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闻故事化”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2887235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也谈“新闻故事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也谈“新闻故事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也谈“新闻故事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也谈“新闻故事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新闻故事化”(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也谈“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新闻作品中,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 新闻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新思路 新闻故事化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新闻作品中,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个把“讲故事”的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 其实,在汉语中,新闻与故事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新闻”一词的源由来看,“新”、“闻”两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的卜辞中,“新”原意为砍伐取木,后

2、引申为“新的”。“闻”原意为“听”的意思。至唐朝后“新”与“闻”连用,指新近听到的事情,或带有传奇色彩的轶事。 纵观我国的新闻作品,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手法早已有之,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都可以说是故事化手法运用的成功范例。如:1922年7月6日申报就曾刊载过题为溥仪谈新学一文,曰:“溥仪日前在琉璃厂买书,偕行者庄士敦等。溥仪喜读文集,并于翠日打电话约入宫。要求免跪拜,溥仪自接电话,谓君为新学泰斗,当然不能跪拜。遂入谈甚久。溥欲延胡为师,胡允为友。”作品读来颇有味道。作者抓住了报道中富有趣味性的的细节加以展示,构成了一个有场景、有人物、有动感的精彩的画面,使新闻事件有声有色。 新闻故事化:新闻事实基础

3、上的升华 故事,是叙述性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新闻则是新闻故事化的前提。因此,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故事化的必要前提。新闻事件在这一前提下经过适度挖掘,寻找出新闻的故事性和真实性的结合点。 新闻故事化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致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在新闻界被广泛认同,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表达方式。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加之,“故事”比“事实”更具趣味性和传播性,从而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也大幅度提升。因此,深入解读新闻故事化的内涵,了解新闻故事化的基本写作手法,并将其应用到新闻采编中, 近年来,“

4、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提法。传媒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百姓呼声,捕捉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如: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爱中那对相濡以沫、相依为命的老年夫妇;新闻调查第二次生命中为了医治女儿的尿毒症而毅然摘掉自己右肾的母亲;中国人姥姥中被称为“姥姥”的林洁如何为孤儿们的成长而奔波、操心的历程;生活空间爱的奉献中那个38年如一日地照顾有病老伴的老头这种爱,揭示了人性的光辉,营造出温煦和洽的氛围。故事化的手法使那些貌似单调乏味的普通人变成一个个充满了人情味的感人故事。 新闻故事化是对新闻的一种软处理方式,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贴近性,

5、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报纸和新闻期刊普遍发展趋势是在新闻写作上,更多地采用特写和人情味的手法。这种趋势使新闻读起来更具有戏剧性,要求记者在新闻的陈述与写作上更像一个讲故事的人,并不仅仅是一个报道员。 在网络和有线电视时代,人们越来越把新闻当成故事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事件本身的真实,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一种背景的真实。从而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大提升,使新闻报道的效果得以升华。 新闻故事化:一种新鲜、独特的表现手法 从新闻的本体看,新闻是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的搜集、分析和传播。新闻的构成要素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果。其中前四个要素是“硬要素”

6、,是事实构成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可以满足读者的浅层次信息需求,后两个要素,可称为“软要素”,是对事实深层信息的拓展和延伸。从当今新闻的发展看,已由报道新闻、告知信息时代向解释新闻、揭示事实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意义时代转变。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关注于新闻事实内在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因而对“软要素”的阐释更为重要。不仅仅要挖掘新闻的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深入化,而且还需要用新鲜、独特的手法表现新闻事实。 第一,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新闻理念。新闻事件中的主体是人,因而描述人物在事件中的故事应该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要视角,人物性格越鲜明,对读者就越有吸引力。从新闻发展的实践来看,以人为中心始终是

7、新闻反映的主要内容,因而,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中人的故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在新闻的采写中,记者要尽量挖掘人物性格中的多个层面,抓住人物性格中最惊人、典型的特征,凸现情节和细节,让新闻复现生活的真实。同时,要善于挖掘新闻事件中具有人性、人情的色彩因素,提高受众接受报道时的情绪参与程度,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去,增强社会新闻的人情味。 第二,使用以故事为线索的形象化手段。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运用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再现新闻事实。让人物的故事情节进入新闻事实是新闻形象化的重要手段。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强调新闻事实的故事性、曲折性和人物命运,增

8、强新闻的表达效果和新闻的美感。使其在为读者提供信息与知识的同时,也提供精神享受。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研究证实:与其它类型的新闻报道式样相比,描写式新闻可读性更强,甚至传播信息的能力也更强。因而,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更能够引发读者的审美愉悦。 第三,构建多维的故事化叙事框架。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新闻事实本身应该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关键要看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叙述的技巧。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选择必须出奇出新,应是最佳的故事视角,从中寻求最大的新闻价值。在叙述过程中要研究叙述的结构和技巧。注重结构,首先要处理好报道中细节、情节和故事的关系,中央电视台在许多新闻专栏中明

9、确提出,要将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这个要求就是要围绕新闻事实展开报道,在叙述过程中要努力抓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因素,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全面再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其次要注意叙述过程中的悬念、追踪和高潮。人为地设置悬念是不可取的,但是每一件新闻事实总有一些观众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东西,从他们最想知道的东西入手,就是悬念,就是切入点。找到切入点之后,要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追踪,以便给观众一个完整的信息。在叙述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营造高潮,没有高潮,叙述就会缺乏起伏,就很难吸引人。 第四,灵活地穿插使用故事的写作技巧。新闻故事化实质上是借用了文学的表达手法,从实质上

10、看,新闻故事化是新闻与文学交融的结果,正如一片混交林,不同的树种互补所需的营养,使一片矮小的树林长成参天的大树。故事化手法运用于新闻写作,使新闻报道呈现出了勃勃生机。然而,新闻向文学的借鉴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如果作品通篇故事化,就容易失去新闻的特征,造成新闻的失实。所以,故事化的手法要运用的恰到好处,典型的情节和细节的描写要求形象生动,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既能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又能符合新闻的要求。 第五,大量收集和运用直接引语。直接引语是新闻作品中最有冲击力的材料,因而,直接引语是新闻故事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从传播效果看,就是要获得鲜活的、有声有色的素材,使本来乏味的、干巴巴的文字和数字充满

11、人性。以此增加新闻的趣味性,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故事化的手法运用比较广泛,即适应于硬新闻,同时也适应于软新闻。 结语 综上,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就是描述和再现有情景、有人物、有细节、有动感的新闻事实,它不仅仅是用事实说话,而且是用形象的事实说话,与现代社会中读者的阅读趣味具有较强的契合性。 新闻的故事化手法有诸多的优点,尤其是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在这个媒体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时代,似乎能够争取到受众的关注才是硬道理。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我们在追求新闻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不是所有的新闻都可以运用故事化的手法来写作的,即便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度的问题,不能使新闻流于娱乐化。 (作者为内蒙古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