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指导手册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3569761 上传时间:2022-06-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南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指导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湖南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指导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湖南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指导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指导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指导手册(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指导手册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O一年九月前言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是影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国 内外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和供水企业的广泛重视。开发和应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 术,降低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水损失,是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将 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供水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根据水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 号):“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 网进行更新改造,到 2017 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 2020 年,控制在10%以内”。目前,全省大部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难以达到上述要 求。在充分

2、摸排我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管 网漏损进行控制,把漏水损耗降低到经济合理的水平,以期达到“水十条”提出 的控制目标,最大程度地提高服务水平。为指导我省各市县科学、有效地控制供 水管网漏损,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此编制全省供水管网漏损 控制指导手册。本手册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政 策文件;4、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路线;5、管网漏损普查;6、管网漏损分析; 7、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8、管网维护及管理;9、保障措施;10、本手册用词 说明;11、附则。本手册适用范围:适用于湖南省县以上城市(含县城)集中式公共供水管网

3、的漏损控制和管理工作。本手册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本手册主编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省城市建设行业协会本手册参编单位: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长沙市自来水设计有限公司 长沙市供水有限公司 益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益阳市自来水公司郴州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水务中心郴州市自来水公司本手册主要起草人:罗惠云何全王晓东游俏张玲曾小军赵天亮邵伟本手册指导专家:柯水洲黄伏根黄立强李波目录1. 总则71.1.编制目的71.2.适用范围71.3.工作内容及目标71.4.指导思想71.5.基本原则82.术语93.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政策文件 113.1

4、. 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113.2. 政策文件 114.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路线124.1. 总体要求124.2. 技术路线124.3. 分期实施155.管网漏损普查175.1.技术方法175.2.工作程序215.3.实施要求226.管网漏损分析236.1.水平衡分析236.2.漏损评定246.3.实施要求257.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控制267.1. 技术方法267.2. 工作程序277.3. 实施要求288.管网维护及管理298.1.计量损失管理298.2.分区管理308.3.压力调控管理318.4.信息化管理318.5.管网安全管理349. 保障措施369.1.加强组织领导369.2.保障

5、资金投入369.3.培训专业队伍369.4.加强监督与考核3610. 本手册用词说明3811. 附则39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加强和规范湖南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降低城市管网漏损,节约 水资源,提高供水管网管理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制定本手册。1.2.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湖南省县以上(含县城)城市集中式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 和管理工作。1.3. 工作内容及目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措施方法主要包括管网漏损普查、漏损分析、管网修复和 更新改造、计量损失管理、分区管理、压力调控、管网信息化建设、管网安全管 理等方面。考虑到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6、各市县应以保障城市供水 安全为重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制定管网 漏损控制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分期、分重点实施供水管网漏损控制,降低供水管 网漏损水量,逐步达到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的 管理水平。近期(2017年)目标及工作重点:到2017 年,全省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 制在 12%以内。全省各市县应通过重点开展管网漏损普查、漏损原因分析、管网 修复和更新改造以及初步进行管网压力调控等进行管网漏损控制。远期(2020 年)目标及工作重点:到2020 年,地级城市达到城市节水评 价标准II级及以上要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全省

7、各市县在 近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实施管网漏损普查、漏损原因分析等工作,并重点 推进管网分区计量、压力调控、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供水管网的精细化管 理,切实有效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水量。1.4. 指导思想以“控制管网漏损,节约水资源“为核心,分期、分重点实施供水管网漏损 控制工作。坚持将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理念贯穿管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 个阶段;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 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 公众参与”的供水管网漏损机制,全面提升供水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环境 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1.

8、5. 基本原则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分析、控制内容及目标,在本手册与国家和地方现行有 关标准、规范发生冲突时,以后者为准。2. 术语2.0.1 供水单位 承担城市公共供水的企业或实体。2.0.2 供水管网 连接水厂和用户水表(含)之间的管道及附属设施的总称。2.0.3 压力管理 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管理需要对供水管网运行压力进行调 控。2.0.4 供水总量 进入供水管网中的全部水量之和,包括自产供水量和外购供水量。注册用户用水量 在供水单位等级注册的用户的计费用水量和免费用水量。2.0.6 计费用水量 在供水单位注册的计费用户的用水量。2.0.7 免费用水量 按规定减免收费的注册用户的

9、用水量和用于管网维护和冲洗等的水量。2.0.8 漏损水量 供水总量和注册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值。由漏失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 损失水量组成。2.0.9 漏失水量 各种类型的管线漏点、管网中水箱及水池等渗漏和溢流造成实际漏掉的水 量。2.0.10 计量损失水量 计量表具性能限制或计量方式改变导致计量误差的损失水量。2.0.11 其他损失水量 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失水量。2.0.12 分区管理 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供水区域,对每个供水区域的水量、水压进行监测控 制,实现漏损量化管理的方式。2.0.13 漏损率 管网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2.0.14 漏失率

10、 管网漏失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2.0.15 管道修复 利用原有管道本体结构,对管道漏损点、内衬和强度进行原位修复,使之恢 复功能的工程活动。2.0.16 更新改造 对不能满足供水要求的管道进行原管径更换或扩大管径、改变管道布局等的 工程活动。2.0.17 非开挖修复 采用不开挖或少开挖地表的方法进行管道修复的方法。3.1. 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本手册主要引用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包括:1)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 159 );3)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4)城镇供水管网抢修技术

11、规程(CJJ/T 226);5)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 244);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以上规范、规程和标准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手册。3.2. 政策文件本手册主要依据的政策文件包括:1)全国城镇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建城201348号);2)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14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 号);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5年);5)城市节水工作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

12、2016年);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供水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2016252 号);7)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的通知(环水体2016179号);8)湖南省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9)湖南省实施河长制行动方案(2017-2020年) 。4.1. 总体要求供水单位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供水单位应进行漏损控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运行维护技术和 信息管理制度等,减少漏损水量。2)漏损控制应以漏损普查、水量分析、漏点出现频次及原因分析为基础, 明确漏损组成、漏损范围等,确定漏损控制重点,科学确定漏

13、损控制技术和管理 措施。3)供水单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 CJJ 159)、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城镇供水管网运行、 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207)等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网漏损普查、漏损分析及 进行漏损相关维护管理工作,及时主动发现隐患并提前处理,减少管道破损事故 的发生。4)管网改造应因地制宜,可采取开挖换管和非开挖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管道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 和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 CJJ/T 244 的有关规定。5)采取“防治结合”模式,从供水管网设计、施工、运营

14、等全周期系统考 虑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各阶段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建立全过程漏损控制机制, 进行长效地漏损控制管理。6)各市县根据全省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供水管网漏 损控制目标及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供水漏损现状、漏损控制措施及实施计划。 4.2. 技术路线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采取单一措施是很难取得好的漏损 控制效果,必须采用多种技术与管理方法相结合方式联合控制。结合供水管网漏 损控制的相关规范、标准和有关工程实践,提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技术路线 见图 1。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理念应贯穿管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应采用相应有效的管网漏损控制措施。

15、规划设计阶段要将管网漏损控制理念 应用到供水网络规划设计中,合理选用管材和接口形式;施工阶段要保证供水管 道施工质量,严格管网验收管理;运营阶段通过管网普查检漏查明漏损原因,在 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采取管网更新改造、分区管理、压力控制、管网信息化控制 等措施。防治结合- 主动控漏-图1供水漏损控制工作技术路线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过程遵循“防与治”相结合的原则,在管道规划设计、施 工阶段以“防”为主,在管网运行阶段以“治”为主,在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资 金投入、培训专业队伍、加强监督考核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形成“主动控漏、 防治结合”的管网漏损长效控制机制。4.2.1设计阶段供水管网设计阶段要加强新建管

16、网设计管理,将供水分区管理理念融入到管 网设计中,合理规划供水网络。加大推广新型管材,如球墨铸铁管材等,避免使 用易腐蚀钢管、灰铸铁管等,以保证供水安全及水质安全。选择适合的接口形式, 避免采用刚性过强的接口。合理设计供水网络,保证供水调度压力、流量能达到 用户用水需求,提高供水效率,避免浪费。4.2.2 施工阶段供水管网施工阶段应保证供水管道施工质量,采用合适的工程施工方法,严 格管网验收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管线工程施工,不 可随意减少、变更施工工序。工程完毕后做好打压试水试验,以确保管网可以安 全运行。给水管道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

17、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接触饮用水的产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 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用的产品。4.2.3运营阶段供水管网运营管理阶段是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至关重要的环节。管网运营管理 工作应包括实施管网系统的运行调度操作、管网巡线和检漏、阀门启闭作业和维 护、管道维护与抢修以及处理各类管网异常情况。管网运营管理阶段应充分结合 管网普查、管网检漏、计量损失管理、分区管理、区域控压、信息化管理、管网 安全管理等措施,建立完善供水管网漏损巡线、检漏及管理体系,实现供水管网 精细化管理,切实降低管网漏损水量。4.3. 分期实施根据全省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工作目标,考虑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具

18、有系 统性、复杂性、分阶段等特征,应分期、分重点进行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相 关方法和实施要求详见后文第 59 章节。4.3.1 近期重点工作为实现“到2017 年,全省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的工作目 标,全省各市县应重点开展管网漏损普查、漏损原因分析、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 初步管网压力调控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管网普查和检漏。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网开展普查工作, 查明已建供水管网管材类型、管径、长度、敷设年代、埋深等基础信息,并在管 网普查的基础上开展漏损检测工作,通过主动检漏降低管网漏损。应结合本地区 管道材质和管网维护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配置相应的

19、人 员和仪器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普查和检漏工作,没有条件配备专业普查和检漏人 员的单位,可委托专业单位进行普查和检漏。二是进行管网漏损原因分析。在管网漏损普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市县可通 过开展水平衡分析,了解供水管网漏损水量的构成,并计算相关性能指标。系统 分析漏损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漏损控制。三是初步开展压力控制。在满足供水服务压力标准的前提下,供水单位应根 据水厂分布、管网特点和管理要求,近期可通过在关键管道加装减压阀等措施初 步开展压力调控,使区域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水平,降低管网漏损水量。四是进行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管网更新改造是降低漏损的长远性基本措 施,必须有计划地编制管网更新改造中、

20、长期规划。对使用超过 50 年和材质落 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供水单位应全面排查管道安全隐患,努力做到早预 防、早发现、早处置,并将一些“老龄化”的供水管道进行报废重建,分期实施, 有效减少或杜绝黄水、泄漏、爆管等不良事件发生。4.3.2 远期重点工作为实现“到2020年,地级城市达到城市节水评价标准II级及以上要求,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的工作目标,全省各市县应在管网漏损 普查分析和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管网分区计量、压力调控、信 息化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供水管网的精细化管理,切实有效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水 量。一是开展分区计量,减少计量损失水量。供水企业需要通

21、过普查摸清“家底”, 对地下的所有管道资产实现“一张图”管理,能够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查询管道信 息,方便共享使用。同时,对供水管道及水量分布采取“一张网”监控,能够实 时知晓管道运行状态,对管道漏水、爆管等现象能够自动报警、准确定位、及时 处置。供水单位要加强抄表员抄表的到表率、见表率,建立客服系统的用水情况 资料,帮助客户了解其用水情况,是否合理或存在漏损;定期更换水表,确保水 表计量的准确性。各市县要有计划分步骤推进DMA试点,进行区域管网漏损控 制,加强管网管理工作的精细度。在分区计量开展的基础上,各市县通过水平衡 分析了解供水管网漏损水量的构成,深化管网漏损原因分析。二是开展压力调控,优

22、化管网运行。在满足供水服务压力标准的前提下,供 水单位可采用分区调度、区域控压、独立计量区控压、局部调控等手段,使区域 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水平。三是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供水 SCADA调度监控系统、管网数学模型系统等实现管网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 实现了供水设施巡检电子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为供水管网调度、巡视、检 漏、抢修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管网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四是加强管网安全管理,建立快速抢修机制。通过编制管网安全预警和突发 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对不同突发供水情况的处置方案。通过成立抢修班、服务班、 阀门班等,提升设施维护、抢修

23、应急保障能力;通过建立管网、维修、客服三维 一体的快速联动机制,实现对管网业务的在线控制,提高了对各类管道漏点修复 的及时性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效性。五是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考核。建立完善计量制度、漏损控制绩效考核制度、 检漏及维修管理制度等,保障供水漏损控制工作有效开展。通过建立合理的竞争 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目标责任体系,能够提高检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 管网漏损普查5.1. 技术方法供水管网漏损普查要在充分掌握管网普查信息(管道敷设年代、管材类型、 管径、长度、埋深等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漏损普查包含对城镇供水管道、管件 和管道设备的漏损普查。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探测技术规程( CJJ 159

24、)中详 细阐述了流量法、压力法、噪声法、听音法、相关分析法等多种管网漏损普查探 测技术方法。城市供水管网漏水探测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宜的一种或多种探测方法 确定漏水位置。5.1.1. 流量法流量法指借助流量测量设备,通过检测供水管道流量变化推断漏损异常区域 的方法,分为区域装表法和区域测流法。1)适用范围用于判断探测区域是否发生漏水,确定漏水异常发生的范围,还可用于评价 其他方法的漏水探测效果。2)技术要点应结合供水管道实际条件,设定流量测量区域,探测区域内及其边界处的管 道阀门均应能有效关闭。流量法可根据需要选取区域装表法或区域测流法。区域 装表法通过在进水管段安装计量水表,连续记录累积量,探测

25、时应在同一时段读 抄该区域内全部用户水表和主要进水管水表,并分别计算流量总和。当进水管水 表与区域内全部户用水表流量之差小于 5%时,可不再进行漏水探测;当超过 5% 时,可判断为漏水异常,并应采用其他方法探测漏水点。探测区域内无屋顶水箱、 蓄水设备或夜间用水较少区域的供水管网漏损探测宜采用区域测流法。每个区域 测流探测区域宜符合条件:区域内管道长度为 2km3km 或区域内居民为 2000 户5000 户。采用区域测流法宜选在夜间凌晨(0:004:00)进行探测。5.1.2. 压力法压力法指借助压力测试设备,通过检测供水管道供水压力的变化,推断漏水 异常区域的方法。1)适用范围可用于判断供水

26、管网是否发生漏水,并确定漏水发生的范围。2)技术要点应根据供水管道条件布设压力测试点并编号。压力监测点宜布设在已有的压 力测试点或消火栓上。应测量每个压力测试点的大气压或高程,并应根据供水管 道输水和用水条件计算探测管段的压力坡降,绘制理论压力坡降曲线。当采用压 力法探测时,应避开用水高峰期,选择管道供水压力相对稳定的时段观测并记录 各测试点实测的管道供水压力值,并将实测压力值换算为绝对压力值或换算成同 一基准高程的可比压力值,并绘制该管段的实测压力坡降曲线。应对比管段实测 压力坡降曲线和理论压力坡降曲线的差异,判定是否发生漏水。5.1.3. 噪声法噪声法指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通过检测、记录供

27、水管道漏水声音,并统计 分析其强度和频率,推断漏水异常管段的方法。1)适用范围可用于供水管网漏水监测和漏水点预定位。2)技术要点噪声法可采用固定和移动两种设置方式。当用于长期性的漏水监测与预警 时,噪声记录仪采用固定设置方式;当用于对供水管网进行漏水点预定位时,宜 采用移动设置方式。噪声检测点的布设应满足能够记录到探测区域内管道漏水产 生的噪声要求,检测点不应有持续的干扰噪声。噪声记录仪的灵敏度和探测方法 应符合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 159)的相关规定。5.1.4. 听音法听音法指借助听音仪器设备,通过识别供水管道漏水声音,推断漏水异常点 的方法。1 )适用范围听音法包括阀栓听

28、音法、地面听音法和钻孔听音法。阀栓听音法可用于供水 管网漏水普查,探测漏水异常的区域和范围,并对漏水点进行预定位;地面听音 法可用于供水管网漏水普查和漏水点异常点的精确定位;钻孔听音法可用于供水 管道漏水异常点的精确定位。2)技术要点根据探测条件选择阀栓听音法、地面听音法或钻孔听音法,检测方法应满足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 CJJ 159)的相关规定。听音法所采用的 仪器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保养和校验,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在检定周期的有效期 内。采用听音法进行管道漏水探测时,每个测点的听音时间不少于5s;对怀疑 有漏水异常的测点,重复听测和对比的次数不少于2次。应采用复测与对比的方 式进行过程

29、质量检查,检查时应随机抽取复测管段,且抽取管段长度不宜少于探 测管道总长度的 20%。应重点复测漏水异常管段和漏水异常点。5.1.5. 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指借助相关仪,通过对同一管段上不同测点接收到的漏水声音的相关分析,推断漏水异常点方法。1)适用范围 可用于漏水点的预定位和精确定位。2)技术要点采用相关分析法探测时,管道水压不应小于0.15MPa,相关仪应具备滤波、 频率分析、声速测量等功能,相关仪传感器频率响应范围宜为OHz5000Hz,电 压灵敏度应大于100mV/(m.s-2)。探测时所用的传感器布设应符合城镇供水管 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 159)的相关规定。5.1.6. 管

30、道内窥法管道内窥法指通过闭路电视摄像系统(CCTV)查视供水管道内部缺陷推断 漏水异常点的方法。1)适用范围可用于使用闭路电视摄像系统(CCTV )查视供水管道内部缺损,探测漏水 点。2)技术要点闭路电视摄像系统(CCTV)可采用推杆式和爬行器式探测仪器,主要技术 指标满足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159)的相关规定。5.1.7. 探地雷达法探地雷达法指通过探地雷达(GPR)对漏水点周围形成的浸湿区域或脱空区 域的探测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1)适用范围 可用于已形成浸湿区域或脱空区域的管道漏水点的探测。2)技术要点使用探地雷达法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漏水点形成的浸湿区域或脱空区域与周 围

31、介质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浸湿区域或脱空区域界面产生的异常能在干扰背景 场中分辨。探地雷达探测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保养和校验,设备发生功率和抗干 扰能力应满足探测要求,采用的天线频率应与管道埋设相匹配。探测设备和方法 应满足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 159)的相关规定。5.1.8. 地表温度测量法地表温度测量法指借助测温设备,通过检测地面或浅孔中供水管道漏水引起 的温度变化,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1 )适用范围可用于因管道漏水引起漏水点与周围介质之间有明显的温度差异时的漏水 探测。2)技术要点采用温度测量法探测供水管道漏水时,探测环境应相对稳定,供水管道埋深 应不大于1.5m。地表温度

32、测量法仪器可选用精密温度计或红外温度仪,并应符 合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技术规程(CJJ 159)的相关规定。5.1.9. 气体示踪法气体示踪法指在供水管道内施放气体示踪介质,借助相应一起设备通过地面 检测泄漏的示踪介质浓度,推断漏水异常点的方法。1 )适用范围 可用于供水管网漏水量小,或采用其他探测方法难以解决时的漏水探测。2)技术要点气体示踪法所采用的示踪介质应无毒、无味、无色,不得污染供水水质;应 具有相对密度小、向上游离的特性,且穿透性强,应易被检出;应不易被土壤等 管道周围介质所吸收;应具备易获取、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特性。气体示踪法仪 器传感器的灵敏度应优于1mg/L。探测前应计算待测

33、供水管道的容积,应备足示 踪气体。在向待测供水管道内注入示踪气体前,应关闭相应阀门,并应确保阀体 及阀门螺杆和相关借口密封无泄漏。不宜在风雨天气条件下采用气体示踪法。5.2. 工作程序漏损普查工作程序包括探测准备、探测作业、成果检验和成果报告等方面。5.2.1. 探测准备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探测方法试验和技术设计书编制。资料收集包括收集掌握供水管网现状资料,并收集探测区域相关的地形地 貌、供水压力、供水量、供水用户和以往漏水探测成果等资料。现场踏勘包括实地调查供水管网现状,核实已有供水管网资料的可用程度, 查看管道腐蚀和附属设施的破损与漏水情况,供水管道附近地下排水管道中水流 变化情况及相

34、关工作条件等。探测方法试验宜选择有代表性的管道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评价探测仪器设备 的适用性和探测方法的有效性。技术设计书应在探测方法试验基础上编制,并包括:探测目的、任务、期限 和范围;工作条件和已有资料分析;探测方法选择及其有效性分析;工作程序及 技术要求;人员组织及仪器设备;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拟提交 的成果资料;存在问题及对策。当漏损探测工作条件、工作任务或工作范围发生 变化时,应适时修订技术设计书。5.2.2. 探测作业探测作业在探测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开展,并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 系,按照工作进度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当质量检查发现漏探或错探时,应及时分 析原因并采取措

35、施予以补救或纠正。成长供水漏损探测适用的仪器设备应按照规 定进行保养和校验。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漏损探测作 业安全保护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 的规定。打钻或开挖时,应避免破损供水管道及相邻其他管线或设施。5.2.3. 成果检验和成果报告1)成果检验。供水管网漏损探测应通过开挖验证,计算漏水点定位误差和 定位准确率等方式进行成果检验。定位误差不宜大于lm,准确率不应小于90%。 开挖验证确认的漏水点,应现场拍摄漏水点的影像资料,并计算漏水量。2)成果报告。供水管网漏水探测作业和成果检验完成后,应编写供水管网 漏水探测成果报告。报告的主

36、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探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探测 作业依据的标准、探测质量控制及检查、探测成果及成果检验、存在问题及处理 措施、漏水状况分析等内容。5.3. 实施要求1)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网开展漏损普查工作,通过主动检漏降低 管网漏损。应结合本地区管道材质和管网维护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 济比较后,按照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探测技术规程(CJJ 159 )选择检漏方法。 应配置相应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检漏工作,没有条件配备专业检漏 人员的单位,可委托专业检漏单位检漏。2)管网漏损普查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管线和供水状况可靠的信息资料,选用 经济有效的探测方法进行管网漏损点探测。复杂条

37、件下宜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探 测,应避免或减少对日常供水、交通的影响。3)供水单位在应用听音法、相关分析检漏法、区域检漏法等技术进行漏水 检测的基础上,可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漏点检出率。4)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探测作业时,应安排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仪器设 备的操作和维修,使用经鉴定或验证的有效软件进行漏损探测数据处理。5)检漏周期按照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规定,检 测周期不应超过1 2个月。每月应当进行一次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用于制 定管网维护计划。6)供水管网漏损探测作业不得污染供水水质。探测作业时必须做好人身和 现场安全防护工作。探测人员应穿戴有明显标志的工作服,夜

38、间工作时必须穿反 光背心,工作现场应设置围栏、警示标志和交通标志。6. 管网漏损分析6.1. 水平衡分析水平衡分析是通过将供水系统损失的水量进行有效的指标分解,量化漏损的 组成部分,计算相关性能指标,全面正确地反应管网漏损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 漏损控制。6.1.1. 适用范围可用于区域水量、独立计量区和用户水量等各类区域进行水平衡分析,量化 不同区域的水量损失。区域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分析,能有效评估管网水量组成 和漏损状况,可判断管网漏失的区域,为漏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6.1.2. 技术要点通常要在管网中设定监测点,对水的取、用、排、耗进行测定,对各用水关 口流量进行计量。取到足够的数据之后,

39、再对数据进行水平衡分析。根据城镇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中水量平衡表(表6.1),确定各类 水量组成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漏损水量分析时,应明确管网边界,确保收集的 水量数据时间一致、完整和准确。表 6.1 水量平衡表自产供水量供水 总量注册用户用 水量计费用水量计费计量用水量计费未计量用水量免费用水量免费计量用水量免费未计量用水量漏损水量漏失水量明漏水量暗漏水量背景漏失水量外购供 水量水箱、水池的渗漏和溢流水量计量损失水量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其他损失水量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据查等管理因素 导致的损失水量6.1.3. 水量平衡分析步骤根据城镇供水

40、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开展水平衡分析,主要分析步骤如下:1)确定系统供水总量,包括自产供水量和外购供水量。具体可通过水厂进、 出水口安装计量设备获得。2)统计计费计量用水量和计费未计量用水量,两者之和为计费用水量。计 费计量用水量包括所有的生活、商业、工业、或者是机构用户计量并收费的用水 量,同样包括向外售出水量,通过从营收数据中获得。将费用折算为水量即可得 计费未计量水量;3)计量产销差水量,为系统供水总量与计费用水量之差;4)确定免费计量用水量和免费未计量用水量,两者之和为免费用水量;5)系统注册用户用水量为计费用水量与免费供水量之和;6)计算系统漏损水量,为系统供水总量与

41、系统注册用户用水量之差;7)通过合理可行的方法对其他损失水量和计量损失水量做出评估;8)计算管网漏失水量,为系统漏损水量与计量损失水量和其他损失水量之 差;9)通过合理可行的方法(夜间流量分析,爆管频率/流速/持续时间,模型等) 对管网漏失水量的组成部分做出评估,将各组成进行相加与上一步计算结果比 较,确定管网漏失水量。6.2. 漏损评定6.2.1. 评定指标漏损评定指标应包括漏损率和漏失率。供水单位应根据表 6.1进行水量统计 和水平衡分析,并按年度确定供水总量、漏损水量和漏失水量。供水总量包含自产供水量和外购供水量,为供水管网中的全部水量之和,即 为注册用户水量和漏损水量的总和。管网漏损率

42、是供水总量与注册用户用水量之间的差值(即为漏损水量)与供 水总量的比值。漏失率指漏失水量与供水总量的比值。管网漏损率和漏失率的详 细计算过程及评定标准见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6.2.2. 漏损原因分析引起管网漏损的因素较多,原因复杂,往往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整体可归纳为供水管网内部原因及外部因素影响。供水单位应通过管网检漏 和水平衡分析对管网漏损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地综合分析,确定管网漏损的具体 原因。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管材材质低劣、接口等施工质量问题、管道防腐不到位、 管道配件不全及质量差、管网老化问题等多种原因。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43、管道基础和埋深外荷载问题、外界环境的破坏(低温和 冰冻影响)、地势沉降与荷载、其他工程影响(人为破坏、施工压坏、车辆扎坏、 沟槽塔防、勘探钻孔、打桩震动、新建构筑物压坏等)、管网运行影响(水锤影 响,闸井等附属设施漏水,管网维护不到位,日常巡检和检漏不及时等)。6.3. 实施要求1)在管网漏损普查、水平衡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管网漏损原因,明确漏 损控制重点。2)供水单位应根据表 6.1 确定各类水量,计算管网漏损率和漏失率,并每 年进行一次漏损水量分析。3)供水单位应对出厂入网水量、区域水量、独立计量区和用户水量等进行 水平衡分析,量化不同区间的水量损失。进行漏损水量分析时,应明确管网边界,

44、确保收集的水量数据时间一致、完整和准确。7. 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控制管道修复指利用原有管道本体结构,对管道漏损点、内衬和强度进行原位修 复,使之恢复功能的工程;更新改造指对不能满足供水要求的管道进行原管径更 换或扩大管径、改变管道布局等工程活动。7.1. 技术方法7.1.1. 适用范围 用于需要进行修复和更新改造的供水管道。7.1.2. 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管道开挖修复、非开挖修复两种技术类型。1 开挖修复 开挖修复技术指从地表开挖沟槽,对供水管道进行修复和更新改造的方法。 开挖修复技术的相关施工及验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要求。2 非开挖修复 非开挖修复技术

45、指采用不开挖或少开挖地表的方法进行管道修复更新的方 法。供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主要包括非结构性修复、半结构性修复和结构性修 复。具体非开挖修复工艺种类可使用的修复方法见表 7.1。表 7.1 供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种类和方法修复方法设计考虑的因素可使用修复方法非结构性修复方法内衬修复要求;原有管道内表面情况以及表面预处理要求水泥砂浆喷涂法; 环氧树脂喷涂法半结构性修复方法内衬修复要求;原有管道剩余结构强度;内衬管道需承受的外部地下水压力、真空压力原位固化法; 折叠内衬法; 缩径内衬法; 不锈钢内衬法结构性修复方法内衬修复要求; 内部水压;外部地形压力; 土体静荷载及车辆等活荷载原位固化法; 缩

46、径内衬法; 穿插法;碎(裂)法各类非开挖修复方法设计、施工及验收应满足城镇给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 244)相关要求。7.2. 工作程序7.2.1. 编制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计划1)供水管网的年度更新率不宜小于 2%。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漏失评估、水 质及供水安全保障等情况,制定管网更新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2)对爆管频率高、漏损严重、管网水质差等运行工况不良的管道,应及时 进行修复和更新改造。3)编制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计划时,应综合分析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管 网安全运行、管网水质改造、严重漏水和频繁爆管的管道、管网布局优化和原有 管道功能的恢复。4)在实施管道修复和更

47、新改造之前,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切实可行 的修复和更新改造方案。5)新建及更新改造的管道宜进行管网模拟计算,优化方案,减少滞水管段 避免流向和流速发生变化时影响管网水质。7.2.2. 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方法选择1 管网检测及评估1)确定管网修复和更新方法前应进行管道检测与评估。2)管道检测可采用 CCTV 检测、取样检测和电磁检测等方法。管道检测内 容应包括:缺陷位置、缺陷严重程度、缺陷尺寸、特殊结构和附属设施等。3)供水管道检测与评估应包括:确定缺陷类型、判定可否采用非开挖或开 挖修复工艺、确定选用的工艺方法类型。4)管道检测与评估应提交报告并及时归档。2 方法选择原则 管道修复方法应根

48、据管道检测与评估结果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建道路及交通繁忙、支管弯管少、不易开挖等地区供水管道的修复更 新,宜选用非开挖修复技术。2)支管、弯管多的复杂管段,不宜采用非开挖修复。3)管道缺陷只在极少数点位出现的管段,宜采用局部非开挖修复;管道缺 陷在整个管段上普遍存在的管段,宜采用整体修复方式。4)管体机构良好、仅存在功能性缺陷的管段,宜采用非结构性修复;有严重结构缺陷的管段,宜采用结构性修复。7.3. 实施要求1)以漏损水量分析、漏点出现频次及原因分析为基础,明确漏损控制重点, 制定漏损管网修复和更新改造控制工程方案。2)加强新建管网设计管理,合理规划供水网络。加大推广新型管材,

49、如球 墨铸铁管材等,避免使用易腐蚀钢管、灰铸铁管等,以保证供水安全及水质安全。 选择适合的接口形式,避免采用刚性过强的接口。3)严格管网验收管理,保证供水管道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国家 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管线工程施工,不可随意减少、变更施工工序。工程完毕后做 好打压试水试验,以确保管网可以安全运行。4)供水管网修复和更新工程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 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新铺设管道的材质应 按照接口安全可靠性高、破损概率小、内壁阻力系数低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的原 则进行选择,并应符合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5

50、)管道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应符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给 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6 )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141)。8. 管网维护及管理供水管网的漏损管理是减少管网漏损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计量误差损 失管理、分区计量管理、压力调控管理、信息化管理和管网安全管理及绩效考核 制度等措施。8.1. 计量损失管理8.1.1. 计量误差控制 计量误差包括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和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失水量。计量误差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计量水表精度来实现,包括将精度较低的普通水 表更换为精度较高、量程较大的高精度计量表具、定期校准用户水表等措施。

51、8.1.2. 其他损失水量控制其他损失水量主要表现为未注册用户用水和用户拒查等管理因素导致的损 失水量。供水单位应建立用户注册登记制度,对所有用户进行注册登记管理,并 应对用户信息进行动态维护,加强计费用水的收费管理。8.1.3. 免费水量损失控制 通过加强对免费用水的计量,规范免费用水管理,减少漏损。8.1.4. 实施要求1)供水单位应建立计量管理考核体系,对不同性质用水进行分类,并对各 类用水进行计量管理。2)计量表具的类型和口径应根据计量需求和用户用水特性选配与调整。3)计量表具应安装在易于维护和抄表的位置,户用水表宜安装在户外。4)表具口径在 DN40 以上且用水量较大或流量变化幅度较

52、大的用户水表, 其量程比不宜小于200。表具口径在DN40(含)以下的用户水表,其量程比不应小 于80,其中非居民用户的水表量程比不宜小于100。5)供水单位应每年对居民用户总分表差损失水量和非居民用户表具误差损 失水量进行测试评定。6)供水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未注册用水行为的管理,减少未注册用户 用水户的用水量,减少管理因素导致的水量损失。7)绿化、市政道路喷洒等用水应装表计量,消火栓用水宜装表计量,并应建立相应的水量管理台账,不得擅自开启消火栓、排放阀。8.2. 分区管理8.2.1. 分区方式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网系统,应采用分区管理的方法量化漏损水量的区域分 布,有针对性地开展漏损控制。根

53、据管网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可 采用独立计量区或区域管理两种分区方式。独立计量区(DMA )直接面向用户层面,被定义为供水系统中一个被切割 分离的独立区域,通常用关闭阀门或安装流量计,形成虚拟或实际独立区域。通 过对进入或流出这一区域的水量进行计量,并对流量进行分析来定量泄漏水平, 从而有利于检漏人员更准确、快速定位管网漏损点,并进行主动漏损控制。区域管理指在综合考虑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水压分布、供水规模等因素, 将整个供水管网分为若干供水区域,相邻供水区域相对独立,但通过连通管道相 联系。供水管网合理的区域划分,可以均衡区域供水量,避免局部压力过大,减 少漏损量。分区后管网的输水和

54、配水功能明确,易于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易于 管网的维护管理。8.2.2. 实施要求1)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网系统,应采用分区管理的方法量化漏损水量的区域 分布,有针对性地开展漏损控制。2)根据管网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可采用独立计量区(DMA) 或区域管理两种分区方式。分区管理范围应由大到小逐级划分,形成完整的水量 计量传递体系和压力调控体系。3)供水单位应根据计量区域水平衡分析结果,制定对应的漏损控制目标和 方案,实施差异化管理。4)独立计量区应根据管网拓扑结构、管线长度和用户数量等进行划分。5)独立计量区建设和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进水口应安装适宜的流量计量设备,同时宜安装压力监

55、测设备,流量和压力监测数据宜采用远传方式;进水口流量计量设备应具备较好的小流量测量性能; 夜间用水量较大的用户应单独监测;封闭运行前应进行零压测试;应通过流量、 压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评估区域漏失水平,确定合适的漏失预警值,快速发现 管网新产生的漏点。6)分区管理的管网在建设和封闭运行过程中,应采取监测分析等措施,保 障管网水质安全。7)供水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网区域建立独立计量区,通过监测夜间最 小流量测算管网背景漏失水量。8.3. 压力调控管理8.3.1. 压力调控方式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水压与漏失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在保障用水户压力需求 的同时,尽量降低管网压力,既省能耗,又能减少漏失水量

56、。压力调控管理指满 足供水服务压力标准的前提下,供水单位应根据水厂分布、管网特点和管理要求, 通过压力调控控制管网漏失。供水管网中压力分区、压力控制原理相同,通过合 理的管网分区之后,在各个分区有针对性地实施压力调控,采取局部增压和减压 的方式,如果分区压力过高,可以在分区入口安装减压阀,可根据全天不同时段 压力需求的不同进行压力调控。如果分区压力过低,可以进行局部增压,增设加 压泵站等措施,确保压力满足用户需求。8.3.2. 实施要求1)在满足供水服务压力标准的前提下,供水单位应根据水厂分布、管网特 点和管理要求,通过压力调控控制管网漏失。2)压力分布差异较大的供水管网,宜采用分区调度、区域

57、控压、独立计量 区控压和局部调控等手段,使区域内管网压力达到合理水平。3)供水距离较远的管网,宜通过设置管网中途增压泵站,采取逐级增压输 送的方法降低出厂水人网压力。4)压力控制宜采取逐步调减的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恒压控制、按时段控 制、按流量控制和按最不利点压力控制等方式。5)分区调度和区域控压时,宜采取设置远程控制电动阀门等应急保障措施。8.4. 信息化管理8.4.1. 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GIS 技术集数据采集、更新、查询、统计、制图等功能于一体,以其强大的 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功能,在供水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 GIS 系统可以获 取完整的管网拓扑结构、管道口径、长度、铺设年代

58、、用户位置等重要信息,有 效地对供水管网进行科学管理。GIS在供水企业管网管理中管理的数据可分为包 括基础地形数据、管线及设备设施数据、管网台账资料数据、设备安置远传数据、 现场与抢修业务分布数据几大类。 GIS 还可用于供水管网档案管理,管网运行及 爆管分析、管网破损信息管理、管网指挥抢修及管网水力模型动态模拟、供水调 度监测、固定资产管理、管网巡检管理等。供水单位在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时应遵循以下规定:1)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内供水管网及属性进行储存 和管理。2)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的有关规定。3

59、)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包括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下管线、阀门、消火栓、检测设备和泵站等图形、坐标及属性数据。4)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宜分层开发和管理。5)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与管道辅助设计系统间所用图例应统一。8.4.2. 供水SCADA调度监控系统SCADA 调度监控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供水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将自来水公 司管辖下的取水泵站、水源井、自来水厂、加压泵站、供水管网等重要供水单元 纳入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SCADA 调度监控系统通过在整个供水区域内设置压力、水质和流量监测点 实现对重要主干管、管网末梢、多水源结合部、用水集中区域的全面实时监控, 为供水管网生产调度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SCADA

60、 系统采集的数据可以进行运行 情况分析,并为管网数学模型系统提供校核依据。供水单位在建立 SCADA 系统时应遵循以下规定:1)SCADA 调度范围为整个供水管网和管道附属设施、管网系统内的增压 泵站、清水库及水厂出水泵房等。2)应根据用水量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分类分布和管网压力分布等情况, 建立用水量和管网压力分析系统。3)供水单位应建立满足调度需求的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管网各监测点 压力、流量和水质;水厂出水泵房、管网系统中的泵站等设施运行的压力、流量、 水质、电量和水泵开停状态等;调流阀的启闭度、流量和阀门前后的压力;大用 户的用水量和供水压力数据等。4)供水单位应进行管网优化调度工

61、作,在保证城市供水服务质量的同时降 低供水能耗。8.4.3. 管网数学模型系统供水管网数学模型指利用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数学算法模拟管网中水流运 动和水质的变化,用以表达和分析管网内水流运动和水质变化规律及其运行状态 的应用软件系统。管网建模技术通常采用开放式的数据库体系,把地理信息系统 和资产信息系统技术集合在一起,有利于管网设计和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管理。供水管网水力模型主要有:宏观模型、微观模型和简化模型。1 宏观模型宏观模型根据水源及监测点等信息建模,在供水系统的大量生产运行数据基 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起来的有关管网参数间的经验数学表达式。宏 观模型一般用于需要进行大量

62、水力模拟计算的优化调度,所需数据少,建模快, 计算效率高,但适应范围有一定限制。由于是根据管网中所设的测流点、测压点 来建模,因而其输出量也只能是相应节点的压力及管段流量,无法了解整个管网 的水力运行工况。2 微观模型微观模型考虑供水管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建立在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以及 压降方程的基础上。即建立与实际管网系统相对应的,可计算、可直观显示、可 分析的管网数学模型。尽量完善地用数学模型描述管网中的各个元素,通过水力 模拟计算来表征系统中所有供水设施的运行状态。微观模型可获得所有管段、节 点、水源的工况参数,以及各小时的静态模拟工况和动态实时工况,因而建立给 水管网微观水力模型是建立管

63、网优化决策模型和水质模型的基础。3 简化模型简化模型是在微观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参数估计或水力分析,舍去 微观模型中对管网工况影响较小的管线,减少微观模型中的节点数和管段数,从 而提高管网水力模拟计算的速度,达到用小规模模型模拟大规模供水管网运行工 况的目的。简化模型可缩短管网水力计算时间,从而缩短管网水质计算时间,但 是会导致管网水力、水质计算精度下降。4 建立模型的基本原则1)供水单位宜采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建立管网数学模型,包括水力和 水质模型。2)管网水力模型应具备:水力平差计算和多工况运行校核计算;管网运行 状态在线模拟;管网运行状态评估。3)管网水力模型可根据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进行校核,并满足 90%的 节点压力模拟计算结果与压力监测点数据平均误差应小于20kPa; 90%的管段流 量模拟计算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