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电气考试系列讲座低压配电设计6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3639119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注册电气考试系列讲座低压配电设计6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注册电气考试系列讲座低压配电设计6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注册电气考试系列讲座低压配电设计6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注册电气考试系列讲座低压配电设计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电气考试系列讲座低压配电设计6(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注册电气考试系列讲座-低压配电设计(6)注册电气考试系列讲座-低压配电设计(6)电器导体的选择和配电设备的布置一、 电器的选择1)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2、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3、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4、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5、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

2、定与热稳定的要求。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2)验算电器在短路条 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3)隔离电器的安装1、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2、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3、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4、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插头与插座;连接片;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熔断器。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

3、离电器。4)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1、负荷开关及断路器;2、继电器、接触器;3、半导体电器;4、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二、 导体的选择1)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 件外,尚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2)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2、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3、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4、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的规定。表 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敷设方式 最小芯线截面() 铜 芯 铝芯 绝缘导线穿

4、管敷设 1.0 2.5 绝缘导线槽板敷设绝缘导线线槽敷设1.00.75 2.52.5 3)敷设路径的冷却条件: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当冷却条件最坏段的长度超过5m,应按该段条件选择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截面,或只对该段采用大截面的绝缘导线和电缆。4)环敷设境温度的校正:导体的允许载流量,应根据敷设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校正,温度校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K=(t1-t0)/(t2-t0)(2.2.4)式中K:温度校正系数; t1:导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t0:敷设处的环境温度(); t2:导体载流量标准中所采用的环境温度();5)导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1、直接敷设在土壤中的电缆,采用敷

5、设处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2、敷设在空气中的裸导体,屋外采用敷设地区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屋内采用敷设地点最热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均取10年或以上的总平均值。)6)中性线截面1、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中性线(以下简称N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且应计入谐波电流的影响。2、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中,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3、采用单芯导线作保护中性线(以下简称PEN线)干线,当截面为铜材时,不应小于10mm2;为铝材时,不应小于16mm2;采用多芯电缆的芯线作PEN线干线,其截面不应小于4mm2。7)保护线(以下简称PE线)截面1、当保护线(以下简称PE线)所

6、用材质与相线相同时,PE线最小截面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 PE线最小截面相线芯线截面() 线最小截面() / 2、PE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按机械强度要求,截面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有机械性的保护时为2.5mm2;无机械性的保护时为4mm2。3、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禁用作PEN线。4、在TN-C系统中,PEN线严禁接入开关设备。三、配电设备布置的一般规定1)配电室的位置应靠近用电负荷中心,设置在尘埃少、腐蚀介质少、干燥和震动轻微的地方,并宜适当留有发展余地。2)配电室内除本室需用的管道外,不应有其它的管道通过。室内管道上不应设置阀门和中间接头;水汽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

7、3)落地式配电箱的底部宜抬高,室内宜高出地面50以上,室外应高出地面200以上。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4)同一配电室内并列的两段母线,当任一段母线有一级负荷时,母线分段处应设防火隔断措施。5)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设备设在同一室内时,且二者有一侧柜顶有裸露的母线,二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6)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尚应增加出口。7)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屏前和屏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 配电屏前后的通道的最小宽度(m)配电屏种类单排布置双排对面布置双排背对

8、背布置多排同向布置屏前屏后屏前屏后屏前屏后屏间前、后排距墙维护操作维护操作维护操作前排后排固定式不受限制时1.51.01.22.01.01.21.51.52.02.01.51.0受限制时1.30.81.21.80.81.21.31.32.02.01.30.8抽屉式不受限制时1.81.01.22.31.01.21.81.02.02.31.81.0受限制时1.60.81.22.00.81.21.60.82.02.01.60.8四、 配电设备布置中的安全措施1)在有人的一般场所,有危险电位的裸带电体应加遮护或置于人的伸臂范围以外。2)标称电压超过交流25V(均方根值)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

9、物或外罩,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的IP2X级。3)当需要移动遮护物、打开或拆卸外罩时,必须采取下列的措施之一:1、使用钥匙或其它工具;2、切断裸带电体的电源,且只有将遮护物或外罩重新放回原位或装好后才能恢复供电。4)当裸带电体用遮护物遮护时,裸带电体与遮护物之间的净距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当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2X级的网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100mm;二、当采用板状遮护物时,不应小于50mm。5)容易接近的遮护物或外罩的顶部,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的IP4X级。6)在有人的一般场所,人距裸带电体的伸臂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裸

10、带电体布置在有人活动的上方时,裸带电体与地面或平台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2.5m;2、裸带电体布置在有人活动的侧面或下方时,裸带电体与平台边缘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25m;3、当裸带电体具有防护等级低于IP2X级的遮护物时,伸臂范围应从遮护物算起。4、在正常的人工操作时手中需执有导电物件的场所,计算伸臂范围时应计入这些物件的尺寸。7)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一、屏前通道为2.5m;当低于2.5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2.2m;二、屏后通道为2.3m,当低于2.3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1.9m。第3.2.1条 安装在生产车间和有人场所的开敞式

11、配电设备,其未遮护的裸带电体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当低于2.5m时应设置遮护物或阻挡物,阻挡物与裸带电体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8m,阻挡物的高度不应小于1.4m;阻挡物内屏前、屏后的通道宽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五、配电室对建筑的要求1、配电室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它部分不应低于三级。2、配电室长度超过7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当配电室为楼上楼下两部分布置时,楼上部分的出口应至少有一个通向该层走廊或室外的安全出口。配电室的门均应向外开启,但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3、配电室的顶棚、墙面及地面的建筑装修应少积灰和不起灰;顶棚不应抹灰。4、配电室内的

12、电缆沟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5、当严寒地区冬季室温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时,配电室应采暖。炎热地区的配电室应采取隔热、通风或空调等措施。有人值班的配电室,宜采用自然采光。在值班人休息间内宜设给水、排水设施。附近无厕所时宜设厕所。6、位于地下室和楼层内的配电室,应设设备运输的通道,并应设良好的通风和可靠的照明系统。7、配电室的门、窗关闭应密合;与室外相通的洞、通风孔应设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的网罩,其防护等级不宜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的IP3X级。直接与室外露天相通的通风孔还应采取防止雨、雪飘入的措施。注:10KV变电所应符合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

13、-94)的规定。配电线路的保护(1)一般规定1、配电线路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作用于切断供电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2、配电线路采用的上下级保护电器,其动作应具有选择性;各级之间应能协调配合。但对于非重要负荷的保护电器,可采用无选择性切断。(2) 短路保护1、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应在短路电流对导体和连接件产生的热作用和机械作用造成危害之前切断短路电流。对热作用需进行热稳定校验;对机械作用需进行短路容量校验。2、绝缘导体的热稳定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短路持续时间不大于5s时,绝缘导体的热稳定应按下式进行校验: S=I*t /K 式中:S绝缘导体的线芯截面(); I短路电流有效值(

14、均方根值); t在已达到允许最高持续工作温度的导体内短路电流持续作用的时间(); K不同绝缘的计算系数。不同绝缘、不同线芯材料的值,聚氯乙烯绝缘铜芯=115, 铝芯=76。短路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应计入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大于5s时应计入散热的影响。3、选用的低压断路器,短路电流不应小于低压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3倍。4、在线芯截面减小处、分支处或导体类型、敷设方式或环境条件改变后载流量减小处的线路,当越级切断电路不引起故障线路以外的一、二级负荷的供电中断,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装设短路保护:配电线路被前段线路短路保护电器有效的保护,且此线路和其过负载保护电

15、器能承受通过的短路能量;配电线路电源侧装有额定电流为20A及以下的保护电器; (3)过负载保护1、配电线路的过负载保护,应在过负载电流引起的导体温升对导体的绝缘、接头、端子或导体周围的物质造成损害前切断负载电流。2、过负载保护电器宜采用反时限特性的保护电器,其分断能力可低于电器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值,但应能承受通过的短路能量。3、过负载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IBInIZ I21.45IZ 式中:IB线路计算负载电流(A); In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或断路器额定电流或整定电流(A); Iz导体允许持续载流量(A); I2保证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电流(A)。当保护电器为低压断路器时,Iz

16、为约定时间内的约定动作电流;当为熔断器时,Iz为约定时间内的约定熔断电流。 4、突然断电比过负载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其过负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而不应作用于切断电路。接地故障保护(1)一般规定1、接地故障保护的设置应能防止人身间接电击以及电气火灾、线路损坏等事故。接地故障保护电器的选择应根据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移动式、手握式或固定式电气设备的区别,以及导体截面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2、本节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所保护的电气设备,只适用于防电击保护分类为类的电气设备。设备所在的环境为正常环境,人身电击安全电压限值(UL)为50V。3、防止人身间接电击的保护采用下列措施之一时,可不采用本节规定的接地故

17、障保护。a、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类设备);b、采取电气隔离措施;c、采用安全超低压;d、将电气设备安装在非导电场所内;e、设置不接地的等电位联结。4、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联结:a、PE、PEN干线;b、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c、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d、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上述导电体宜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向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等电位联结中金属管道连接处应可靠地连通导电。5、当电气装置或电气装置某一部分的接地故障保护不能满足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要求时,尚应在局部范围内作辅助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的有效性时校

18、验公式为: R50/Ia式中:R可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之间,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压降引起接触电压的一段线段的电阻(); Ia切断故障回路时间不超过的保护电器动作电流()。当保护电器为瞬时或短延时动作的低压断路器时,Ia值应取低压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3倍。(2)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1、TN系统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ZsIaU0 (4.4.6)式中:Zs接地故障回路的阻抗(); Ia保证保护电器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切断故障回路的电流(); U0相线对地标称电压()。 2、相线对地标称电压为220V的TN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其切

19、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a、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用电的末端线路,不宜大于5s;b、供电给手握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不应大于0.4s。3、当采用熔断器作接地故障保护,应满足下列要求。a、当要求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小于或等于5s时,短路电流(Id)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In)的比值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熔体额定电流() 410 1263 80200 250500 Id / In 4.5 5 6 7 b、当要求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小于或等于0.4s时,短路电流(Id)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In)的比值不应小于表4.4.8-2的规定。 熔体额定电流() 4101

20、263 80200 250500 Id / In 8 9 10 11 4、当配电箱同时有固定式电气设备用电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用电的两种末端线路引出时,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自配电箱引出的全部线路,其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不应大于0.4s;b、使配电箱至总等电位联结回路之间的一段PE线的阻抗不大于,或作辅助等电位联结。其中:安全电压限值为50V。 5、TN系统配电线路应采用下列的接地故障保护:a、当过电流保护能满足第2条要求时,宜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b、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中,当过电流保护不能满足第2的要求且零序电流保护能满足时,宜采用零序电流保护,此时保护整定值应大于配电线路最大不平衡

21、电流;c、当上述a、b款的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3)系统的接地故障保护1、TT系统配电线路接地故障保护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和线电阻(); 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当采用过电流保护电器时,反时限特性过电流保护电器的Ia为保证在5s内切断的电流;采用瞬时动作特性过电流保护电器的Ia为保证瞬时动作最小电流。当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时,Ia为其额定动作电流。 2、TT系统配电线路内由同一接地故障保护电器保护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用PE线连接至共用的接地极上。当有多级保护时,各级宜有各自的接地极。(4)系统的接地故障保

22、护1、在IT系统的配电线路中,当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应由绝缘监视电器发出音响或灯光信号,其动作电流应符合下式要求: RAId50V 式中:RA外露可可导电部分的接地极电阻(); Id相线和外露可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的故障电流(A),它计及泄漏电流和电气装置全部接地阻抗值的影响。 2、IT系统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可用共同的接地极接地,亦可个别地或成组地用单独的接地极接地。当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单独接地,发生第二次异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当外露可导电部分为共同接地,则发生第二次异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回路的切断应符合TN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5)接地故障采用漏电电

23、流动作保护1、PE或PEN线严禁穿过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电流互感器的磁回路。2、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所保护的线路及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接地。3、TN系统配电线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时,可将被保护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源侧的PE线相连接,并应符合规范规定的ZsIaU0的要求; 4、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超过0.5A。5、多级装设的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应在时限上有选择性配合。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1、 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但为了操作与维护方便可设置在离开连接点的地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线路长度不超过3m

24、;b、采取将短路危险减至最小的措施;c、不靠近可燃物。2、当将从高处的干线向下引接分支线路的保护电器装设在距连接点的线路长度大于3m的地方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该段分支线应敷设于不燃或难燃材料的管、槽内。b、在分支线装设保护电器前的那一段线路发生短路或故障时,离短路点最近的上一级保护电器应能保证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3、短路保护电器应装设在低压配电线路不接地的各相(或极)上,但对于中性点不接地且N线不引出的三三线配电系统,可只在二相(或极)上装设保护电器。4、在TT或TN-S系统中,当N线的截面与相线相同,或虽小于相线但已能为相线上的保护电器所保护,N线上可不装设保护;当N线不能被相线保护电器

25、所保护时,应另在N线上装设保护电器保护,将相应相线电路断开,但不必断开N线。5、在TT或TN-S系统中,N线上不宜装设电器将N线断开,当需要断开线时,应装设相线和N线一起切断的保护电器。当装设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电器时,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6、在TN系统中,当能可靠地保持N线为地电位时,N线可不需断开。7、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线,不得装设断开PEN线的任何电器。当需要在PEN线装设电器时,只能相应断开相线回路。配电线路的敷设(3)电缆埋地敷设1、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2、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

26、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3、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表5.6.32的规定。4、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5、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的规定。表 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比值电缆护套类型电力电缆其它多芯电缆单芯

27、多芯金属护套铅251515铝303030纹铝套和纹钢套202020非金属护套2015无铠装10有铠装(4)电缆在排管内敷设第5.6.23条1)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排管可采用混凝土管、陶土管或塑料管。2)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2根。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可留12个备用孔。3)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t/m2时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4)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但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5)缆排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28、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人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内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2、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时不应小于0.5m;3、排管沟底部应垫平夯实,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60mm的混凝土垫层。4、在转角、分支或变更敷设方式改为直埋或电缆沟敷设时,应设电缆人孔井。在直线段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孔井,人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5、电缆人孔井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m,其上部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m。(5)竖井内布线1)竖井内布线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内垂直配电干线的敷设。2)竖井内垂直布线采用大容量单芯电缆、大容量母线作干线时,应满足下列条件:1、载流量

29、要留有一定的裕度;2、分支容易、安全可靠、安装及维修方便和造价经济。3)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用电负荷性质、供电半径、建筑物的沉降缝设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选择竖井位置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应尽可能减少干线电缆的长度;2、不应和电梯、管道间共用同一竖井;3、避免邻近烟囱、热力管道及其它散热量大或潮湿的设施。4)的井壁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同时楼层间应采用防火密封隔离;电缆和绝缘线在楼层间穿钢管时,两端管口空隙应作密封隔离。5)内的同一配电干线,宜采用等截面导体,当需变截面时不宜超过二级,并应符

30、合保护规定。6)内的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相互之间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300mm,或采取隔离措施,并且高压线路应设有明显标志。当强电和弱电线路在同一竖井内敷设时,应分别在竖井的两侧敷设或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对于回路线数及种类较多的强电和弱电的电气线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竖井内。7)设时,为保证管内导线不因自重而折断,应按下列规定装设导线固定盒,在盒内用线夹将导线固定。1、线截面在50mm2及以下,长度大于30m时;2、线截面在50mm2以上,长度大于20m时。配电线路的敷设(3)电缆埋地敷设1、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2、电缆在屋外直接埋

31、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3、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表5.6.32的规定。4、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5、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的规定。表 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

32、外径比值电缆护套类型电力电缆其它多芯电缆单芯多芯金属护套铅251515铝303030纹铝套和纹钢套202020非金属护套2015无铠装10有铠装(4)电缆在排管内敷设第5.6.23条1)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排管可采用混凝土管、陶土管或塑料管。2)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2根。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可留12个备用孔。3)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t/m2时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4)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但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

33、m。5)缆排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人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内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2、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时不应小于0.5m;3、排管沟底部应垫平夯实,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60mm的混凝土垫层。4、在转角、分支或变更敷设方式改为直埋或电缆沟敷设时,应设电缆人孔井。在直线段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孔井,人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5、电缆人孔井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m,其上部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m。(5)竖井内布线1)竖井内布线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内垂直配电干线的敷设。2)竖井内垂直布线采用大容量单芯电缆、大

34、容量母线作干线时,应满足下列条件:1、载流量要留有一定的裕度;2、分支容易、安全可靠、安装及维修方便和造价经济。3)竖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用电负荷性质、供电半径、建筑物的沉降缝设置和防火分区等因素确定。选择竖井位置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应尽可能减少干线电缆的长度;2、不应和电梯、管道间共用同一竖井;3、避免邻近烟囱、热力管道及其它散热量大或潮湿的设施。4)的井壁应是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同时楼层间应采用防火密封隔离;电缆和绝缘线在楼层间穿钢管时,两端管口空隙应作密封隔离。5)内的同一配电干线,宜采用等截面导体,当需变截面时不宜超过二级,并应符合保护规定。6)内的高压、低压和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相互之间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300mm,或采取隔离措施,并且高压线路应设有明显标志。当强电和弱电线路在同一竖井内敷设时,应分别在竖井的两侧敷设或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对于回路线数及种类较多的强电和弱电的电气线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竖井内。7)设时,为保证管内导线不因自重而折断,应按下列规定装设导线固定盒,在盒内用线夹将导线固定。1、线截面在50mm2及以下,长度大于30m时;2、线截面在50mm2以上,长度大于20m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