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理解性默写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13108123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理解性默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理解性默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理解性默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理解性默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理解性默写(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蜀道难1、本诗的主旨句是 ,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6、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7、,。,。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8、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9、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

2、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登 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 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3、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二)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

4、。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 ”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 ”、“ ”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 ”、“ ”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整理为word格式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一)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 _。诗

5、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 ”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门前冷落鞍马稀,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 _ _。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乐曲的终止

6、也写得很好:“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三)1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 。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 , 。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 ,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 ,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13. 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

7、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四)14.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 , ”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 ,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15. 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8、。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16. 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1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 ” 。18.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五)19.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20.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

9、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 _、 _ _、 _、 、 。整理为word格式2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_。_,_”作侧面描写。 22.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六)23.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 , 。 , ”一节诗句的化用。24.传说某位皇帝在一次殿试中要求殿试者先念错一句唐诗,

10、再用第二句唐诗补救。第一位考生思索片刻,念道:“人面菜花相映红,桃花净尽菜花开。”(第一句错念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第二句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皇上赞许。第二位考生的两句诗更绝:“少小离家老二回, 。”(第一句错念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二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龙颜大悦。25.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 。 , 。”26.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锦 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11、是: , 。2.锦瑟用典的四句诗: , 。 ,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4.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 , ”。5.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 , ”。6.“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 , ”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7.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 , 。”劝 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

12、劝学篇中的“_”印证了这句话。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劝学中的“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3、“_,_”,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5、作者连用几个比喻,说明凭借外物可以弥补不足,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_,_,_;_,_,_;_,_,_。6、荀子劝学中“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 _。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

13、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同时作者也用涓涓细流汇大海 来说明积累重要性的两句是_,_。整理为word格式10、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 _,_ _;_,_。11、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_,_;_,_。 12、“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也”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_,_”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4、 师说理解性默写(一)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这样的:,。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

15、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师说理解性默写(二)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 ,_ _”的观点是相同的。10.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 _ _,_,_,_。”1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 _,_ _

16、,_ 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1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1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 _,_ 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师说理解性默写(三)14.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 ,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 ”。 15.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 。”16.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17.从师态

17、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 ”。18.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整理为word格式19.“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致。整理为word格式念奴娇赤壁怀古1 “ , 。”描绘了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英气勃发。2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一句: , ,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 。4. 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

18、句子是: , 。5.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既表明了大浪淘沙,又表明历史终将记住英雄人物的句子是: , , 。6.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 , 。”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 , 。”8.被贬于黄州的苏轼与客人泛舟长江,面对长江的浩荡无穷而感慨万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在“故国神游中”得到解脱,抒发了“ , 。”的心底悲歌。(赤壁怀古)定风波(苏轼)1、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 ?”。2、

19、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 。”3、词中的“ , ,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 , ,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 。借此孙权的典故来表达英雄难寻。2.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

20、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时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 。以此借古讽今,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 ?同时也暗含着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7.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韩愈的早春中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

21、看近却无。”,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新与宁静的自然;而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便感到随着那夜雨的慢涨,作者心中的愁绪也在渐增。读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 , , 。”,我们会从中感觉到一种人生的无常。8.古代写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很多。如曹操的龟虽寿中有“ , ; ,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写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写出了琵琶女人年老色衰后的凄凉处境;李煜虞美人“ , 。”表达了物是人

22、非的感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 。”借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 。”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 , , ”就运用了这一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 , , ”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4、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会意,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所说:“ , , ,

23、 。”。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辛弃疾写的人物评传把栏杆拍遍即取意于此句。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 , ?”6、刘备批评许汜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 , ,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 , , 。”一句把作者情感推到最高潮,写年华老去,国事飘摇,北伐无期,夙愿难偿,故意只用东晋桓温语典之上句,只言树,不说人,却更见人心之悲切。8、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 , , ?”这句恰好与词上片的“

24、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呼应。整理为word格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醉花阴以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见情,以花拟人,生动的表达抒情主人公憔悴面容和愁苦神情的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 , , 。5. 醉花阴中的“ , 。”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7.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 , 。9.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直抒胸臆,化繁

25、为简,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 , !”代之。四11 廉颇蔺相如列传1. 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曾经说:“ , 。”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前,而把个人的私事放在后。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也曾说:“ , 。”意思就是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的名句是: , , , , , 。 使用比喻(明喻)承上启下的句子: , 。 下片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 , , 。 直抒胸臆体现对比周瑜自己失落的句子: , 。4、定风波 苏轼

26、 上阙中表现作者轻视风雨的句 , ? 。 下阙描写雨过天晴的句子: , , 。 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 , , 。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 , , 。 运用传统意象抒发游子之情的句子: , , 。 用典表现自己社会责任感(不会归隐)的句子: , , ? 用典表现自己对朝中小人的不满的句子: , , 。 用典表现自己对时局,国势关注的句子: , , 。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 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孙权的句子: , 。 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刘裕的句子: , , 。 下阙用典讽刺刘义隆的句子: , , 。 下阙追忆自己当年南

27、归的句子: , , 。 用典表明对淡忘国耻的但有的句子: , , 。 用典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 : , ? 8、声声慢 李清照 使用叠词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 , , 。 下阙中使用传统菊花意象的句子: , , ? 9、廉颇蔺相如列传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3)表现廉颇忠于国事勇于改错的语言描写的句子有: , ! (4)舍人甘心追随蔺相如的句子是: , 。 综合题(一)(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刘裕叱咤风云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

28、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 (3)雨霖铃中描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 ,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5)柳永下片,想象别后酒醒梦回场景的句子是; 今宵酒醒何处 , , 。(6)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皇失措的三句是 , , (7)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是: , (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 , 三句表达了当年刘裕北伐的非凡气势.(9)欧阳修踏莎行词中”平芜

29、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句运用了递衬,以好衬更好或以坏衬更坏,也叫正衬手法,柳永词中运用了相同手法的诗句是: , , !(1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11)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诗句是: , 。(12)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13)李清照醉花阴中,既写出了时间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词人百无聊赖的愁的两句是: , (14)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15)表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胸怀的两句是: , 整理为word格式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整理为word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