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寄生虫:肠道益生菌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12992556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生物与寄生虫:肠道益生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微生物与寄生虫:肠道益生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微生物与寄生虫:肠道益生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寄生虫:肠道益生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寄生虫:肠道益生菌(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肠道益生菌Intestinal probiotic长寿的秘诀 保加利亚是巴尔干半岛国家,位于东南欧黑海之滨,国土的1/3为林地,1/5为牧草地,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居民的寿命长。20世纪初,俄国著名的免疫学家伊里亚梅契尼可夫(1908年获诺贝尔奖)在研究36个国家的人口数据时发现,保加利亚百岁老人的数目居各国之首。进一步研究保加利亚人的生活与其他因素之后,梅契尼可夫认为保加利亚人长寿的原因在于他们长期、大量地饮用酸奶。关于保加利亚乳杆菌 保加利亚酸奶中的乳酸菌,在分类上属于乳酸杆菌,因其菌种产地、微生物特性、效能优异等特点,被微生物学家命名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简称)。一种细菌被冠以国名,

2、而且传宗接代,繁衍至今,遍布全世界,又效能优异,助人健康长寿,确实不能不令人感到神奇。目前,常用的益生菌菌种有: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链球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1899年由法国学者Tissier从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末端常常分叉,故名双歧杆菌。 人体肠道内细菌群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变化显著。婴儿出生后34天肠道内即出现双歧杆菌,婴幼儿双歧杆菌数量占约肠内细菌总量的25%;随着年龄的增大,双歧杆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65岁以上的老人,双歧杆菌数量则减少到仅占7.9%,而产气荚梭菌、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大量增加;到了老年肠道内充满腐败细菌,双歧杆菌

3、几乎消失。双歧杆菌有: 青春双歧杆菌 短双歧杆菌 两岐双岐杆菌 婴儿双岐杆菌乳酸杆菌(Lactic acid bacteria) 乳酸杆菌属乳酸杆菌科,因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而命名。其存在广泛,嗜酸性,生存最适PH为5.56.0,当然,在ph3.04.5的环境中仍然能生存。 乳杆菌分布广泛,动物和人类从口腔到直肠始终都有该菌存在。乳酸杆菌己知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阻止病原菌对肠道的入侵和定植,抑制病原菌,抗感染,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合成氨基酸和维生素,降低胆固醇,抑制内毒素的生产,延缓衰老和抗辐射等。乳酸杆菌 嗜酸乳杆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干酪乳杆

4、菌 发酵乳杆菌 胚芽乳杆菌 短乳杆菌 纤维二糖乳杆菌 乳酸乳杆菌链球菌(Streptococcus) 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医学上重要的链球菌主要有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引起人类的疾病主要有:化脓性炎症、毒素性疾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等。链球菌有: 粪链球菌 乳链球菌 嗜热链球菌 乙酸乳酸双链球菌益生菌的特性: 1、源于人体 2、抗胃酸和胆汁 3、抗龋齿菌和致病菌 4、对人体安全 5、具有临床证实的各保健作用,包括肠道致病菌,控制内毒素血症与腹泻;酶解膳食纤维,生成短链脂肪酸,为肠道上皮细胞提

5、供能量,生成表面活性物质,维持屏障作用;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生长,控制感染与增加营养素的消化利用率;刺激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和胃胀气;促进钙、镁、铁、锌和维生素D的吸收。益生菌的主要功能: 1、改善肠道内环境益生菌主要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人体健康。它可合成维生素,形成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乙酸和脂肪酸等,也能影响肠道先天免疫系统,如加强肠道紧密连接、增加黏液分泌和促进胃肠蠕动等 2.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 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 3、抗肿瘤作用益生菌的细胞壁主要组分为细胞壁酰二肽

6、(MDP)和脂磷壁酸等,可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B 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使之分泌具有杀瘤活性的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如IL-1、IL-6、TNF-、NO以及多种抗体。同时,益生菌还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NO、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等机制,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4、降低胆固醇作用一系列体外研究认为,益生菌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达到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作用:产生游离胆酸盐与胆固醇共沉淀;细菌的酶对胆酸盐的去结合作用;胆固醇结合至细菌细胞膜或壁上;细菌对胆固醇的吸收;共沉淀和吸收作用同时发生。 5、其他临床研究显示,摄入益生菌可降低尿草酸盐排泄率,从而预防和治疗肠源性尿草

7、酸盐过多及其引起的泌尿系结石的目的。其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限制肠道草酸盐吸收。益生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炎性肠病(IBD) IBD病人肠道内菌群发生失调,正常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数量明显减少。Favier等发现,活动性克罗恩病(CD)病人粪便中双歧杆菌量明显减少。Fabia等则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时,病人粪便中乳酸杆菌等厌氧菌含量明显减少,而恢复期则与正常人差别不大。因此,有些学者设想若给IBD病人补充益生菌,纠正肠道内菌群失调,病情可能会缓解。近2年来,全球的学者进行了多宗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却显示,对于同属IBD 的UC和CD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8、感染性腹泻 、儿童腹泻在世界范围内已被证实,应用益生菌可降低儿童急性腹泻的发生率,包括粪肠球菌、粪链球菌SF68及某些乳杆菌属等。Mastretta等对114例病儿所做的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可预防轮状病毒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应用益生菌还可降低腹泻的持续时间。 、成人腹泻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对益生菌在成人腹泻中的治疗作用尚无定论。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帮助辅助治疗各种腹泻及其引起的紊乱(包括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梭菌引起的腹泻等)。 (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常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菌群减少,机会致病菌大量繁殖,于是产生腹泻。与旅行者腹泻不同, Teit

9、elbaum等分析显示,应用益生菌对预防AAD具有极好的效果。该研究建议,在服用多种抗生素的同时,可服用乳杆菌和酵母菌等,以预防AAD的发生。Siitonen等对16例接受红霉素治疗1周后发生AAD的青年,给予富含乳杆菌LGG的酸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仅腹泻时间明显缩短,而且还降低了腹泻伴随腹痛等症状的发生率。另一个对188例由于各种感染使用了10 d广谱抗生素病儿的研究也显示,每天口服LGG,可预防腹泻发生及缩短腹泻持续的时间。腹部大手术后的应用 腹部大手术如胃肠切除、肝移植和胰腺切除等,因创伤性大,术后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上禁食、胃肠功能未恢复等,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细菌移位诱发全身感染,

10、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以肝移植为例, Rayes报道病人术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为30%86% ,而且很多感染是肠道衍生的。肠道细菌移位是一个重要的病因。其他益生菌在其他的一些领域,也显示出积极的治疗作用。 特异性皮炎 预防和治疗女性阴道炎 抑制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 治疗短肠综合征及肠激惹综合征 预防结直肠癌 国际上对益生菌的定义是,只有活的、有足够数量并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菌种才能称之为益生菌。现在常用“三个标准”来判断益生菌酸奶是否有效。 活性是关键 人体的消化道环境很复杂,在经过胃酸、胆汁等环境后依然能存活的菌株,才能到达大肠发挥其功效。 100万个才有效 目前,我国乳酸菌标准明确规定,

11、酸奶中活菌的数量要达到每毫升100万个。否则,就不能保证最终到达大肠的活菌量,也就无法保证功效。 菌株决定功效 所有益生菌都是按属、种、株三个层次划分的,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为准的。以动物双歧杆菌B益畅菌为例,双歧杆菌是属,动物双歧杆菌是种,DN-173010是株,动物双歧杆菌DN173010所具有的对消化系统的改善作用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双歧杆菌都具有一样的功效生活中的益生菌 1.益生菌从何获取? 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包括含益生菌的酸奶、酸奶酪、酸豆奶以及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最方便的当算是饮品类。 2. 益生菌如何保存? 益生菌产品必须低温冷藏保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中活性益生菌的数量。一般保质期在1个月内,冷藏温度控制在210左右。建议放入冰箱保鲜层,避免在温度太高或者直射光下保存,这样会引起里面活菌过度发酵,口味变酸,效果受影响。 Thanks!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