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13861390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1.2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资源描述: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PPT课件(10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3/25授课:XXX1第五章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2021/3/25授课:XXX2 人的行为特征因人类社会的复杂多样,受其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文化、社会制度、民族、地区等,因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 2021/3/25授课:XXX3英国的心理学家肯特说过:“人们不以随意的方式使用空间”。意思是说人们在空间中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特定的方式。这些方式有些是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有些则是人类从生物进化的背景中带来的,如领域性。 2021/3/25授课:XXX45.1 心理空间 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其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 A空间是人体活动空间,是由人体活动的生理因素

2、决定的,也称生理空间。它包括:人体空间;家具空间;人和物之活动空间。 B空间是空余的空间,是由人的心理因素决定的,也称心理空间。 A空间与B空间之和即为完整的室内空间 2021/3/25授课:XXX52021/3/25授课:XXX6 研究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规划师、建筑师、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30多年来,空间行为(spatialbehavior)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已被列为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空间使用方式是空间行为中的主要研究课题,着重研究人使用空间的固有方式,并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人使用空间时的心理需要。2021/3/25授课:XXX7个人

3、空间(PersonalSpace)、私密性(Privacy)和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这一课题所要讨论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三个重要概念。2021/3/25授课:XXX8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间的距离、言语、表情、身姿等各种线索起着微妙的调节作用。无论陌生人之间、熟人之间还是群体成员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和采用恰当的交往方式十分重要。日本的环境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心理的空间”,而人类学家霍尔(EHall)则称之为“空间关系学”(Proxemics)o这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不仅有益于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选择,而且对环境设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021/3/2

4、5授课:XXX95.1.1 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直接在每个人的周围的空间,通常是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闯入者”进来。它可以随着人移动,它还具有灵活的伸缩性。2021/3/25授课:XXX10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比在其他情况下允许他人靠得近些。个人空间的存在可以有很多的证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限定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人空间的交叉和排斥上。 2021/3/25授课:XXX11鸟儿停落在电线上成一排,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好谁也啄不到谁。类似的现象在人类中同样存在。例如在公共场所中,一般人不愿夹坐在两个陌生人中间,因而出现公园座椅两头忙的现象。如

5、果有人张开双臂占据中间位置,那么常常是一个人就客满了。2021/3/25授课:XXX122021/3/25授课:XXX13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空间”的概念(Sommer,1959)。自1959年以来,公布于众的有关研究已超过300项。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生物学、人类学、建筑学中早已出现。在人类中,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2021/3/25授课:XXX142021/3/25授课:XXX15(一)个人空间的度量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个人空间像一个围绕着人体的看不见的气泡,腰以上部分为圆柱形,自腰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形。这一气泡跟随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

6、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为了度量个人空间的范围,以往的研究曾采用三种方法:模拟法、现场研究及实验室实验。2021/3/25授课:XXX162021/3/25授课:XXX171模拟法 最早进行模拟研究的是詹姆斯基西(JamesKunthe,1962a,1962b,1964)。做法是给被试者一些预先备好的剪纸图形,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在背景上摆放。2021/3/25授课:XXX18结果发现,被试者对图形的摆放并不是随机的和无规律的,对于谁与谁靠近以及靠近到什么程度,他们都有套特定的反应,而且相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者往往表现出非

7、常相似的反应。例如妇女与儿童的距离摆得比男人与儿童更近;而狗的图形摆得距男人比女人更近。2021/3/25授课:XXX192021/3/25授课:XXX20 为了利用这种方法测量人际距离,实验者要求被试者想象背景上已有的一个图形是二个特殊的人,如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好友,而中间的图形代表自己,然后再让他们选择位置摆放,最后研究者测量代表自己的图形与代表他人图形之间的距离,以了解个人空间的大小。2021/3/25授课:XXX212,实验室研究 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测量,具体做法是要求被试者从前后左右等八个方向接近三个不同的对象,当被试者停止前进时,记录被试者与对象之间的距离。虽然个人空间受到多种因素

8、影口向,但一般说来,前面较大,后面次之,两侧最小,即从侧面更容易靠近他人。2021/3/25授课:XXX222021/3/25授课:XXX233、现场研究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也不难得知,如果一个陌生人无缘无故走到距你的脸50cm之内,你定会认为是一种无礼的侵犯;然而在人行道上有人走近你的身旁,或排队时有人无意间碰到你,只要不是对着你的脖子吹气,一般不会引起介意。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认为,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个人空间的形状和大小。2021/3/25授课:XXX24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个人空间起着自我保护作用,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以避免过多的刺激,导致

9、应激的过度唤醒,私密性不足,或身体受到他人攻击。2021/3/25授课:XXX25 一项在精神病院所进行的研究中,萨默(RSommer)选择了一个独坐在凳子上的男性精神病患者为被试者,萨默走过去坐在他旁边,一句话也未说。若患者稍微移动一下,他也跟着移动,始终与患者保持15cra的距离。为系统了解病人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萨默还选择了一些病人作为对照组 2021/3/25授课:XXX26个人空间。结果是两分钟内受侵犯的患者中有13逃离了他们的座位,而对照组中没有人离开。9分钟后半数受侵犯的患者离开,而对照组中只有8的人离开座位。2021/3/25授课:XXX272021/3/25授课:XXX28

10、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闯入正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或学习的女学生的个人空间,并选择一些在这里学习的女生作为对照组。实验者坐到被试者旁边的椅子上,并挪动椅子尽量靠近被试者,但保持身体不接触。30分钟后,70受侵犯的被试者离开了座位,而对照组中只有13的人离开座位。然而在侵犯不严重的情境中,如在实验者和被试者之间有一张桌子或一把空椅子,被试者则几乎没有反应。2021/3/25授课:XXX29 事实上,当个人感到有人闯入自己的空间时,逃离之前常常在行为上做出一些复杂的反应,如改变脸的朝向或调节椅子的角度。有些被试者还做出防卫姿态,如收肩缩肘,手托下巴,还有人用书或其他物品将自己与来犯者隔开。如果这些防

11、卫措施都无济于事,被试者就可能逃走。2021/3/25授课:XXX301被入侵者的反应 研究显示,入侵者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都影响着被侵犯者的反应。对一伙人来说,男性入侵者比女性入侵者会引起更多的动作反应。而且,当个人空间被入侵时,男性所受到的干扰比女性更强。2021/3/25授课:XXX31为了解入侵者年龄所引起的反应,研究者在剧院中让儿童站在成人后面15cm以内,结果发现,五岁儿童讨人喜欢,对八岁儿童不介意,十岁儿童则引起同成人人侵者同样的反应。2021/3/25授课:XXX32入侵者所显示的地位也影响图书馆中被试者的反应。如果入侵者是一位衣冠楚楚才气外露的男士,学生则会更

12、急于逃走。一个人在侵犯别人个人空间的同时,他(她)自己的个人空间也同时被别人侵犯,因此侵犯别人的人自己也感到不自在。2021/3/25授课:XXX33例如,在大学教学楼饮水器前15m以内有人时,人们就不愿在这里饮水;但如果饮水器被遮挡(安装在两侧有墙的凹空间内),即使附近有其他人存在,也不影响被试者在这里饮水。然而在社会高密度拥挤的情境中,人们到饮水器前饮水几乎不受影响,因为这时人们对社会线索不太注意,因而对侵犯个人空间也不会感到那么不安。2021/3/25授课:XXX34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人们也忌讳穿越正在交谈的两人空间,如果是两位女士稍好一些;顾忌最少的是两位男性。穿越双人空间的人在行为

13、上常常表现出不安,他们低着头,目不斜视,并低声道歉。如果仅仅有两个人站在那里,对别人的穿越影响不大,当两人离开12m以上时,穿越的人就会增加。 群体的大小也影响个人入侵的倾向。2021/3/25授课:XXX35一般来说,人们更不愿入侵正在交谈的群体的个人空间,四人群体比两人群体的影响更甚。看来正在交谈的群体的社会密度显示了群体本身的凝聚力,自然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人们也更不愿侵犯社会地位高的群体空间,这可以从群体成员的年龄和衣着显示出来。所以步行者距群体成员一般比距单独的个人更远。2021/3/25授课:XXX36 (四)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 个人空间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里只对一些最重要的因

14、素进行讨论。2021/3/25授课:XXX37 1情绪 由于个人空间从情绪和身体两方面对个人起着保护作用,因而它也随个人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显示,焦虑的或感到社会情境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个人空间。 2021/3/25授课:XXX38 2人格 影响个人空间的一个人格变量是内在性一外在性(intemality-extemality)。内在人格认为,事件的因果在自身的控制之下;而外在人格认为事件结果受外因的控制,与陌生人处在近距离时感觉安全受到威胁,比内在人格者需要与陌生人保持更大的距离。2021/3/25授课:XXX39自尊心强的人所需要的个人空间比自尊心弱的人要小,因为自尊心强的

15、人对自己采取肯定和信任的态度,对别人也容易采取同样的态度;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不易信任。合群的人比不合群的人与人保持更近,的距离。显示暴力倾向的囚犯的个人空间差不多是正常人的3倍。2021/3/25授课:XXX403年龄 但个人空间随着年龄改变是肯定的。有关研究认为,儿童越小,在相互接触的多种情境中偏爱的人际距离越小,这一结论适用于不同文化的儿童。到了老年,人际距离又显示缩小的倾向一般两位女性保持着比两位男性更近的距离,2021/3/25授课:XXX41这一现象在多种情境中得到证明,从儿童在游戏场中的接触到事先安排好的访谈。这反映了女性具有合群的社会倾向,对非言语的亲密感觉形态有更多

16、的经验;同时也反映了男性更注意与同性别的人保持非亲密状态。两人性别不同时所保持的距离一般比性别相同时更近。2021/3/25授课:XXX42 5文化 人类的空间行为具有某些共性,也存在跨文化的差异。霍尔指出,在地中海文化中(包括法国、阿拉伯、南欧和拉丁美洲人等),习惯使用嗅觉、触觉以及其他感觉形态进行人际交往,使用极近的交往距离甚至频繁的身体与目光接触,显示出极大的密切性;2021/3/25授课:XXX43而在北美和北欧文化中(如德国、英国和美国白种人等),则喜欢较大的交往距离和个人空间,一般很少对他人使用非言语的密切行为。这一观点已得到霍尔本人和其他研究者的证实。当两个文化不同而又互不了解的

17、人相互交往时,尴尬的局面就会出现:一方总感到彼此距离太远而不断向前靠拢,另一方则总感到距离太近而不断后退。2021/3/25授课:XXX44美国在空间行为方面的亚文化差异也相当复杂。有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对空间行为的影响可能比亚文化的影响更重要。但霍尔强调指出,以上研究主要针对地中海和北欧文化,而且都是粗浅模糊的分类,对其他文化,尤其是亚洲文化不一定完全适用,文化差异对行为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关注。2021/3/25授课:XXX45 6相似性 从50年代到70年代,唐纳德伯恩及其同事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友谊和人际吸引的程度会使人们保持更小的人际距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所感觉到的彼此间的相似性会

18、促使他们的身体相互靠近。2021/3/25授课:XXX46例如,随便对学校男生和女生进行几天观察不难发现,那些人格相似的个人之间比人格不同的个人之间更加靠近。也就是说,相似性增加了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缩小了人际距离。感到别人与自己相似之处越多,对别人就越容易产生好感,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以群分”的行为倾向。年龄相近、人格相近、兴趣相同、共同的利害关系、同乡、同行、同学、同事,都会促使人们具有共同的兴趣和话题而彼此接近。2021/3/25授课:XXX47 7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当实验者接近男性被试者时,被试者在顶棚较低的房间时比在顶棚较高的房间时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Savinar,1975);个人空

19、间随房间尺寸的减小而增大,随房间增大而减小;当人多时,在房间中设置隔断可减少空间侵犯感;在边界开放的环境中个人空间相对较小。2021/3/25授课:XXX48(一)密切距离(工ntimateDistance) 0-0.45m小于个人空间,可以互相体验到对方的辐射热、气味;由于敏锐的中央凹视觉在近距离时难以调整焦距,因此眼睛常呈内斜视(斗鸡眼)而引起视觉失真;在近距离时发音易受呼吸干扰,距离稍远则表现为亲切的耳语。在公共场所与陌生人处于这一距离时会感到严重不安,人们用避免谈话、避免微笑和注视来取得平衡。2021/3/25授课:XXX49(二)个人距离(PersonalDistance) 045-

20、120m。与个人空间基本一致。眼睛很容易调整焦距,观察细部质感不会有明显的视觉失真,但即使在远距离也不可能一眼就看清对方的整个脸部,必须把中央凹视觉集中在对方脸部的某些特征,如眼睛上;超过这一距离的上限(120m),就很难用手触及对方,因此可用“一臂长”来形容这一距离。处于该距离范围内,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反馈,谈话声音适中,言语交往多于触觉,适用于亲属、师生、密友握手言欢,促膝谈心,或日常熟人之间的交谈。 2021/3/25授课:XXX50(三)社会距离(SocialDistance) 120360mo随着距离增大,中央凹视觉在远距离可以看到整个脸部。相互接触已不可能,由视觉提供的信息没有个人距

21、离时详细;其他感觉输入信息也较少,彼此保持正常的声音水平。这一距离常用于非个人的事务性接触,如同事之间商量工作;远距离还起着互不干扰的作用,即使熟人在这一距离出现,坐着工作的人不打招呼继续工作也不为失理;反之,若小于这一距离,即使陌生人出现,坐着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招呼问询,这一点对于室内设计和家具布置很有参考价值。2021/3/25授课:XXX512021/3/25授课:XXX52 (四)公共距离(PublicDistance) 、 36-76m或更远的距离。这是演员或政治家与公众正规接触所用的距离。此时无细微的感觉信息输入,无视觉细部可见,为表达意义差别,需要提高声音、语法正规、语调郑重、遣词

22、造句多加斟酌,甚至采用夸大的非言语行为(如动作)辅助言语表达。2021/3/25授课:XXX532021/3/25授课:XXX54 三 人际空间定位 萨默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发现,人们在休息室谈话时一般喜欢面对面就座。在一项研究中,萨默用四把椅子代替两个沙发,发现被试者还是选择面对面的座位进行交谈。在自助食堂非用餐时间内的观察发现,学生在餐桌边角对角就座谈话的出现率仅次于面对面的出现率,这说明角对角和面对面的座位更有利于社会交往。萨默经大量研究认为,一般朋友交谈选择角对角就座;一对竞争者常选择面对面就座;合作者更多地选择肩并肩就座.2021/3/25授课:XXX552021/3/25授课:XXX5

23、6 在国际会议上,位置不仅代表个人地位,还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尊严。1807年,拿破仑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晤时,为了确保双方坐在一起时都不失面子,这位法国皇帝安排了一条精心制造的驳船,抛锚在作为两国边界的、普鲁士的涅曼河正中。驳船上造了两间一样的房间,各自的门都朝着各自国家的河岸。按照约定,双方君主在相同时间到达自己一方的河岸,并在同时被渡上驳船。2021/3/25授课:XXX571959年5月,在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关于德国前途的会谈中,对座位安排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苏联想让东德与西德享受同等地位;西方国家表示反交谈合作协作竞争对,因为这意味着承认东德,。最后达成协议:为主要谈判国家设置一个大

24、圆桌,另为东德和西德分设一个较小的长方桌,把东德和西德视为会议观察员。 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和谈因争论谈判桌的大小和形状而耽搁了12个月,直到1969年1月15日才最后达成协议:用一个直径为8m多的完整圆桌。 2021/3/25授课:XXX58第二节 私 密 性 一、私密性的定义 私密性如今已成为人们所熟悉的名词,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退缩(withdrawal)和信息控制。退缩包括个人独处,与其他人亲密相处,或隔绝来自环境的视觉和听觉干扰。信息控制包括匿名,即不愿别人对自己有任何了解;保留,即个人对某些事实加以隐瞒,如人们常说的隐私权,当然不包括对犯罪的隐瞒;不愿多交

25、往,尤其不欢迎不速之客。由此可见,私密性是一个复杂多义的概念。为了用简单的语言说明什么是私密性,阿尔托曼提出以下定义: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私密性并非仅仅指离群索居,而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2021/3/25授课:XXX59 阿尔托曼认为,私密性概念的关键是从动态和辩证的方式去理解环境与行为的关系。独处是人的需要,交往也是人的需要,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这些需要,包括言语表 2021/3/25授课:XXX602二私密性的功能 私密性有助于个人建立自我同一感。阿尔托曼指出,儿童变为成人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这是一个自我定义和自

26、我再认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取决于调节自己与他人社会交往方式与性质的能力如果个人感到能有效调节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就会增强应付环境的自信心和能力;如果不能控制与他人的交往,就会丧失这种信心和能力。 ,2021/3/25授课:XXX61 我国许多大城市已进入老年社会,养老院已成为许多老年人所选择的归宿,但目前我国的养老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多数与以往的集体宿舍相差无几,更谈不上私密性和控制感,然而就是这样的养老院也还供不应求。我国城市居民的老龄化倾向正日益加剧,在解决当前城市问题时,为老年人提供住得起而又感到舒心自在的养老居住环境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图611是老年人小型疗养院一个居住单元的平面,其中

27、的居民既可以保持相对独立,又便于相约交往和彼此照应,从而增强了控制感,并大大减少了老人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可供养老机构环境设计与装修时参考。2021/3/25授课:XXX62 好的居住环境除了内部应提供不同层次的私密性之外,户外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在不同的文化中,这种需要具有不同的反映方式。 英裔美国人以宅前的草坪象征户外的私密性空间和群体同一性。对加利福尼亚一些新吐区的研究证实,居民买下住宅之后手头款项已所剩无几,然而常常室内家具尚未齐备,宅前的草坪却已种植和修整完好(Eichler&Kaplan,1967;Werthman,1968)。在波多黎各,隋心制作的锻铁围栏可能比它所围合的住宅

28、造价更高。丹麦人宅前常种有一人高的山毛榉附篱,这是与草坪和围栏类似的暗示(Seligmann,1976)。以上实例说明,尽管文化及表达方式不同,但人们都有保持住宅户外空间私密性的需要。2021/3/25授课:XXX63建筑师常凭直觉准确地把握使用者的这种需要,赖特(FWri蜘t)早年设计的切内Cheney)住宅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宅前设置了有挡墙的平台,行人的视线越过挡墙顶部,恰好落到住宅起居室大门的上缘。居住者坐在室内时行人完全看不到他的身影,而在需要时,居住者又很方便地走到室外凭靠挡墙与邻居、行人谈话,既使住宅生活不受干扰,又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图6-12)。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园

29、构成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家是私密空间,园是半私密空间,一片可耕种的土地。虽然受到财力与物质条件的限制,但从居住环境的私密空间到公共空间2021/3/25授课:XXX64 北京的四合院为例:由房间围合成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院落。尽管后来大多数都成了杂院,但室内仍属于个人或家庭的私密空间,院内则是全院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间,而对外人来说,这里又是私密空间。院子的门通过过道对着厢房的山墙,无论独门小院还是深宅大院,站在门外都不可能看到院子内部(图6-13)。图6-13 北京四合院(选自荆其敏编著中国传统民居百题) 在一些新建的多层住宅楼前,用栅栏围出一定范围的空间作为住户的花园,不仅加强了居民对户外环境

30、的控制感和私密感,而且也是美化居住区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可观春华秋实,体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乐趣;可怡情悦性、陶冶情操、格物致知那些楼前楼后没做任何处理的住宅,陌生人可随意接近,即使窗子装上铁笼子,小偷也会伺机隔窗“钓鱼”;居民由于缺乏安全感和控制感,对户外环境表现出漠不关心,听之任之,于是就出现户内装修讲究,户外脏乱的极不协调的强烈反差。2021/3/25授课:XXX65 纵观居住环境概念的演变,从“家园”到“宅院”,最终退守到由围护结构包围的室内空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个人需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室内空间私密性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1、,这就需要设计者不断了解各个阶层和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住宅。(二)开敞教室的研究 开敞教室(图6-14)是以一个没有隔墙的大空间取代传统的教室(图6-15),其中可容纳35个班的学生和教师。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高度灵活的教学环境,内部没有永久性隔墙,空间布局很容易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要;另一个目的是促进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系统评价开敞教室教育效果的资料有限,但一些初步研究仍有助于我们了解它对行为的影响。2021/3/25授课:XXX66 里夫林、罗森伯格等人通过行为地图和对教师与学生访谈等方法,对纽约两所采用开敞教室的国立小学进行了系统评

32、价(RivlinandRothenberg,1976;Rivlin,Rothenberg,Justa,Wallis,and Wheeler,1974;RothenbergandRivlin,1975)。研究发现,教室的使用很不均衡,在一间教室中,曾看到几乎一半的人集中在不到教室总面积的110范围之内。在另一间教室中,教师在一处度过了72的时间,对许多学生根本未曾过问。儿童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学习,而不是像设计所认为的那样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致表示需要更安静的专用的教室。2021/3/25授课:XXX67其他研究者还报告,开敞教室的噪声,尤其社会交往的谈话声对教学工作造成干扰(Brunett

33、i,1971,1972),干扰的程度取决于被干扰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噪声对听课的干扰比对做实验更严重。 罗伯特斯特宾斯(RobertStebbins,1973)的现场相关研究报告也指出,开敞教室的秩序混乱,并影响课堂行为。他研究的学校在杰梅卡的金斯顿,该校采用开敞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便于通风和节省建筑造价。他将这所学校与加拿大一所按传统设计的学校进行比较,发现开敞设计的教室容易受外面事件干扰,学生之间也更喜欢说话,因而更容易分散课堂注意力。 乔舒亚伯恩斯(了oshuaBums,1972)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项现场相关研究。该校对实验室部分进行了重新设计,将一个实验室改为开敞式,另外两

34、个实验室仍保留传统设计。伯恩斯利用这种自然发生的环境变化系统比较了两种不同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行为和态度。他发现,与科学实验有关的活动多发生在传统实验室中,而社会交往活动多发生在开敞实验室中。据学生报告,他们感到在开敞空间中更容易分散注意。虽然两种环境的噪声水平差不多,但传统实验室中采光和温度条件更好。 以上研究普遍认为,开敞教室缺乏私密性,容易引起更多的视觉与听觉干扰,但总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论证。教育环境的改变必然起因于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区别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2021/3/25授课:XXX68的积极性;开敞式教学可以说是对“无

35、年级教育”的一种尝试,以便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理解力选择所要学习的课程。显然,开敞教室需要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既然是尝试,就必然有很多弊端,如不利于课堂秩序和教师的控制,尤其不适合能力差的学生。而且教育观念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到目前为止,各有关方面都不鼓励推广开敞教室。但作为尝试,有些研究者认为(Krovetz,1977;RothenbergandRivlin,1975)不应一概排斥,主张设一些开敞教室,并保留更多的传统教室。不同类型的教室空间适合不同的教育需要,尤其是不同年龄儿童人格化的需要。以上研究都以学校为对象,这种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是否适用于幼儿园的学前儿童尚无系统的研究

36、资料。2021/3/25授课:XXX69 (三)开敞办公室 开敞办公室(open-planoffice)有时也称景观办公室(1andscapeoffice),于60年代出现十德国(Brookes,1972;Zanardelli,1969)。它是一个大面积开敞的工作区,其中没有从地面到顶棚的隔墙,有的一层楼就是一间大办公室。办公桌、工作空间、低矮的可移动隔板等反映了流线型工作方式和特定办公场所的组织程序。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有关I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并给工作人员提供了灵活和自由。虽然对开敞办公室绩效的评价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但已有的一些初步评价可供我们参考。 一项研究(Brookes

37、,1972;brookesandKaplan,1972)采用语义差别法评价一家大公司雇员从传统办公室搬人开敞办公室前后的反应。认为,新的开敞办公场所并不比原采的办公环境工作效率高。雇员们感到在开敞办公环境中噪声和视觉干扰更多,空间传来的谈话声尤其分散工作时的注意力。积极方面的评价是新的办公室更富有艺术美,更便于社会接触。研究者总结认为,开敞办公室看起来比以往的办公室美观,但绩效没有明显改善。2021/3/25授课:XXX70 对瑞士一间15名雇员共用的开敞办公室的调查(NemecekandGrandican,1973)表明,噪声和行为干扰影响了雇员工作的集中注意力。被调查者中13以上的人报告受

38、到噪声,尤其是谈话声的严重干扰;管理人员报告他们难以进行机密性谈话。但也有63的雇员感到他们在开敞办公室能更有效地完成工作或没有受太大的影响。还有人(Manning,1965)调查了英国一家有2000名以上雇员的保险公司,发现开敞办公室中几乎有半数工作人员表示喜欢较小的有分隔的工作空间。2021/3/25授课:XXX71在某些场合中开敞办公环境的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必须解决噪声干扰和缺乏私密性的问题。控制噪声可以采用加强管理、选用吸声装修材料、铺地毯、隔离有噪声的设备等措施。例如日本的一些开敞办公空间中连电话也不装,个人电话通过每人工作台上的显示器通知,被通知的个人到专设的电话间通话。附近还

39、可设少量私密性小室,少数人的交谈可以在这些小室中进行。此外,开敞办公室还应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免人们活动受限而产生拥挤感。2021/3/25授课:XXX725.1.2 领域性 “领域性”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借用过来的。人也具有“领域性”,来自于人的动物本能,但与动物不同。因为“领域性”对人已不再具有生存竞争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与“个人空间”所不同的是,“领域性”并不表现为随着人的活动可移动的特点,它倾向于表现为一块个人可以提出某种要求承认的“不动产”,“闯入者”将遇到不快。Newman将与人类有关的“领域性”定义为:“使人对实际环境中的某一部分产生具有领土感觉的作用”。 2021/3

40、/25授课:XXX73 很多研究者对人类的领域行为感兴趣,并进行研究,在综合多种研究和定义的基础上,阿尔托曼(Altman)提出以下定义: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个人或群体的领域(territo)。 领域性是所有高等动物的天性。人的领域性不仅包含生物性一面,还包含社会性一面。因此,人对领域行为的需要和反应也比动物复杂得多。随着个人需要层次的不同,如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领域的特征和范围也不同,如一个座位、一个角落、一间房间、一

41、套住宅、一组建筑物、一片土地随着拥有和占用程度不同,个人或群体对它的控制,即人格化与防卫的程度也明显不同。领域这一2021/3/25授课:XXX74概念不同于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是一个随身体移动的看不见的气泡;而领域无论大小,都是一个静止的、可见的物质空间。 二领域的类型 随着领域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私密性、重要性以及使用时间长短的不同,阿尔托曼将领域分为以下三类:主要领域(primaryterritories)、次要领域(secondaryterritories)和公共领域(publicterritories)。 ,2021/3/25授课:XXX75 (一)主要领域 是使用者使用时间最多、控制感

42、最强的场所,包括家、办公室等对使用者来说最重要的场所。主要领域为个人或群体独占和专用,并得到明确公认和法律的保护,外人未经允许闯入这一领域被认为是侵犯行为,会对使用者构成严重威胁,必要时用武力保卫也被认为是无可非议的。2021/3/25授课:XXX76 (二)次要领域 次要领域对使用者的生活不如主要领域那么重要,不归使用者专门占有,使用者对其控制也没有那么强,属半公共性质,是主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桥梁。次要领域包括夜,总会、邻里酒吧、私宅前的街道、自助餐厅或休息室的就座区等。这些场所向各种不同使田者开放,其中可能有的个人或群体是这里的常客,他们在这里比其他人显得更具有控制惑。还有一些类型的次

43、要领域,女口住宅楼的公用楼梯间,房前屋后的空地,如果被某些人长期占用,则可能变成半私密领域而被占用者控制。2021/3/25授课:XXX77(三)公共领域 可供任何人暂时和短期使用的场所,当然在使用中不能违反规章。公共领域场所一般邑括电话亭、网球场、海滨、公园、图书馆及步行商业街座位等。这些领域对使用者不很重要,也不像主要领域和次要领域那样令使用者产生占有感和控制感,因此当使用者暂时离开时被他人占用,原肆用者返回后一般不会作出什么反应。但如果公共领域频繁地被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群体使用,最终它很可能变为次要领域。例如学生常常在教室选择同一个座位,晨练的人群常常在公园中选择固定的场所,如果这一位置或

44、场所被他人或其他群体占用,则会引起不愉快的反应。2021/3/25授课:XXX78 三领域的功能 (一)组织功能 领域具有不同的尺度和区分方法,其中最小的领域便是个人空间,它也是领域中惟一可移动的空间范围。其他依次为私人房间、家、邻里、社区、城市,形成了从小到大一整套领域系统。明确的功能分区使人们了解,哪些具体领域从事哪些具体活动,会见到哪些人,有利于个人根据自己的角色和需要选择安排自己的行为,形成稳定有秩序的生活(图6-16)o2021/3/25授课:XXX79 (二)私密性与控制感 领域有助于私密性的形成和控制感的建立。前面已谈到,私密性并非仅仅指离群索居,还包含着人与人交往的程度与方式。

45、尽管现代社会已出现了电话、传真、网络等,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多种便捷的途径,但任何交往工具都无法取代面对面的对话。在日常生活环境(尤其是居住环境)中,人们一般不喜欢非此即彼的生硬的两极组合。生活在具有丰富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的环境之中,会令人感到舒适而自然,既可以选择不同方式的交往,又可以躲避不必要的应激。例如,住宅中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以满足家庭成员之间亲密而有间的良好关系。厅为家庭的公共空间,但每个人在餐厅的就座位置差不多都形成了固定的习惯;卧室和书房是个人的私密空间,家庭各成员一般都尊重关上门这类领域性行为。2021/3/25授课:XXX80楚天都市报 曾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住宅区出现的类似现

46、象O:某住宅楼前是一家仓库的屋顶平台,其 高度与;楼阳台持平,面积足有80m2,成了两个单元60户居民的垃圾场。居委会曾为此 )F过会,一次就清理垃圾十几翻斗车,但没过多久,依然如故。后来二楼搬来一位70多 p的老人,他用了三天时间将平台打扫得干干净净,摆上了十多盆鲜花,从此平台上一点 儿纸屑也没人丢了。老人辛勤耕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鲜花增加到一百多盆,一年四 季百花争艳,花香不断,连三、四、五单元的住户都可以闻到沁人的花香。类似的现象日 e生活中并不少见,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从中得到了启发:越是没有归属、没有人管、没有 A爱的空间,越容易被糟蹋;一旦有了明确的主人,并得到爱惜与呵护,就会得到

47、尊重。 住宅的楼前楼后总有些空地,如果有关部门将这些空地统一围起来,划归住户,使之2021/3/25授课:XXX81成为半私密的户外空间,允许住户自己动手种花养草,或由住户按自己的爱好委托花木公目代为美化,就可以加强房前屋后的人格化,并提高住户的控制感、责任心和对环境的满意度,同时也会使环境更丰富多彩,受人尊重o 2021/3/25授课:XXX82(三)领域性与安全防卫 美国建筑师纽曼(0Newman)自1968年开始研究美国城市住宅区的犯罪问题,发现高犯罪率住宅区在规划布局与设计上具有户数多、层数高、区内可自由穿行、缺乏组团划6、公共空间缺乏监视等特点。他又考察了低犯罪率住宅区的特点,位于纽

48、约的河湾住宅a是其中一例(图6-17、图6-18)。这组住宅由两幢并排的十层楼组成,楼间的公共院落高于街道,形成了有别于街道的领域。楼内联系各户的外廊采光充足,底层每户前还设有社会组成本身就不可能建立有效的全天候监视。2021/3/25授课:XXX83 除调查分析之外,纽曼还与心理学家合作,对公共住宅区加以改建。纽约的克拉森波因特花园住宅区即为一例。通过改建,对这个原来基地荒芜、盗贼出没的住宅区在用地功能方面作了明确划分,把原先安全最令人担心的地方辟为公共休憩活动区;住宅和公用道路之间用路边石围出了半公共前院;每8Fu也户为一组,用2m高的栅栏围成封闭的后院,从而使住宅区60的空地成为集体占有

49、的空间,杜绝了原来陌生人随意出入的现象。以上例子说明,住宅底层的外部形象和所保持的维护方式直接关系着住宅的安全和居民的满意程度。群体领域性促进了群体领域感和保护自己的邻里、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城镇的群体行为,这种现象应该引起设计者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2021/3/25授课:XXX84 后来的一些现场研究也证实了纽曼所提出的领域特征与防卫功能的关系。布朗和阿尔托曼(Biowa&Altman,1983)调查了306户被盗住宅的领域标志,并将它们与未被盗的住宅加以比较,结果发现,未被盗住宅的领域标志远远多于被盗住宅,包括实际的和象征性的标志,如栅栏、围墙、报警装置以及其他领域边界。停放的汽车、院内的工

50、具、开放的洒水器,都能有效暗示住宅中有人存在,而且这些住宅更容易被邻居、尤其被近邻看到。而被盗住宅地处偏僻,看起来像人迹罕至的公共领域,如宅前缺少私密性标志的门牌、篱笆,也缺乏对户外进行视觉监视的功能(图6-19)o有研究者(MacDonald&Gifford,1989)要求43名犯罪的男盗评价50幢独户住宅的照片,哪些可成为作案的目标,他们认为,那些便于被监视的住宅不易成为目标,而那些沿道路的房子容易成为作案目标,尤其那些仅使用象征性障碍物的房子更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从生态知觉来看,缺乏对户外的监视,宅门附近不恰当的障碍物,包括不恰当的绿化(如灌木丛),为歹徒提供了躲藏、窥视的场所和伺机待动

51、的便利条件,使房屋主人防不胜防。2021/3/25授课:XXX85 近年来,我国城市多层和高层住宅的楼门什么人都可以出入,常有乞丐窜人楼内挨户敲门乞讨,推销员敲开门与住户纠缠,还有推销刀剪的堵在住户门前手执样品比比划划,甚至有歹徒窜人室内作案行凶。1996年北京一家调查咨询公司对京、沪、穗等6大城市12万户居民发出的调查题目“如今过日子最担心什么O”?结果选择“安全”项的高达562,居榜首o 1995年全国共审结刑事案件50万宗,其中70以上为盗窃、抢劫案。据一个盗窃团伙的案犯事后交待:“我们在作案时也曾遇到过人,但从未有人对我们产生怀疑和上前盘问。有一次一位好心的大妈还帮我们把偷来的音响抬上

52、出租车”犯罪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居民不得不把自己关在铁笼子里,锁在防盗门内。银行和珠宝店被持枪歹徒抢劫的重大案情也屡屡发生。而且作案工具越来越先进,以致有时防盗门难以防盗,严重威胁着社会治安。对待这类社会治安问题,除人为治理和严打之外,在环境设计方面作一些文章,给犯罪行为制造一些障碍,为治保人员创造一些便于监视和赢得时间的条件,也可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2021/3/25授课:XXX86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直接影响着人的拥挤感、控制感和安全感。心理学家阿尔托曼发展了一种模式,试图把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和拥挤感联系起来。他认为,在拥挤的状态中为了避免过度应激,人们用两种机制保卫

53、个人空间和领域行为来达到所需要的私密性水平(图6-20)。 2021/3/25授课:XXX875.1.3 人际距离 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所在的社会集团(文化背景)和所处情况的不同而相异。身份越相似,距离越近。赫尔把人际距离分为4种:密友、普通朋友、社交、其他人,人际距离的大小也会随地点的不同而变化。 2021/3/25授课:XXX882021/3/25授课:XXX89索莫的研究证明两个人面对面非正式谈话的距离为1m。还有一项研究表明了讲演者与听众的人际距离,当讲演者站在距离第一排听众3m以上的位置时,学生们愿意坐在前三排。当他距离第一排0.5m时,学生们则坐在后三排。 2021/3/

54、25授课:XXX905.2 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即使是偶然地观察在公共场合等待的人们,你也会发现人们确实在可能占据的整个空间中均匀地散布着,他们不一定在最适合上车的或干其他事的地方等待。 2021/3/25授课:XXX912021/3/25授课:XXX92 人们在空间中选择位置还与和他人的相对位置有关。在一项研究中表明,在非正式谈话时人们更愿意面对面坐,除非距离大于相邻的时候。艾古勒的研究有助于解释这一点,他们发现有些事物对于谈话是否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如头部的运动及双方眼睛的对视对于控制谈话的情绪和节奏是很重要的。 2021/3/25授课:XXX932021/3/25授课:XXX94 如果说

55、对视和头部的运动确实影响相互交流,那么角度也成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点。有研究表明如果人们视线相对而无角度,则人际距离的差异就非常明显,人们以空间距离来逃避,如果存在有角度则人际距离就不明显了。索墨的研究证明了角度对于人们相互关系的影响。 2021/3/25授课:XXX95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与不同的座位安排相适应的。他发现如果用长方桌进行谈话,一般情况人们最愿意选择桌子的任意一角的两侧,当两人竞争时则愿意长边相对而坐,在双方合作时他们的最佳选择是相邻而坐,在他们不需要如何交流时则对角而坐,互相不认识的人总是试图离他人尽可能远,当空间不允许时则采取角度的改变,以避免目光的接触。 2021/3/

56、25授课:XXX965.3 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构成有密切的关系,这类研究中最早的是由费思汀格等进行的。 2021/3/25授课:XXX972021/3/25授课:XXX98 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与拥挤感之间的关系(Altm) 前面的讨论中,一再提到帮助使用者建立控制感的重要性。控制感的建立一方面取决于使用者的人格;另一方面,环境本身的私密性层次和领域特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些环境本身就让使用者无法控制,对围护结构之外发生的一切都无可奈何。从生态知觉来说,私密性层次和领域特征对环境的主人是一种“提供”,对外来的侵犯者则是一种“遏制”o物质环境的生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57、着社会环境的生态。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思路是“管还是“提供”,其结果是“管”的结果不一定理想,可能会引起使用者被动消极的心态甚至产生抗拒反应;提供条件让住户对户外环境人格化,会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去维护环境和创造更美的环境。 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只是从一个侧面提出了一般性原理和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这些原理还需要结合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在设计实践中加以验证、充实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规划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筑师纽曼在居住环境设计方面作出了榜样。 可以认为,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百姓的生活细节组成的,对个人空间、私密性、领域性、拥挤感、

58、安全感与控制感等方面的研究,就是从不同角度了解和体察构成社会生活主体的广大百姓的正当需要,这方面的研究也必将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2021/3/25授课:XXX995.4 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有别的因素的影响也是如此。帕森和劳密斯对穿过矩形展室的观众所作的观察表明了这一特征 2021/3/25授课:XXX1002021/3/25授课:XXX1015.5 幽闭恐惧 幽闭恐惧在人们在日常生活多少会遇到的,有的人重些,有的人轻些。如坐在只有双门的轿车后座上、乘电梯、坐在飞机狭窄的舱里,总是有一种危机感,会莫名其妙地认为“万

59、一”发生问题会跑不出去。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生命抱有危机感,这些并非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其道理的。原因在于这几个空间形式断绝了人们与外界的直接联系。2021/3/25授课:XXX102现代建筑空间的构成日趋复杂庞大,这种相对隔绝与封闭的空间也相对多起来。这就会产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避免人们产生危机感?有人对开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窗对于人的影响并不在于采光、通风,因为这些都可以通过其他的人工方法解决,窗使在封闭空间的人与外界发生了联系。由此可见与外界的联系对人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在处理这类封闭空间时总希望能有某种与外界联系的途径。如在电梯中、浴室中安装电话。2021/3/25授课:XXX1035.6 恐高症 自从人类的祖先离开丛林来到地上后,发展了新的平衡感觉,他们已不再能悠哉悠哉地荡于林间树梢,对高处产生了本能的恐惧感。登临高处,会引起人血压和心跳的变化,人们登临的高度越高,恐惧心理越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在一般情况是合理的或足够安全的设施也会被人们认为不够安全。如栏杆的高度是否够高、是否牢固。在这里人们衡量的标准主要的是心理感受。 2021/3/25授课:XXX1042021/3/25105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