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刍议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3447397 上传时间:2022-06-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刍议(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刍议 改革再一次卷土而来,三门主干课程语文、数学、外语的比重新鲜出炉,它们不再平起平坐,外语还可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再者数学难度逐年下降,区分度也随之减弱;而未来的语文,广度、深度都在扩大,是决定学生档次的一个最重要关节,现在这形势“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可谓实至名归呀!语文水平的提高注重平时的积累,临时抱佛脚那只能鸡飞蛋打,所以小学不抓、中学不牢,那就只能坐等失败。 学生的学校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塑造人品质、性格的最直接方式。语文课文对事物的刻画基本都是积极的描述、能够激励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积极的态度。情感语文课堂好比一个虚拟的社会,不

2、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思维,还让学生在无声的世界中学会了处事待人之道。所以,对于语文教学,老师能否把这种意境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语文老师对学生真诚的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一语中的,道出了老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树立自己的威信、地位。这一点上,笔者觉着不局限于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严肃、庄重,更多的是要求语文老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正所谓“以今率人,人若身先”,“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老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

3、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为什么学生喜欢听某个老师的课,乐意服从某个老师,而这个老师的课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会好?这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了。正是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了学生、感染了学生,学生不忍心“伤害”这个老师,不知不觉地就转化为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 二、适当的语言气氛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设计中,单纯地按部就班分段落,学词语释义,总结中心思想,已然使课堂过于平静,毫无生趣。而情感课堂,要求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需求,“投其所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因子,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课本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喜忧,体会广阔的情怀。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适当释放自己的热情,声情并茂地

4、再现画面,让学生在高低起伏的音符中去感受语言的力量,去寻找心灵的冲击,激发他们内心的共鸣。还记得大堰河,我的保姆那首诗么?用极富热情和强烈地感情、放荡不羁的排比来抒发了自己对乳母的回忆和追思,生动刻画了一个伟大的慈母形象。老师若是能通过一定的情感注入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来引导、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慈母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情怀,达到师生、作者的情感共鸣。有诗句曰“润物细无声”,是的,语文教学是与情感教育分不开的,它拥有强大的正能量,能增进师生沟通、心灵共鸣,是一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良方。 三、适时开展情景再现表演 语文,它就是一个个小故事的传递,一个个有生命的画面的展现,老师要

5、结合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情景再现的表演活动,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文章描绘的意境、情感,比如从中,可以让学生感知艰苦,学会珍惜;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友谊,学会真诚。二是在组织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学会合作,分享等。比如一个都不能少,分角色表演电视台的演播室、大排档、回村途中、回村后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份执着、坚定、真切。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再现父亲、儿子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参透直面挫折的意义。 四、将语文的美作为一种精神来宣扬 数学的美在于紧锣密鼓的逻辑关系,而语文的美则在于文字的表现力上,文字组合就像拼图,能给人展示出一幅幅不同

6、意境的画面,激发人内心无限的遐想和希冀。是的,语文教材有丰富的表现力,文字组合就像拼图,能给人展示出一幅幅不同意境的画面,激发人内心无限的遐想和希冀,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是的,语文文字拼图能带我们置身祖国的美好山河,感受人间的冷暖苦甜,领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气概,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们应该把语言的这种美看做一种精神来敬仰、来宣扬,内心充满了敬意,以欣赏的态度来“悦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参透做人的道理,明理知轻重。 总之,情感语文教育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大驱动力,正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和聪慧,融合情感教育于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领略开阔的意境和高尚的情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让学生不仅能够真正学习,更能学会待人处事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孙英华.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 学周刊,2012(21). 2 何耿怀.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之探讨J. 成才之路,2012(03). 3 易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对策及创新实践J. 新课程,2011 (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