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3727562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摘 要: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我国教育要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入融合,以此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可见,慕课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与肯定。先分析慕课的发展,接着研究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慕课;义务教育;启示 所谓慕课,其本质是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它的诞生给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部于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我国教育要积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

2、与教育的深入融合,以此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可见,慕课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与肯定。 一、慕课的发展 慕课(MOOC)的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2012年,慕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2013年,慕课之风正式刮进我国,被业内人士称为“印刷术诞生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改革”。如今,慕课以其高开放、高互动、高质量等一系列特征深受教育界人士的认可与欢迎,对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现在,慕课风潮已经席卷义务教育领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明确指出:“慕课将使我国教育领域焕然一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

3、江副教授认为:“将慕课用于基础教育,可以积极促进全面教育水平底线的提升。”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陈玉坤主任也认为:“慕课使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在全球共享、全民共享。”综合这种种论述不难发现,慕课的教育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将这种新型课程用于义务教育领域,可以使我国的义务教育释放出新的活力。 二、慕课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 1.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慕课 开放性是慕课的最大特征之一。它以网络为媒介,突破了经济条件、地域范围、师资条件和交流群体等一系列限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免费提供网络课程,这使得优质资源和最新知识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与教育公平。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

4、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义务教育领域依旧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教育资源不均、课程设置陈旧等问题。教师在课堂中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慕课作为一种在线网络课程,可以使义务教育得到世界上最前沿的教育资源,学习最先进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教师要通过慕课努力反思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打破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以改革的勇气创新慕课 慕课毕竟是基于美国人的文化背景而诞生的,要使其在我国教育领域发挥出最大价值,还要对其进行本土化创新,要从我国的文化土壤出发,去主动研究如何改革。毫无疑问,慕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

5、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慕课资源,不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慕课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境界,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鉴于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定步调来学习慕课,逐步培养自学能力,但教师也要意识到学生年纪尚小,学习思维还不够成熟,需要适时加强引导,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主动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 3.以合作的精神推进慕课 毋庸置疑,义务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新形势下,我国义务教育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积极实现义务教育信息化。然而

6、,要想顺利构建覆盖小学、初中的慕课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要将学校力量、国家政策、先进技术、大众媒体等力量有机融合。事实证明,只有从学校到教师、从国家到地方团结合作,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进慕课在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普及。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学校要加大慕课宣传,教师要努力研究慕课,各个方面共同配合,促进义务教育质量获得质的提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先生曾经指出:“慕课是一个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使得知识传播变得更加立体。”确实,在义务教育领域应用慕课大有裨益,值得学校和教师积极探索,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义务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盼,王湘蓉.慕课来袭:基础教育准备好了吗?J.未来教育家,2013(02). 2徐倩.慕课能否撼动课堂N.天津教育报,2013-10-23(3). 3王晓波,牟艳娜.慕课:多元在线教育形态的创新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2). 4汤敏.别人都慕课了我们怎么办N.中国教育报,2013-10-23(2). 5郭英剑.中国慕课发展的三大问题N.中国科学报,2014-04-03(7). 6倪闽景.用研究的态度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的应用N.天津教育报,2013-10-23(3). 7梁杰“.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4-01-07(3).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