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植物病原物:细菌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113004887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9.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植物病原物:细菌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3植物病原物:细菌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3植物病原物:细菌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3植物病原物:细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植物病原物:细菌(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8/141 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病理学 时浩杰时浩杰 2021/8/142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核菌类; 第二节 植物病原细菌; 第三节 植物病毒;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 第五节 寄生性植物。第二章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植物病原学2021/8/1432021/8/144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q原核生物(procaryote):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无固定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内细胞质:含小分子核蛋白体(70S),无内质网、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q致病原核生物:细菌、菌原体等, 引起茄科植物青枯病、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等。 2021/8/145一、

2、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一) 形态和结构 :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为杆状,因而称为杆菌 菌体大小:一般为0.50.8 m l3 m 。 真菌菌丝真菌菌丝(hyphahypha):):单根丝状体,直径一般为2-30m,最大可达100m。2021/8/146Bacteria (Erwinia)multiply in sap at the margins of wounds2021/8/147bacteria on the surface of a plant2021/8/1482021/8/149(二)菌体结构:1-细胞壁外结构: 黏质层(slime layer)(成分

3、:多糖为主) 荚膜(capsule) :较厚而固定的黏质层 植物病原细菌:有黏质层,很少有荚膜。2-细胞壁(成分: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2021/8/14103-细胞壁内结构:q1-1-细胞质膜细胞质膜q2-2-鞭毛鞭毛(flagellum):细胞质膜下粒状鞭毛基体上产生,穿过细胞壁和黏质层延伸到体外,鞭毛基部有鞭毛鞘。 据着生位置分为: 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周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鞭毛 鞭毛数目和着生位置在属的分类上有重要意义。2021/8/14112021/8/1412 q 3-3-核区:核区:无固定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细胞质中央区域;q4-4-质粒质粒(plasmid)(pl

4、asmid):独立于核质之外的环状遗传因子编码细菌的抗药性、育性或致病性等性状; ;q5-5-细胞质内含物:细胞质内含物:核糖体、异粒体、中心体、气泡和液泡;q6-6-芽孢:芽孢:芽孢杆菌体内形成的内生孢子,具强抗逆能力 植物病原细菌通常无芽孢。2021/8/14132021/8/1414(三)革兰氏染色反应:(三)革兰氏染色反应:丹麦医生Christian Gram于1884年最早应用,以其名字命名此方法. 步骤:步骤:结晶紫染色碘液处理用酒精或丙酮洗涤不褪色的为阳性反应(G+),褪色的为阴性反应(G-)。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G-,少数是G+ 2021/8/1415periplasmic s

5、pace =LPS layersG+ 细菌: 厚肽聚糖层使结晶紫和碘复合物不易被酒精洗掉G- 细菌: LPS(脂多糖)层和薄肽聚糖层使结晶紫和碘复合物易被酒精洗掉革兰氏染色反应原理:细胞壁结构2021/8/1416(四)培养性状1.1.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原细菌:多数为死体营养生物,可人工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色、灰白色或黄色菌落;好氧;培养基pH:中性偏碱;T:2630,3340停止生长,50、lOmin时多数死亡。2.2.维管束难养细菌维管束难养细菌(fastidious vascular bacteria): 寄生植物维管束,在人工培养基上难以培养(如木质菌属Xylella)或不能培

6、养(如韧皮杆菌属Liberobacter) 3.3.植原体植原体:至今还不能人工培养4.4.螺原体螺原体:需在含有甾醇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煎蛋形菌落。2021/8/1417真菌和细菌培养性状的比较2021/8/1418 二、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2021/8/14191.1.繁殖繁殖:裂殖:菌体稍伸长 细胞质膜自菌体中部内伸 形成新细胞壁 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细胞速度快,适宜条件下,每20min分裂一次。植原体:芽殖菌体芽生长出分枝,断裂而成子细胞。2.2.遗传遗传:遗传物质(基因组):核质(核区内DNA) + 核区外的质粒。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组同步分裂,均匀分配到两

7、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亲代的各种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2021/8/14203.变异:形态变异、生理变异和致病性变异等。A-突变: 自然突变率很低,通常为十万分之一。但是细菌繁殖快,繁殖量也大,增加了发生变异的可能性。B-遗传物质的交换: 通过结合、转化和转导方式,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进入另一个细菌体内,使DNA发生部分改变,从而形成性状不同的后代。2021/8/1421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2021/8/1422菌体短杆状,鞭毛1-6根,周生或侧生。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 G- ,无芽孢。营养琼脂上菌落为圆形、隆起、光滑,灰白色至白色,质地粘稠,不产生色素。氧化酶反应阴性,过氧化氢

8、酶反应阳性。1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农杆菌DNA G+C含量:57-63 mol。土壤习居菌均含大分子质粒,控制细菌致病性和抗药性等,如 “致瘤质粒” (Ti质粒), “致发根质粒”(即Ri质粒)。代表病原菌: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寄主范围极广,可侵害90多科300多种双子叶植物,尤以蔷薇科植物为主,引起桃、苹果、葡萄、月季等根癌病。 2021/8/1423Crown gall ()of Mark apple rootstockcaus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2021/8/1424Bacterial attachm

9、ent to plant cell2021/8/1425菌体短杆状或略弯,单生,鞭毛1-4根或多根,极生。 G-,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无芽孢。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有荧光反应的为白色或褐色,有些种产生褐色素扩散到培养基中。氧化酶多为阴性,少数为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DNA G+C含量:58-70mol。典型种:丁香假单胞菌(P. syringae),寄主范围很广,引起叶斑或坏死症状以及茎秆溃疡,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 2. 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Pseudomonas) )2021/8/1426瓜类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

10、v. lachrymans2021/8/1427烟草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angulata)2021/8/1428与假单胞相似,单鞭毛或无鞭毛。典型种:青枯菌(R. solanacearum),寄主范围很广,最感病的是茄科作物。 3. 3. 劳尔氏菌属劳尔氏菌属( (RalstoniaRalstonia) )2021/8/1429茄科劳尔氏菌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021/8/14302021/8/1431white milky streaming of bacterial cells from cut tomato

11、stem2021/8/1432菌体短杆状,多单生,少双生,鞭毛单根极生。 G- 。严格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菌落:圆形、隆起、蜜黄色,产生非水溶性黄色素。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DNA中G+C含量:63-70 mol。成员:均为植物病原菌,如甘蓝黑腐病的野油菜黄单胞菌(Xcampestris pv. campestris)、水稻白叶枯病的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oryzae pv. 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oryzae pv. oryzicola)。 4.4.黄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 (XanthomonasXanthomonas) )2021/8/143

12、3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 colony2021/8/1434菌体短杆状, G- 。鞭毛:多根周生(一个“种”无鞭毛)。兼性好气性,代谢为呼吸型或发酵型,无芽孢,营养琼脂上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DNA G+C含量:50-58 mol重要植物病原菌: 解淀粉欧文氏菌(E. amylovora),引起梨火疫病,外检病害。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 carotovora),寄主范围广,侵害20多科数百种果蔬和大田作物,引起肉汁或多汁组织的软腐,如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E.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 5

13、5欧文氏菌属欧文氏菌属( (ErwiniaErwinia) )2021/8/1435解淀粉欧文氏菌(E. amylovora)2021/8/1436Pear fire blight caused by Erwinia amylovora2021/8/1437Collapsed and decaying Chinese cabbage caused by E. carotovora2021/8/14386、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asianticum)病菌菌体有多种形态,多数圆形、椭圆形或香肠形,少数呈不规则形,无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限于韧皮部寄生,至今还未能在人工培养基上

14、培养,故也称为韧皮部难培养菌。病菌的寄主:主要是柑橘属、金柑属和枳属。另外,草地菟丝子可从柑橘上将病菌传到夹竹桃科草本植物长春花植株上,引起典型的黄龙病症状。 2021/8/1439柑橘黄龙病症状2021/8/1440菌体短杆状,单生,细胞壁波纹状,无鞭毛, G-,好气性,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对营养要求十分苛刻,要求有生长因子。菌落有两种类型:一是枕状凸起,半透明,边缘整齐;另一是脐状,表面粗糙,边缘波纹状。DNA中G+C含量:49.5-53.1mol。已确认病原种:难养木质菌(Xfastidiosa),引起葡萄皮尔氏病、苜蓿矮化病、桃伪果病等。该菌由叶蝉类昆虫传播,使病株表现叶缘焦枯

15、、叶灼、早落、枯死,生长缓慢、生长势弱、结果减少和变小、植株萎蔫等症状,最终导致全株死亡。7.7.木质部小菌属木质部小菌属( (XylellaXylella) )2021/8/1441葡萄皮尔氏病症状 (Xylella fastidiosa)2021/8/1442葡萄皮尔氏病菌 Xylella fastidiosa 注意:细胞壁波纹状,无鞭毛2021/8/1443菌体短杆状至不规则杆状,无鞭毛,无内生孢子, G+。好气性,呼吸型代谢菌落:圆形、光滑、凸起,不透明,多为灰白色,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DNA中G+C含量:67-78mol。重要病原菌成员:密执安棍形杆菌环腐致病亚种(C. mi

16、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导致马铃薯环腐病,引起环状维管束组织坏死。8 8棒形杆菌属棒形杆菌属( (ClavibacterClavibacter) )2021/8/1444Coryneform (club-shaped棒型) cells of Clavibacter2021/8/1445马铃薯环腐病症状2021/8/1446菌落圆形、紧密,多灰白色菌体丝状、纤细、无隔膜,辐射状向外扩散,可形成基质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在气生菌丝即产孢丝顶端产生链球状或螺旋状的孢子。孢子的形态色泽因种而异,是分类依据之一。多为土壤习居性微生物,少数侵害植物,如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疮痂

17、链霉菌(S. scabies)。 9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021/8/1447 马铃薯疮痂病2021/8/14482021/8/14491010螺原体属螺原体属( (SpiroplasmaSpiroplasma) )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螺旋形,繁殖时可产生分枝,分枝亦呈螺旋形。生长繁殖时需要提供甾醇,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很小,煎蛋状,直径lmm左右,常在主菌落周围形成更小的卫星菌落。无鞭毛,但可在培养液中作旋转运动,属兼性厌氧菌。DNA中G+C含量:24-31mol。重要成员:柑橘螺原体(S. citri),引起柑橘等植物的僵化病。柑橘受害后表现为枝条直立,节间缩短,叶变小,丛枝

18、或丛芽,树皮增厚,植株矮化,且全年可开花,但结果小而少,多畸形,易脱落。 2021/8/14502021/8/145111植原体属(Phytoplasma) 即原来的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菌体的基本形态为圆球形或椭圆形,但在韧皮部筛管中或在穿过细胞壁上的胞间连丝时,可以成为变形体状,如丝状、杆状或哑铃状等。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早期的分类和鉴定主要依据生物学特征,如寄主、症状、介体专化性等。1993年,Kirkpatrick和Sears建议成立植原体属。常见的植原体病害有桑萎缩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等。 2021/8/14522021/8/1453

19、1.症状特点A-细菌病害表现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症状,变色的较少;有的还有菌脓(ooze)溢出。B-田间症状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C-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变色和畸形,包括病株黄化、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花变叶等。四、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及诊断四、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及诊断2021/8/14542.侵染和传播特点A-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或气孔)侵入寄主植物,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B-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寄主伤口,有利细菌侵人,而且促进病害

20、的传播,创造有利病害发展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C-植物菌原体和寄生维管束的难养细菌往往借助叶蝉等昆虫介体或嫁接、菟丝子才能传播。2021/8/14553.病原物的观察。菌原体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细菌病害病部徒手切片的喷菌现象(bacterium exudation,BE)。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4.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细菌植原体: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可通过菟丝子作桥梁接种传染到长春花上进行鉴定,证明其有无侵染性,从而完成柯赫氏法则的诊断程序。P5 2021/8/1456 思考问题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特点,革兰氏染色; 2、细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 3、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及诊断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及诊断 2021/8/1457See you next time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