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 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112689752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 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 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 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 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 专业建设方案(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今后十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产业与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是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支柱产业,加强药学高技能人才的建设迫在眉睫,急需一大批在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使用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医药卫生行业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数量大,素质要求高的特点。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始办于1954年,是该校建立最早、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的专业之一,现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骨干示范专业、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劳动厅医药商品

2、购销员培训鉴定基地、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药学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该专业师资力量强,专业基础厚实,已成为在全国同类学校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专业,主持完成的教育部和卫生部药学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研究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已在全国同类院校推广实施,连续11年主编完成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药士)考试士大纲和指南及题库建设工作任务。主编药品类专业国家及卫生部规划教材20余部,校企合作开发建设校本教材8部,建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先后承担教育部、卫生部、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等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励7项,发

3、表论文80余篇。该专业教学仪器设备较先进,参照GMP标准,建设了具有技能训练、职业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的药学实验中心,拥有三级甲等医院、省市级大型制药企业和医药公司等实训实习基地30余家,是山东省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该专业主动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培养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制药企业、医药公司、社区药店等一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成绩突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双证书”获得率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省内外许多医院、制药企业和医药公司到校提前预订实习生,实现了带薪顶岗实习直通就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从山东省医药

4、卫生事业发展对药学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长期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药学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各级医院、医药公司、药店、制药企业、药品监督检验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以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社会需求、校企共建和创新发展为建设原则,通过推进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和建设教学团队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使专业的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先地位,争创国内一流的

5、品牌特色专业,构建以药学专业为龙头,以中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群。为实现山东省建成“医药强省”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 三、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1.进一步推进校企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育在分析医药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两个系统”为主线,按“工作岗位”需求,构建药学专业新型课程体系;探索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考核与药士资格认证证书的有效衔接的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引入企业新技

6、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毕业生社会竞争力,适应行业需求,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医药卫生行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五个对接”。2.以省级特色专业依托,进一步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在现有药学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设备,增加设备数量,提升中心功能,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参照GMP标准,建设药品质量控制

7、实训室、模拟静配中心实训室、模拟药房、数码互动形态教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对现有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实验中心制度建设,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在现有32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开发药品经营企业、药厂实习基地。依托行业,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及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力度。加强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密切联系与合作,通过与行业和医院等的深度融合,修订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3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继续开展好药学专业学生药品包装及中药标本制作技能竞赛活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制定专

8、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及岗位技能标准。在已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主编13部“十一五”卫生部规划教材建设的基础上,编写6-8本技能实训课校本教材,建设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做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建设药学专业数码互动形态教学实验室,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4.在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与服务能

9、力建设,创新教学团队的组建方式,在药学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岗位群组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双环式”教学团队。“中心环”由学校专任教师与药学专业面向的四个岗位群的医院、医药公司、制药企业、零售药店等行业对应的专兼教师组成,形成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根据药学的专业面向,聘请多家医院、制药企业和药品经营等企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加盟教学队伍,形成“外围环”,建立“兼职教师库”,从中选聘技术、管理骨干来校任教,进行技能培训指导、专题讲座及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实训实习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优势,提升专业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水平。通过一督导、二结合、三

10、参与的管理模式和走出去,请进来、进修培训等措施,使专职教师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兼职教师掌握教学方法与技巧,促进团队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实现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和提升青年教师水平为目标,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计划3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2-3名、专业骨干教师5-6名,在已有1名省级教学名师的基础上,再培养23名省级及校级教学名师。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和管理模式,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充分开展药学教育服务,为行业及企业职工提供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格考试培训等,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选送优秀教师

11、到国内外高等学府研修和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进一步完善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医院、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测指标,对毕业生毕业后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专业设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等提供科学依据。四、建设进度与绩效指标建设项目建设目标2011年度2012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进一

12、步推进校企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保障制度,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育和专业建设的“五个对接”。建设内容:完善药学专业建设委员会职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预期目标:履行专业建设委员会职能,参与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完成行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直通就业的渠道。监测指标: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名单;专业建设委员会规章制度;专业建设委员会活动记录;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建设内容: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委员会职能,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作用。预期目标:根据运行情况修订相关规章制度,更好发挥指导作用,引领专业发展。监测指标:年度总结报告;工作记

13、录;校企合作育人管理办法。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增加设备数量,提升药学实验中心功能,完善实验中心制度,开发实习基地,强化实践育人。建设内容:参照GMP标准,建设药品质量控制实训室、模拟静配中心实训室、模拟药房、数码互动形态教学实验室,购置相应仪器设备。继续开发校外实习基地3-4家。预期目标:完成药品质量控制实训室、模拟静配中心实训室、模拟药房、数码互动形态教学实验室的调研、论证及建设方案。购置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校企联合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监测指标:调研论证报告;建设方案;设备招标书;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书。建设内容:对现有实验室进

14、行优化整合,加强实验中心制度与文化建设。加强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共同开展教学科研项目。预期目标:优化中心内涵建设,完善实验实训项目和各项管理制度,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深度融合,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监测指标:设备购置合同及验收报告;实训教材;实验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学生实验报告实训记录;技能鉴定及科研项目申报材料。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教学资源建设通过专业调研,创新、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岗位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整合优化课程及教学内容,构建“岗位对接、双证衔接”的新型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资源。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15、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建设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资源(教材、数字媒体材料等)预期目标:创新、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岗位工作所需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整合优化课程及教学内容,构建“岗位对接、双证衔接”的新型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资源。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监测指标: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调研问卷及结果分析报告;专家访谈记录等资料;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会议记录。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学专业精品课程网站、编写教材、校本实验实训教材、课程标准、数字媒体材料等。建设内容:实施新的药学专业人才

16、培养方案。预期目标:通过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内容丰富的药学专业教学资源。监测指标:实施新方案的相关教学资料。学生技能鉴定及双证书资料。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有关资料。师资队伍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组建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通过科研项目、药士考试大纲编写,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在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制定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教改与科学研究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手段提高业务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修订完善全国药士考试大纲,开展职

17、业资格鉴定培训;积极争取2-3项教学与科研课题立项。预期目标:建设双师结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高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监测指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所取得成果的相关资料。各种培训服务项目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相关资料。全国药士资格考试大纲及指南建设内容:制定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并通过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教改与科学研究、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手段提高业务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修订完善全国药士考试大纲,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积极争取教学与科研课题立项。预期目标: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能力。监测指标:专

18、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及科研成果资料。各种培训服务项目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相关资料。全国药士资格考试大纲及指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医院、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完善监测指标,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内容:完善、建设人才培养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医院、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控,完善监测指标,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预期目标: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目标,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指标: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制度;教

19、学规范性文件、教学质量评价记录。建设内容:完善人才培养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预期目标:完善教学环节质量目标,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指标: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制度;教学规范性文件、教学质量评价记录。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资料。五、专业建设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2011年2012年小计2011年2012年小计合计551752302080100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经费(万)专业调研25711227人才培养方案制定156112课程体系构建134011人才培养方案实施134011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经费(万)核心课程建设4812281

20、071教材建设4812123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2810112其他资源建设5121714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经费(万)药品质量控制实训室636420202090模拟静配中心实训室246022固体制剂实训室3131604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经费(万)数码互动形态实验室421250151547各类教学软件112011化学实训室022022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经费(万)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活动13411230师资互聘制度建设与实施134112行业评价制度建设与实施134112顶岗实习制度建设与实施134112学生见习制度建设与实施134112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经费(万)专业带头人

21、培养25711242骨干教师培养358123兼职教师培养134112青年教师培养134112全国药士资格考试大纲123112科研项目技术成果转化123112实训实习耗材补贴模拟药房11211223中药标本室41014145合计(万)551752302080100330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11月附件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工程职业学院二一一年五月目 录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 3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 .5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

22、2015年) .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3 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 23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32 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45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

23、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 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

24、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一)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二)社会需求原则专业发展要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

25、型人才。(三)校企合作原则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四)创新发展原则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设,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内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 2015 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结合河北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建成 68个院级特

26、色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 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610个。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0门左右。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 12 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 35

27、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根据各特

28、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四)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29、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一)专业建设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

30、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 河北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企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

31、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确立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

32、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3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

33、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坚持5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

34、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2)大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行内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优化。(3)采取减少、限制课内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4)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

35、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基础理论与训练,规范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基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

36、、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组织,一是基本技能模块(3个):分别为工程制图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外语应

37、用模块;二是专业工作能力模块(3个):分别为机械设计模块、电气基本技能模块、机电设备控制模块;三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模块(7个):分别为数控技术模块、CAD/CAM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机电产品创新模块。(2)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3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高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上以先进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技

38、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旨,实现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逐步建成在机电产品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等方面具有行业科技先进水平,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需要,形成在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一方面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和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论证,新建具有技术先进性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初步建成能够再

39、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工程环境中的实践训练,把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的观察和判断、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2)探索工程实训的新模式,逐步由单一实训型向生产实训型过渡,建设成为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训练中心,力争实现从校内实训基地到对外承揽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和市场接轨,以产业带动专业。同时根据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社会要求,争取成为我省的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中心。(3)在建设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寻求企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

40、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拟定进程如下:基地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实训室调研确定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完成5个实训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设完成3个实验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设进一步开发试验项目校内基地调研改善基础实习设施,增加实习内容建成数控加工中心和机加工实习基地实现机加工中心的产学结合拓展业务范围,产学结合进一步深化校外基地调研完成12个基地建设完成23个基地建设,实现订单培养完成3-5个基地建设,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完成3-5个基地建设,扩大订单培养规模(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德才兼备、培养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积极作好专业学术带头人

41、及专业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由知识传授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大力增强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立足纵向课题,加强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参与意识;使教师既注重学历水平提高,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既立足于课堂教学需要,又着眼于科技开发需求,同时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1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2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

42、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课程带头人。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给新分配来校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编写专业教材,承担科研工作,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短期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拟定进程如下:年份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高职比例1%3%510研究生比例20%30%60%7080研究生引进数量1人4人3人2人3人技术培训2人次3人

43、次3人次3人次(四)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按照“紧跟现代工程科技,加快教材内容更新,重点编写特色教材,反映工程特点,形成系列应用型教材”的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教材建设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全部采用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和行业推荐教材,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能够反映应用型特色和课程整合的特色教材,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拟定进程如下:教材类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公开出版教材1222校内自编教材3555(五)精品课建设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任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44、,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五年内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院级精品课达到3-5门,力争完成2-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并逐渐辐射到其他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一)社会和行业背景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如网络规划

45、、网络实施及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与运营、网络编程、网络硬件维修及软件维护、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人才,成为社会招聘的热点。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均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信息产业“物联网”、“三网合一”等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人才将供不应求。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党政机关、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高增长期,年均增长将超过34%,而目前我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技能

46、,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传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站应用及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新型网络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二)专业建设基础1师资力量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高级职称的

47、比例为33%,双师型教师共10人,占专职教师的67%,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7%。2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2 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弱电工程实训室和网络互连实训室。其中弱电工程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双绞线的认识,做水晶头、打模块、绑定配线架及网络测试;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布线标准及管线搭配;光纤的认识及光缆的测试;光纤的敷设、融接及对光纤连通性和衰减/损耗等的测试。网络互连实训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锐捷网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能模拟

48、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验,能够满足目前的专业班级规模(50人),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内能独立并行开展实验,以使所有上课学生能够充分地动手操作,各组可以协同实验组设备进行实验,每台设备支持多人访问,实现“一人操作,多人观摩”的功能。此外,本专业已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 、河北网讯数码科技 等14家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技术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成立了青为网络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实

49、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拥有本专业相关图书 2万余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一)人才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

50、和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1)知识结构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编程语言的应用;掌握网页设计、美化及布局的技术;系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2)能力结构要求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及制作能力;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能力;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

51、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素质,善于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团队协作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采取措施,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

52、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就必须在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53、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今后,在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下,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并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在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中高级职称比例6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

54、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使更多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在教学上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推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提高实训室开放率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制定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水平的措施。(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1教学督导检查考核制度加大

55、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同时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组织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开设相关专业。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六)加强教学教改

56、研究1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把“工”和“学”实际的联系起来。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目标。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

57、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 7联系社会资源,以承接工程或工程外包的形式把实际项目带入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项目中去。8成立实体服务单位,由专业组长牵头,带领学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务。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引进 2-3名高水平(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知名企业认证资格)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青年教师,每年送出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培训;邀请校外专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召开教学研讨会等。(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建立与高水

58、平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至少申请包括网络设备在内的两门院级精品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技能考核体系;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题库建设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包含图片、PPT、视频等。(三)教材建设与改革选择国家级重点教材及优秀获奖教材;编写并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服务器架设与管理、建站实务四门专业核心教材。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整理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技能库、试题库、优秀教材与参考书等。(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设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务实训室。与大唐电信、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实

59、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结合,让实训条件更贴近社会需求。与河北网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更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每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校外实训。(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学生必须满足所有课程合格、英语达标、计算机等级达标并获得一个以上专业要求的IT职业资格证书等4项硬指标,才能按期毕业。(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专业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齐备,期末将教学文件按时归档。课堂教学严格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执行,课前认真备课,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概念讲授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课后加强辅导和作业批改。进一步加强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督

60、导,并结合院系、教务处提供的评价结果,对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加强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信息工程系主任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高级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二)经费保障学院制定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管理制度保障精品专业建设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方筹措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合作企业捐赠等,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

6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一)开设时间长,办学质量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已经招生12年,是我院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二)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能力强锻炼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年轻的师资队伍,在学院组织的教案评比活动、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课堂评比、说课活动中,李喆时老师获得说课评比一等奖,尚文卿老师获得二等奖,还有许多教师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三)强化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形成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模式。(四)学生参加的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认可度高,通过率高IT行业市场认证种类繁多,选择了社会认可较好的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CIW认证,网络设备调试员,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五)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状况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