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爱** 文档编号:112732437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新课程在培养目标方面产生了什么重要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要了解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及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对现行教学大纲和新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研究。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体系、范围和顺序。原高中地理教学大纲(1990年)其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

2、环境观教育。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新地理高中教学大纲(2000年2月第二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地整治和区域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通过新旧大纲对比,可以清楚看出,两个大纲均从知识、能力、思想

3、教育等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的教学的目的,但无论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其目标都有较大的变化。新大纲除了上述的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外,还规定了必修课与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目标的系统化,有利于高中地理教育改革有方向、有层次地进行。(1)知识方面由于原大纲的教学目的就是整个中学地理教育而言,因此,对高中阶段就显得针对性不强。在知识要求方面,表述为“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显得比较空泛。具体落实到教材上,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上,显得较为混乱。高中必修下册涉及部分人文地理、高三选修的区域地理知识,基本重复了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新大纲知识要求具体明确。必修课知识目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4、境和人类各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人文环境。选修课的知识目标,高二是人口地理、文化地理和地理等人文地理知识,高三是我国的区域差异以及我国在区域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这样构筑了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人文地理为重点,以中国国情与国土整治为案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完整高中地理知识新体系。值得指出的是,新大纲关于知识的层次为了解、理解(隐念了应用的层次)两个层次。了解一般是指基础知识内容;理解则是指原理、成因、规律等。(2)能力要求方面新大纲在强调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地理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而且大纲还专门安排了“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以强

5、化对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大纲还具体明确地列出了各项基本能力的要求,如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地理基本方法和技能;人文地理的调查、访问、分析资料等基本方法和能力;运用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本地城乡建设、区域规划等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3)观念要求方面(或思想教育方面)新旧大纲都极其重视和强调地理思想教育所特有的功能。新大纲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国情与国策教育、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新大纲不仅在观念教育上,而且要求学生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从我做起,使人类

6、活动与环境相协调,促进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概括而言,21世纪是一个全球巨变的时代。新课程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和观点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们反映了:“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素质教育的理念。1基础地理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新地理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共有4点,其中3点是针对观念和观点以及能力提出的。2从“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新大纲的内容框架不困于地理科学的内容框架,而是从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地理素质的角度重新设计。3密切联系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新大纲鼓励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的方法,必修与选修内容大约共有94个

7、教学内容要点,其中大约有33个教学内容要点明确提出要结合实例”。二、学科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实施等方面有什么新的要求?高中地理和课和选修课分设在高一和高二、高三,总课时为105-209课时,在课程目标、内容安排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中地理教学体系。必修课设在高一,每周3节,总课时数是105课时。高一必修课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基础部分,主要涉及自然环境,由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四部分构成。第二块是发展部分,关于人类的生产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人文地理知识。第三块是升华部分,关于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

8、可持续发展。高一必修内容,继承与发展了原有旧大纲和旧教材自然人文人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主线。选修课分设在高二、高三,高二、高三每周各2节。高二选修课内容由人口与环境、城市的地域结构、文化景观、旅游活动与环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五大部分人文地理构成,拓宽了高一必修人文地理的知识。高三选修课内容包括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两大部分,它摒弃传统八股式的区域地理模式,构建了从区域地理问题式为主的区域地理应用地理(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新体系。因此,选修课程拓宽了地理学科的教学时空,选修课程无论在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上都明显高于必修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深刻地反映了93、

9、94年高考取消地理学科以来,地理教育界对地理学科体系的反思,以前的方式过分看重了地理事实,造成了地理就是“物产+地名”认识误区。因而,选取了能反映地理学时代性、理论性、人文性和应用性的知识内容,并与国际接轨。这样,选修课程内容对现行高等师范地理教育和全体高中地理教师,包括刚毕业的新大学生,都是全新面孔的新知识。知识更新、建构新的地理知识体系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是当前教师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艰巨任务之一。三、学科课程中编进了研究性课题,有何意义,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新大纲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

10、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无可置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学习活动,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亮点,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便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纲列举了从高一必修到高二、高三选修课程共有26个课题,供教师参考。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类型多样,层次各异,构成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体系。其主要类型大体可分为观察型模拟型比较型案例型调查型判断型等六大类。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知识的广泛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地理学科长期以来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紧密相结合的优势,在开展活动课程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推动学生

11、进行小发明、小创作活动的有许多成功经验,新高中地理课程编写体系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的特色等等,这些都给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优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给地理学科教学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能充分展现地理学科优势的重大机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地理学科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继承与创新地理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和理论与案例编写的特色,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寻找案例,把理论与实际事例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推动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发现问题,因时、因地、因具体事物从动态生成与发展的观点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切入研究

12、性学习教学之中。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通过野外观察、天文观测、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活动、积极交流、自主探索,切入研究性学习。值得指出的是,在开展活动课程过程中,切忌走入过去单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技能的狭窄空间之中,而是要把它与创新性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活动的假设、设计活动方案、验证活动假设,改进活动设计,完成相关研究记录与报告等。3利用家长、社会、校友等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开发、搜集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让学生认识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重大而迫切的问题,认识当前人类迫切解决的学科前沿知识与问题,推动学生进

13、行研究性学习。4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共享的资源库。由于地理知识广泛性和应用性,地理网站数量巨大,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巨大的资源库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5把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与正规课程教学、活动课程教学三者有机结合,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与方法。四、新教材内容的选择、编排结构和呈现方式有什么重要变化?(一)教材内容及编排结构变化1.教材组构内容方式从系统地理部门地理向“一条线”、“三大块”的格局变化“一条线”、“三大块”构建了必修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格局。“一条线”指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三大块”指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地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自然环境

14、知识从环境出发组织教学内容,避免了过分强调圈层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中心。加强了综合性,加强了人地关系的主线。2.从原理性(理论性)向理论与实际结合转变新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通过选取实际材料加以论证、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既体现了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侧重人文性、突出生态性、强调应用性必修人文地理已经占了2/3,而选修课程则几乎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是基础,人文地理则是应用性,尤其是高三区域国土整治,虽然看上去似区域地理,实际上是应用地理,以案例,即从问题出发,摒弃传统八股式的区域地理模式,去寻求理论问题。重视非经济的人文地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素质教育强调

15、人文教育。高二人文地理、高三的区域国土整治,也体现了人文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4.反映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社会的新发展反映地理学研究成果,适应社会新发展,增设了环境容量、人口迁移、旅游(已经成为见多识广的工具或方式,是生产力再生产的一种方式,永不落的朝阳产业)、政治地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全球化概念)、综合国力(民族竞争力)、3S技术、农业产业化、山区的开发问题、流域的整治问题、海洋开发问题、城市新区等新内容。(二)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1.教材编排从章节形式向单元课形式的转变旧教材采用章节的编排方式。新教材为了方便教学,采用单元课的编排方式,每课一课时,便于教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机械。例如课

16、与课之间内容的重要性、难度、容量会有差别,但教学都用一课时。2.从课文、图像、作业三大子系统分离向密切配合的结构变化高一必修共有380幅图,其中上册226幅,下册154幅。密切图文配合,甚至以图代文,使图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高中地理教材,本着降低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宗旨,没有安排课后练习,但却设计了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的“活动”。活动题的设计力求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明确要求,活动题的处理应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3)增设了自学园地为增加教材的弹性,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教材一方面在课文中

17、安排了一一些材料(课文中的蓝色楷体字部分),供学生阅读或选学。另一方面,在每一单元后面,安排了“自学园地”。自学园地包括阅读篇、技能篇和练习篇三部分。阅读篇以加强价值观念教育,技能篇以加强地理技能的培养,练习篇以提供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测评。五、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的观念和能力方面提出了什么要求,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运用有什么新要求?1.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新课程的实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广大教师深刻反思以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这是新课程教材实施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所在。广大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时空,树立新师生关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18、,富有创造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突破研究性学习这个难点。2.更新知识,建立多元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创新型教师新课程教材的实施,广大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一必修下册、高二选修人文地理和高三国土整治地理知识,对广大教师来说是新知识,它反映了当代地理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新现有知识,是新课程教材实施的关键所在。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其核心是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没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新课程教材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既是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者,这样教师必须具备多元知识结构,具

19、有创新素质。3.培养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在信息时代里,学校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将越来越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或者说,课程、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显然把教科书作为圣经一样来进行解读是陈旧的、过时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素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大教师必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科教学特点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成为时代的尖兵。六、国家的新课程试验省市在过去几年的实施过程中有什么主要的经验和问题,对这些问题应有什么态度和应采取什么对策?天津、山西等试验省市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的经验与问题有以下几点。1.试教通讯与(学科)教研刊物紧密配合把各

20、地在试验过程中,点滴经验、做法编成试教通讯,同时,把好的课例拍成录像,利用教研刊物积极配合,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究,有效地推进了课程实施的进程。2.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试验省市根据各地条件配置地理专用电教室、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教材有机整合,推动了试验省市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的广泛应用和教学改革。3.新教材、旧教法、旧评价新教材新知识体系和组构方法,教师沿用旧的知识体系,旧的教学方法,容易人为拔高知识的难度和广度,没有充分利用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课堂活动设计”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沿用旧的评价体系,设计旧的练习。在新课程计划与课程教材试验实施过程中,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所引起的“旧瓶装新酒”现象要有足够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