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风起教案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2727475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荷塘风起教案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荷塘风起教案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荷塘风起教案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荷塘风起教案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荷塘风起教案鲁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中语文荷塘风起教案 鲁教版必修11解释文题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作者20年后旧地重游,又见荷塘。抵挡不住荷塘馨香的诱惑,重游荷塘,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含蓄凝练地表露了作者高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和执意与荷为伍的人格追求。同时也对植物园的生存环境、荷塘的审美环境遭到破坏,而感到惋惜、忧虑、愤怒,同时抒写了自己的期盼。2分析结构荷塘风起旧地重游又见荷塘天雨荷塘长堤中间风起荷塘站长堤向西望紫红荷叶荷叶尖顶亭近景近景远景美中遗憾尖顶亭远景满塘荷香墙外噪音荷塘西侧表达愿望3重点详解(1)本文的主旨是在赞美荷

2、花的婀娜动人之美,表现荷花所受的摧残,还是另有深意?提示: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对全文的主旨的把握。要求先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再分析整合,深层探究,把握作者的立意所在。本文前半部分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动人之美,但这并非目的,而是与下文所写的荷花所受的摧残形成对比,以此来表现美和以荷花荷塘为代表的自然被破坏的现实,即人与自然的冲突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呼吁“爱荷人”保护能给我们的生命以振奋,意兴以飞扬的精神家园自然。(2)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提示:这个问题要求对文章的主体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文章以荷花为描写的主体,描写了荷花的动人之美、生命力的顽强和遭受的摧残,借以

3、抒发喜爱赞美之情,表达深深的忧思,发出强烈的呼吁。(3)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荷花之美的?提示:这个问题要求对有关描写荷花之美内容的层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概括。课文第2段主要写了荷花的香,第3段主要写了荷花的色,第4段主要写了荷花的形。(4)课文在描写荷花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提示:这个问题是对文中所用的表达技巧的考查。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的内容也很多,此处只要能从表现手法和修辞两个方面来把握就可以了。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如风起和风停时的荷花的描写)和对比手法(把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荷塘进行对比描写)。在修辞上,主要运用了比喻(如“一层一层的荷叶,像叠层的都市人

4、生”,“好个少妇般的一朵生命”)和拟人(如荷叶“依旧摊开胸怀,承受着天、云、雨、露和微风”,“宽大慷慨的荷叶,亲密并肩的荷叶”)。这些表达技巧的运用,写出了荷花的婀娜动人之美和所遭受的摧残。4难点突破怎样把握这篇散文的美?作者为什么说“一切都变了,似乎只有荷池未变”?提示:台湾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散文学作家颜元叔的荷塘风起素享盛名。状荷塘风起的静谧美,堪称绝致;抒写自我感觉,酣畅而缜密。作者始终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熔为一炉,第二段把荷池、荷香与“我”三者浑成一体,形成一个令人生命振奋、意兴飞扬的荷塘世界,作者兴致勃勃地“逼近水池”“弯屈膝盖”,积极地与“出污泥而不染”的荷为伍,含蓄而凝炼地表露

5、了自己高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和“在众浊之中见清澈”的风邈。第三段展现“荷塘风起”的具体画面。作者以传神的彩笔描摹荷叶,既曲尽荷塘风起的实之美,又宣泄出一种“碧黛深沉”的空灵之美。作者把有形的荷叶与无形的风事集于一体并在同时间里展现,使“荷塘风起”这一大的美境如在眼前。要理解“一切都变了,似乎只有荷池未变”这句话,就必须先搞清楚它的具体语境反观文章的第1段的内部层次,即先写二十年时间的变迁,再写荷池从西风里的衰谢、冬天里的萧荡,到春天里的生气以及荷花由枝茎到荷叶,从荷叶到荷花,从荷花到莲蓬的不变的轮回;然后再搞清楚它在本段中的作用,即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这还没有落实“似乎”这个关键词。事实上,文章

6、的后半部分主要写了二十年荷池令人心痛的变化池中的小岛“如今是丛生杂草,望之顿生芜秽之感”,“历史博物馆”已“把荷塘给镇住了”,并“把视线堵塞了,远景无法伸延,荷塘似乎肤浅多了”,“荷塘显得局促狭小”,“大量水泥滑入水中,把莲藕给封杀了”,使得“十来尺的宽度不长一片荷叶”,植物园周围的“噪音碾压着花叶”,“高耸的建筑,四下里围攻着植物园”,植物园在“挣扎”,荷塘在“挣扎”。荷池和荷花在遭受摧残,在萎缩巨变!荷池不变之中有巨变,所以作者在“只有荷池未变”前加一修饰词“似乎”,来准确地传达这一层意思,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显示了作者的机巧。5写作特色本文在写法上,注重主、客观世界的相互“感应”,善于

7、运用有声、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来暗示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善于借助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首先,作者把“荷塘”与“风起”融为一体,把内心世界与自然界化为一炉,创造出一个冰清剔透的“第二自然”。其次,作者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感受、精妙的思想、浓烈的情绪,隐藏在具体的意象背后。既通过自然形象的描绘,将其蕴藏在作品中,而又不把话说完,令读者一览无余。围绕“荷塘”,作者采取了移步定点的写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多角度、多层次地描摹了荷塘的静谧之美、动态之美。荷香、荷叶、荷花在作者笔下无不变成了冰清剔透的“第二自然”人化的荷塘妙境,曲折含蓄而凝练地表露了作者微妙的高洁无瑕的内心

8、世界和在众浊中见清澈的风貌以及执意与荷为伍的人格追求。“荷塘风起”,阳光、微风、荷叶与人,构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固然让人赞叹、钦敬、追慕,但社会之风也起于荷塘之上,则只能使荷塘的美变得美中不足,让人感到惋惜、忧虑、愤怒。作者没有脱离生活,去作田园牧歌式的赞美,而是凭知识与良心去丈量现实,去描写生活,去抒写时代的忧思,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这篇文章区别于一般写景文字、游记的审美价值所在。多维链接 1散文的景与情 抒情写意是中国传统散文的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古代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说法,讲的是文学的抒情性。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能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情感源于现实,更寄托

9、于现实。抒情话语和普通话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抒情话语强调话语的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因此,在对抒情性文学作品 (散文)进行鉴赏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三个层面声音层、画面层和情感经验层逐步入手。其中,最为普遍的最为重要的是“画面情感经验”层,即作者在作品中为读者描摹的“景”与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情”之间的关系。 借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是散文的一个普遍手法,“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里说的是诗(文)画相通的规律。然而,散文中的景,绝不是自然之景,而是由抒情话语组织起来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审美画面。正如王夫之所说的:“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10、。”所谓寓意,就是融情于景,散文中的情,也不是空洞之物,而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情景相生,情景交融,就能产生出“意境”,这也是中国古代抒情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而,我们在散文鉴赏时,必须从作品里“景”的象征性寓意中,去体味作者所寓于此的“情”。对于“景”和“情”,都不可作孤立的片面理解。同样,在我们的散文写作中,也必须注意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有机地融合于笔端之“景”,而不可单纯写景或空洞抒情。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是抒情作者抒情写意时的特别用语方式。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与象征,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等等。掌握一定的修辞方法,对于散文鉴赏和散文写作,都具有十分

11、重要的意义。2怎样借景抒情 抒情的文章以情感的抒发为写作的主要目的,根据作者抒情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抒情的文字可以是结构比较完整的一篇作品,也可以是单纯一个片段的文字。在这里只来探讨一下借景抒情式片段描写方面的写作技巧。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它的特点: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描写景物,而不仅仅是景物;抒发感情,而不直接写感情。这样,文章含而不露,蕴而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写景是为了抒情,决不能为写景而

12、写景。好的景物描写应如清末的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那么我们如何在一个字数有限的片段中达到借景寓意、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首先,作者在写作时必须有真情实感。一段文字在篇幅不长的情况下,要把作者内心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用情来感染读者,这种情感必须是真实的。如果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单纯想去靠几个表现喜怒哀乐的词语和几个标点符号去体现,文章必显得枯涩空洞,会让读者一眼就看透华丽外表,文章也会失去光泽,变得黯淡无光。 其次,把握住抒发感情的方向。一般情况下,片段描写的文字只有一个感情基调,抒发的感情必须统一在这个基调中。在描绘景物时,无论是选择的角度、确立的侧重点还是文章的遣词造句,其倾

13、注的情感必须始终一致,否则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杂音”,破坏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 再次,注意对景物的选择,即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挑选景物时,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景物的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外观形象上,还应蕴含在精神实质中,特别是片段描写,字少意丰,更应该注意做到惜字如金、字字点题、句句显意。 最后,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片段描写的文字虽“体积”小,但“技术”含量高,恰当的表达技巧正是对其进行精雕细刻的一把“锋刀”。为了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在观察景物时,注意观察的角度和顺序,充分调动起各种器官的感知能力;在具体描摹景物时,利用对比、衬托

14、、象征、联想、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这样一方面丰富景物的刻画点,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景与情的沟通、加深景与情的融合,使读者更有味地去体会作者流露出的那份情感。此外,还应注意加强作者个人的主观修养。因为作者所描摹的景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景观,而是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的情感之景,尽管文字片段篇幅小,但作者个人的气质也会或多或少地渗透在其中,这也会影响到借景抒情式片段描写的表达效果。激发思维联想引申我但愿植物园能挣扎下去,但愿那荷塘能挣扎下去。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后依然长青。因为,那临风旋摇的荷花荷叶,是生长在荷池里,也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阐释:这句话写出了荷塘生存的现状,也表达了作者的希望荷塘继续生

15、存下去的强烈愿望。“挣扎”一词,准确地表现了目前荷塘生存的艰难,暗示了植物园和荷塘日益受到的“戕害”,将荷塘拟人化。“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后依然长青”,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是作者面对能给自己心灵以安慰的荷塘发出的祷告。因为这片荷塘是自己心灵的栖息地,是不可割舍,也无法割舍的“圣地”。联想引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荷塘”,我们期盼着它永存,希望它一天天美好。这“荷塘”也许就是一片实实在在的土地,也许就是一种情感或希望。独抒己见一只苍蝇撞进了一张蜘蛛网中,它立即猛烈地挣扎,可是坚韧的丝网紧紧地粘黏住了它,它只好慢慢地停止了挣扎。这时,远处的蜘蛛发现了它的美餐,慢慢地向苍蝇靠近。

16、10厘米,5厘米,马上就要突然,苍蝇再次奋力地鼓动着自己的双翼,扭动着自己的身体,整张蜘蛛网在它的挣扎中战栗起来,蜘蛛只好停了下来。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苍蝇的挣扎渐渐地缓慢下来。蜘蛛这时也已靠近了苍蝇,苍蝇的挣扎似乎已经是徒劳,但是它仍奋力地扭动着身体,鼓动着双翼,不停地用尽全身每一份力量做最后的抗争。或许,它在拖延时间,希望奇迹能够出现。果然,在蜘蛛马上就要吞食苍蝇的时候,在苍蝇挣扎到生命的尽头的时候,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如果苍蝇在刮风前就认了命,停止了挣扎,它应该早已成了蜘蛛的美餐。正是因为这种“永不放弃和绝望”的信念才使苍蝇在生命的紧要关头破网而出,创造了它生命的“奇迹”。由此看来,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绝望而放弃对命运的抗争,或许“奇迹”马上就要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