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3629180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精品文档.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论文摘要:本文围绕科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浅谈情境教学的定义,情境教学的意义,情节教学的实践操作,和情境教学所取得的效果,以及情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左右半脑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优化认知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科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是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一种必然,情境教学中情境的设置是素质教育

2、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情境教学的种类很多,基本可以分为:问题情境、氛围情境、辩论情境、实验情境等等。这些情境的设计必须遵循一些规律,例如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现状,还要注意在情境教学中把握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掌握好情境教学的艺术,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让科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关键词:情境教学 课堂实践 新课程理念 科学素养现在,教育界已普遍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昔日单纯的传授知识已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中学科学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广大科学教师面

3、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情境教学的界定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左右半脑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优化认知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

4、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二.提出情境教学的缘由多年的教学中我了解到对于传统的自然科学这门学科教学存在着诸多偏弊,主要有:传统教学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效果并不理想;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实行满堂灌,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以及抱无所谓态度;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单一、过程乏味、内容枯燥、课堂死气沉沉;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新课程就是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

5、教学要求,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因此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形象性。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情境的设计应该是非常贴近学生的,非常形象的。2.情趣性。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育了学生的情感。3.参与性。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在学生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使同学们感到我即在情境中,这样的课堂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

6、发挥。三、情境教学的实践现代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探索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各种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是非常有益的。新课程的改革是以 “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达到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这就使得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新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状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教师希望学

7、生开展真正的探究并有新的收获,就要为学生设计有利的情境,并把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在经过多年的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情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还是教学效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情境教学有没有或者设计的情境好不好对于一堂课或者整个科学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在探索情境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有了几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情感问题是探究创新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

8、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才会在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能力才会得以优化。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其乐于学习。1.层层递进,挖掘知识点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常常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一组问题。有时一个大问题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问题。这就需要注意问题之间的排列

9、要有层次感。提问环环相扣,对现象的剖析层层深入,学生就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知识点。因此,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问题排列,才有层次感,才有利于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实验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实验:(1)用弹簧称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称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2)用弹簧称挂铁块徐徐浸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弹簧称示数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学

10、生观察到什么?(3)换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液体密度不同弹簧称示数有何不同?在其他有关实验中,也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过程加以验证.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慢慢切入试验的科学本质,深入知识点更透彻。2以生活为蓝本,解决实际问题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情境中的学生更容易进入问题,更愿意主动的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科学八年级上的水的密度,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从未接触过密度的概念,很抽象,但是作为家庭成员,生活中收水费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由此创设情景:某天,小明要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收水费,他敲开隔壁老奶奶家的后门,于是碰到一个问题,老奶奶看不懂水表,请他帮个忙,帮她

11、算一下用了多少水费?教学中就可以引入如何看水表,如何算水费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情境设计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主动的把科学知识用到实践之中,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了实际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其实有时不仅好为人师,而且有乐于助人的情感,同时也在情境中学习了科学知识,掌握了“看水表”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打破思维定势,增强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我发现,顺向性学习会出现思维定势,而逆向思维的练习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反思一下传统数学方式后发现,大多数教学中,教师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问题到结论的固定模式,采用单一方法思考解决问题,

12、长期如此会形成思维定势,制约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猜想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方式,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在问题的探索活动中,要即时鼓励学生的合理猜想,然后通过推理,验证探索猜想的正确性。例如:在学习摩擦的利和弊这节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了摩擦力,我提出了一个猜想请大家思考,”如何没有摩擦力,世界将变成怎样?”一个个大大的问号,点醒了一些同学,他们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于是很多答案都出乎我的意料“假如没有摩擦力,开动的火车永远也停不下来,只能永往直前. 假如没有摩擦力,支撑架散开,钉子会从墙上掉下来;贴在墙上的画会飘

13、下来.”我充分地感受到学生的思维的活跃以及那种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也在猜想中更深的领会了摩擦力的深层含义,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创设氛围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明创新,很多学生往往把它视为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事情,认为搞创新只有科学家,发明家才能做到。面对现状教师可以在创设情境时注意营造一种科学氛围,想办法消除学生创新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结合科学灌输一些科学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科学家的故事,在讲到力时,我穿插了一些小实验,让学生直接撕开一张厚纸,让学生感受撕纸时的力度,并观察纸边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用圆规沿直线扎一些小孔,再撕开纸,提问学生的感受,最后介

14、绍,邮票就是这样发明的,它是由一位普通的邮递员发明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觉得科学发明其实就在他们的周围,发明家也不一定是科学家,只是平凡人中的一个,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开动脑筋我们的学生一样也可以有发明创造。在这样的科学氛围的情境中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创设辩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讲到“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往往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弄清“阳光”到底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我就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让两组同学分别以阳光是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展开辩论,辩论非常激烈一个学生说“万物都需要阳光,没有阳光植物都会死”另一个就针锋相对“种子没有叶子,也没有光合作用”“没有光合作用植物就

15、更加不会活”“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从地里挖掘的几千年以前的种子都可以萌发”“种子埋在土壤里不需要阳光的!”“农民撒种子的时候都是撒在地上的”可以说那节课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特别兴奋、思维空前活跃,学生绞尽脑汁想千方百计说服对方当然。最后,作为“专家”我一一用科学的观点解释了涉及到的一些科学现象,此时学生不仅学会了这一节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了明确的科学依据,对于正确的内容印象就更加深刻了。通过辩论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激发极大的参与热情,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动手能力也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创设实验情境

16、可以在科学实践中提高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例如在我的一堂公开课摩擦的利和弊的导入部分中,就是设计了一个实验情境,我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橡皮管套到玻璃导管上,可以说学生想了不同的办法,有的直接套,有的把橡皮管翻开来套,有的蘸水套最后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用水是最快、最好的方法,于是我引入到我的主题介绍“摩擦力”。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实践机会多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又能很好的把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效果比较好。四.情境教学的效果4.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调动

17、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4.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情景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4.3学生素质得到提高。,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包括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多种能力得以提高,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4.4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学生自我

18、组织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通过创造活动,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同时迫使学生不断去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去获得创新成果。五.情境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5.1情境教学如何更加适应学生的现状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观注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注重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符合中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的情境。5.2要有明确的目标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制定情境教学的计划,按照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明确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个环节的问题。要注重情境设计的合理性,让情境设计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为教学内容服务。5.3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育情境里,我们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克服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充分发挥调度每一个同学的优势,在创设情境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参考文献:1.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 李吉林 教育研究 2.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已任人民教育评论员人民教育3.教师基本功全书冯克诚 田晓娜主编中国三峡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 潘 菽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