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9)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n****18 文档编号:113823495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1.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9)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9)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9)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9)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9)新人教版必修3(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二生物稳态与环境试题集(9)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安徽十校联考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B. 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解析: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直接和效应细胞结合。答案:D2. 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入侵T细胞后,引起T细

2、胞死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HIV直接利用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B. HIV在增殖时不需利用T细胞提供的脱氧核糖核苷酸C. HIV在增殖时必须利用T细胞提供的核糖核苷酸D. HIV利用自身的核糖体以T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口解析:HIV直接利用T细胞内ATP作为能源物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D错误。HIV为RNA病毒,HIV逆转录成DNA,由DNA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外壳。逆转录时需利用T细胞提供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转录时利用T细胞提供的核糖核苷酸,C正确而B错误。答案:C3. 2012皖南双基测试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种免疫依

3、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 HIV侵入人体对尤其是有破坏作用D. 细胞e-细胞d-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解析: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和f(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HIV侵入人体主要破坏T细胞,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细胞e-细胞d-作用的过程是二次免疫。答案:C4. 下图为HIV造成艾滋病的过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出现的情况。此外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

4、病症出现。在潜伏期时要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相对量厂感染时期潜伏期1病症出现期A. 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B. 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C.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的存在D. 采取血液直接测定HIV抗体的存在解析: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初期与潜伏期虽然没有病症出现,但潜伏期体内免疫反应强烈,因此可通过测定HIV抗体的存在来判断是否已被感染。答案:D5. (xx浙江温州一模)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消灭人体内病毒只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B. 一个成熟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有一种抗原的受体C. 人体接种

5、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D. 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属于二次免疫解析:消灭人体内病毒需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的参与。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主动免疫。血清中含有抗体,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说明该患者无相应抗体,注入抗体属于初次免疫。答案:B6. 如下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104抗体浓度疫苗甲第二剂注射时间1O21O110疫苗甲第一剂注射时间抗体甲的变化曲线0714212835424956奇间ABCD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

6、间短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加解析:接种特异性的抗原,才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所以A错;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多,所以D错误。答案:B7.(xx广东深圳一模)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BCD解析: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

7、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细胞、T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分裂。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内的基因不只是产生抗体的基因,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无法比较。答案:D2012河南开封一模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乏病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8.BCDA解析: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不是先天性免疫

8、缺乏病。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中,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答案:D9. 2012山东青岛一模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B. 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C. 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D. 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解析: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B细胞、T细胞受到刺激后能进行分裂,浆细胞(效应B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不仅是产

9、生抗体的基因,基因数目多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答案:D10. 2012浙江台州一调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造血干细胞/腺IIIjI记忆C记忆d细胞细胞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 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 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解析: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效应T细胞,d表示效应B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有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d所含的DNA相同,其功能各不相同是基因的

10、选择性表达。答案:C11. 2012山东聊城期末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眾细胞5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C. 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D. 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解析:物质A是抗体,由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合成,浆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过程是识别抗原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细胞5是记忆细胞,在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可继续分裂、分化为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B12. 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可将被病毒感染的

11、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B. 靶细胞裂解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失活了C. 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D. 效应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过细胞膜解析:效应T细胞不但能作用于靶细胞,而且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如穿孔素。靶细胞裂解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被释放出来,再由抗体消灭。穿孔素属于蛋白质,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运输,大分子物质一般以胞吞(内吞)、胞吐(外排)的方式进出细胞。答案:C二、简答题(共40分)13. (10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淋

12、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X胸腺里X-Y(造血干细胞J刺激辱c整(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2)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免疫的阶段。与过程相比,过程的应答特点是.(3)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解析:(1)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化转变成其他淋巴细胞。(2)图中a是T细胞,c是B淋巴细胞,e是记忆B细胞,d是效

13、应B细胞,X是抗原,Y是抗体;过程属于体液免疫中的感应和反应阶段;过程是由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特点是更快、更强。(3)抗体(Y)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等膜性细胞器参与。(4)如果抗原(X)是病毒要靠效应T细胞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HIV寄生在人的T淋巴细胞中。答案:(1)细胞的分化(2)体液感应和反应更快、更强(3)球蛋白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靶细胞a(1)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够吞噬病菌,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病菌在吞噬细胞内溶菌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消灭,此种免疫属于免疫,上图就显示了这一过程。其中的1、3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其中4的功能是为上

14、述生命活动,它在遗传上的特点是遵循。(2) 当该细菌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消灭,当其进入体细胞内部时,则会发生细胞免疫。该过程统称为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不考虑B细胞直接与抗原结合),人体的免疫系统需要(a)B细胞、(b)T细胞,(c)效应B细胞、(d)吞噬细胞参与反应,上述细胞参与反应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如果人体的吞噬细胞不能正确地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人体的正常细胞就会遭到吞噬和破坏,使人患病。(4) 有些人对花粉过敏,会出现皮肤荨麻疹。其原因是:吸入花粉后,在

15、花粉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吸附在;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就会与之结合,并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使皮肤出现红肿现象。(5) 艾滋病感染者发病后,常常死于感染和各种肿瘤,原因是解析:本题考查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和区别、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等知识。(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此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2)体液免疫消灭位于细胞外的病原体,当其进入细胞以后,要通过细胞免疫才能消灭;(3)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器官;(4)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5)感染HIV后,人体免疫功能丧失,死于各种感染和肿瘤。答案

16、:(1)非特异性流动性提供能量母系遗传(2) 抗体特异性dbfac(3) 自身免疫(4) 皮肤等某些细胞的表面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5) HIV主要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15. (15分)某同学为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白鼠3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血清抗体测定仪以及其他必要的工具。实验原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有无,能影响抗体的产生,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数量的多少可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方法步骤: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

17、白鼠,分为1、2、3三组,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第二步:向第1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向第2组小鼠体内注射B淋巴细胞,向第3组小鼠体内注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第三步:分别在上述三组小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第四步:饲养1520天后,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数量。预期结果及结论: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 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三个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 ; ; 。(2) 请为该同学填上预期结果及结论。解析:本题属于实验改错题,相对容易些,解答时关键在于理清思路。去胸腺小鼠大齐射线无免疫机能的小鼠:输给在胸腺内发育成的淋巴细胞;(2)输给在骨髓中发育成的淋巴细胞;(3

18、)输给在胸腺和骨髓内发育成的两种淋巴细胞。实验结果的预测可根据实验目的“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分三种情况,即:有T淋巴细胞无B淋巴细胞;无T淋巴细胞有B淋巴细胞;同时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答案:(1)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处理后,未检查小鼠是否具有免疫功能,应分别接种疫苗,然后测定有无抗体产生向小鼠体内注射淋巴细胞时,应当等量向小鼠体内接种疫苗时也应等量(2)第1组、第2组小鼠体内不产生抗体,第3组小鼠体内产生抗体,说明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2019-2020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七次双周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0

19、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B. 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 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了D. 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2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甲甲减塔丙芮减增少A.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成分,还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f甲f丙C. 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 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

20、B是正反馈调节3.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雨水的pH-般都在5.6左右B. 臭氧的增加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C. 酸雨会破坏土壤的肥力,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D. 防治酸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S02和NO的排放量4.建设生态茶园的关键是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选项措施原理A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以便适时防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B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提咼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阻止害虫进入茶园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能量的逐级递减A.AB.BC.CD.D5. 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

21、效益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鸟类的栖息地工业用水的来源.A. B.C.D.6.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 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B. 用信息素、黑光灯诱捕农作物害虫,提倡生物防治C. 为明党参建立种子库,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多样性D. 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规律恢复7.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对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 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 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 建立自然保护区

22、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8“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右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B. 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CO2D. 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化石燃料一犬气中的+-生物群落-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B.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生态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C.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D. 在无机环境和生

23、物群落之间信息传递双向进行10.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右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斤條咗糊*异养生幅A. 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C. 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 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11. 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 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

24、入侵C. 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 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12.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B. 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C. 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D. 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13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能量循环流动的载体B.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C. 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25、性D.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14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B. 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 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D. 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15.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 甲所示的

26、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16. 下列关于泡菜和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橘黄色染料B. 绿色食品中不会含有亚硝酸盐C. 盐水倒入泡菜坛前要煮沸冷却,防止微生物污染D. 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不能用于食品生产17. 苹果醋的制作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新鲜果jt高纯度苹果酒至苹杲脛酩|+1苹杲汁等星料|虫苹果酒A. 发酵时间不会对发酵产物产生明显的影响B. 过程和过程常用的微生物相同C. 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

27、低于过程D. 整个制作过程需在无菌、无氧的环境中进行18.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如果一种生物的核酸只由4种核苷酸组成,则该生物一定不具有细胞结构B. ATP的合成通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的水解通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C. 在同一细胞内不可能出现淀粉一葡萄糖一糖原的变化D. 制作果酒、果醋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19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A. 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B. 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C. 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D. 随着酒精度数的升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20在果酒制作实

28、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B.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C.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D.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21.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A. 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B. 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C左右C. 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 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22. 关于豆腐“毛坯”装

29、瓶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动作要迅速小心B. 加入腐乳浸液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C. 因为其内有盐,一定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D.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23. 关于腐乳、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果酒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以防止发酵瓶破裂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 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酵母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D. 果酒发酵装置的排气口通过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这不能防止发酵液被污染24.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要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30、B.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 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25. 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的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的乳酸菌数目逐渐增多,杂菌数目减少,以下相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B. 杂菌数目的减少使乳酸菌和其他菌的种间斗争减弱,因此乳酸菌可以一直增长下去C. 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D.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26. 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

31、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A. 乳酸菌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气体为CO2B. 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2;气体为-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27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食物链进行的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D. 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28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也有类似于植物的

32、垂直结构B. 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内部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C. 种群的各特征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D.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29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革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如在鸭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橱以便坊雨、防高温等的管理。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B. 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

33、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C. 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D. 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30. 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 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 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1. 某区域植被茂密并栖息着大量的

34、棕头鸥。为打造棕头鸥旅游品牌,计划在岛上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改种棕头鸥喜居的树种,并增设大量人工设施,改善该区域的居住环境。若此计划得以实施,将使该区域A. 物种丰富度增加,棕头鸥种内斗争加剧B. 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 物质循环加快,实现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D. 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抵抗力稳定性增加32关于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细菌适宜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生长,取样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铲去3-8cm表层土B. 取土样的小铁铲、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采取干热灭菌措施C. 称取土样时不能再酒精灯火焰旁,因为会使分解尿素的细菌死亡裁腾蒸

35、发降水拇洋地我水片f人湊1地下水D. 某些细菌将尿素分解后产生氮气和二氧化碳33. 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物质更新34. 如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等B. 在池塘生态系统中,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鱼的放养量最好控制在左右C. 施用河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利于农作物增产D. 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35. 人工鱼塘里的某种淡水鱼,成鱼

36、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幼鱼在捕食浮游动物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 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 成鱼和幼鱼食性与生活空间的分化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D.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藻类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6. 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A. 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B. 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C. 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

37、非互利共生关系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37. 下列有关“不一定”和“一定”的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中转录不一定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一定在细胞质中进行B. 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定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靶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需要信息分子C. 叶肉细胞中02的产生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H的消耗不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D. 变形虫、蚯蚓、蛔虫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它们的细胞呼吸方式一定均为有氧呼吸3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物质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0-200厘米.关于黄花蒿的说法错误的是A. 黄花蒿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

38、于生产者B. 调查某大面积草地上黄花蒿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C人为大量砍伐黄花蒿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黄花蒿固定的太阳能除自身呼吸外,剩余部分约10%20%传递给下一营养级39槲寄生是一种特殊的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它的根特化,导管直接与其他植物如榆、杨的导管相连,从榆、杨身上获得水和无机盐,它还能分泌一些物质引起榆、杨顶枝枯死,叶片早落,使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充足阳光。棕头鸦雀以槲寄生果实为食,同时为槲寄生传播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榆树(杨树)槲寄生棕头鸦雀是一条食物链B. 槲寄生和榆、杨也存在竞争关系C. 槲寄生从榆、杨身上获得营养,是消费者D. 槲寄生的分泌物是具有调

39、节功能的植物激素40.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0吃牛肉的人励pfc玉米的人1*生态系统A的能第金方塔生态科統R的储M舍字曙甲乙A. 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C. 若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甲能养活10000人,则乙能养活500人D.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低二、简答题(50分)麻人裁水.T污翹中的微牛爲陡机淀的圉体赴理出廈虫训光H441(8分)下面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

40、处理池塘(即氧化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为了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态,还要引以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2) 敞开式的污水处理塘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净化污水,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和化学分解。处理后的出水和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是。氧化塘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3) 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育,它们是该生态系统的(成分)。42. (14分)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

41、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时何请回答问题:(1) 大气中的N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2分)。(2) 氮元素以N、NO-和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两类生物大分子。(3) 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4) 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5) 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

42、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6) 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2分)。(7) 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2分)。43. (12分)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泡菜的制作主要与乳酸菌有关,该菌进行呼吸将葡萄糖分解生成。(2)制备泡菜的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需冷却的原因是。(1分)(3)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会转变成亚硝胺,该物质属于致癌因子。(1分

43、)4)下图是某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有关。 比较三条曲线,从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和口味综合分析,用浓度的食盐溶液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但在发酵时间达天以后比较适宜。44. (16分)某研究小组利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和果醋.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对从成品果酒中分离的普通酵母菌进行了品种改良,得到一株“优选”酵母菌探究与普通酵母菌相比,用“优秀”酵母菌在果酒制作过程中酒精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合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表.酒精菌种及温度发酵含量时间/天普通酵母菌“优选”酵母t菌1C2C3C15C1

44、C2C3C15C12315请回答下列问题:(1) 分离酵母菌应使用培养基.果汁为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的营养成分是(2) 该实验的自变量除酵母菌类型外还有在酸性条件下可用来检测发酵产物酒精.(3) 苹果汁装入发酵瓶制作果酒时,要留约的空间,目的是.(4) 研究发现“优选”酵母菌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了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用甘油管藏法保存菌种,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菌种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填温度)的冷冻箱中保存.(5) 若进一步制作苹果醋,需适时通.当缺少糖原时,醋酸菌生产苹果醋的反应式为.高二年级第七次双周练生物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CBDCAADB

45、BBCCB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DDCBCBCBCDCAD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BBBDBDDDBD41. (8分,每空1分)(1)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藻类固定的太阳能(答不全不得分)以藻类为食的动物。(2)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或藻类吸收)N、P自我调节能力(3)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分解者42. (14分)(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植物和微生物(2)NH+蛋白质核酸4(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4)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UA(6)通过细胞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反回大气2(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N43.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无氧(1分)乳酸(1分)(2)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1分)(3)化学(1分)(4)盐的浓度腌制时间5%1144(1)选择(或固体)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特殊营养物质(2)发酵温度和时间重铬酸钾(3)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0后再进行无氧呼吸(成留空间避免发酵2液溢出)(4)-20C(5)无菌空气c2h5oh+o2ch3cooh+h2o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