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的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3125694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接触式的红外测温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非接触式的红外测温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非接触式的红外测温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非接触式的红外测温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接触式的红外测温系统设计(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wd.摘 要红外模组是聚集其视场内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将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仪上并转变为相应的数字信号的传感器,它具有非接触测温方式、温度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不扰动被测目标温度分布场、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比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有更多的场适宜应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实用温度实时检测和记录系统。它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利用红外模组传感器,采集人体发射出的红外线,得到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由MCS-51单片机通过温度补偿来实现温度值的转换并送入LCD1602显示和超温声光报警功能,同时通过无线模块进展中短距离传输到PC机和组态王Kingview进展数据的保存和后台处理等功

2、能。本设计实现了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并且感应时间在3秒以内,分辨力到达0.01C,精度在0.5C以内,实现了无线传输到组态王的控制,并且在组态王上实现了温度的存储、查询、报表显示等多种功能。关键词:红外测温系统;非接触式;组态王;无线传输AbstractThe Infrared module is to bring together its field of view infrared radiation energy goals will focus infrared energy on a photoelectric detector and digital signal into a c

3、orresponding sensor, which has non-contac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 temperature, high resolution, fast response, without disturbing the measured target temperature distrbution field, high accu- racy, good stability and long life and a series of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contact-type tempera

4、ture adaptability more occasions.This paper introduces a practical temperature based on single chip real-time detection and recording system. Its design concept is the use of the main infrared sensor module to collect the body emits infra-red, get the digital signal into the microcontroller, the MCS

5、-51 microcontroller to achiev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by the conversion temperature and over-temperature into the LCD1602 display and sound and light alarm , Through short-range wireless module for transmission to the PC, and Kingview preservation and back-office data processing functions. The Des

6、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on-contac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induction time of 3 seconds or less, resolution to 0.01 C, accuracy 0.5 C or less, to achieve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to the configuration control of the king and the king on the configuration Achieved temperature storage, query,

7、 report shows and other features.Key Words: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non- contact;Kingview;wireless-transmission目 录引言 11 红外测温系统的设计背景 21.1 单片机开展历程 21.2 体温计的开展历程 32 红外测温技术简介 42.1 温度测量技术的概述 42.2 红外测温原理 42.3 红外测温的方法 53 红外测温系统的总体方案选择 63.1 重要模块的方案比照与选择 63.1.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63.1.2无线传输模块选择 63.1.3显示模

8、块的选择 63.2 芯片和组态王介绍 63.2.1主从控制器STC89C51 73.2.2红外模组TN_9 83.2.3无线收发CC1100E 93.2.4电平转换芯片MAX232 113.2.5液晶1602 123.2.6稳压芯片LM2576 143.2.7组态王Kingview 143.3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163.4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174 红外测温系统的硬件设计 184.1 主从单片机处理模块 184.2 TN-9红外测温模块接口设计 184.3 无线收发CC1100E模块接口设计 194.4 RS232A电平转换模块 204.5 液晶显示和声光报警模块 214.6 键盘模块 2

9、14.7 电源设计模块 225 红外测温系统的软件设计 245.1 主程序的设计 245.1.1主控制器的主程序模块 245.1.2从控制器的主程序模块 255.2 TN_9红外测温程序模块 265.3 无线收发CC1100E程序模块 295.3.1无线发送程序 295.3.2无线接收程序 305.4 键盘扫描程序模块 315.5 组态王与单片机通信程序模块 335.6 组态王应用设计 346 系统调试和性能分析 386.1 所用仪器 386.2 焊接与调试过程 386.3 测温系统的误差分析 386.4 系统性能分析 396.5 若何减小误差 397 结论 40谢辞 41参考文献 42附录

10、43引言现在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父母在忙碌中抽出时间帮助孩子测体温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而且由于儿童不稳定,好动,既消耗时间又费精力;老年人活动不便,使用传统的体温计很不方便,而且由于人老眼花,也不能看清体温计汞柱的位置;现在各种流行病对比多,传染性对比强,传统的接触式测温系统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高发病的场所诸如学校或者事业单位里本文所设计的红外体温检测系统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设计开发的,该系统是将微机技术、光学聚焦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上位机软件技术等相结合,可以非接触式的测出人体温度,通过LCD1602来显示温度结果,当人体温度高于某一数值时作出声光报警,提醒被测者让其早作

11、准备,同时通过无线传输传到上位机,在上位机上进展数据处理和保存,比方数据显示和报警、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生成曲线报表等多项功能。最能表达本设计的一个例子是,曾经甲型H1N1流感盛行一时,甚至能够通过呼吸传染,在医院的隔离室里,患者采用本设计快速测温并通过无线发送到上位机,组态王界面规划了整个医院的病房号并实时显示温度和是否到达报警信号,医生通过界面能够一目了然的及时的了解到各个病好患者的 根本情况,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在某些时候还能够防止一些悲剧的发生。本论文的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系统的设计背景;第二章是对现代红外测温的一些技术介绍;第三章介绍了对红外测温系统的总体软硬件方案的

12、选择和在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芯片和软件;第四章则详细的介绍了本红外测温系统的各个硬件设计模块;第五章详细的介绍了系统软件设计,以流程图和重要要代码说明的方式介绍了各个功能的具体实现;第六章介绍了本设计系统的调试和性能分析。1 红外测温系统的设计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方式以不能满足现代一些领域的测温需求,对非接触、远距离测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本红外测温系统设计的出发点也正是基于此。1.1 单片机开展历程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开展而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

13、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开展便分道扬镳。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此后在8031上开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场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开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

14、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目前,高端的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现代人类生

15、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 、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件中都配有1-2部单片机。而个人电脑中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单片机在工作。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单片机是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的比方家用PC的主要区别。单片机芯片单片机是靠程序运行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独特的一些功能,这是别的器件需要费很

16、大力气才能做到的,有些则是花大力气也很难做到的。一个不是很复杂的功能要是用美国50年代开发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这些纯硬件来搞定的话,电路一定是一块大PCB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国70年代成功投放市场的系列单片机,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只因为单片机的通过你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1.2 体温计的开展历程体温计又称“医用温度计 。体温计的工作物质是水银。它的液泡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的多。泡里的水银由于受到体温的影响,产生微小的变化,水银体积的膨胀,使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体温度的变化一般在35到42之间,所以体温计的刻度通常是35到42,而且

17、每度的范围又分成为10份,因此体温计可准确到1/10度。体温计是一种最高温度计,它可以记录这温度计所曾测定的最高温度。用后的体温计应“回表,即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猛甩,可使已升入管内的水银,重新回到液泡里。其它温度计绝对不能甩动,这是体温计与其他液体温度计的一个主要区别。第一个体温计是伽利略在16世纪时创造的。但直到300年后才设计出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体温计。水银储存在末端的水银球内。当水银被加热时,它会发生膨胀,沿着非常狭窄的玻璃管上升。所以,体温的小小变化就会导致玻璃管内水银的大幅度上升。量完体温后,得用力甩动体温计,使水银回到水银球内。 体温计是在温度计的根基上研制成功的。1714

18、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研制了在水的冰点和人的体温范围内设定刻度的水银体温计。1742年又创造了0100的摄氏温标,从此实现了体温计的刻度标准化。1714年,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1868年,文德利希这位德国教授出版了疾病与体温一书,书中记载了2.5万例病人的体温变化,而他所使用的体温计的大小是奥尔伯特体温计的两倍,每次要花20分钟的时间来记录体温!1980年前后,创造了会说话的体温计。膜状液晶体温计在体温正常时呈现绿色,低烧呈现黄色,高烧呈现红色。1865年,英国的阿尔伯特创造了一种很有特色的体温计,特点是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当体温计接触人体后,水银很快升到人体实际体温处,取出后水银柱不下

19、降,而是在狭道处断开,使狭道以上局部始终保持体温度数。这种温度计受到了临床的欢送和普及应用。1988年,出现了电子呼吸脉搏体温计,可以进展遥测。到了现代,开场流行使用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分为实测式电子温度计和预测式电子体温计两种,可通过数字观看,对比方便。红外线体温计在“非典流行期间曾广泛使用,分为耳式红外线体温计和红外线前额测温仪,测定时间为1-3秒,快速、安全。液晶体温计是21世纪新产品,利用液晶制成的温度计,测腋窝仅用4-5秒,准确、安全,但价位高。2 红外测温技术简介红外测温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质量控制和监测,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和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2.1

20、温度测量技术的概述普通温度测量技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开展已近于成熟。目前,随着经济的开展日益需要的是在特殊条件(如高温、强腐蚀、强电磁场条件下或较远距离)下的温度测量技术。因此,当前研究的重点也在于此。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也叫辐射测温,一般使用热电型或光电探测器作为检测元件。此温度测量系统对比简单,可以实现大面积的测温,也可以是被测物体上某一点的温度测量;可以是便携式,也可以是固定式,并且使用方便;它的制造工艺简单,成木较低,测温时不接触被测物体,具有响应时间短、不干扰被测温场、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等一系列优点,但利用红外辐射测量温度,也必然受到物体发射率、测温距离、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

21、测量误差较大。在这种温度测量技术中红外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仅在点温度测量中要使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大面积温度测量也可使用红外温度传感器。本设计正是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这种温度测量技术,它具有温度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不扰动被测目标温度分布场、测量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另外红外温度传感器的种类较多,开展非常快,技术对比成熟,这也是本设计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设计非接触温度测量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2.2 红外测温原理红外测温仪的测温原理是黑体辐射定律,众所周知,自然界中一切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向外辐射能量,物体的向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外表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物

22、体的温度越高,所发出的红外辐射能力越强。黑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由普朗克公式确定,即:2-1在不同温度下的黑体光谱辐射度如图2.1。图2.1 不同温度下的黑体光谱辐射度从图2.1可以看出黑体辐射具有几个特征:1在任何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度都随着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极大值;2随着温度的升高,与光谱辐射度极大值对应的波长减小。这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中的短波长辐射所占比例增加;3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曲线全面提高,即在任一指定波长处,与较高温度相应的光谱辐射度也较大,反之亦然。2.3 红外测温的方法通过测量辐射物体的全波长的热辐射来确定物体的辐射温度的称为全辐射测温法;通过测量物体

23、在一定波长下的单色辐射亮度来确定它的亮度温度的称为亮度测温法;通过被测物体在两个波长下的单色辐射亮度之比随温度变化来定温的称为比色测温法。亮度测温法无需环境温度补偿,发射率误差较小,测温精度高,但工作于短波区,只适于高温测量。比色测温法的光学系统可局部遮挡,受烟雾灰尘影响小,测温误差小,但必须选择适当波段,使波段的发射率相差不大。本文选用全辐射测温法来计算被测量物体的温度,全辐射测温法是根据所有波长范围内的总辐射而定温,得到的是物体的辐射温度。选用这种方法是因为中低温物体的波长较大,辐射信号很弱,而且构造简单,成本较低。由普朗克公式可推导出辐射体温度与检测电压之间的关系式:V=RaT4=KT4

24、2-2式中K=Ra,由实验确定,定标时取1T被测物体的绝对温度R探测器的灵敏度a与大气衰减距离有关的常数辐射率斯蒂芬玻耳兹曼常数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电压而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上式说明探测器输出信号与目标温度呈非线性关系,V与T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要进展线性化处理。线性化处理后得到物体的表观温度,需进展辐射率修正为真实温度,其校正式为:2-3式中Tr辐射温度(表观温度)(T)辐射率,取0.10.9由于调制片辐射信号的影响,辐射率修正后的真实温度为高于环境的温度,还必须作环温补偿,即真实温度加上环温才能最终得到被测物体的实际温度。3 红外测温系统的总体方案选择本设计是软硬件的综合体,每一个模块的选择

25、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选择的硬件模块好坏决定了本设计所能到达的高度,所以比照拟重要的模块必须要通过比照选择,扬长避短。3.1 重要模块的方案比照与选择3.1.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方案一:采用红外线温度传感器IRTP。IRTP系列红外测温系统是一种集成专用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环境温度补偿电路的多用途红外温度测量系统,它属于工业测温传感器。不能用作人体测温,故不选用此方案。方案二:采用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D203S。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是80年代开展器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元件。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但这个电压信号需要加以放大和加驱动控制电路。硬件

26、上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稳定性不高,且容易出故障,故也不选此方案。方案三:采用凌阳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N9红外温度传感器,它是一种集成的红外探测器,内部有温度补偿电路和线性处理电路,输出数字信号,它的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应选择此方案。3.1.2无线传输模块选择方案一:采用PT2262/2272加无编码的发射与接收头,该电路采用超再声发射电路,采用315MHZ的发射频率,虽然发射距离远,但要求供电电压高更多的是适合在遥控方面,而在传输数据时却容易出错。故不选择此方案。方案二:低功耗CC1100E是一款Sub-GHz高性能射频收发器,提供对数据包处理、数据缓冲、突发传输、空闲信道评估、链路质量

27、指示以及无线唤醒的广泛硬件支持。具有高灵敏度、低电流消耗、支持频率下高达+10dBm的可编程输出功率、1.2到500kBaud的可编程数据速率等特点,非常适宜中短距离的数据传输,所以选择此方案。3.1.3显示模块的选择方案一:使用数码管显示。数码管具有耗能低、电压低、寿命长、对外界环境要求低,易于维护等优点,其电路复杂,占用资源较多,显示信息少,不宜显示大量信息。方案二:我们设计的系统需要显示的信息直观,所以应选用显示功能更好的液晶显示,要求能显示更多的数据,增加显示信息的可读性,看起来更方便。而液晶LCD1602有明显的优点:微功耗,尺寸小,超薄轻巧,显示信息量大,字迹美观,视觉舒适,而且容

28、易控制。所以选择方案二。3.2 芯片和组态王介绍综合了各个方案的比照,我得出了本系统的最终方案,在主从处理器方面选择STC89C51单片机,红外模组TN_9作为测温模块,用LCD1602为本系统的显示局部,通过CC1100E无线收发模块把测得的温度值传到从处理器并通过从处理器串口经RS232电平转换模块传到上微机软件组态王Kingview做各种数据的后台处理。3.2.1主从控制器STC89C51单片机作为红外测温系统的核心处理部件,它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因此它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本测温系统选择的STC89C51RC单片机,下面是STC89C51RC单片机相关资料信息:STC89C51RC

29、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超强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12时钟/机器周期和6时钟/机器周期可任意选择,最新的D版本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STC89C51RC系列单片机具有在系统可编程ISP特性,这样可以省去购置通用编程器,单片机在用户系统上即可下载/烧录用户程序,无须将单片机从以生产好的产品上拆下。对于一些尚未定型的设计可以一边设计一边完善,加快了设计速度,减少了一些软件缺陷风险。由于可以在用户的目标系统上将程序直接下载进单片机看运行结果,故无须仿真器,图3.1为此单片机的引脚图。图3.1 STC89C51RC单片机引脚图S

30、TC89C51RC单片机的特点:1增强型6时钟/机器周期,12时钟/机器周期8051 CPU;2工作电压:5.5v-3.8v;3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080M,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44k的Flash程序存储器;5片上集成512字节RAM;6ISP/IAP,无须专用编程器/仿真器;7通用I/O口,复位后:P1/P2/P3/P4是准双向口/弱上拉,P0口开漏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I/O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8EEPROM功能;9看门狗;10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外部晶体20M以下时,可省复位电路。11共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定时

31、器0还可以当成2个8位定时器使用;12外部中断4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中断,Power Down模式可由外部中断低电平触发中断方式唤醒;13超低功耗,正常工作模式,典型功耗2mA;掉电模式,典型功耗0.5uA,可由外部中断唤醒,中断返回后,继续执行原程序;142个数据指针;15通用异步串行口UATR,还可用定时器软件实现多个UATR;16工作温度范围:075/4085;17封装形式:PDIP-40/PLCC-44/PQFP-44。STC89C51各引脚的功能描述如下:1电源和晶振:VCC、VSS运行和程序校验时加的电压;XTAL1输入到振荡器的反向放大器;XTAL2反向放大器输出,输入到内

32、部时钟发生器2RST:单片机的上电复位或掉电保护端;3ALE: 地址锁存有效信号输出端;4:片外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3.2.2红外模组TN_9面对目前众多的红外检测器件产品,在设计中选择适宜的红外检测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设计过程中选择红外线检测器件时,首先考虑的是器件的以下性能因素:光谱响应范围、响应速度、有效检测面积、元件数量、制冷方式和检测目标的温度。凌阳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N9的红外探测器作为测温模块,它是一种集成的红外探测器,内部有温度补偿电路和线性处理电路,因此简化了本系统的设计。 它的测量距离大约为30米,测量回应时间大约为0.5秒。而且它具备SPI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单

33、片机MCU传输数据。其引脚如图3.2。图3.2 红外测温传感器引脚图在图3.2中,V为电源引脚VCC,VCC一般为3V到5V之间的电压,一般取3.3V;D为数据接收引脚,没有数据接收时D为高电平;C为2KHz Clock输出引脚;G为接地引脚;A为测温启动信号引脚,低电平有效。TN_9红外测温模块的时序如图3.3所示,在CLOCK的下降沿时接收数据。(例:如果一次温度测量需接收5个字节的数据,这5个字节中:Item为0x4c表示测量目标温度,为0x6c表示测量环境温度;MSB为接收温度的高八位数据;LSB为接收温度的低八位数据;Sum为验证码,接收正确时Sum=Item+MSB+LSB;CR为

34、完毕标志,当CR为0xodH时表示完成一次温度数据接收。)图3.3 TN_9模块的时序图红外测温模块温度值的计算:以上面的例子:无论测量环境温度还是目标温度,只要检测到Item为0x4cH或者0x66H同时检测到CR为0x0dH,他们的温度的计算方法都一样。计算公式:目标温度/环境温度=Temp/16-273.15(3-1)其中Temp为十进制,当把它转换成十六进制的高八位为MSB,低八位为LSB;比方MSB为0x14H,LSB为0x2Ah,则Temp十六进制时为0x142aH,十进制时为5162,则测得的温度值为5162/16-273.15=39.475.3.2.3无线收发CC1100ECC

35、1100E是一款Sub-GHz高性能射频收发器,设计旨在用于极低功耗RF应用。其主要针对工业、科研和医疗(ISM)以及470-510MHz和950-960MHz频带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SRD)。CC1100E特别适合于那些针对日本ARIB STD-T96标准和中国470-510MHz短距离通信设备的无线应用。CC1100E主要的应用范围有:(1)运行于470/950MHz ISM/SRD 频带的超低功耗无线应用;(2)无线传感网络;(3)家庭和楼宇自动化;(4)高级抄表架构(AMI);(5)无线计量;(6)无线告警和安全系统;图3.4 CC1100E的简化构造图CC1100E具有一个低功耗I

36、F接收机。在图3.4中,低噪声放大器(LNA)将接收到的RF信号放大,并在求积分(I和Q)过程中被降压转换至中频(IF)。在IF下,I/Q信号被ADC数字化。自动增益控制(AGC)、准确信道滤波和调制解调位/数据包同步均以数字方式完成。CC1100E的发送器局部基于RF频率的直接合成。频率合成器包括一个完全片上LC VCO和一个90度相位转换器,以在接收模式下向降压转换混频器生成I和Q LO信号。将一个晶体连接XOSC_Q1和XOSC_Q2。晶体振荡器产生合成器的参考频率,以及ADC和数字部件的时钟。一个4线SPI串行接口用于配置和数据缓冲器存取。数字基带包括对信道配置、数据包处理以及数据缓冲

37、的支持。图3.5 CC1100E的复位时序在图3.5中,CC1100E全局复位方法使用SRES指令选通脉冲。通过发出这种选通脉冲,所有内部存放器和状态均被设置为默认值,即IDLE状态。1设置SCLK=1和SI=0,以防止引脚控制模式下潜在的问题。2选通脉冲CSn低电平/高电平。3保持CSn为低电平,随后为高电平,保持CSn为高电平至少持续40s。4拉低CSn,等待SO变低(CHIP_RDYn)。5通过SI线发送SRES 选通脉冲。6当SO再次变低时,复位完成,芯片处于IDLE状态。图3.8 配置存放器的读写操作如图3.8所示,CC1100E通过一个简单的4-线SPI兼容接口SI、SO、SCLK

38、 和CSn便可对CC1100E进展配置,此时CC1100E为附属器件。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读取和写入缓冲数据。SPI接口上的所有数据传输均以最高位开场。SPI接口上的所有事务均以一个报头字节作为开场,该字节包含一个R/W;bit,一个突发存取位(B),以及一个6位地址(A5A0)。在SPI总线上传输数据期间,CSn引脚必须保持低电平。在传输报头字节或读/写存放器期间,如果CSn电平升高,那么传输就会被取消。图3-7显示了SPI接口上地址和数据传输的时间。拉低CSn电平时,在开场传输该报头字节以前,MCU必须等待,直到CC1100E的SO引脚变为低电平为止。这说明,晶体正在运行。除非芯片处在SLEE

39、P或XOFF状态,否则SO引脚总会在CSn变为低电平以后立即变为低电平。3.2.4电平转换芯片MAX232MAX232C是RS232与TTL电平之间进展电平转换的工具芯片,它是MAXIM公司生产、包括两路接收器和驱动器的IC芯片,适用于各种EIA-232C和V.28/V.24的通信接口。MAX232C芯片内部有一个电压变换器,可以把输入的+5V电源电压变换成为RS232所输出电平所需的电压。所以,采用此芯片的串行通信系统只需单一的+5V电源就可以了,如图3.9。图3.9 MAX232引脚图MAX232C内部构造:1电荷泵电路。由1、2、3、4、5、6脚和4只电容构成。功能是产生+12v和-12

40、v两个电源,提供给RS-232串口电平的需要。2数据转换通道。由7、8、9、10、11、12、13、14脚构成两个数据通道。其中13脚R1IN、12脚R1OUT、11脚T1IN、14脚T1OUT为第一数据通道。8脚R2IN、9脚R2OUT、10脚T2IN、7脚T2OUT为第二数据通道。TTL/CMOS数据从T1IN、T2IN输入转换成RS-232数据从T1OUT、T2OUT送到电脑DB9插头;DB9插头的RS-232数据从R1IN、R2IN输入转换成TTL/CMOS数据后从R1OUT、R2OUT输出。3供电。15脚GND、16脚VCC+5v。MAX232C主要特点:1单5V电源工作2LinBi

41、CMOSTM工艺技术3两个驱动器及两个接收器430V输入电平5低电源电流:典型值是8Ma6符合甚至优于ANSI标准 EIA/TIA-232-E及ITU推荐标准V.287ESD保护大于MIL-STD-883方 法3015标准的2000V3.2.5液晶16021602LCD分为带背光和不带背光两种,基控制器大局部为HD44780,带背光的比不带背光的厚,是否带背光在应用中并无差异。它的主要技术参数如表3.1,图3.10,图3.11所示。1显示容量:162个字符2芯片工作电压:4.55.5V3工作电流:2.0mA(5.0V)4模块最正确工作电压:5.0V表3.1 1602内部控制指令序号指令RSR/

42、WD7D6D5D4D3D2D1D01清显示00000000012光标返回000000001*3置输入模式00000001I/DS4显示开/关控制0000001DCB5光标或字符移位000001S/CR/L*6置功能00001DLNF*7置字符发存在贮器地址0001字符发存在贮器地址8置数据存贮器地址001显示数据存贮器地址9读忙标志或地址01BF计数器地址10写数到CGRAM或DDRAM10要写的数据内容11从CGRAM或DDRAM读数11读出的数据内容图3.10 LCD1602读操作时序图3.11 LCD1602写操作时序3.2.6稳压芯片LM2576HYM2576系列调节器是单片集成电路,

43、它可以提供降压转换器Buck的功能,它同时具有驱动3A负载电流,且有着极好的线性和负载调节特性。HYM2576系列器件包括固定输出的3.3V、5V、12V、15V 以及可调输出版本,它内部已经集成频率补偿和一个固定频率振荡器。HYM2576系列高效率的特性完全可以替代常用的三端线性调节器。它的高效率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散热片的尺寸,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加散热片。在特定输入和输出负载的条件下,HYM2576的输出可以保证4%的精度容差,以及10%的内部振荡频率容差。HYM2576 同时具有外部的关断引脚,50A典型的备用电流。HYM2596 还具有循环限流和过温关断功能,如图3.12所示。图3.12

44、 LM2576应用电路3.2.7组态王Kingview北京亚控公司的工业组态软件Kingview是新型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它以标准的工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构成的集成系统取代传统的封闭式系统。它是一个集成的工业组态软件,它包含几千种智能仪表和智能模块和大多数的单片机的地层通信协议,对于单片机它提供了两种可以修改的通信协议,可以方便的实现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通信。Kingview更是提供了强大的人机界面的制作,可以很好的将采集到的数据进展处理显示记录,利用自带的动画制作工具可以实现现场模拟。1全中文界面,可以运行在Windows 环境下,包括Windows 98P2000PNT 等。2先进的图形、

45、动画功能,丰富的图库,开发简便,周期短,界面美观、友好。3在其公司网站上有各种应用实例,方便移植。4丰富的硬件支持功能,支持工业控制中大局部的板卡,接口简单,便于操作。5提供了上百个函数,大大简化了编程过程,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6对于典型数据库的支持,使得数据的操作很容易实现。7强大的报表功能。8具有一定网络支持功能。9具有动态数据交换功能(DDE),这使得它可以和Windows环境下的大部软件或开发平台进展数据传递。通讯口设置如表3.2。1通讯方式:RS-232,RS-485,RS-422均可。2波特率:由单片机决定2400,4800,9600and19200bps。表3.2 组态

46、王字节数据格式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顿位在组态王中定义设备地址的格式1格式: 前面的两个字符是设备地址,范围为0255,此地址为单片机的地址,由单片机中的程序决定;后面的一个字符是用户设定是否打包,“0为不打包、“1为打包,用户一旦在定义设备时确定了打包,组态王将处理读下位机变量时数据打包的工作。表3.3 组态王中定义的存放器格式存放器名称dd上限dd下限数据类型Xdd655350FLOAT/BYTE/UINT表3.3中,斜体字dd代表数据地址,此地址与单片机的数据地址相对应。2组态王与单片机通讯的命令格式如表3.4所示。表3.4 读写格式字头设备地址标志数据地址数据字节数数据异或CR说明; 字

47、头:1字节1个ASCII码,40H设备地址: 1字节2个ASCII码,0255即0-0x0ffH标志:1字节2个ASCII码,bit0bit7,bit0= 0:读,bit0= 1:写。bit1= 0:不打包。bit3bit2 = 00,数据类型为字节。bit3bit2 = 01,数据类型为字。bit3bit2 = 1x,数据类型为浮点数。数据地址: 2字节4个ASCII码,0x00000xffff数据字节数:1字节2个ASCII码,1100,实际读写的数据的字节数。数据:为实际的数据转换为ASCII码,个数为字节数乘2。异或:异或从设备地址到异或字节前,异或值转换成2个ASCII码CR:0x0

48、d。3.3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确定系统的硬件由单片机主控模块、单片机从控模块、TN_9红外模组、液晶显示模块、声光报警模块、无线收发CC1100E模块、键盘模块、RS232电平转换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电源模块、上位机模块。硬件的流程是主控制器通过不断的扫描键盘,当扫描到键值要求开场测温时,判断是测量环境温度还是目标温度,然后发送开场允许测温指令给TN_9,TN_9执行测温任务并把测量结果送往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处理温度后实时显示到LCD1602模块上,同时,主控制器将是实时温度值与设定的温度上限值对比,如果满足报警条件,则开启声光报警,同时,主控制器不断地扫描键盘,当发现有键值允许开启无线传输

49、模块,则将实时温度值传至从处理器,从处理器通过串口将温度经RS232电平转换模块传到组态王软件,在组态王里面实现数据接收、数据显示、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生成曲线报表等多项功能。STC89C51主控制器TN_9电源模块液晶显示键盘模块无线收发无线收发STC89C51从控制器RS232串口模块组态王KingView电源模块声光报警图3.13 红外测温系统的硬件方案设计框图图3.13中,STC89C51主控制器是本系统的控制中心,它负责控制启动温度测量、接收测量数据、计算温度值、键盘控制、显示控制和无线传输数据控制;TN_9模块负责温度数据的测量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端口传送给STC89C

50、51单片机;通过键盘模块可以方便地控制测温及无线传输;RS232转换电路模块可以使从控制器方便地同组态王进展串口通信,并可以同时接收或传送外部送来的资料;LCD显示模块把测量的温度值直观地显示给观测者;电源模块负责整个测温系统的电源供给。3.4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按照系统的设计功能要求,本红外测温系统的设计采用单片机软件系统实现,用单片机的自动控制能力配合按键控制,来控制温度的检测、显示、报警、传输;并用上位机软件界面实现温度的存储、查询、曲线报表等功能。所以本测温系统的软件设计同样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它把整个系统分成假设干模块分别予以解决,它包括主从控制器的主程序模块,红外测温模块,键盘扫描

51、模块、声光报警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组态王通信模块。主程序模块红外测温键盘扫描液晶显示声光报警无线传输主程序模块无线传输组态王通信图3.14 红外测温系统的软件方案设计框图图3.14中,主程序模块主要完成系统初始化,温度的检测,串行口通信,键盘和显示等功能,其中系统初始化包括:串口通信中断的初始化、液晶显示的初始化,无线传输初始化;红外测温模块包括:获取温度数据,计算温度值。键盘扫描模块 :获取按键信息,处理按键请求等;显示模块:获取并处理相应的温度数据;无线传输模块:将测量到的温度传到从控制器,以便送到上位机处理;组态王通信:完成组态王与单片机通信协议和格式等各种操作。4 红外测

52、温系统的硬件设计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红外测温系统的硬件设计采用目前使用对比广泛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将整个系统分成七大模块:主从单片机处理模块、红外测温模块、无线传输模块、LCD液晶显示和声光报警模块、键盘模块、RS232转换电路模块、电源模块。通过划分模块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割成几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分别予以解决,大大简化了设计的难度。4.1 主从单片机处理模块该红外测温系统是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此单片机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加载相应程序的STC89C51单片机把红外测温模块传来的数据加以处理,送LCD液晶显示和无线传输,必要时进展声光报警。图4.1 单片机处理模

53、块电路图其复位电路如图4.1左边上局部,本单片机处理模块是通过开关手动复位的,只要在RST引脚出现大于10ms的高电平,单片机就进入复位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是否复位温度测量数据。而此仪器的震荡电路选用的是晶体震荡电路,其具体电路如图4.1左边下局部。采用晶体震荡电路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频率稳定性好,而这正是本红外测温系统非常重要的技术要求。4.2 TN-9红外测温模块接口设计红外测温模块采用非接触手段,解决了传统测温中需要接触的问题,具有回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等优点。单片机通过P2.3口发送启动指令给TN_9,TN_9测得温度后,单片机通过检测TN_9的CLK脚的

54、电平变化把温度数据从P2.5口的DATA脚接收到数据,如图4.2所示。图4.2 红外测温电路模块4.3 无线收发CC1100E模块接口设计本系统采用CC1100E设计了一个可控制的无线传输电路。此无线传输电路是通过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到CC1100E编码电路再经过发射电路把温度数据发射出去,再由接收电路把信号接收到另外一块CC1100E解码器进展解码得到温度值,从而到达中短距离控制的目的。图4.3 无线传输模块电路图在图4.3中,GDO0和GDO2通用数字输出引脚,功能有测试信号,FIFO状态信号,空闲信道指示,时钟输出,从XOSC分频,串行输出RX 数据;SI用途数据的输入;SO用于数据的输出

55、;SCK为串行时钟输入;CSN为片选引脚,高电平有效,用于选择是否数据输出。4.4 RS232A电平转换模块通过RS232转换电路单片机可以方便的同PC机进展串口通信,可以同时接收或传送外部送来的资料。但是进展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因为RS232是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的,而TTL是用上下电平来表示逻辑状态的,因此,为了能够同PC机接口或终端的TTL器件连接,必须在RS232与TTL电平之间进展电平转换。本设计采用MAX232芯片它可完成TTL到EIA双向电平的转换。RS-232C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它规定了连接电缆和机械、电气特性、信号功能及传送过程。RS-232被定义为一种在低速串

56、行通信中增加通信距离的单端标准,它采取非均衡传输方式,即所谓的单端通信。典型的RS-232信号在正负电平之间摆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驱动器输出正电平+5+15V,负电平为-15-5V。无数据传输时,线上为TTL。从开场传送数据到完毕,线上电平从TTL电平到RS-232电平,然后返回TTL电平。接收器典型的工作电平为+3+12V与-12-3V。由于发送电平与接收电平的差仅为23V左右,所以其共模抑制能力差。加上双绞线上的分布电容,其传送距离最大约为15米,最高速度为20Kb/s。图4.4 RS232转换电路图4.4中,MAX232电路内部很难实现较大电容,所以周围的电容是电源变换的储能电容,它使

57、用电荷泵把5V转换成串口的正负电源,外接的4个电容就是电荷泵电路的一局部。MAX232内部有两路数据转换通道,单片机通过串口P3.0、P3.1口与第二路连接,形成了物理通信,RS232的接收数据口RXD,发送数据口TXD与MAX232连接,与上位机通信。4.5 液晶显示和声光报警模块本系统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这种显示最大的优点就是使用口资源对比少,显示位数多,显示对比清晰,界面友好,段码从P0口输出。输出内容为英文提示、实时温度值和无线传输标志位;同时,当实时温度值到达设定的上下限值时发出声光报警,在发声方面,考虑到体积和功耗的因素,本设计使用了PNP三极管驱动蜂鸣器;用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报警。图4.5 LCD显示和报警电路在图4.5液晶模块中,RS为存放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存放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存放器;通过单片机的P2.6口控制,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展读操作,低电平时进展写操作。由于本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