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力圆切机程序控制系统探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2965777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强力圆切机程序控制系统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强力圆切机程序控制系统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强力圆切机程序控制系统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对强力圆切机程序控制系统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强力圆切机程序控制系统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强力圆切机程序控制系统探究 泡绵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市场需求量大。某企业的一台泡绵圆切机,其可切割厚度范围较小,切割精度和准确度不够,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过程,拖延了工期。现该企业扩大生产,要提高切割精度和准确度,且需要切割其他相似材质的材料。 本着节省改造成本原则,在保留原机械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利用PLC编程配合伺服控制器实现高精度切割,以较小的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 1 改造要求 改造后的圆切机的切割厚度范围扩大到110 mm的,切割厚度设置精确到十分位,实际切割厚度误差小于0.2 mm。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滚筒的速度可调。 2 分析与设计 2.1 切割原理 两台三相交流电机作为本圆

2、切机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第一台电机控制刀片的切割运动,当刀片与筒型待切材质接触时,对其切割并提供转动动力。第二台电机控制丝杆的转动,丝杆与滚筒螺纹相联,将丝杆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滚筒的升降直线运动。 切割厚度的控制依据阿基米德螺线的切割原理,阿基米德螺线曲线极坐标方程为:r=a?夼,其中a为阿基米德螺线的参数,该曲线两条臂之间的距离恒等于2?仔a。根据这一原理,切割厚度d厚为2?仔a,即滚筒每转一圈,直线运动下降距离应为切割厚度d厚,也即滚筒转一圈所用时间与直线运动下降d厚的距离所用时间相等。 2.2 系统设计 本控制系统包括机械和电气两个部分。通过测算,机械系统的误差相对总允许误差较小,对本系统

3、影响较小,在设计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忽略。机械部件部分参数如下: 丝杆螺距:L=5 mm,即丝杆转一圈,升降变化距离; 伺服电机到丝杆的传动比:N=1,即伺服电机齿轮旋转1圈,丝杆转动为1圈。 根据阿基米德螺线曲线的切割原理,本系统控制任务是使滚筒下降的速度与滚筒的转速相配合,是一个速度随动系统。根据这一要求,设计一个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变频器控制滚筒作圆周运动,编码器与滚筒同轴相连,将滚筒的角速度转成脉冲信息传递给PLC.PLC经过计算,通过伺服控制器同步控制升降运动,达到等厚度切割.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模式和半自动模式。 伺服控制器接收PLC输出的模拟电压,

4、将其换算成相应的转速值,控制丝杆的运动,以达到控制切割厚度的目的。 从该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角度考虑,主要考虑稳态误差ess和调节时间ts这两个参数。根据厂方的要求,在生产厚度为110 mm范围内的绝对误差不大于0.2 mm,即稳态误差ess 2.3 选型与系统实施 根据厂方要求,结合生产中滚筒速度在524 r/min的实际情况,本控制系统选用台达变频器VFD037M43 A作为第一台电机的控制器,通过调节其“第一加速度时间”可以减小在加速切割时造成的切割误差。出于成本和性能的考虑,使用台达ASD-A1521MA作为第二台电机的伺服控制器,该控制器的时间常量为2.2 ?滋s,且具有速度S函数平滑

5、器功能,能够有效抑制系统的震荡。台达PLC DVP12SC具有0.1 ms的连接计时器,将其作为中央控制器能够更准确地获得时间参数,配合分辨率为E1=2 000 P/R编码器作为滚筒旋转测速器件,能够满足计算公式的误差要求. 在软件设计方面,从生产产品的厚度范围和要求的精度可知,最大误差不大于2%,即测量的滚筒转速误差不能大于2%。在使用PLC高速计数模块时,PLC硬件电路以脉冲的上升沿作为一个脉冲的标志,存在量化误差。如:当滚筒运行在5 r/min,每个脉冲为6 ms,若以每20个脉冲计算一次速度,则误差为5%.所以,最小测速脉冲间隔P间隔应为: 影响速度测量的另一个因素是计时器.根据实际的

6、生产情况,滚筒的转速范围为524 r/min。当滚筒运行在最高速时,每个脉冲为1.25 ms。若每50个脉冲测量一次速度,则每隔62.5 ms测量一次。该PLC提供了一个高速连接定时器D1015,最小计时单位为100 us,能够满足该系统的要求.因高速连接定时器D1015的计数范围是032 767,所以在使用时需要对计数进行处理,同时,考虑到工业生产过程中,滚筒存在偏心,故需要对测量得到的速度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在软件设计平滑处理的同时,在伺服器端也可设置滤波选项及S平滑函数。 3 总 结 对原系统进行改造后,取得试验部分典型数据见表1: 试验证明,改造后的系统能够较好的满足生产需要。 参考文献: 1 花军,王忠奎.旋切机旋切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J.木工机床,2002,(2). 2 肖卫国.高等数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黄家英.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温钢云,黄道平.计算机控制技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 余雷声.电气控制及PLC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