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3038316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河南安阳 论文摘要从培肥地力、一播全苗、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河南省优质强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麦农提供技术参考。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不能因栽培措施不当而降低该品种的烘烤品质指标。搞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以河南省以北中部冬麦区为主,大致在北纬3840。该地区常年降水500600mm,其中小麦生育期间降水150200mm,抽穗至成熟期降水50mm左右,尤其是小麦生育后期干旱少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

2、累和强筋力面筋的形成。 1培肥地力 1.1加深耕层,精细整地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依赖于强大的根系,这就要求加深耕层,为根的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耕层。深耕可以增产,要求深度25cm为好,深耕应根据原有的基础,逐渐加深耕层,深耕必须配合细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块,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实土壤,清除根茬,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利于播种,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要求。 由于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所以进行优质高产栽培,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水肥条件为基础。应培养土壤肥力,达到耕层有机质1.0%以上,全氮0.09%以上,碱解氮70mg

3、/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有效硫16mg/kg以上。在这种地力条件下,经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可达到优质高产。 1.2增加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就是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基本手段就是增加有机肥投入,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各种有机肥和秸秆还田。 1.3平衡施肥,增加无机肥投入 在总施肥量中,一般除施有机肥45t/hm2以外,无机肥也应适当增加,要求施纯氮180225kg/hm2、磷(P2O5)135180kg/hm2、钾(K2O)75.0112.5kg/hm2。硫酸铵和硫酸钾不仅是很好的

4、氮肥和钾肥,两者也是很好的硫肥。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有机肥、化肥中氮肥的50%、全部的磷肥、钾肥均作底肥施,第2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留下的50%氮肥。 麦收“胎里富”,无论是肥沃水浇田还是旱地麦,底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都很重要,尤其是多施肥效久、养分含量高的农家肥,可以为小麦生长发育源源不断地供给所需养分。强筋小麦生育后期吸氮力比一般小麦强,因而施足农家肥就显得更为重要。 2一播全苗 2.1立足抗旱防涝 改善麦田灌排设施,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连,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2.2主推“适墒、适期、精播、机播”四项技术相配合 适墒是一播全苗的基础,优质强筋小麦的适生区为两合土、黏壤土或黏土。适宜出苗的

5、土壤含水量:两合土18%20%,黏壤土20%22%,黏土22%24%,低于上述指标,应浇好底墒水,还要保好口墒,以确保一播全苗。土质十分黏重的地块,也可先种,后喷灌或浇蒙头水。适期精量播种是苗壮的基础,早播小麦生长过旺易形成老弱苗,晚播小麦苗弱、群体不足。推广机械精匀播种可确保播量准确,达到苗全、苗匀、苗壮的目的,并提高播种作业效率。 2.3推广适时精播技术 适播可以保证小麦冬前有足够的积温,利于培育冬前壮苗。适期播种要根据品种的冬春性和当年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河南省豫西、豫北地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以10月310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可在10月1320日播种。黄河以南的豫中、豫

6、东地区半冬性品种以10月813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以10月1523日为宜。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在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的前提下,半冬性基本苗150180万根/hm2,播量7590kg/hm2;弱春性品种基本苗195225万根/hm2比较适宜,折合播量97.5112.5kg/hm2。具体到每块地的播量要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整地和墒情等综合确定。 3田间管理 实现强筋小麦优质高产,除打好播种基础外,还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俗话说:“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关键在冬前。”所谓冬前就是指出苗到越冬前(河南省北部约到12月20日,中南部约到12月31日)。 3.1冬前管理 3.1.1保证全苗。在出苗后

7、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这是确保全苗的第1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达到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 3.1.2浇冬水。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可不施冬肥;对底肥不足或中低产田,冬前群体小、长势弱或因旺长而脱肥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20150kg/hm2。 3.1.3推广化学除草。在11月下旬要注意搞好化学除草。但使用化学除草剂一定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不可随意加大药量,不能漏喷、重喷,同时要选择无风晴天喷雾。对喷过除草剂的器械,

8、必须做好清洗等善后处理。 3.2春季(返青期至挑旗期)管理 3.2.1拔节期追肥浇水。该时期追肥浇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建立高产小麦紧凑型植株;能促进根系下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促进单株个体健壮,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3.2.2浇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3.2.3推广化控、化除新技术。对于一些植株偏高的优质强筋小麦,如果群体偏大,一定要及早采

9、取化控防倒措施,返青期群体超过1500万穗/hm2的麦田,河南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用壮丰安450600mg/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倒伏。喷洒时要注意选择无风的晴天,日平均气温10有利于麦苗吸收,并注意不重喷,不漏喷,以达到理想效果。 3.2.4防治小麦纹枯病。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发生的最好时机。防治用药,根据几年来的试验,以粉锈宁为首选药物,用药按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防治。喷洒方法主要是喷药时加水量一定要达到600kg/hm2以上,严格操作方法,方能达到防治目的。 3.3后期(

10、挑旗期至成熟期)管理 3.3.1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因此,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不浇灌浆水,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 3.3.2防病虫。小麦病虫草害均会造成小麦粒秕,严重影响品质,白粉病、锈病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应切实注意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3.3.3追肥增粒。在挑旗期结合浇水追施105120kg/hm2尿素,可以有效地减少小穗、小花退化,一般可增加穗粒数6粒左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籽粒蛋白含量12个百分点,提高面筋含量和质量。这是面包小麦栽培中品质提高的一项关键措施。 3.3.4

11、叶面喷肥。叶面喷施硼、锌等微量元素,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在扬花后515d喷施BN丰优素和磷酸二氢钾,可改善籽粒商品外观,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3.3.5去杂保纯。杂麦的混入会明显降低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所以不论做种子还是商品粮都要把好田间去杂关,确保种子的纯度达到一级种子水平(99%)以上,商品粮的纯度达到95%以上。 4适时收获 强筋小麦在穗子或穗下节黄熟期即可收获,收获过晚,会因断头落粒造成产量损失,对粒重、粒色及内在品质也有不良影响。收割方法以带秆成捆收割,晾晒12d后脱粒最好;但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时,可在蜡熟末期收获,麦秸还田。高产麦田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光合作用仍在进行,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此时,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蜡熟末期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色泽,籽粒较为坚硬。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麦秸还田,以利于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减少损失,并要注意分品种单打单入仓。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