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九诗歌鉴赏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113852479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PPT 页数:289 大小:7.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九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89页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九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89页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九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89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九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湖南专用):专题九诗歌鉴赏(28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 考点vs 技法 训练vs 检测第1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 考点vs 技法 训练vs 检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湖南省湖南省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在在“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能力层级为D D级。级。考纲在线考纲在线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诗歌中的形象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诗歌中的形象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20122012年湖南卷从意境的角度考查了此点,年湖南卷从意境的角度考查了此点,20112011年、年、20102

2、010年都没年都没有直接考查。有直接考查。 这一考点属于轮考考点,复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考点属于轮考考点,复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考情透析考情透析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1)边塞 解析 此题考了诗歌题材知识,是九年来第一次考,需引起备考者的注意。文学常识、文体知识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注意题干指向“题材”,如果单纯理解为“体裁”,就有可能误写为“绝句”之类的答案。李益是边塞诗人,且诗歌中有“沙、雁、战、碛、铁衣”等意象,可以看出这是“边塞诗”。 (2)答案和解析见本讲“现场指导”。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3、指导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能力层级为D。要在对全诗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人物的形象,尤其要准确地赏析出人物的特点。如从“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可看出“心境悠闲”,从“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可看出“陶醉自然”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

4、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原味翻译 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在春日的傍晚,夕阳那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一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20122012湖南湖南卷卷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请从意境

5、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原诗见本讲原诗见本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第第1 1题题)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教你审题审题要点从意境的角度来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从题干看是就“意境”这一给定“角度”对全诗进行鉴赏。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营造”一词,营造即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构造。从本题来看,即赏析景与情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时应指向构思和表现手法分析思路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第三句始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

6、相拨,时而铮 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第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分析思路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

7、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教你答题答题有据首先回答诗歌中各句运用到了哪些意象,然后分析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构造意境,意境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考点精讲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

8、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型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理解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的烘托渲染,概括出人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

9、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一、诗中主人公形象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或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诗经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二、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自身形象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2心忧

10、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自身形象。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之情、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自身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这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进而凸显了他们矢志报国的爱国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自身形象。 7献身边塞

11、、反对征伐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车行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塑造了一个反对征伐的诗人自身形象。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2012江苏卷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22012湖北卷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2011四川卷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42010福建卷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2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

12、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步骤1) 3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步骤2) 4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思维轨迹题干的要求是“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意思是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特点)什么(形象类别,如隐者、游子

13、、将士等)形象,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步骤1)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对边关将士的赞美,抒写了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一、人物形象 1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步骤1)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步骤2) 解析 由题干要求可知,本题的答题范围是词中三、四两句,问的是

14、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应先答出主人公形象的总体特点,“请简要分析”是要再结合三、四两句具体分析。需要答出步骤1和步骤2,分析时应注意:“山月不知”饱含埋怨,“空落眼前花”体现孤独,充满失落,又带着自怜。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型二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

15、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邈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静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

16、vs 技法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二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的悲凉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鉴赏意境类:2012湖南卷请从意境营造的

17、角度,赏析全诗。 2鉴赏意象类:A.2010江西卷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B2009全国卷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3描摹图景类:A.2011安徽卷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B2009宁夏、海南卷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步骤1) 3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步骤2) 4剖析作者情感。(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

18、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答题示例】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思维轨迹题干的要求是“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意思是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特点)画面,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需要答出步骤1和步骤2,“表达了什么感情”需要答出步骤3。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雨后清新、宁静的秋天山村晚景图,(步骤1)通过对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

19、、浣女归舟的纯洁美好的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和平安乐的气氛,(步骤2)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并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步骤2)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步骤3) 解析 由题干可知,第一,答题范围是全诗;第二,有哪几幅画面,并且这几幅画面都是围绕溪水的,这需要回答步骤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需要回答步骤3。返回

20、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型三事物形象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的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21、)中“竹”的形象。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2012天津卷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2011山东卷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32010全国卷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42009天津卷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写的是什么(物象的特点)物象?(步骤1) 3最能体现其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其品行的词语有哪些?(步骤2) 4指出物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

22、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 思维轨迹题干的要求是“简析塑造的杏花形象”,答题范围是整首诗,需要答出全部步骤。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形象。(步骤1)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形象的描写,(步骤2)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情。(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23、 考点vs 技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三、事物形象 1颔联描绘了馨香、高洁的野菊形象,(步骤1)野菊生长在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步骤2) 解析 根据题干“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可知,答题范围是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需要答出步骤1和步骤2。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技法14学会“泡”开诗歌,精确理解形象 一、怎样“泡”开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

24、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二、如何“泡”开诗歌 要确切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感情,首先要读懂诗歌。怎么读懂诗歌?用谢冕先生的话说,要“泡”。古代诗歌高度凝练,意象错落,情感丰富像茶叶一样,不泡是无法品的。要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同时调动联想和想象,在思维里还原诗歌的情境;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篇小散文。例如2012年课标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目,给出一首宋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

25、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此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泡”开此诗,即逐字逐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红叶菊花晚秋意绪,闺中人不禁思念行客远隔千里。 看遍天际云来云去,也不见鸿雁飞归带来游子信息, 满怀思念,想要寄上书信,又怎么知道寄送到何处? 眼泪兀自流淌不尽

26、,面对着窗子,一滴滴涌弹飘洒, 就着砚台,将溅落的泪水,当即研磨成离愁的墨汁。 便蘸着泪水研磨的墨汁,细细书写分别以来的思绪, 这离情写到深处,泪水把信笺的粉红色都浸湿淡去。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1)(1)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2(2分分) )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深秋时节傍晚时分凄凉冷清的意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深秋时节傍晚时分凄凉冷清的意境,境,(1(1分分) )表现了诗人漂泊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漂

27、泊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1(1分分) )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本词上阕前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本词上阕前两句两句“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主要写出了枫林、,主要写出了枫林、晚烟、鸥汀等意象,这显然是深秋黄昏时节的景象,意境晚烟、鸥汀等意象,这显然是深秋黄昏时节的景象,意境凄清,结合下阕内容可以看出抒发的是诗人漂泊的愁苦和凄清,结合下阕内容可以看出抒发的是诗人漂泊的愁苦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2)(2)国破家亡,漂泊无依,自己只能过隐居生活。国破家亡

28、,漂泊无依,自己只能过隐居生活。“二二十年来,无家种竹十年来,无家种竹”说明国破家亡之后,自己多年四处漂说明国破家亡之后,自己多年四处漂泊,泊,“犹借竹为名犹借竹为名”表明最终只能无奈隐居。表明最终只能无奈隐居。(2(2分分) )时时光飞逝,青春不再,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光飞逝,青春不再,自己已经垂垂老矣。“春风未了秋风春风未了秋风到到”,以季节的变换象征了青春不再,暮年早临。,以季节的变换象征了青春不再,暮年早临。(1(1分分) )对世俗之事已经淡漠、麻木。对世俗之事已经淡漠、麻木。“老去万缘轻老去万缘轻”写作写作者已经把世俗之事看轻看淡,所以沉浸于自己的隐居生活者已经把世俗之事看轻看淡,所以

29、沉浸于自己的隐居生活之中。之中。(1(1分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只把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写的是一种以颓唐、闲散、写的是一种以颓唐、闲散、放浪的形象自污的做法,以山水、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放浪的形象自污的做法,以山水、渔樵为知音,作逍遥游,“闲吟闲咏闲吟闲咏”,让舟子、渔人去作,让舟子、渔人去作“棹歌棹歌”歌唱了。歌唱了。“闲闲淡淡”是被迫养成的;是被迫养成的;“无闷无闷”“”“无愁无愁”恰是愁闷大到无可恰是愁闷大到无

30、可收拾的地步。其原因可在上文中看出来收拾的地步。其原因可在上文中看出来“二十年来,二十年来,无家种竹无家种竹”,结合注释可知国破家亡,自己只好隐居;,结合注释可知国破家亡,自己只好隐居;“春风未了秋风到春风未了秋风到”暗示时光流逝,自己已年迈;暗示时光流逝,自己已年迈;“老去老去万缘轻万缘轻”是说从世俗中挣脱出来,看破红尘,喜于隐居。是说从世俗中挣脱出来,看破红尘,喜于隐居。这些信息即是问题的答案。这些信息即是问题的答案。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1)(1)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荒芜

31、衰败的景象。行宫破败,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荒芜衰败的景象。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夕阳西下,孤云漂泊,芦花满地,归燕失巢。荒草四合,夕阳西下,孤云漂泊,芦花满地,归燕失巢。( (概括景象特点概括景象特点2 2分,简要描述分,简要描述2 2分分) )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对诗歌的前三联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对诗歌的前三联进行分析,首联写到夕照之下,当年行宫于荒草之中早已进行分析,首联写到夕照之下,当年行宫于荒草之中早已破败,孤云飘荡无依;颔联写山河依旧,城郭已非,百姓破败,孤云飘荡无依;颔联写山河依旧,城郭已非,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战争中苦苦生存;颈联写芦花满地,燕子在于水深火

32、热的战争中苦苦生存;颈联写芦花满地,燕子在寻找着老巢。如此战后破败景象,可从这三联中概括出来。寻找着老巢。如此战后破败景象,可从这三联中概括出来。(2)(2)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首句以行宫破败、荒草四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首句以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合、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用典。本诗多处化用典故。如用典。本诗多处化用典故。如“旧家燕子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句化用刘禹锡锡乌衣巷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33、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的诗句,道尽家国巨变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又如句,道尽家国巨变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又如“啼鹃带啼鹃带血血”句化用望帝魂化杜鹃的神话,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英句化用望帝魂化杜鹃的神话,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反衬反衬( (对比对比) )。如颔联,用依然如故的山水反衬经战争摧。如颔联,用依然如故的山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强烈地表达了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国破山河在河在”的沉痛情感。的沉痛情感。( (答出两点即给答出两点即给4 4分,每点分,每点2 2分分) ) 解

34、析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可利用抒情常用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可利用抒情常用的技巧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技巧之技巧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如在前三联中,诗人就是通过如此凄凉的景象来抒发一,如在前三联中,诗人就是通过如此凄凉的景象来抒发亡国之痛的;亡国之痛的;“旧家燕子旧家燕子”“”“啼鹃带血啼鹃带血”这显然是借典抒这显然是借典抒情情。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1)(1)示例示例1 1:第一首更好。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

35、第一首更好。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像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像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有机地融合起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示例示例2 2:第二首更好。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第二首更好。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薄”字,字,突出略显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突出略显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

36、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的意境氛围。( (答案不必统一,言之有理即可。能结合诗答案不必统一,言之有理即可。能结合诗句分析意象句分析意象3 3分,点出意境特点分,点出意境特点1 1分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 解析解析 本题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本题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诗句赏析。诗句赏析。村晚村晚中的落日场景:日落西山,山与落日中的落日场景:日落西山,山与落日均倒映在水中,山、水、落日有机融为一体,写出了宁静均倒映在水中,山、水、落日有机融为一体,写出了宁静恬淡的意境特点。恬淡的意境特点。茅塘马上茅塘马上的落日

37、场景:秋池塘边,的落日场景:秋池塘边,落日薄凉,农夫于此中悠然自适。落日薄凉,农夫于此中悠然自适。(2)(2)第一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第一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侧重表达韶光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侧重表达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 (第一首感情分析第一首感情分析2 2分;第二首分;第二首两点各两点各1 1分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38、 检测 解析解析 答题时需要分别概括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答题时需要分别概括诗歌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再具体分析。再具体分析。村晚村晚通过描写山村的生活场景,表达的通过描写山村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是幽静恬淡的生活情趣;是幽静恬淡的生活情趣;茅塘马上茅塘马上“回羡农儿过我贤回羡农儿过我贤”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生活的羡慕,同时也以及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生活的羡慕,同时也是自己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是自己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

39、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1)“(1)“秦亡草昧秦亡草昧血染中原战血染中原战”,这七句塑造了项羽叱,这七句塑造了项羽叱咤风云、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咤风云、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2(2分分)“)“视余、耳视余、耳泪泪盈盈盈盈”,这几句刻画了项羽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这几句刻画了项羽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2(2分分) ) 解析解析 由题干可知概括由题干可知概括“项羽怎样的形象项羽怎样的形象”是在问项羽是在问项羽形象的特点,应抓住词中描写项羽的重要语句形象的特点,应抓住词中描写项羽的重要语句“鞭寰宇,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血

40、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犬”“”“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在对比中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形,在对比中分别刻画了不同的形象,准确概括即可象,准确概括即可。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2)(2)描写了荒凉孤寂的景象,描写了荒凉孤寂的景象,(1(1分分) )与上阕写项羽反秦时的与上阕写项羽反秦时的威武雄壮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威武雄壮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2分分) )寄寓了作者的寄寓了作者的哀伤悲悼之情。哀伤悲悼之情。(1(1分分) ) 解析解析

41、 本题要求能对景物的意境进行准确概括。结合上本题要求能对景物的意境进行准确概括。结合上文看,不难得出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作用文看,不难得出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然后分析其表达作用即可。即可。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1)(1)一个一个“发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

42、屈的品格。( (答对两点即答对两点即给给4 4分分) )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全诗分前后两层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前四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前四句。句。“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起笔不凡,笔势突兀。一个一个“发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衬着梅

43、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发高树高树”的的“高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品行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品行高于世人。高于世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2)(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凋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以及借梅花的凋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44、( (每点每点1 1分,答对三点给分,答对三点给4 4分分) )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作者目睹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表达了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表达了对亲友们的思念。事实上贬谪永州就是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对亲友们的思念。事实上贬谪永州就是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所以此诗也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台,所以此诗也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训练vs 检测第2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返回目录

45、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 考点vs 技法 训练vs 检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湖南湖南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在在“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出的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能力等级为,能力等级为D D级。级。考纲在线考纲在线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诗歌中的语言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诗歌中的语言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之一,20122012年湖北卷、辽宁卷、四川卷、江苏卷、安徽卷,年湖北卷、辽宁卷、四川卷、江苏卷、安徽卷,20112011年上年上海卷、北京卷、湖南卷、重庆卷、天津卷,海卷、北京卷、湖南卷、重庆卷、天津卷,20102010年福建卷、年福建

46、卷、广东卷都考查了语言鉴赏,考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广东卷都考查了语言鉴赏,考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考情透析考情透析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形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主要依据作者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曾宰西畿县”交代朋友的身份县令

47、,同时也照应标题。“三年马不肥”是细节描写,侧面烘托邹县令清正廉洁。“债多凭剑与”运用典故对其生活细节进行描写,写出朋友生活的清贫艰辛,“官满载书归”写出朋友满腹书卷之气。 (2) 答案和解析见本专题“现场指导”的参考答案和答题有据。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原味翻译 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一车车的书而归。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住在灵州的一个角,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家里的客房从未打开过,平时也无人

48、与之交往。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是既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以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一开头就直接表明自己久困风尘中,幸有青山释怀,自然对五岳之一的

49、嵩山有期盼之情;最后在日暮雨后看到了清瘦的嵩山,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嵩山的亲切之感。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2)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50、 真题vs 指导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解析 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原味翻译 我常年在外颠沛流离,困顿不堪,幸好旅途依赖青山得以慰藉,它们使我心情舒展开怀。今日傍晚时分,凛冽的北风刚刚吹走一场冷雨,我初见到闻名天下的五岳之一的嵩山,只见几座清瘦的山峰屹立于云雾缭绕之中。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20122012湖北湖北卷卷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的“藏藏”、“透透”二

51、字作简要赏析。二字作简要赏析。(4(4分分)()(原诗见本讲原诗见本讲“真题体验真题体验”第第1 1题题)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教你审题审题要点由题干可知,本题的答题范围是第三联,“二字作简要赏析”需要分别回答“藏”、“透”用得好的原因,不能放在一起答。另外分别回答也可使答案清晰 分析思路古诗中的用字艺术称为“炼字”,即诗中“最传神的字”。赏析这样的字,要注意两点:挖掘这一字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尽量做到分析全面;从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分析这一字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返回目

52、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真题vs 指导教你答题答题有据诗的第三联“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雪之大,天气之恶劣,又写出了朋友跋涉之途的形单影只的孤独。一个“透”字,从触觉的角度,既写出了风之急,天气之寒冷,又写出了朋友跋涉之途的艰辛参考答案“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难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考点精讲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句、诗眼、语言特色。同时,我们还要品味诗歌

53、的词语,掌握诗歌的句法,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型一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华子岗)“侵”字写夕阳余晖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

54、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而这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2形容词 诗词中的形容词大部分是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对象。如: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句中的“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3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李商隐

55、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不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还有众人熟知的“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4叠音词 叠音词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绵密曲折,富有音乐美,能起到强调的作用。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

56、读 考点vs 技法 5色彩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度、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2012四川卷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2012安徽卷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32

57、011天津卷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42010湖南卷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不写),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概括说,必答) (步骤1) 3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的题这步可省略) (步骤2) 4点出该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必答) (步

58、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例 1 (普通炼字题):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思维轨迹 题干的要求是“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要求回答两问,第一问回答用得好不好,第二问回答理由。 参考答案“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闹”字用

59、拟人和通感手法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步骤1)花开本来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手法描摹得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步骤2)表现了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例 2 (叠字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思维轨迹本题答题范

60、围是诗歌的前两句。解释词语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景(物)。(步骤1)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步骤2)富有音韵、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步骤3) 参考答案“葱葱”是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形容草密。“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步骤1)通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步骤2)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

61、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寒”字最传神。(第一问)“寒”是“寒冷”之义。(步骤1)“寒”字一语双关,既十分巧妙地写出了天气之寒,又写出了作者因分别而心寒,使环境和诗人的情感完美地统一起来,(步骤2)更加突出作者内心的寂寞与伤感。(步骤3) 解析 题干是两问,第一问是指出哪一个字最传神,第二问是回答理由,答题范围是全诗,回答理由时需要回答三个步骤。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型二诗眼 一、定义 常言道,画有“画眼”,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

62、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诗眼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便可弄清诗歌的情感脉络,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二、分类 1句中诗眼:是诗人着力锤炼之字。相当于上面讲的“炼字”。 2篇中诗眼:是全文的心脏,是诗中思想闪光的句子。在许多近体诗如律诗、绝句中,常常是那些有眼之句,同时就是篇眼之所在。句眼使句子见精神而这见精神之句又使全篇见精神。 三、鉴赏角度 1内容定位。所谓内容定位,就是指诗歌中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即所谓的“诗眼”。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2修辞定格。修

63、辞运用的好处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则以拟人居多。诗人既“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王国维人间词话)。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因而拟人的辞格被广泛采用,这些妙用辞格的地方往往正是诗人精心铸炼的诗眼。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3词类定性。在鉴赏诗歌时要想抓住诗眼,必须特别关注诗歌里的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原因是动词在诗歌里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神奇作用,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而诗歌语言的“凝练”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也表现得最为

64、突出。 4活用定类。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形容词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类题指津】 【设问方式】 12008浙江卷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22007四川卷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32006四川卷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答题步骤】 1

65、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点明哪一诗(词)句在全诗(词)中是关键(如果试题已经点明,这步骤可以省略)。(步骤1) 3简要分析诗(词)句在全诗(词)结构上、在突出诗歌(词)主题或在表达诗(词)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步骤2) 4抒发或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返回目录

66、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思维轨迹题干一共两问,需要回答出全部步骤。 参考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步骤1)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到诗人为边塞重镇及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为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为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烽火连天,汉军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而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步骤2)全诗以“惊”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步骤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 二、诗眼 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步骤1)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步骤2)所以“凉”字是诗的诗眼。(步骤3) 解析 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作为诗眼的句中意;(2)将诗眼延伸至全诗,分析诗眼与全诗的关系。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九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vs 技法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