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语文五下《将相和》word教案1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2727697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人教版语文五下《将相和》word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人教版语文五下《将相和》word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人教版语文五下《将相和》word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2022人教版语文五下《将相和》word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语文五下《将相和》word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人教版语文五下将相和word教案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学习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

3、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4、,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

5、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

6、如是个怎样的人?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附送:2019人教版语文五下彩色的非洲word教案复备人: 教学目标:1、 认识“斓”、“炽”等14个生字,积累文中好词佳句。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3、 知道“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知道“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非洲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出示课题。(本组课

7、文,我们一起感受了德国的美,领略了威尼斯这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也到过泰国与象共舞,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彩色的非洲二、 初读课文,学生交流。1、 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2、 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 出示好词好句。出示词语:大饱眼福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 含情脉脉4、 学生领读、齐读、比赛读。三、 再读课文,体会非洲的色彩。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由默读课文。(1)在文中找出三个直接说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叹句。(2)想一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非洲真是

8、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点名读、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三个句子。3、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4、梳理思路: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 )是彩色的,那里的( )是彩色的,那里的( )是彩色的,那里的( )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5、师归纳:“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蓝天、骄阳,花草树木,动

9、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6、总结表达方法: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四、精读课文,感悟非洲 (一)初悟非洲风情。 1.导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孕育了这样一个彩色的世界?2.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3.教师激情引导:如果你刚踏上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这样明亮的阳光之下,看到的是蓝得如此单纯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这种炽热的原始。你想对非洲说些什么? 4.指名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体会之后,互评,在评论的基础上再朗读。 5.师:是的,一踏上非洲的这片神秘的土地,扑面而来的就是一种原始、强悍、粗犷而热烈的气息。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一小节,再次感受这种不同寻常的美丽! 6.学生再次朗

10、读第三小节。 (二)深悟非洲风情。赏读彩色的植物; 1、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看出这片蓝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 2、交流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何处,并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3、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的是(生接读)仙人树开的是(生接读)玉兰树花(生接读)火炬树(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4、(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5、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自主探究,感悟彩色的动物世界、非洲人的彩色生活 。1、按照总结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2、全班汇报。 五、拓展文本,升华感悟 1、补充介绍非洲,相机播放上海世博会非洲馆的视频。 2、以我眼中的非洲为题,说一段话,把你对非洲的感受与同学分享。3、全班交流。 4、是啊!色彩斑斓的非洲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彩色的印记,在我们的心中撒下了彩色的种子,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播下了中非友谊的种子。板书设计: 28*彩色的非洲 阳光 色彩斑斓的世界 植物、动物 多姿多彩的世界 日生活、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