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方言的阳声韵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3219708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西临汾方言的阳声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临汾方言的阳声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临汾方言的阳声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山西临汾方言的阳声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临汾方言的阳声韵(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西临汾方言的阳声韵 摘 要:古咸山深臻摄今临汾方言没有文白异读,宕江曾梗摄则叠置着文、白两个层次。文章以田野调查所得的17个方言点的材料为主,分别对咸山深臻摄以及宕江曾梗摄两个层次的韵类分合情况进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阳声韵归入阴声韵、入声韵的情况及其规律。 关键词:临汾方言 阳声韵 韵类 文白异读 一、临汾方言概况 汉语官话方言研究(钱曾怡,2010)依据入声的有无、去声是否分阴阳、阴平与去声是否同调、清、次浊入的归派等分区标准,将永和、大宁、隰县、蒲县、汾西划为晋语吕梁片,安泽划为晋语上党片,霍县、古县、洪洞、临汾、浮山、翼城、曲沃划为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襄汾、侯马划为中原官话绛州

2、小片,吉县、乡宁划为中原官话汾河片解州小片。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在汉语官话方言研究分区标准的基础上,以宕江曾梗通摄文读合流作为补充条件,分区结果与汉语官话方言研究相同(见图1)。 图1:临汾的方言分区 二、咸山深臻摄的韵类分合及其具体音值 临汾方言咸山深臻四摄没有文白异读,宕江曾梗通五摄则有着成系统的文白异读。下面将分别进行描写和分析。 (一)咸山深臻摄韵类分合类型 表1:韵类分合类型 韵摄 韵尾 音值 方言点 咸山 -?尾 ?、i?、u?/?、i?、u? 汾西/霍州 -n尾 an(n)、ian(i?n)、uan、yan(y?n) 曲沃、洪洞、古县、临汾、浮山 鼻化 ?、i?、u

3、?/?、i?、u?、y?/ a?(?)、ia?、ua? 大宁、安泽/蒲县、侯马/隰县、永和 纯口音 ?、i?、u?、y?/a、ia、ua、ya 吉县、乡宁、翼城/襄汾 深臻 -?尾 ?、u?/?、i?(i?)、o?(uo?/u?)、yo?(y?/y?) 大宁开合口/汾西、霍州、隰县、永和、安泽、乡宁、翼城 -n尾 i?n、y?n/en(?n)、ien(i?n/in)、uen(u?n)、yen(yn) 大宁齐撮口/曲沃、襄汾、洪洞、古县、临汾、浮山 鼻化 ei?、iei?、uei?、yei? 蒲县、侯马 纯口音 ei、iei、uei、yei 吉县 表2是相应的例字。 表2: 方言点 咸摄 山摄

4、深摄 臻摄 甜开四定 看开一溪 关合二见 全合三从 沉开三澄 心开三心 婚合一晓 运合三云 霍州 ?i?35 k?312 ku?312 ?y?35 t?35 ?i?312 xu?312 y?53 洪洞 t?in24 k?n21 kun21 ?yn24 t?en33 ?ien21 xuen21 yen53 安泽 t?i?21 k?213 ku?213 ?y?21 t?21 ?i?213 xu?213 y?53 蒲县 t?i?13 k?51 ku?51 ?y?13 t?ei?13 ?iei?51 xuei?51 yei?33 隰县 t?ia?24 k?a?55 kua?41 ?ya?24 ?24

5、?i?41 xuo?41 yo?55 吉县 t?i?24 k?i?i33 ku?312 ?y?24 t?ei24 ?iei312 xuei312 yei33 襄汾 t?ia24 k?a21 kua21 ?ya24 t?n24 ?i?n21 xu?n21 y?n53 由表1、表2可看出,临汾方言咸山摄与深臻摄没有发生合并,但襄汾的咸山摄与果、假摄以及咸山摄的入声发生了合并,吉县深臻摄的ei、uei与蟹、止摄以及曾梗摄的入声发生了合并,具体如表3、表4。 表3: 方言点 咸山摄 果摄 假摄 南咸开一泥 件山开三群 段山合一定 全山合三群 茄开三群 沙开二生 襄汾 na24 ?ia53 tua53

6、?ya24 ?ya24 ?a21 假摄 咸山入 牙开二疑 花合二晓 斜开三邪 八山开二帮 甲咸开二见 挖山合二影 ?ia24 xua21 ?ya24 pa21 ?ia42 ua42 表4: 方言点 深臻摄 蟹摄 止摄 曾梗入 林深开三来 村臻合一清 杯合一帮 亏合一溪 特曾开一定 迫梗开二帮 或曾合一匣 吉县 lei24 ?uei312 pei312 k?uei312 t?ei312 p?ei312 xuei312 (二)咸山深臻摄的具体音值 由表1、表2可看出,咸山摄主元音较低,深臻摄主元音较高。大体来说,各摄的主元音音值分别为,咸山:a/?、?/?,深臻:e/?。 按其鼻尾消变程度可分为三

7、大类:(1)带-?尾或-n尾;(2)鼻化韵;(3)纯口音韵。各类阳声韵的鼻尾消变速度是不均衡的,各韵尾类型的方言点数如下: 咸山 深臻 鼻尾 7 15 鼻化 6 2 元音 4 1 从分类统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类韵的鼻尾消变速度不一,从快到慢依次为:咸山深臻。 三、宕江曾梗通摄的韵类分合及其具体音值 (一)文读层阳声韵韵类分合类型及其具体音值 1.韵类分合类型 表5:文读层阳声韵韵类分合类型 类型 阳声韵 具体 方言点 1 宕江曾梗通 ?、i?、u?、y?/ ?、i?、uo?、yo? 曲沃、襄汾、吉县/侯马 2 宕江曾梗通 宕江 ?、i?、u?/ ?、i?、u? 汾西、蒲县、洪洞、古县、临汾

8、、浮山/霍州、乡宁 ?、i?、u?/ a?(?)、ia?、ua? 大宁/隰县、永和、安泽 ?、i?、u? 翼城 曾梗通 ?、u?/ e?(?)、ie?(i?/i?)、ue?(u?)、ye?(y?/y?) 大宁开合口/汾西、蒲县、隰县、永和、安泽、霍州、乡宁、洪洞、古县、临汾、浮山、翼城 i?n、y?n 大宁(齐撮口) 表6是相应的例字。 表6: 方言点 宕摄 江摄 曾摄 梗摄 通摄 帮开一帮 广合一见 讲开二见 等开一端 京开三见 永合三云 红合一匣 穷合三群 吉县 p?312 ku?53 ?i?53 t?53 ?i?312 y?53 xu?24 ?y?24 侯马 p?31 kuo?44 ?i

9、?44 t?44 ?i?31 yo?44 xuo?324 ?yo?324 洪洞 p?21 ku?42 ?i?21 te?42 ?i?21 ye?42 xue?24 ?ye?24 霍州 p?312 ku?33 ?i?33 t?33 ?i?312 y?33 xu?35 ?y?35 大宁 p?31 ku?31 ?i?31 t?31 ?i?n31 y?n31 xu?24 ?y?n24 安泽 p?213 ku?423 ?i?423 t?423 ?i?213 y?423 xu?21 ?y?21 翼城 p?31 ku?33 ?i?33 t?33 ?i?31 y?33 xu?13 ?y?13 图2:文读层韵类

10、分合类型 由图2可知,类型1(宕江与曾梗通发生了合并)主要分布在西南角和南部的四个方言点,其他十三个方言点都属于类型2(宕江与曾梗通没有发生合并)。 2.具体音值 由表5、表6可看出,就文读层而言,类型1宕江、曾梗通摄的主元音一致,音值为?/?。类型2宕江摄的主元音以低元音为主,曾梗通摄的主元音较高;宕江摄主元音音值为a/?/?、?,曾梗通摄主元音音值为e/?。按其韵尾类型可分为三大类:(1)带-?尾或-n尾;(2)鼻化韵;(3)纯元音韵。 (二)白读层阳声韵韵类分合类型及其具体音值 1.宕江摄 每个方言点的宕江摄都有白读。 (1)韵类分合类型如表7。 表7: 方言点 开口一等 开口二等 开口

11、三等 合口一三等 帮系 非帮系 知庄 见系 知章 非知系 帮系 非帮系 帮忙 狼炕 窗双 项巷 张裳 娘墙 房放 光王 永和 u? u? u? ie ? ie u? u? 隰县 uo ? uo i? ? i? uo uo 大宁 uo uo uo ie ? ie uo uo 汾西 ? ? u i ? i ? u 安泽 uo uo uo uo 霍州 ? ? ? ? i/i? ? ? 洪洞 o o o io o io o uo 古县 u? u? u? u? u? y? u? u? 临汾 ? ? ? ? ? y? ? ? 浮山 ? u? ? ? u? y? ? u? 翼城 u? 曲沃 ? ? ? y?

12、 ? 侯马 uo ?/i? 襄汾 ? ? u? ? ? i? ? u? 乡宁 ? ? u? ? i? u? u? 吉县 ? ? uo ? y? uo uo 宕江摄白读齐齿呼都与蟹、止、假摄合流。开合口两呼(除霍州外)主要与果摄合流。部分方言点开合撮三呼还与宕江摄入声韵合流。据此,可将临汾方言宕江摄白读分为三种类型: A.宕江白=果=宕江入,这一类型见于洪洞、临汾、古县、浮山、襄汾、曲沃、翼城、侯马、乡宁、吉县等没有入声的方言中。 B.宕江白=果宕江入,这一类型见于永和、大宁、隰县、汾西、蒲县、安泽等有入声的方言中。 C.宕江白果宕江入,这一类型仅见于霍州。 表8、表9是相应的例字。 表8:开口

13、呼合口呼白读 类型 方言点 宕江白 果摄 宕江入 开一 开二 开三 合一三 开一 合一 开口 合口 帮 狼 窗 张 放 光 拖 歌 婆 货 落 搁 郭 A 洪洞 o o o o o uo o o o uo o o uo 古县 u? u? u? u? u? u? u? u? u? u? u? ? u? 临汾 ? ? ? ? ? ? ? ? ? u? ? ? u? 襄汾 ? ? u? ? ? u? ? ? u? u? u? ? u? 吉县 ? ? uo ? uo uo ? ? uo uo uo ? uo B 永和 u? u? u? ? u? u? u? u? u? u? ? ? u? 大宁 uo

14、uo uo ? uo uo uo uo uo uo ? ? u? 汾西 ? ? u ? ? u ? ? ? u ?u ?u u? C 霍州 ? ? ? ? ? ? u? ? u? u? u? ? u? 由表8可看到,A、B(除永和“张”字读音外)全部与果摄读音合流,C类霍州白读?自成一类。 表9:齐齿呼撮口呼白读 类型 方言点 宕江白 蟹 止 假 宕江入 开二 开三 开四 开三 开三 开三 开二 巷 墙 迷 奇 且 脚 学 A 洪洞 io io i i ie io io 古县 u? y? i i i? y? y? 临汾 ? y? i i i? y? y? 浮山 ? y? i i i? y? y

15、? 曲沃 y? i i i? y? y? 襄汾 ? i? i i i? i? i? B 永和 ie ie i i ie i? i? 隰县 i? i? i i i? i? i? 汾西 i i ? ? i y?u i? 安泽 i i i? y? i? C 霍州 i/i? i i i? y? y? 由表9可看到,宕江摄白读齐撮两呼全部与蟹、止、假摄读音合流,A类与宕江入合流。 (2)具体音值 宕江摄白读都为纯口音韵,但音值有所区分。A类开齐合撮四呼主元音多为央、后元音(以?、?为主);B类开合两呼主元音多为后、高元音(以o、?为主),齐撮两呼为前、高元音(e/?、i);C类开合两呼主元音为?,齐撮两

16、呼主元音为?、i。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宕江摄白读主元音呈高化趋势。A类方言点处在临汾南部,B类、C类处在临汾北部。因此,从地域上来看,南部高化慢,北部高化快,汾西方言主元音已高化为?、i。就韵类上来看,齐撮两呼高化快,开合两呼高化慢。 2.曾通梗摄 每个方言点的曾梗摄都有白读。永和、隰县、大宁、安泽、汾西、翼城、乡宁七个方言点的通摄没有白读。 (1)韵类分合类型如表10。 表10: 方言点 曾通摄 梗摄 开一 合一 合三 开三 开二 合二 合三 开三 开四 灯 红 穷 蝇 棚/生 横 兄 赢/影 听 永和 ie ia/? ya ye ie ie 隰县 i? i?/? y? i? i? 大宁 i

17、e ie y ie ie 蒲县 ei? uei? yei? i? ? u? y? i? i? 汾西 i ei uei i i 安泽 i ie y i i 霍州 i ? i i 洪洞 en uen yen ie ? u? ye ie ie 古县 ?n u?n yn i? ? u? i? i? i? 临汾 ?n u?n yn i? ? y? i? i? 浮山 ?n u?n yn i? ? u? i? i? i? 翼城 i? ? u? i? i? 曲沃 ?n i? a i? i? 侯马 ue? i? 襄汾 ?n u?n i? i?/? i? i? i? 乡宁 i? ia i? i? 吉县 ei ue

18、i yei i? ia/a ya i? i? 由表10可看出,曾通摄开合撮白读并入深臻摄,齐齿呼白读与梗摄齐齿呼合流,梗摄开口二等与开口三、四等处于分立的状态。 (2)具体音值 由表10得知,曾通摄(曾开三除外)白读主要是鼻化韵或-n尾韵(吉县为纯口音韵)。曾开三、梗摄白读都为纯口音韵,曾开三与梗开三、四读音合流。 曾通摄(曾开三除外)白读全部并入深臻摄,主元音为e/?。曾开三、梗摄白读合流方向复杂,主元音复杂,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梗开三四白 按其合流方向的不同,梗开三四白可分为A、B两大类型: A.梗开三四白=蟹开三四,梗开二白梗开三白,方言点有:汾西、安泽、霍州。 B.梗开三四白=假开

19、三 又可分为: B1.梗开三四白=假开三咸山开三四入,梗开二白梗开二入,方言点有永和、隰县、大宁、蒲县。 B2.梗开三四白=假开三=咸山开三四入,梗开二白=梗开二入,方言点有洪洞、古县、临汾、浮山、翼城、曲沃、侯马、襄汾、乡宁、吉县。 表11、表12是相应的例字。 表11:类型A 方言点 梗摄 蟹摄 开二 开三 开四 开三 开四 棚/生 赢/影 听 闭 计 汾西 ei i i i(?) i(?) 安泽 ie i i i i 霍州 ? i i i i 表12:类型B 方言点 梗摄 假摄 咸入 梗入 开二 开三 开四 开三 开三 开四 开二 棚/生 赢/影 听 写 接 切 白 B1 永和 ia/?

20、 ie ie ie i? i? i? 隰县 i?/? i? i? i? i? i? i? 大宁 ie ie ie ie i? i? i? 蒲县 ? i? i? i? i? i? ? B2 洪洞 ? ie ie ie ie ie ? 古县 ? i? i? i? i? i? ? 临汾 ? i? i? i? i? i? ? 浮山 ? i? i? i? i? i? ? 翼城 ? i? i? i? i? i? ei 曲沃 a i? i? i? i? i? ei 襄汾 i?/? i? i? i? i? i? ei 乡宁 ia i? i? i? i? i? ia 吉县 ia/a i? i? i? i? i?

21、 ia B1类型的方言点有入声,B2类型的方言点入声已消失转化为阴声韵。乡宁梗开三零声母字“赢/影”白读与宕江摄白读合流。 A类型中梗开三四白音值都是i。B类型梗开三四白音值差别不大,主元音为?、e、?,全部与假开三文合流,且B2类型与咸山开三四入合流。 总体来看,A、B两种类型的梗开三四白音值差别较大。关于差别较大的原因,王洪君(1992)认为,“A型的蟹开三四与B型的咸山开三四入的主元音在中古时是相同的,都是三等?,四等e。这就提示我们,在三四等分立时,A、B型的梗开三四的音值大约是分歧不大的。两地的分歧应产生于三四等合流时:A型的梗摄像蟹摄那样,三等的?类并入了四等的e类,而B型的梗摄则

22、像咸山那样,四等的e类并入了三等的?类。山西白读层的出发点是不区分三四等韵的,因而梗摄齐齿呼的出发点应分两个次类型:A型ie,B型i?。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同为纯元音韵,同为前、中元音。后来A型的梗开三四白又与蟹开三四一起经历了元音高化,今音音值与出发点差别较大。”(P41) 2)梗开二白 有些方言点梗开二白主元音低,有些方言点主元音高。A、B两种类型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如表13、表14: 表13:类型A 方言点 梗摄白 蟹摄 假摄 开二 合一 开三 棚/生 杯 写 汾西 ei ei ia 安泽 ie ei ie 霍州 ? ei ia A类型中,梗开二白汾西、安泽主元音为半高元音e,分别与蟹合一、假

23、开三合流;霍州主元音为半低元音?,独立成韵。 表14:类型B 方言点 梗摄白 假摄 咸入 梗入 开二 开二 开三 开三 开四 开二 棚/生 加 写 接 切 白 B1 永和 ia/? ia ie i? i? i? 隰县 i?/? ia i? i? i? i? 大宁 ie i ie i? i? i? 蒲县 ? ia i? i? i? ? B2 古县 ? ia i? i? i? ? 临汾 ? ia i? i? i? ? 浮山 ? ia i? i? i? ? 翼城 ? ia i? i? i? ei 襄汾 i?/? i? i? i? i? ei 乡宁 ia ia i? i? i? ia B1中的永和、B

24、2中的襄汾、乡宁等梗开二白与假开二合流,主元音为低元音a/?。其余方言点或与假开三合流,或与梗开二入合流,主元音为稍高元音?、?、e、?、?。对此,王洪君(1992)认为“A、B型梗开二白的出发点音值是相同的, 它应是介于a与?之间的前元音, 即?,它在一些点低化并入a, 在另一些点高化并入?,形成现今的分歧。”(P42) 3)梗合二、合三白 表15是相应的例字。 表15: 方言点 梗摄 开二 合二 合三 开三 开四 棚/生 横 兄 赢/影 听 A 汾西 ei uei i i 安泽 ie y i i 霍州 ? i i B1 永和 ia/? ya ye ie ie 隰县 i?/? y? i? i

25、? 大宁 ie y ie ie 蒲县 ? u? y? i? i? B2 洪洞 ? u? ye ie ie 古县 ? u? i? i? i? 临汾 ? y? i? i? 浮山 ? u? i? i? i? 翼城 ? u? i? i? 曲沃 a i? i? 侯马 i? 襄汾 i?/? i? i? i? 乡宁 ia i? i? 吉县 ia/a ya i? i? 由表15可看出,大体来说,梗合二白、梗合三白分别与梗开二白、梗开三四白对应。 3.白读层阳声韵鼻韵尾的消变程度 宕江曾梗通五摄的白读层按其鼻尾消变程度仍可分为三大类:(1)带-n尾;(2)鼻化韵;(3)纯口音韵。各类阳声韵的鼻尾消变速度是不均衡

26、的,各韵尾类型的方言点数如下: 宕江 曾(除开三) 梗、曾开三 通 鼻尾 0 6 0 5 鼻化 0 2 0 2 元音 17 1 17 1 可以看出,就宕江曾梗通五摄白读层来说,曾(开三除外)、通摄鼻尾韵较多,最为稳定,宕江、梗摄消变最快,全都变为了纯口音韵。曾摄中开口三等消变最快,已变为纯口音韵。很明显,低元音后的鼻尾比高元音后的鼻尾易消变(宕江、梗曾通)。关于这一问题,张琨(1983)、王洪君(1992)、王临惠(2003)、张燕芬(2012)等学者一致认为,阳声韵尾的弱化、脱落与主要元音舌位的高低以及鼻韵尾发音部位的前后有关。主要元音影响鼻音韵尾的演变,往往是低元音后的韵尾先变而高元音后的

27、韵尾后变;鼻音韵尾消失的先后与鼻音的发音部位有关,其先后次序是由前往后,即-m最容易消失,而-?最为稳固,往往最后弱化、消失。他们分别列出了阳声韵尾的具体消变顺序,王洪君:梗宕(江)山(咸)一等、山(咸)其它臻(深)曾通(P49);王临惠:咸山深臻宕江曾梗通(P61);张燕芬:咸山宕江梗臻深曾通(P96)。就临汾方言来说,有些符合以上顺序,有些则不符合。如:主元音较低(以a/?为主)的宕江摄确实易消变,符合以上规律,而曾梗通摄则不符合以上规律,具体原因再作讨论。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赵日新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下)J.语文研究,1992,

28、(1). 王临惠.汾河流域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流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J.语言研究,2012,(4). 参考文献: 1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曹志耘等.汉语方言地图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崔容,郭鸿雁.大宁方言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4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龚煌城.十二世纪末汉语的西北方音(韵尾问题)A.第二次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C.台北:1986. 6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李荣.切韵音系M.北京:

29、科学出版社,1956. 8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乔全生.洪洞方言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0钱曾怡.汉语官话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0. 11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上)J.语文研究,1991,(4). 1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3王力.汉语音韵学A.王力文集(第四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14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5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6张琦,刘明华,李建校.永和方言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17张琨.汉语方言中的几种音韵现象J.中国语文,1992,(4). 18张琨.汉语方言中鼻音韵尾的消失A.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C.北京:1983:54. 19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1989. (刘丹丹 北京 清华大学文学院 100084)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