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上传人:办** 文档编号:113823119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4.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施工之模板工程施工工艺一、模板安装1、柱模板安装以放好的柱轴线、边线为依据,立好四周定型木模,外加6080通长方木骨档。每侧不少于三根且骨档间距不大于250mm。截面小于700700的柱箍采用短钢管加扣件固定,大于或等于700700的采用12槽钢进行加固,加固间距不大于500mm,对用槽钢加固的系统,在柱脚部应加一道钢管,防止柱脚跑位。为保证柱子定位不跑位,要求在柱脚焊定位钢筋,加固体系与支模架的扫地杆连成同一个系统。对截面大于700mm的柱,应采用12对拉螺杆进行加固。螺杆间距不大于500mm。为防止柱脚因漏浆而出现烂脚现象,在柱脚模板封好后,用1:1的水泥砂浆对缝隙进行填补。校正垂直度时,

2、应根据边线垂直两个方向进行校正。2、框架梁支模(1) 梁模板底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配制,四面刨光,厚度均匀,边侧必须于平面成直角,使梁侧模板与梁底模板连接密封,确保梁底砼棱角完整;(2)梁侧板采用九夹板配制,要求梁侧板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混凝土浇捣时的侧压力,对梁高600h700mm时,每个截面梁中间位置布置直径为12mm 穿梁螺栓1道。对梁高800h1300mm时,每个截面梁中间位置布置直径为12mm 穿梁螺栓2道。(3) 梁模板排挡采用松木档,间距梁高小于700mm的不得大于400mm,大于700mm的不大于150mm。梁模板严格按梁断面尺寸进行配制,误差不得超过2mm;(4) 侧模配制时,

3、必须从梁的净跨之中计算,接点设置于梁跨中间,确保梁、柱细部尺寸完整,梁底板按规范要求大于4m跨度的应起拱,以1.5/1000为标准。(5) 梁模板具体做法如图3所示: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3、楼梯模板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及基础模板,再装楼梯底板模板,然后安装楼梯外帮侧板,应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用套板画出跳步侧板位置线,固定踏步侧板的档木在现场装订。 4、现浇楼板支模现浇楼板采用18厚九夹板,支模排挡采用6080方木档,对板厚等于160mm的间距不得大于300mm,小于150mm的板间距不得大于400mm。 如下图2:5、 支模架搭设方法(1)当梁高700mm

4、 时梁支撑立杆纵距(跨度方向)900mm,横距1000mm,水平杆步距1500mm。梁底的横楞采用木楞,间距150mm。在梁中部位置2道12穿梁螺杆,螺杆间距500mm。(2) 当梁高 700mm 时,梁支撑立杆纵距(跨度方向)1500mm,横距 1000mm,水平杆步距 1500mm。梁底的横楞采用木楞,间距400mm。(3) 当板厚160mm时,板支撑立杆纵距900mm,横距(与梁平行方向900mm ,水平杆步距1500mm。板底的横楞采用方木的规格60mm80mm,间距 300mm,垂直于梁方向铺设。(4) 墙板的纵楞间距700mm、横楞间距350mm,穿墙螺杆的规格12、水平间距350

5、mm,纵向700mm。(5) 立杆之间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并应全部拉通,以保证整体刚度;若因立杆间距不一致,调整立杆间距,不得超过方案要求。(6)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4根立杆设置。(7) 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二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所有竖向和水平剪刀撑的钢管接长度为1000mm用三只旋转扣件连接。(8)所有立杆底离地100mm设双向扫地杆;有高差位置,较高处的扫地杆应与较低处的立杆连接不少与两排立杆。(9)梁高大于1100时梁底的水平支撑杆底采用双扣件加固。(10)立杆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受高度限制,当最上

6、面一根钢管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必须大于1000mm,搭接范围内用不少于三只旋转扣件连接牢固,并在上面一根钢管的底部设置一只防滑顶扣。相邻立杆的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11)在搭设架体过程中和架体完成后,应严格检查扣件是否已经拧牢。用扭矩扳手检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小于65N.m。(12)拆模时间应结合计算书结果与现场拆模试块综合考虑。(13)如果支撑架底部是土基层时,应先做砼结构层,砼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搭设支撑架。6、模板安装的要求(1)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1/10003/1000。(2)现浇层应采用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

7、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下层楼段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b、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c、采用桁架支模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 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5、质量要求(1)模板及支

8、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与变形,模板内侧面要平整、接缝严密,不得漏浆。(2)固定在模板的预埋件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二、模板的拆除1、及时拆除模板,将有利于模板的周转使用,加快工程进度,拆模要掌握时机,应使混凝土达到必要的强度,拆除模板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过急,拆下来的材料等要及时运走,整理。(2)拆模的顺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去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3)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4)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仅可拆

9、除一部分,跨度4m以上的梁下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3m。2、模板拆除要求(1)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时方可拆除。b、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项次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的百分率(%)1板2502,8752梁、拱、壳87581003悬臂构件-100三、设计依据1、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主体框架结构部分现浇梁板柱模板均采用,同时采用满堂扣件式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而搭设用的各类材料均采用外径48、壁厚3.5的钢管.2、本工程

10、混凝土工程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浇框架柱至梁底位置;第二步浇筑框架梁板和剩余柱头。 梁木模板与支撑计算书(240700) 一、梁模板基本参数 梁截面宽度 B=250mm, 梁截面高度 H=700mm, 梁模板使用的方木截面60mm80mm。 梁模板截面底部方木距离400mm,梁模板截面侧面方木距离400mm。 梁底模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10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梁侧模面板厚度h=18mm,弹性模量E=10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模板自重 = 0.300kN/m2; 钢筋自重 = 1.500kN/m3; 混凝

11、土自重 = 24.000kN/m3; 施工荷载标准值 = 2.500kN/m2。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2.000h;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5.000;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6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公

12、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6.800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16.800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6.000kN/m2。 三、梁模板底模计算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25.001.801.80/6 = 13.500cm3; I = 25.001.801.801.80/12 = 12.15cm4; 梁底模板面板按照三跨度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梁底模面板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 M/W f 其中 梁底模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13、 q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kN/m); q=1.20.300.25+24.000.250.70+1.500.250.70+1.42.500.25=6.32kN/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06.320.4002=-0.101kN.m =0.101106/13500.0=7.490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强度小于15.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4006.320=1.516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516/(225018)=0.50

14、5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q = 0.300.25+24.000.250.70+1.500.250.70=4.537N/m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 = 0.6774.537400.04/(10010000.00121500.0)=0.647mm 梁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 v = 0.647mm小于 v = 400/400,满足要求! 四、梁模板底方木计算 梁底方木的高度 H = 80mm; 梁底方木的宽度 B = 60mm;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15、: W = 6.008.008.00/6 = 64.0cm3; I = 6.008.008.008.00/12 = 256.00cm4; 梁底方木按照按照集中荷载作用的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 梁底方木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 M/W f 其中 梁底方木的强度计算值(N/mm2); M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P 作用在梁底方木的集中荷载(kN/m); P=1.20.30(0.25+20.70)+24.000.250.70+1.500.250.70+1.42.500.250.40=3.20kN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L 梁底方木的跨度,L =1000m

16、m M=3.201000.000/4/1000=0.800kN.m =0.800106/64000.00=12.50N/mm2 梁底方木计算强度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5P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53.20=1.60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100/(26080)=0.50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梁底方木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P = 0.30(0.25+20.70)+24.000.250.70+

17、1.500.250.700.40=1.983kN 最大挠度 v = 198310003/(4810000)=1.613mm 梁底方木的挠度计算值: v = 1.613mm小于 v = 1000/400,满足要求! 五、梁模板侧模计算 梁侧模板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图 梁侧模板计算简图 1.强度计算 强度计算公式要求: = M/W f 其中 梁侧模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 M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q 作用在梁侧模板的均布荷载(N/mm); q=(1.216.80+1.46.00)0.70=19.99N/mm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019.990.400

18、2=-0.319kN.m =0.319106/37800.0=8.439N/mm2 梁侧模面板计算强度小于15.00N/mm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40019.99=4.798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4798/(270018)=0.571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面板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q = 16.800.70=11.76N/m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 = 0

19、.67711.760400.04/(10010000.0340200.0)=0.599mm 梁侧模板的挠度计算值: v = .0599mm小于 v = 400/400,满足要求! 六、穿梁螺栓计算 1.梁侧竖楞的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 = M/W f 其中 梁侧竖楞强度计算值(N/mm2); M 梁侧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梁侧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W = 64.00cm3; f 梁侧竖楞的强度设计值,f = 13N/mm2。 M = ql2 / 8 其中 q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 q = (1.216.80+1.46.00)0.40=11.42kN/m l 计算跨度(梁板高度),l

20、= 700mm; 经计算得到,梁侧竖楞的强度计算值11.4200.7000.700/8/64000.0=10.929N/mm2; 梁侧竖楞的强度验算 f,满足要求! 2.梁侧竖楞挠度计算 计算公式: v = 5ql4 / 384EI v = l/400 其中 q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q = 16.8000.400=6.720N/mm; l 计算跨度(梁板高度),l = 700mm; E 梁侧竖楞弹性模量,E = 10000N/mm2; I 梁侧竖楞截面惯性矩,I = 256.00cm4; 梁侧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56.720400.04/(38410000.0)=0.0875mm

21、; 梁侧竖楞的挠度验算 v v,满足要求! 3.穿梁螺栓强度计算 没有布置穿梁螺栓,无须计算! 七、梁支撑脚手架的计算 支撑条件采用钢管脚手架形式,参见楼板模板支架计算内容。如下:梁模板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书(250mm700m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30米, 基本尺寸为:梁截面 BD=250mm700mm,梁支撑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 l=1.50米,横距1000mm,立杆的步距 h=1.50米, 图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 一、梁底支撑钢管的计算 作用于支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 1.方木荷载的计算: (1)钢

22、筋混凝土梁自重(kN): q1 = 25.0000.7000.2500.400=1.750kN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 q2 = 0.3000.400(20.700+0.250)=0.198kN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000+2.000)0.2500.400=0.300kN 2.方木楞传递集中力计算: P = (1.21.750+1.20.198+1.40.300)/2=1.379kN 3.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集中荷载P传递力,P=1.379kN 计算简图如下 支撑钢管

23、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 其中 n=1.50/0.40=3.75 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 钢管支座反力 RA = RB=(4-1)/21.379+1.379=3.447kN 通过传递到支座的最大力为 21.379+1.379=4.137kN 钢管最大弯矩 Mmax=(44-1) 1.3791.50/(84)=0.969kN.m 截面应力 =0.969106/5080.0=190.86N/mm2 水平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二、梁底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

24、范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4.137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4.137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5.000

25、=0.774kN 楼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 N3=5.640kN N = 4.137+0.774+5.640=10.517kN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26、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80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5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19.48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42.17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0;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55.14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

27、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表1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1 步距 h(m) h0.9 0.9h1.2 1.2h1.5 1.5h2.1 k1 1.243 1.185 1.167 1.163 表2 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k2 H(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h+2a或u1h(m) 1.35 1.0 1.014 1.026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1 1.039 1.047 1.

28、056 1.064 1.072 1.092 1.111 1.129 1.149 1.53 1.0 1.007 1.015 1.024 1.031 1.039 1.047 1.055 1.062 1.079 1.097 1.114 1.132 1.62 1.0 1.007 1.014 1.021 1.029 1.036 1.043 1.051 1.056 1.074 1.090 1.106 1.123 1.80 1.0 1.007 1.014 1.020 1.026 1.033 1.040 1.046 1.052 1.067 1.081 1.096 1.111 1.92 1.0 1.007 1.

29、012 1.018 1.024 1.030 1.035 1.042 1.048 1.062 1.076 1.090 1.104 2.04 1.0 1.007 1.012 1.018 1.022 1.029 1.035 1.039 1.044 1.060 1.073 1.087 1.101 2.25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7 1.070 1.081 1.094 2.70 1.0 1.007 1.010 1.016 1.020 1.027 1.032 1.037 1.042 1.053 1.066 1.078

30、 1.091 楼板模板强度及钢管支架计算书(160mm) 模板支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0米,板厚为160mm。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0.90米,立杆的横距 l=0.9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一、 楼板模板计算 取永久荷载系数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1.4。施工荷载按均布作用时,设6080的木楞间距为300mm,模板宽度取1000mm。按规范要求进行强度验算的设计荷载如下: 平板模板的标准荷载:(按板厚160mm计)

31、九合板自重(18mm厚)0.3kN/m2楼板的混凝土及楼板钢筋自重250.16=4.0kN/m2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2.5kN/m2或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2.5kN 材料参数:18mm厚胶合板(1000mm宽)有关计算参数如下:E=1.0104MPa;W=54cm3;I=48.6cm4 ;f=13 Mpa。 验算公式:强度验算时(按简支梁计算)近似取:M=0.125ql2或(按3跨连续梁计算)近似取:M=0.125ql2+0.25pl计算简图如下(按3跨连续梁计算): 刚度验算时近似取: 1.模板强度(间距300,验算取400mm):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线荷载时:q=1.2(0.30

32、+4.0)+1.42.5= 8.66 kN/mM=0.125ql2=0.1258.660.42=0.17(kNm)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线荷载时:q=1.2(0.3+4.0)= 5.16 kN/mp=1.42.5=3.5 kNM=0.125ql2+0.25pl=0.1255.160.42+0.253.50.4= 0.45kNm)取M=0.4 5(kNm)计算模板强度: =0.45106/54000.0=8.33N/mm2 楼板模板计算强度小于13.00N/mm2,满足要求!2.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q=1.0(0.3+4.0)=4.3kN/m v = 0.6774.30040

33、0.04/(10010000.00486000.0)=0.153mm 板底模板的挠度计算值: v = 0.153mm小于 v = 400/400,满足要求! 二、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08.008.00/6 = 64.00cm3; I = 6.008.008.008.00/12 = 256.00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 = 25.0000.1600.300=1.2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3

34、000.300=0.09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1.000+2.000)0.9000.300=0.810kN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21.200+1.20.09=1.548kN/m 集中荷载 P = 1.40.810=1.134kN 最大弯矩 M = 1.1340.90/4+1.5480.900.90/8=0.411kN.m 最大支座力 N = 1.134/2+1.5480.90/2=1.260kN 截面应力 =0.4111

35、06/64000=6.42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 3.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ql/2 + 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T 其中最大剪力 Q=0.9001.548/2+1.134/2=1.341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341/(26080)=0.41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4.挠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341+0.09=1.431kN/m 集中荷载 P = 0.

36、810kN 最大变形 v =51.431900.04/(38410000.00.0)+810.0 900.03/(4810000.00.0)=0.958mm 方木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400,满足要求! 三、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方木传递力,P=2.53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652kN.m 最大变形 vmax=1.65mm 最大支座力 Qmax=6.03kN 截面应力 =0.652106/4890.0=133.33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

37、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Rc 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6.03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 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五、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

38、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385.00=0.690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000.9000.900=0.243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000.1600.9000.900=3.24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4.173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2.000)0.9000.900=2.43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39、公式 N = 1.2NG + 1.4NQ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kN);N = 8.410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8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89 W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63; u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5m; 公式(1)的计算结果: = 85.990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33.7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