来执行关键的跨国经营任务,进行内部交易,而不是依赖开放市场的贸易来做到这些(Bartlett et al.,2005)。 资料来源:巴特利特、戈歇尔、伯金绍和范黎波跨国管理理论、案例分析与阅读材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由于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开展经营业务,这些海外经营单位可能具有法人地位(通常称为海外子公司),也可能仅仅是从属于母公司的一个业务单位(不具有法人地位),特别是对中国跨国公司而言。为了避免出现过多的概念,本文将位于总部或母公司 实际上,有些跨国公司因为各种原因将其总部搬迁到其它国家或地区,从而出现总部与母公司所在地分离的现象,以及“总部经济”概念。在本文当中,为了减少概念烦杂性,将假设跨国公司总部和其母公司处于同一国家(地区),除非特别说明。之外的其它国家的跨国公司业务单位统称为海外企业,而不特别考虑其法律地位,除非特别说明。另外,本文中所指的母子公司关系,是指定母公司(总部)与海外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指母公司(总部)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关系,除非另有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