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矿井综合性模型实验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3628996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现代化矿井综合性模型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化矿井综合性模型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化矿井综合性模型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现代化矿井综合性模型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矿井综合性模型实验(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大学实验课程名称煤矿地下开采开课实验室采矿楼221实验室学院资环年级2014专业班采矿2班学生姓名罗永通学号20146080开课时间2016至2017学年第一学期总成绩教师签名重庆大学教务处制煤矿地下开采实验报告开课实验室:采矿楼221实验室2016年9月22日学院资环学院年级、专业、班14采矿2班姓罗永通名成绩课程名称煤矿地下开米实验项目名称现代化矿井综合性模型实验指导教师姚精明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实验目的在固体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讲授之初,开设本实验课,使学生对煤矿地面、地下工业设施有一个初步了解或建立感性认识,以弥补大学二年级期末的专业认识实习的不足。具体目的包括:(1)矿井上、下

2、必须具有大量的工业设施和设备,即矿井是一个复杂的工业系统;(2)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矿井必须具有大量的工业设施和设备构成的采掘、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主要的生产系统;(3)矿井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采掘活动必须不断进行,即采掘场所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属于演示性实验,主要由指导教师针对模型介绍矿井地面、井下的有关专业知识。三、使用仪器、材料现代化矿井综合性模型是一个采用了声、光、电技术,综合了数种开拓开采方式或数个矿井开拓开采方式的纯教学型的矿井模型,包括地面工业广场布置、井巷布置和采掘工作面布置等形式。该模型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矿井地面设施:主井塔、副井塔、输

3、煤皮带走廊、原煤仓、洗选厂、机修车间、综合楼、办公楼、污水处理系统、外运煤仓及装车站、学校、家属楼等。(2)井下设施:主立井、副立井、井底车场、运输大巷、主暗斜井、回风立井、米区巷道、走向长壁工作面、倾斜长壁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以及副立井延深方式等。(3)井下生产系统:采掘生产系统、煤炭运输提升系统、辅助运输提升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瓦斯监测系统、煤层注水系统、采空区充填系统等。(4)矿井开米水平延深方式:主、副立井直接延深。在上一个开米水平开米到一定时间,必须进行下一个开采水平的开拓准备,保证矿井生产的不断进行。四、实验步骤以班为实验组,分组进行。每组实验包括如下步骤:(1) 学

4、生观看综合性立体矿井模型;指导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指导教师介绍矿井地面生产、生活设施情况和井下生产设施情况学生进一步观看模型,指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现场实验以后,学生编写实验报告。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实验所参观的模型为立井多水平开拓,分区式开采。模型包括地面工业广场和地下矿井两大部分。一、地面工业广场主要建筑物有主井塔架和副井塔架、选煤厂房、发电厂、办公大楼其中主副井塔架为核心标志,主井塔架最高,副井塔架次高,主井提升上来的煤由胶带运输机运输至选煤厂房二、地下矿井主副井主副井与风井均为立井,主副井采用立井开拓至开采水平。采区布置矿井分为三个采区,

5、两个上山采区对称布置在主副井两翼,一个下山采区布置在主副井右翼。3开拓、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准备(1)开拓巷道:中央变电站、水泵房、井底车场、水仓、主要石门等均位于主副井周围的中心工作区。运输大巷位于开采水平,回风大巷位于两个上山采区的上边界,风井位于总回风巷道上的煤矿正中部。(2)准备巷道:煤矿采用采区上下山、采区中部车场布置。(3)回采巷道:回采巷道沿采区上下山对称布置。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1)运煤系统:采煤工作面出煤经区段运输平巷、区段石门、采区运输上下山、采区煤仓,经运输大巷运输至井底车场卸载后由主井将原煤提至地面。(2)通风系统:由副井进入新鲜风流,经井底车场、运输大巷、采区车场、采区

6、上下山、区段石门、区段运输平巷,清洗采煤工作面后的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区段回风石门、山至总回风道,再经回风石门,由风井排出地面。(3)运料排矸系统材料和设备用矿车由副井下方到井底车场,经主要运输石门,运输大巷,采区运输石门,采区中部车场,由轨道上下山运送至区段回风平巷,再运到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收的材料,设备和掘进工作面运出的矸石,由矿车经相反的路线运出。(4)排水系统:井下水经巷道水沟流入井底车场,汇入水仓,由水泵房的水泵,经副井井筒的管道排至地面。六、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这次实验,使我更深切注意到和感受到矿井各个主要生产系统的构成和生产过程,同时感受到自己关于矿井开拓开采的正确的空间关系

7、得到了培养。我也注意到了以下的问题:(1) 采区轨道上山下部车场与运输大巷的空间位置关系;采区沿煤上山与煤层平巷交叉处的风桥设置及其作用;采区底板岩层上山中部车场顶、底板绕道设置及其作用;井下煤炭运输提升系统;矿井通风系统,尤其是走向长壁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及倾斜长壁对拉工作面通风系统各自具有的特点等。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矿井模型、并且撰写实验报告,绘制简易图(包括开拓的两个水平和一个采区),使我们对矿井开采的采区准备、井巷布置等建立良好的时空观念。姚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模型,让我们学习到了立井开拓的特点,并且学到许多专业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而是有实际形象作为支撑。立井开拓是用垂直井筒由

8、地面进入煤层的一种开拓方式,即:主、副均为立井。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限制。技术上也比较可靠。当地质条件不利于平硐开拓或斜井开拓时,均可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立井开拓的优点是能够通过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井筒为圆形断面,结构合理,维护费用低,并且提升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易于搞自动化,有效断面积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人员升降速度快。了解了立井开拓的适用条件是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要用特殊方法施工,.多个水平开采的急倾斜煤层。此外,我们也了解了分区式开采的特点,分区式开采即为当阶段的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都较大时,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部分,每部分长度约为6001200m,沿倾斜的长度等于阶段斜长,在其中有独立的通风和运输系统,这种布置称为分区式布置。我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使我掌握了更多矿井生产的许多基本概念,为日后煤矿开采课程的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