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3137535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 . . 第一章绪论1.简述木构架的优缺点为什么木构架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P2木构建筑优点:1)取材方便、易于加工2)适应性强、部空间灵活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缺点:1)木材成才周期较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拟严重2)木材易引发火灾,是比拟大的缺点,历来比拟重视消防,重视中用水中动植物作为装饰3)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4)易腐朽、易遭受虫蚁等破坏2.简述中国木构中穿斗式与抬梁式结构的区别,并画简图表示。按照结构体系,木构建筑可以分为哪几种?P3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联系起来,形成一榀榀屋架,柱上直接放檩条,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拱把柱子

2、串起来形成框架,整体性好,空间小,用于等南方地区,徽居一般用抬梁与穿斗相混合。优点:用材较小,山面抗风性较好,缺点:室柱密而空间不够开敞抬梁式:柱上搁梁,梁头搁檩条,梁上再用短柱支起较短的梁,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斗拱上,梁可达35根,主要用于北方与宫殿、庙宇等大规模建筑。井干式:最古老的形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承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以圆木或者矩形六边形木材平行层叠,接头用榫卯交叉咬合,主要用于东北林区、西南林区、用材量大,面阔和进深都受到木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比拟厚重,一般用于盛产木材的林区。3.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斗拱的演变:P4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所用是

3、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局部的重量。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3米左右。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清楚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名称:宋代称为“铺作清代称为“斗科或者“斗拱宋: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阑额清:柱头科、平身科、角科额枋4.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点:P5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真实: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有机:室空间可以灵活分割,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外的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单体立面:造形趋于程式化:三段式:屋顶、屋身、台基单体剖面:木结构艺术造

4、型合理线的动态感装饰与结构构造统一独具特色的第五立面:通过屋顶以与总平面的视觉感受间:四柱之间的空间;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是中国木构建筑平面、空间和结构的根本单元。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依次为“次间、“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侧脚:角柱向外倾斜使榫卯结合严密,柱子的中心线与柱脚的中心线发生了位移生起:在檐部和脊部有中间低两边高起的做法,是构造与艺术的结合,凹曲面是为了防水与通风。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梭柱:柱子上下两端均有收缩,略如梭形。5.P6屋顶的等级排列,以与主要屋顶轴测、立面、平面图庑

5、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囤顶,了解组合方式有:丁字脊、十字脊、勾连搭、重檐顶用两种屋顶形式设计建筑6.建筑群体的组合:P7-8以院落组合,单体平庸而群体优势显著,一般沿纵深方向开展,主轴线旁有平行的次轴线7.庭院的围合方式P88.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是穴居和巢居。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木骨泥墙、干阑式9.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10.按照开展模式中国古代建筑分: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11.工官制: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l周司空:国家最高的工官,因为主管人居空间而得名l-汉将作:将

6、作少府,将作大将;l唐、宋将作监:少将,少监;l隋设工部,掌管全国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仍设作监或少府;l明、清工部:营缮司所,营造司。l清康熙以后:工部大匠和监的副手称为少匠和少监12.有关建筑的著作和匠师1)鲁班:春秋鲁国,公输班2)伍子胥:春秋末,吴国原为楚国吴阖闾城(he,lv)公元514年设计者,后汉晔的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的建成过程中,“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大城周四十七里,陆八门,天八风,水八门,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3)冰父子:战国,都江堰排灌水利工程4)春:隋,州安济桥5)宇文恺:隋大兴城的规划修建者明窟图说6)喻浩:五代,擅长造塔,木经已佚7)诫:北宋营造法式,北宋的官书,

7、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8)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汴梁的情景9)米芾:北宋,将叠石之法用瘦、透、皴、漏四字加以概括10)秉忠:设计元大都,郭守敬,也黑迭尔阿拉伯11)蒯祥:明代城规划与故宫建设。府吴县香山人,曾任工部营缮所丞、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天安门等建筑工程。12)计成:明代,园冶13)样式雷:清宫廷建筑世家,雷兴旺是第一代14)鲁班经营造正式天一阁本明代15)工程做法那么例清,营造法原清,承祖16)考工记匠人周礼考工记齐国官书,发现的第一部有关建筑的书籍,记载了西周之事王城规划、城门、墙、宫殿部尺度、工程测量等容记载周朝礼制,记述了西

8、周的城邑等级。第二章古代建筑开展概况史前夏商周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原始社会:1.余河姆渡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2.仰韶文化:临潼寨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住房共分为五组,中间有一个广场,每组以一大房子为核心,居住老弱病残,对偶制,其他小房那么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3.龙山文化:家庭的私有,住屋形式:面积变小,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地面采用白灰面,防潮。材料出现土坯砖夏: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周:1.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简图与各局部

9、名称。p22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后室之间用廊子联结,门、堂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的空间,周围有檐廊环绕。1)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外廊,石砌暗沟卵石叠筑房屋基址下面设有排水管2)最早发现的两进院落,最早用瓦的建筑,第一次见到前堂后室的格局,第一次出现用“屏建筑3)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4)布局为前堂后室,“外有别,尊卑有序制度,男左女右。2.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拟高级的阶段。3.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平整光滑4.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那些开展?1地面建筑的开展,并出现了两种根本结构

10、形式2城市有了一定开展3建筑开始出现群的概念和院的空间形式4技术上出现瓦、三合土抹面春秋战国:1.城市建设顶峰,高台建筑普与2.建筑技术开展:1铁器:斧子、锯、凿,平榫该进成燕尾榫,不易脱落2筒瓦、板瓦广泛使用使雨水可以分流3砖的出现:主要用于地下:1.临潼始皇陵:1规模庞大,2建筑群体采用序列式,在平面上伸展的方式,平面伸展的空间意识。3建筑是意识的象征,陪葬“兵马俑是当时军队的状况,表现“入世的观念。4采用轴线2.平山王陵遗址P131图:金银错兆域图铜版,即此陵的陵园规划图。最早的建筑平面图。外绕两圈横长方形墙垣,为横长方形封土台。上并列五座方形享堂,分别祭祀王、二位王后和二位夫人。封土后

11、侧有四座小院。整组建筑规模宏伟,均齐对称,以中轴线上最高的王堂为构图中心,后堂与夫人堂依次降低,使得中心突出,主次更加清楚。汉:1.明堂辟雍图: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2.建筑技术:1)木构技术趋于成熟,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已经形成。斗拱普遍使用。2)屋顶形式丰富除硬山顶外,其他在汉代均已出现3)砖石结构类建筑兴盛:p29、p30,券拱、穹隆顶在西汉出现4)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阙:p31图阙门通道两边的附属建筑3.一池三岛山:汉代建造园林的一种模式,模仿东海中的

12、三座仙山,以求“长生不老,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4.东汉:佛教传入。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教建筑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兴盛,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1.陵墓:厚葬汉代薄葬,享受现实2.佛教建筑兴起:佛寺、佛塔和石窟。1)北登封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塔,十二边形十五层密檐式砖塔2)佛塔的类型:各自的代表与建造地点、年代密檐式塔:小雁塔、登封嵩岳寺塔楼阁式塔:大雁塔、应县木塔,虎丘云岩寺塔,报恩寺塔,开元寺塔,单层塔:登封慧善寺净藏禅师塔、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金刚宝座塔:大正觉寺塔3)定兴北齐石柱、萧景墓表p34图,柱上刻经文经幢,一种新的建筑类型4)石窟类型:塔院式:在印度称为支提窟,即以塔为窟的中心将窟

13、的中心柱刻成佛塔的形象佛殿式:窟中一般以佛像为主要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僧院式:在印度称毘珂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其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假设干,每窟供一僧打坐。5)最早的石窟:库车克孜尔石窟最早,公元34年敦煌莫高窟公元366年前苻坚建元二年,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建于北,天龙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栖霞山千佛岩隋:1.县安济桥p35图: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空腹桥,春。安济桥在建造上也有其独到的特点:桥身为单拱,跨度大,而弧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车辆行走;敞肩拱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拱纵向并列砌筑法,

14、每道拱券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补;桥台基址没有特殊设置,采用天然地基2.历城神通寺四门塔3.隋大兴城:宇文恺,发明比例尺、制作模型唐:1.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都料:唐代出现的一种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的技术人员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开展: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

15、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2.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3.佛光寺我国现存唐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金箱斗底槽。五代:根本处于停滞时期,材料上面有所开展,出现砖木混合结构,砖叠涩、砖斗拱相继出现砖木结构:虎丘塔、保俶塔、砖木结构:栖霞山舍利塔、灵隐寺双塔铁塔:光孝寺塔、东西铁塔北宋:1.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2.营造法式诫,是北宋政府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工程,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的,是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3.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

16、数制: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规定把“材作为造房的尺度标准,“以材为祖,材分八等。清代以“斗口为模数,分为十一等。4.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打破里坊制,所有的街道是向外的。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汴梁5.堆山叠石在城市环境中人为建造山水园林6.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北宋皇祐四年,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中央局部为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各出两间歇山顶抱厦,均以山面向前7.晋祠:圣母殿辽:承接唐末文化唐风,1.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我国现存的唯一木塔2.蓟县独乐寺:山门分心槽观音阁金:沿袭辽代的传统,又受到宋朝建筑的影响,既有北宋的纤丽,又有辽代色彩和少数民族

17、特色,辽宋结合的特点。佛光寺:文殊殿。善化寺唐宋时期建筑特点比拟唐宋城市规模庞大,规划严整里放制瓦解,街巷自由布局群体成熟的群体丰富变化的群体单体定型化、大体量的单体佛光寺大殿规模化、模数化的单体砖石建筑砖石技术开展:塔砖石技术进一步开展,白灰使用工艺与艺术工艺与艺术成熟工艺与艺术的拓展、彩画施工的水平较高出现分工园林艺术:花石纲:十船为一纲,都城长安城、城、大明宫、汴梁,平江图,清明上河图,佛教建筑佛光寺大殿、大小雁塔料敌塔,佑国寺塔,开元寺塔门窗板门、直棂窗格子门、格子窗、阑槛钩窗色彩色彩以暖调为主,红、白“五彩遍装青绿两色为主的“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天花平闇平棊、藻井家俱家俱低矮,席地而

18、坐普遍采用垂足坐的高桌椅、室空间相应提高元:1.元大都:秉忠,也黑迭儿阿拉伯与科学家郭守敬共同规划,是我国第一个按照考工记理想所设计的城市2.木构建筑:木材缺乏,没有很好的继承宋,利用天然弯木,不规那么。减柱造:在祠庙殿宇胆抽去假设干柱子,或取消檐斗拱,梁直接落在大额上,使柱子与梁直接联结。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假设干柱移位,或减少局部柱减柱法草栿:在天花板以上,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加工较精细。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月梁:天花板下面的明富,为取得柔美的效果,将梁的两端加工成下弯的曲线。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

19、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放置密且小的方格。平棊棋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明:1.硬山出现: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砖:春秋战国出现,汉代砖主要用于墓室2.琉璃得到了普与3.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明孝陵和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二者总体布局的形制是根本一样的,但孝陵结合地形,采用了弯曲的神道,陵墓周围数十里有松柏包围。而十三陵那么用较直的神道,山势环抱,气势更为宏伟。明代建成的天坛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建筑群处理的优秀实例。故宫的布局也是明代形成的,清代仅作重修与补充。它严格的对称布置、层层门阙宫宇和庭院空间

20、相联结组成庞大建筑群。明十三陵:十三个帝王共用一个神道建筑选址布局方式沿用明孝陵4.官僚地主私园兴旺:5.明代官式建筑形成一种与前不同的特色,形象较为严谨稳重,但不与唐宋的舒展开朗。强调柱子与梁直接交接,斗拱成为装饰。斗拱的作用减弱,昂成为装饰的构件,利用梁头向外挑出的作用来承托屋檐的重量。挑檐檩直接搁置在梁头屋顶出檐减小。简化施工,柱网规那么严谨,柱子取消生起,也无减柱法,侧脚逐步取消,梭柱、月梁也被直柱、直梁所取代。清:1.园林开展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3.住宅形式丰富多彩,百花齐放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饰水平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中国建筑的类型:祭祀礼制建筑坛庙城防商业

21、建筑民居建筑建筑聚落住宅园林建筑坟茔生产建筑豪华住宅宫殿建筑墓葬:陵寝圣贤之士“墓可称之为“陵第三章城市建设1.中国古代城市开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初期:相当于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夏都-斟鄩;商代城市:商城、盘龙城、殷墟。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崛起,促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开展的高潮。代表城市有:春秋淹城、曲阜鲁故都、燕下都故城、西汉长安、东汉。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这样,不仅各种功能要素划清楚确,城交通方便,而且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这一时期的代表城市有:邺城、隋、唐长安。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

22、的城市模式。北宋都城汴梁取消了夜禁和里坊制。2.城廓之制“之为城,城外为之廓 子城、罗城;或称城、外城;或称阙城、国城。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紫禁城;皇城或城;外城廓“瓮城:为了增强防御,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形成“瓮城。敌台:城墙每隔一定间距,突出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射击攻城的敌人,称敌台或“马面3.周礼。考工记中都城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含义: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左面为祖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朝廷宫室和市场占地一百亩。意义:对后来城市规划

23、有指导作用1提出以宫为主体进展规划2布局中表达了礼制秩序3正交道路网:当时的井田制4在规模上进展了计算,从整体规划上提供了便利4.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新建城市:根本上是平地起城。这种情况主要在早期,如先时期许多诸侯城和王城。二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汉以后的都城较多采用这种方法,如西汉初年倚旧城,建造长安新城;以与隋大兴城、元大都等。三是在旧城根底上扩建:如明初和,都属这一类型。其优点是能充分利用旧城的根底,为新都服务,投入少而收效快。5.中国古代城市根本特点1君权至上:都城建设的特点是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而展开。建设程序上也是先宫城、皇城,然后才是都

24、城区外郭城;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与相应的市政建设,最后才是一般庶民住处与手工业、商业地段。自汉至清,历代都城莫不如此。2非独立性,既是行政体系中的一环,又是功能网络中的一环3) 城乡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6.汉长安的建设:布局:城市外形不规那么;中轴线偏西;先有宫,后有城,宫中有宫;官民混杂道路系统:“八街“九陌陵邑制:东南与北面设置七座城市7.三国时的邺城都城-邺开创了一种布局规那么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里在北以后又称“坊。城市有明确有分区,统治阶级

25、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城市布局采用了中轴对称的布局方法,丁字形主干道,中轴线明确特点:1择中立宫,宫城居北2实行里坊制度,齐整严谨3市坊制8.南朝建康的建设:选址:位于淮河入江口地带,西临长江,北枕后湖玄武湖,东枕钟山,形势险要,风物秀丽。地形属于丘陵区,多起伏。建康城按地形布置的结果形成了不规那么的布局,城南的牛首山,作为天然的城阙,其它道路都是“纤余委曲,假设为可测。布局:宫城局部按规划布置比拟方正。宫城三套城,外层利用天然地形形成,以山为阙居住区:“里为自由街巷,坊、市局部比拟凌乱,不规那么,有明显的自发性。9.隋唐长安规划的特点:l继承古代建城传统:对称严谨、分区明确;街道严正。1宫城居

26、中,对称布置2旁三门3城郭制度:三套方城4封闭里坊制,独立设市l总结我国建筑群体与城市布局的经验,明显加强城市中轴线的作用,突出城市的主体建筑,使城市布局完整统一。l宫外加筑皇城,建立皇城制度,使官府、民居分开。缺点:土路下雨泥泞;街景单调;城市供水和漕运不便利10.北宋东京汴梁的建设:择端清明上河图l布局特点:1宫城在皇城偏北,三重城墙。宫城金水桥千步廊朱雀门2交通以水路为主,洛河水系五丈河、汴河、蔡河城市主要有四条水系,与护城河相连。3里坊、市解体:街巷系统形成4城市管理上的创新:消防制度建立,惠民药局l规划特点与影响:1由旧城改建而成,城市平面不十分规那么,道路系统有自发性2是一个商业都

27、会,军事、政治的中心地位下降3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宫城居中的布局4打破了传统封闭的里坊制度,街巷系统形成5打破了传统的市肆制度6服务业、商业得到开展,出现了商业一条街,并出现了夜市、瓦子、旅店、饭店等服务行业,商业分散全城。7完善的防火制度,为后代都城规划影响很大。东京城建筑密度很大,土地利用率高,防火问题也特别突出,北宋时就设立了专门的消防队和了望台,街道也不象长安那样砥直,反映出改建旧城的特色北宋城是我国都城建设的一种类型,是一个转折点,反映封建社会经济开展的趋势,是城市开放、商业开展的结果。11.元大都布局:方整规那么,旁三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突出的成就:水系设计。不规那么的水系与

28、规那么的道路网比照。城市布局严谨,道路整齐方正,井然有序元大都特点:1)保存金中都旧城,在其北边建新城2)形成大城、皇城、都城三重相套的城3)对河湖水系特别关注4)规整的街巷布局5)开发了两个系统的河湖水系6)突出都城的壮观景象。12.明清特点:1)皇城布局集成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一贯传统,礼制上较为规整。其规划布局完全符合“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传统2)在城市布局方面主次清楚,运用中轴线的规划方法,中轴线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象。3)明的商业区分布与元大都不同,除鼓楼外,又向南有所开展,其他如城的街道、水系都根本沿袭元大都的规划系统。13.明清城的特点与成就:特点:1)继承了三套城2规

29、正了旁三门,面朝后市3城市道路呈方格网4强调了中轴线,突出皇权布局:1以宫城为点进展选址2正交道路网形成城市的线3里坊形成城市的面4山环水抱,水源充足5建有城墙,保护其生存开展成就:1科学的水系设计,将金水河引入城壕,解决排水,惠通河与皇城连接起来,解决了南粮北运的问题2山水城市,大片水面与宫苑结合的水面组织工程设计3城市立体空间塑造,以与和形心的方法将建筑、公共建筑建在街道端部,形成对景。14.明的建设:它以独特的不规划城市布局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史是占有重要的地位。选址:优越的地理环境,新建宫殿避开原有的旧城,功能分区明确,宫城偏于城市东侧,未利用旧宫1依据当时地理、经济、军事需要,结合复杂多

30、变的地形,自由而有机的布置城市中各个要素。注重城墙建设,四重城墙,外城墙围合城与其自然的形态,大量采用砖建造。2分区明确:皇城区:城东;居民和商业区,城南;军事区:城西北3新宫采用标准的“左祖右社的布局15.地方城市的根底设施:一防御工程:即城濠、城墙与其附属设施。二水利工程:三道路与下水道:四邮驿设施:绘图:P50邺城平面图, P54汉长安城遗址平面,P58南朝健康平面,P64北宋东京城平面,P66元大都平面,第四章住宅与聚落春秋:根据仪礼记载,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由庭院组成,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为庭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

31、堂后为寝。汉代住宅形制:一种是继承庭院式,另一种是创建新制-坞壁,村落周围用来防御的围子。北和东:从北时期,贵族住宅的大门,用庑殿式顶和鸱尾,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侧建有围绕着庭院的走廊。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棂窗绕成庭院。宅第大门有些采用乌头门形式,有些仍用庑殿顶。庭院有对称的,也有非对称的。从隋到晚唐,有一个从廊院式到合院式的交叉过渡期。宋:到宋代,城市的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城市住宅形制亦成多样化。平面十分自由。宋代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屋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影壁相隔,形成标准的四合院。南宋江南住宅庭院园林化,依山就水建宅筑院。对后世江南城市住宅和私家园林

32、的建造有很大影响。元代: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元代住宅还有用工字形平面构成主屋的。明清两代:北方住宅以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的住宅,那么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的正南北。1.四合院:图1平面与建筑组成: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四合院为例。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在倒座以东,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作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设厕所。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院是家庭和主要活动场所。外院和院之间以中轴线上的垂花门相隔,界分外;院正北是正房,也称上房、北房或主房,是全院地位和规模最大者,为长辈起居处

33、;院两侧为东、西厢房,为晚辈起居处;正房两侧较为低矮的房屋叫耳房,由耳房、厢房山墙所组成的窄小空间称为“露地,常被作为杂物院使用,也有于此布置假山、花木的;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和正房的为抄手游廊,雨、雪天可方便行走。庭院面积大,院栽植花木,设鱼缸盆景,家人纳凉或劳作,形成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整体来说,比拟朴素淡雅。后院的后罩房居宅院的最北部,布置厨、厕、贮藏、仆役住房等;如住宅有后门,后门的位置在后罩房西北角的一间;院有井。后院是家庭服务用区。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清楚,秩序井然,宛如京城规制缩影。其中,门是分界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表达。无论多少进,主房(正房、厅)、垂花门必在中轴线上。大门

34、:偏在一侧;风水、私密性影壁:运用影壁组织门面空间,避邪祛刹垂花门:按主人的级别分,是身份的象征倒座:用作门房、客房、客厅正房:全宅地位和规模最大者,长辈起居之处厢房:晚辈起居之处耳房:两边都有,正房旁低矮处,主要用作卧室书房抄手游廊:雨雪天方便行走。由垂花门入,左右包绕庭院与正房的走廊称为抄手游廊超手廊,廊深一步单步或两步后罩房:女仆、杂物间、厨房露地:用作杂物院,可以堆放假山、花木。指正房两侧较低矮的房屋耳房厢房山墙和院墙所组成的窄小空间,常作为杂院使用,也有与此布置假山。前院:非请勿进,对外接待处院:家庭主要活动场所后院:家庭服务区2特点:布局的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

35、与空间安排,住宅区分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四合院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建筑的空间等级秩序反映了封建伦理秩序并能满足安居功能;表现了严整、端庄、凝重、和谐之美。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外有别“尊卑有序的礼制思想。A.中轴对称,等级清楚,以空间的等级区分了人群的等级。正房:家族身份的象征;院落:外有别B.反映了封建社会家长制家庭的生活方式。大家庭聚居、小家庭相对独立C.以建筑的秩序展示了伦理的秩序,尊卑有序、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秩序通过门来表达,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D. 院落向,墙垣厚重,院噪声低,风沙少E. 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重视生态环境2.

36、一颗印: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通常为楼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3.碉楼:主要分布地区:西康、青藏高原、。厚石墙、木梁柱、小跨、密肋、低层高、平屋顶、梯形窗套。碉楼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楼层。为密梁木楼层的楼房。楼层用土面层。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假设有第三层,那

37、么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4.土楼:主要分布地区:、赣南。平、剖面图与布局客家土楼技术特点:首先,出于防卫需求,土筑外墙高大厚实。其次,地处南方,注意防晒,在墙、天井、走廊、窗口处与屋顶局部,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太阳辐射热。第三,在建筑物部,采用活动式屏门、隔扇、空间开敞、通透,有利于空气流通。第四、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大,既利防卫,又宜人用。第五,选址注重风水,并保存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布局特点:一、土楼以祀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的必需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二、无论是圆楼、方楼、弧

38、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三、根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5.窑洞:l三种形式:特点、图1开敞式靠崖窑:直接依山靠崖挖掘横洞成窑,有天然崖面2下沉式窑: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于平地下竖穴成院,再由院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3砖砌的锢窑:实质上是在地面上用土坯、砖石所砌筑的拱顶房屋,券顶上覆以土层。l窑洞的特点:优点:经济、节能冬暖夏凉;生态平衡;以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少占农田。缺点:通风不好空气不流通;潮湿采光不好,毛细管;排水不好;抗震不好无人为加固,横纵向位移;施工周期长5-6年6.阿以旺:南部。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中留井孔采光,天窗高出屋面,供起居

39、、会客之用绘图:P91-93,P 93四合院平面图、名称、特点;P96客家土楼;P99窑洞平面第五章宫殿、坛庙、陵墓1.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开展大致有四个阶段: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如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殷墟商代晚期宗庙遗址等。二里头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西周早期宫殿遗址出土了瓦,但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瓦才广泛用于宫殿。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统一中国后,在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西汉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自汉以来,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

40、居住的后寝两大局部。后又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三者横列。“三朝五门外朝大朝:大朝,宫城门唐代成为承天门冬至、元旦举行大朝会中朝日朝:皇宫在望朔之日初一、十五听政场所朝常朝:皇帝日常听政两仪殿、常朝2.历代各朝宫殿开展趋势一规模渐小:二宫中前朝局部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三后寝居住局部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那么、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3.古代宫殿形制演变:早期:前朝后市春秋战国:高台建筑,观西汉:宫殿分为几区,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常朝,开创东西堂制东汉:南北二宫,以阁道相通,高台之风渐衰晋南北朝:东西堂制,三朝:大朝、常朝、日朝隋:继承北周,三朝五门,东西堂制

41、到隋完毕唐:三朝五门,强化中轴线,宫阙制,大花园宋:御街、千步廊制度,工字殿,广场元:都城筑25年,最符合周制思想。千步廊,金水桥,工字殿,石桥,棂星门明清:千步廊,金水桥,三朝二宫,中轴线4.宫前序列从外城南门到宫城南门之间的一段空间序列隋大兴唐长安:宫城门T形广场皇城门朱雀大街外城门北宋东京:宫城门御廊,御道,杈子,绿化桥城门桥外城门金中都:宫城门广场御街千步廊桥、华表、亭外城门元大都:宫城门金水桥棂星门广场千步廊外城门两汉宫室特点:A。数宫并置;B。官署与权贵府第与宫室错落交杂;C。宫室占据城中主要面积,D。宫主殿体量位置突出,但与次要殿宇之间的关系不规整。朝:两仪殿路门:甘露门应门:两

42、仪门中朝:太极殿库门:朱阴门外朝:承天门雉门:太极门皋门:承天门唐代:1.太极宫:附会“三朝五门“2.大明宫:布局延续太极殿特点1建筑群的处理:a.突出主体建筑,强调纵轴b.长安宫殿中利用地形最成功的实例2布局:前朝后寝,三朝南北相重特点1: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正殿,朝:紫宸殿特点2:三大朝后面建园林,池影响到故宫,紫宸殿后建太液池特点3:含元殿布局形式:门阙合一,利用龙首高地建含元殿,地势高宋:特点:1工字殿:没有延续唐代规模形制,由于地形原因,其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2为弥补单体小的劣势,加修御街对御街、千步廊,通往宫殿的道路,狭长封闭。有效的延长了宫殿序列,加强威严感,对明清产生影响3宫前

43、设广场明代初年在建都朱元璋复古“三朝五门表达更为明显。三朝: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五门:奉天门、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后两宫:乾清宫、坤宁宫清:P114,P115图1.特点:1功能齐全,结构严谨集中布置3外朝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和庭乾清、交泰、坤宁、御花园,且分区名明确,以乾清门为界2形制:承袭、继续开展,加建园林和方面喇嘛教佛堂容3艺术成就:2.故宫布局:千步廊衬托主体;工字殿;三朝五门二宫;后花园;午门门阙合一;中轴线与中轴线合二为一l中轴线:与中轴线合而为一故宫居于中间位置南端始于南门永定门,经过门,建故宫轴线,达景山,钟鼓楼将京城一分为二。表达强有力的崇高的气氛,有利于表达

44、故宫建筑群的秩序,皇帝至上无上由平面表达。P9,P1153.空间:空间的有序转换,设置几个中介媒介1)以门为中介,贯穿于整个秩序之中起转换作用:前一个空间完毕,后一个开始渗透作用:两个空间的连接限定作用:限定空间表达等级制度:门的形制不同2)以廊庑为中介:功能划分,交通引导,衬托主体,自身较矮小,平淡,衬托中轴线高大,丰富群体造型3)以屋顶为中介:古建单体平面类似,通过屋顶比照显示尊卑,强化等级4)两极渗透原理:通过正反两个意义上的空间比照,竖向空间和横向空间比照总平面形成强烈的节奏感通过以上手法表达整体序列,显现出太和殿的高大4.局部强化处理:封建专制,皇权至高无上1四个角建形体复杂,体量高

45、大的角楼2三大殿建在三层汉白玉台阶之上,突出其重要地位3装饰,色彩,屋顶全部为黄色琉璃瓦阁楼群外红柱;图案为龙凤4数字上加以强调“9,3在建筑群中反复出现明太和殿,9开间,上檐斗拱八跳,三层台阶创造至高无上的围,与明长陵棱恩殿并列,为我国最大的木构建筑5小品,设:院子中,陵星:天子制定的规定,日晷:天子授时,仙鹤:长生不老6文字:皇帝:乾清宫天皇后:坤宁宫地后门的门取吉祥、对仗的文字:东庑:日精门,龙光,景和,永祥,基化西庑:月华门,凤彩,隆福,增瑞,瑞泽5.建筑技术:供水:河道长12000余米,供西侧山上绿化排水:院落有坡度防火:大水缸、护城河沟渠、廊庑中砖砌防火墙采暖:地坑相当于地热在地下

46、挖坑,通过火采暖故宫的艺术成就: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与城市的中轴线相重合中国古代大建筑群根本采用沿轴线南北纵深开展,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故宫亦然。对称的纵深开展那么形成轴线,各组建筑串联在同一轴线上,形成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2.院落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以建筑围绕成院一个闭合空间作为单元,假设干院组成建筑群,各个院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比照来产生出不同气氛,这些是中国古代建筑布局又一特色。1故宫从大明清门至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间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2进入大明门,是狭长逼仄的千步廊空

47、间,冗长的狭长空间之后,出现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城楼,比照效果强烈,天安门前汉白玉金水河桥和华表、石狮等,鲜明的衬托出暗色的门楼基座,形成第一个强烈感人的高潮3进入天安门,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3.建筑形体尺度的比照4.富丽的色彩与装饰5.技术设施材料、供水、排水、防卫明清故宫的布局特点与艺术成就从布局来看采用了很严整的整饬布局A突出了中轴的空间序列,其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中轴线B采用了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了深远的空间C尺度的处理也很严谨,外朝空间是廷的四倍,比例为9:5,象征九五之尊故宫的皇家建筑,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48、是保存至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组。表达了一整套的礼制要求,运用了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在雕刻,绘画,文学等其它的艺术手段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坛庙1.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1.祭祀自然神: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明堂:其用途是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P21图二祭祀祖先:三先贤祠庙:2.天坛:图,布局P123l建筑组成:坛墙;圜丘组群;祈年殿组群;丹陛桥;斋宫;神乐署、牺牲所l天坛圜丘露天的圆形祭台。坛三层l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1.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2.中轴线偏东3.建筑形象的表现:以建筑形

49、象来表现天1) 以圆象天: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与外壝墙2) 扩大建筑形象: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通过高台基、重檐屋顶来扩大建筑形象4.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来表现天:用蓝色象征天5.创造崇天的境界:两点一线圜丘、祈年殿、丹陛桥:用台基抬高6.运用一系列象征手法来表现天1) 数字的象征: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表达大宇运行的现象。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室周围的12根金柱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外圈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二层柱子相加为24,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2) 几何图形的象征:天圆地方3) 方位的象征:坐北朝南最高等级;坐西朝东次之;坐南朝北再

50、次之4) 色彩的象征: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上檐:蓝瓦天;中檐:黄瓦地;下檐:绿瓦万物7.表达“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1)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超级的绿化2)主轴线偏东,拉长了主入口到轴线的距离3)运用虚扩的手法,强化建筑的高崇、宏大的形象4)以境界取胜l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A。中轴线布局B。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体量比照,祈年殿崇高突兀地位上比照,附属建筑远离主体C。主建筑与环境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脱俗与天接近之感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溶于绿色之中。D。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3.社稷坛社稷是土地之神。社为五土之神:青土青龙、南方

51、红土朱雀、西方白土白虎、北方黑土玄武、中央黄土4.晋祠: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鱼沼飞梁、圣母殿,建于北宋陵墓1.黄肠题凑:用短方木垒成的墓。黄肠柏木芯;题头;凑聚2.陵墓形制开展:早期:墓而不坟,不封不树春秋战国:坟丘式墓葬,后来演化为三种形式:1方上:以人工夯筑的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2依山为陵:汉文帝灞陵,最早依山为陵,唐代普遍运用3明清以后:宝城宝顶。宝城: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城填土,砖城称为宝城宝顶:地宫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便于雨水下流不致浸润墓穴。方城明楼:位于宝城前方,下部用砖石砌筑的方形墩台即时方城,其上用砖砌重檐歇山顶碑楼即明楼。至此,地面陵体完

52、成由方形土台、土山向圆形人工构筑物之技术和形象上的转变。3.战国王墓兆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P131图4.汉厚葬,晋南北朝薄葬5.唐乾陵:P137图1)治与武那么天合葬2)依山为陵,凿山为穴,以山为阙3)继承六朝的神道并加长,门阙、石像生、树木增多4)以梁山主体为陵体,四周为方形神墙、陵门四出5)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6)遍植松柏7)上下宫分别建造:唐代因山为陵,供食不便,将献殿建于陵园南门,相当于庙,称上宫;而在山下设下宫寝以便供食,从而形成上下宫制。6.北宋是保持古代方上陵制的最后时期7.明十三陵:明朝迁都后,在其北郊昌平天寿山麓形成了集中的陵区,也是中国历史

53、上最宏大的陵寝建筑群,埋葬着明代十六位皇帝中的十三位,故称“十三陵。十三陵以长陵为中心十三陵总体布局特色:A陵区东西北三面山峦环抱,十三陵各据冈峦,面向中心长陵;B陵区入口起点石牌坊遥对天寿主峰;C使用共同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象生碑亭之类;D为使左右远山的体量在视觉上感到大致均衡,神道略向体量小的山峦而距大者稍远;E轴线长而富于变化,各单独陵墓的空间变化也很丰富8.明长陵:P140图1陵体由方形改为圆形,称为“宝顶。2取消寝宫,扩大祭殿。3陵园的围墙从方形改为长方形,在南北轴线上布置三个院落。更接近于宫殿建筑。第六章建筑1.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即已正式传入我国,三国至南北朝开展并趋于昌盛2.

54、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佛寺白马寺,汉明帝创建3.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4.五台佛光寺大殿:P146-148图1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2金厢斗底槽:外两圈柱,外柱同高金厢斗底槽:外两圈柱。见佛光寺大殿单槽: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晋祠圣母殿双槽: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故宫太和殿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蓟县独乐寺山门3圆直柱,上端有卷杀,檐柱有侧脚生起,斗拱作用发挥最完善卷杀:木构件外轮廓端部采用转折的弧形艺术处理手法。侧脚:平面上各檐柱柱头向倾斜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明间向两侧逐渐升高4脊槫下不施

55、侏儒柱而仅施叉手,上平槫下用托脚;天花用平棋;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5)屋面平缓,斗拱宏大,出檐深远;6木板门,直棂窗7)色彩简单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和矩形的拱以与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泥道拱:栌斗口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出一跳四铺作,出两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

56、,出五跳八铺作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副阶周匝:塔身或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的做法。5.正定北宋隆兴寺:宋l摩尼殿A面阔七间,进深七间,重檐歇山,四面出龟头屋抱厦,平面呈十字形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局部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B外两圈柱,有侧脚和生起,阑额上用普拍枋l转轮藏殿A两层楼阁式,平面方形,每面3间B底层移柱,檐柱有侧脚生起C殿梁架用彻上明造,曲梁,大斜撑彻上明造:屋不用平棊天花,梁架斗拱结构全部显露可见的做法D:叉柱造,缠柱造叉柱造:上层柱之下端施十字开口,插入下层柱上之斗拱6.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辽代P150-151图l山门A面阔三间,进深2架4椽,单檐四阿顶B分心槽,叉手,托脚梁架分心槽:屋身用檐柱一周,部纵向中线上列中柱一排,将平面划分为前后两个相等空间得柱网布置形式。C出挑深远,斗拱宏大,台基较矮l观音阁A面阔五间,进深四架八椽B外观二层,腰檐平坐,部三层C上下层柱的交接用叉柱造D在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施以斜撑7.善化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8.藏传佛教博物馆雍和宫9.塔按形式和结构类型分:1楼阁式塔根本特征:设楼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