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两区交流材料(报省)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3282994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诸暨两区交流材料(报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诸暨两区交流材料(报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诸暨两区交流材料(报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诸暨两区交流材料(报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暨两区交流材料(报省)(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施“两区”建设打造“四大板块”全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从 2010 年起,诸暨市争取用5 年时间,集中力量建设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 8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 50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等“十区五十园”现代农业园区,以及 20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着力打造东部香榧茶叶、 南部粮油果蔬、 北部珍珠粮经和中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现代农业“四大板块” ,全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具体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健全三大保障,推进工作开展着力构建“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专家咨询团队、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园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批领军企业、一个区域品牌”的“八个一”推进机制,健全三大保障,强化政府推动。一是健全组

2、织保障。 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门研究,把“两区”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农业工作重要内容。专门成立一套工作班子,市政府成立市长任组长的“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市农业局设立工作办公室,镇乡(街道)成立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班子。 建立一个专家咨询团队, 聘请省农业厅、省农科院、 浙江大学的专家和学者, 提供“两区”建设咨询服务;抽调市级中高级责任农技人员和相关部门骨干力量,成立巡回服务队伍。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突出科技、市场、信息,提供“两区”建设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全程服务。二是健全规划保障。市政府专门下发 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把“两区”建设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

3、划的重要内容。编制完成诸暨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0-2015 年)和诸暨市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同时,启动北部湖畈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等 2 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专门制定分年度建设计划, 今年启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 4.5 万亩,以及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和 5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 8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三是健全政策保障。今年,我市出台 关于扶持推进第一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安排 6614 万元资金配套“两区”建设。其中,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补助50 万元;围绕建设一个园区、一批领军企业、 一个区域品牌, 对现代农业综合区内种植业主导产业示范区项目每个补助40-50 万

4、元、特色农业精品园项目补助 10-20 万元;现代农业综合区外的种植主导产业示范区项目每个补助20-30 万元、特色农业精品园项目补助10-20 万元。并另行安排 1200 万元,分四年扶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二、集聚三大优势,建设特色样板切实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要素集2聚和流入的洼地, 着力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先进科技集聚和高效模式的推广应用, 集成建设特色农业新样板,强化特色带动。一是集聚优势产业。 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续建粮食生产功能区3 个,核心区面积4643 亩;启动新建 15 个重点产粮镇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4.5 万亩。集聚建设香榧、 茶叶、

5、食用笋为主导产业的东部山地现代农业综合区,总面积 2.89 万亩;建设珍珠、果蔬为主导产业的北部湖畈现代农业综合区,总面积2.5 万亩;建设茶叶、香榧、生猪、蛋鸭、水果、竹等主导产业示范区;推进标准茶园创建,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板块化发展。二是集聚先进科技。坚持“两区”建设为平台,今年重点培育科技示范户2465 户,推广水稻主导品种35 万亩,其中超级稻 15 万亩;新推广插秧机等农业机械 300 台套;集成应用蔬菜瓜果标准化、 多样化、 无公害生产、 机制名茶和畜禽清洁健康养殖、 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 建设一批水稻、茶叶、生猪、水果等农机化示范基地,新建

6、喷滴灌、钢管大棚等设施农业基地 1500 多亩,完善提升国家级、省级种畜禽场,推动科技成果在园区内的集成推广和转化应用。三是集聚高效模式。 坚持高效生态循环原则, 建成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 203 个,总池容 2.5 万立方米, 以及沼气输送管网 1.5 万米、沼液输送管网 8000 米,以东和十里坪、枫桥永3宁等基地为样板,形成“猪 -沼 -果(蔬、茶、渔) ”等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早稻 +草莓”、“西瓜+ 单季晚稻”、“蔬菜+ 晚稻”、“油菜+ 单季晚稻”等“千斤粮万元钱”高产高效模式 10 多万亩次, 以及鱼蚌混养 8 万亩,推广绿肥种植 13 万亩,加快推进农作制

7、度创新,三、创新三大机制,打造产业高地着力推进生产、 经营和服务机制创新, 引导农业转型升级,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为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高地,强化创新促动。一是创新生产机制。遵循市场导向, 大力推进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和差异化发展。全市建成64 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农产品 86 只次,大力进推广主导产业名特优精品种,全面推进“两区”良种应用和“三品”认证的全覆盖。深入实施“两区”农产品生产记录、产地准出制度,建立 2 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点和10 个农产品产地准出示范点,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实行生产全程动态监测

8、,保障“两区”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创新经营机制。 按照工业化的理念、 专业化的分工和社会化的服务, 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对“两区”建设的联结带动作用,建设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服务中心10 家,新推广早4稻机械化插秧 3.6 万亩,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代耕、代种、代收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扩大订单生产。积极引导工商企业、社会资本、 外商外资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提高园区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推进优质要素集聚和优势产业的集群。三是创新服务机制。 按照全国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创建要求, 着手建设农技推广、 动植物疫情防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

9、监管“三位一体”的镇乡(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健全政府农技推广体系。 进一步深化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落实工作责任, 健全工作考核, 全面推进“两区”建设首席农技专家和责任农技人员对口联系指导和全程跟踪服务。 加强农业信息中心和农产品营销管理中心建设,健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四、推进三产联动,引领农业增效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和多功能拓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强龙头带动。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总面积 1000 亩,已落地建设8 个项目,

10、 出让土地 334 亩,启动建设 3 个项目,其中1 个项目完成厂房钢结构主框架安装。重点培育46 家市级农业规模企业和32 家“苗子”企业,组织3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范化创建,落实政策资金350 万5元,新增农业贷款担保 2000 多万元,打造产销联结紧密、带动强劲的领军型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增强联结带动, 健全产销对接,提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增值。二是加强市场拉动。 立足“建得起、买得出、有钱赚”,大力建设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 健全现代营销服务, 重点培育华东国际珠宝城等 6 家农产品专业市场; 积极依托浙江省农业博览会、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绍兴

11、市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和诸暨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等平台,加强外出展示展销服务, 并扶持奖励当年新开的茶叶连锁店和窗口, 推进特色农产品外设窗口、 外进超市、 农超对接和外向出口。 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强化品牌经营,提高市场美誉度。三是加强休闲促动。 配套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扎实推进休闲观光农业、 森林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发展和规范化建设, 建成休闲观光农业 (农庄、农家乐) 108 家,依托特色产业、优质产品、规模基地、高效设施,紧密衔接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丘陵山地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古越文化历史资源, 进一步拓展了农业绿色景观、 农事体验、科研教育、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形成新型农业形态,赋予农业新的内涵,引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