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资料】《实用网络设计与配置》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112669038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4.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办公资料】《实用网络设计与配置》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办公资料】《实用网络设计与配置》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办公资料】《实用网络设计与配置》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办公资料】《实用网络设计与配置》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资料】《实用网络设计与配置》课程设计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工程学院实用网络设计与配置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网络组播协议的分析与设计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2级姓名: 张晓 学号: 1214210129 完成时间: 2021 年 7 月 2 日指导教师: 李红卫 一、 选题题目和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开展, 以全球互联网(internet)为代表的各种网络在近十年得到了迅猛的开展。网络带宽越来越高, 用户数量越来越多, 视频点播(VOD/AOD)、远程教学、新闻发布、网络电视,多站点文件传输、多媒体远程教育、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等新类型的多媒体业务将成为新一轮运营竞争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传统的客户效劳器模型将重浪费网络资源,

2、 相同的数据可能在网上传播很屡次, 在一些带宽较低的链路上, 极可能引起严重的通信瓶径,就必然带来了网络拥挤问题。为了缓解网络瓶颈, 人们提出各种方案, 主要包括采用:链路聚合技术, 以增加互连带宽采用效劳器的集群技术,以改变网络流量结构、减轻主干网的瓶颈应用QOS机制, 把带宽分配给一局部应用采用IP组播技术,有效解决网络的拥塞等,IP组播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使它成为当前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佼佼者。目前,使用得最为广泛的组播技术是IP Multicast。IP组播技术是一种为优化使用网络资源而产生的技术,通常用于多点工作方式下的应用程序中,它是标准IP网络层协议技术的一个扩展。从Steve

3、Deering于1989年提出的IETF的RFC1112“Host Extension for IP Multicast中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IP组播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IP地址向一组主机发送数据UDP包。发送者仅仅向一个组地址发送信息,接收者只需参加到这个分组就可以接收信息,所有的接收者接收的是同一个数据流,组中成员是动态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随意参加或退出。每一台主机都可以同时参加到多个组中,每一个组播地址可以在不同的端口或者不同的套接字Socket上有多个数据流,同时许多实际应用可以共享一个组地址。IP组播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复发送可能引起的播送风暴,并且能够突破路由器的限制,将数据

4、包传送到其它网段。二、 主要研究内容1. IP组播 IP组播是指一个IP报文向一个“主机组的传送,这个包含零个或多个主机的主机组由一个单独的IP地址标识。主机组地址也称为“组播地址,或者D类地址。除了目的地址局部,组播报文与普通报文没有区别,网络尽力传送组播报文但是并不保证一定送达。 主机组的成员可以动态变化,主机有权选择参加或者退出某个主机组。主机可以参加多个主机组,也可以向自己没有参加的主机组发送数据。主机组有两种:永久组和临时组。永久组的IP地址是周知的,由Internet管理机构分配,是保存地址。临时组的地址那么使用除永久组地址外的非保存D类地址。 IP组播分组在互联网上的转发由支持组

5、播的路由器来处理。主机发出的IP组播分组在本子网内被所有主机组成员接收,同时与该子网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会把组播报文转发到所有包含该主机组成员的网络上。2. IP组播技术体系结构 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PIM-SM、PIM-DM、DVMRP等协议,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BGP、MSDP等协议。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CGMP等二层组播协议。 IGMP建立并且维护路由器直

6、联网段的组成员关系信息。域内组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这些组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运用一定的组播路由算法构造组播分发树进行组播数据包转发。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在各种自治域间发布具有组播能力的路由信息以及组播源信息,以使组播数据在域间进行转发。3.组播和单播的区别为了让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可以同时接受到相同的报文,如果采用单播的方式,源主机必须不停的产生多个相同的报文来进行发送,对于一些对时延很敏感的数据,在源主机要产生多个相同的数据报文后,在产生第二个数据报文,这通常是无法容忍的。而且对于一台主机来说,同时不停的产生一个报文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如果采用组播的方式,源主机可以只需要发送一个报文就可以

7、到达每个需要接受的主机上,这中间还要取决于路由器对组员和组中关系的维护和选择。4.组播技术的优缺点1优点:增强效率,控制网络流量,减少效劳器和CPU负载;优化性能,消除流量冗余;分布式应用,使多点传输成为可能;2缺点:组播应用基于UDP;尽最大努力交付;无拥塞控制;数据包重复;数据包的无序交付;5.组播PIM DM模式PIM-DM 能够使用由 OSPF 、 IS-IS 、 BGP 等产生的单播路由表。同时在执行 RPF 检查时, PIM-DM 也能够通过配置使用由 MBGP 或 M-ISIS 产生的指定组播 RPF 表。ISP 特别需要 PIM-DM 所具有的能使用任意底层单播路由协议的能力,

8、因为它不需要为 RPF 检查引入和管理一个独立的路由协议。单播路由协议扩展为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MBGP和 IS-IS 多协议路由M-ISIS后就被用来建立指定表来完成RPF 检查,但是 PIM-DM 不需要它们。6.组播PIM DM与PIM SM模式的比拟PIM-DM 主要被设计用于组播局域网应用程序,而 PIM-SM 主要用于一个大范围内的域间网络,PIM-SM模式和PIM-DM模式除了在发现其组成员的方式上不同之外,记录路由表的方式也不一样,例如网络中有一个组,地址为:224.1.1.1,发送者为100.1.1.1,PIM-SM模式记录为*,224.1.1.1,可以看出,PIM-SM模式并

9、不关心组播的源地址,而统统将源地址使用星号*来表示,这样一来,PIM-SM为一个组只记录一个条目,而不管这个组有多少个发送者。这样的记录方式称为(*,G) ,其中*就是组播源地址,G就是组地址。如果有10个组,每个组有5个发送者,使用S,G的记录方式,需要记录105=50条,而使用*,G的记录方式,那么只需要10条,所以使用PIM-SM模式,可以大大缩减组播路由表的空间,从而大大节省系统资源。 PIM-SM模式不仅需要记录(*,G)信息,也和PIM-DM模式一样需要记录在该组中,哪些接口是出口,从此接口将数据发给接收者。但是与PIM-DM模式不同的是,PIM-SM模式只记录连接着接收者的接口,

10、其它没有接收者,不需要接收组播的接口是不会被记录的。比方路由器上有5个接口有PIM邻居,其中只有一个是出口,再去掉1个RPF接口,还剩3个PIM接口是不需要接收组播的,在 PIM-DM模式中,会记录下一个RPF口和一个forwarding状态的出口,以及三个不需要接收组播的pruning状态的接口,而在PIM-SM模式中,只会记录一个RPF口和一个forwarding状态的出口,其它的都不作记录,因此,PIM-SM模式的接口记录方式会比PIM-DM模式更省资源。在PIM-SM中,因为(*,G)形式的记录中不知道组播源的地址,也就无法完成RPF检测,但是又由于接收者收到的数据,都应该是RP发来的

11、,路由器也就认为PIM-SM中的组播源地址,就是RP的地址,在这种情况下,路由器会以RP的地址为源地址做RPF检测,但是在下面的拓朴图中,就会出现问题: 如上图所示,当所有路由器都认为RP地址23.1.1.3就是组播源地址时,这样去做RPF检测,在R4上检测时,因为R4的路由表中会显示从接口S0/0出去可以到达23.1.1.3,所以组播从R4的S0/0被发进来时,那么RPF检测可以通过,所以在R4上没有任何问题。 当在R2上做RPF检测时,因为R2的路由表中显示到达23.1.1.3应该从接口F0/1出去,所以R2只会接收从接口F0/1发进来的组播,从其它接口发进来的,都会被认为是环路而被丢弃。

12、因此在真正的源12.1.1.1将组播从R2的F0/0发进来时,R2会因为RPF检测失败,从而丢弃所有的组播数据,这样一来,组播也就无法通信了。在PIM-SM中,组播源没有机制用来宣告自己的存在,又因为PIM路由器都认为RP才是组播源,而当直接的组播源向RP发送组播时,会导致某些路由器RPF检测失败,因此在PIM网络中,真正的源需要向RP发送注册消息,以宣告自己的存在,而发送注册消息在多路访问的网络中那么是由DR来代为完成的。真正的源向RP发出第一个组播包时,DR将此包封装在单播中发向RP,这称为注册,发送的注册消息会从DR到RP之间建立一条源树,也就是S,G的记录,这样,在源到RP之间创立的源

13、树就可以帮助防止RPF检测失败,当RP和真正的源之间创立S,G条目之后,就会通知DR停止以单播发送,从而转回发送真正的组播。因为由于误认为RP是源而导致RPF检测失败的情况,只有在RP到源这段上游网络中的路由器才会存在,而RP到组成员的这段网络中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由此可以想象得出,当源所在的网络需要向RP发送数据包时,应该将DR的位置选为最靠近RP的路由器,否那么也会因为RPF检测失败而导致组播不通。6. 组播地址 IP组播地址,或称为主机组地址,由D类IP地址标记。D类IP地址的最高四位为“1110,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如前所述,局部D类地址被保存,

14、用作永久组的地址,这段地址从224.0.0.0-224.0.0.255。临时主机组的组播地址由网络管理员选择,他需要保证这个地址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其他的主机组在使用这个组播地址。 第2层的组播地址组播MAC地址可以从IP组播地址中衍生。计算方法是把IP地址的最后23位拷贝到MAC地址的最后23位,然后把这23位前面的那一位置为0。MAC地址的前24位必须为0x01-00-5E。 7.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 IGMP协议由主机成员关系协议开展而来,目前有两个版本:IGMPRFC1112,IGMPv2 (RFC2326)。主机使用IGMP消息通告本地的组播路由器它想接收组播流量的主机组

15、地址。如果主机支持IGMPv2,它还可以通告组播路由器它退出某主机组。组播路由器通过IGMP协议为其每个端口都维护一张主机组成员表,并定期的探询表中的主机组的成员,以确定该主机组是否存活。IGMP消息被置于IP报文中传送。IGMPv1中定义了两种消息类型:主机成员询问和主机成员报告。当某主机想要介绍某个组播流量时,它向本地的组播路由器发送主机成员报告消息,告知欲接收的组播地址。组播路由器收到主机成员报告消息后把该主机参加指定的主机组,并在设定的周期内向组播地址224.0.0.1(代表所有支持组播的主机) 发送主机成员询问消息。主机如果还想继续接收组播流量,必须发送主机成员报告消息。三、方案设计

16、1PIMDM 向下传输,流量会贯穿整个网络,在不需要接受数据的节点路由器会进行裁减,支持所有的路由协议,应用于试验网络和路由测试。如图1-1图1-13.设计网段R3-S1R4-S1 :四、主要设备命令配置1.路由器R2的配置分别在R2、R3、R4、S1中启用RIP协议以R2为例命令如下:R2#conf tR2(config)#router ripR2(config router)#ver 2R2(configR2(configR2(config查看R2的路由表协议如下列图2-1: 图2-1分别在R2、R3、R4、S1上配置PIM Dense以下是以R2为例:R2(config)#ip mult

17、icast-routingR2(config)#int f1/0R2(config if)#ip pim dense-modeR2(config if)#exitR2(config)#int s2/0R2(config if)#ip pim dense-modeR2(config if)#exitR2(config)#int s2/1R2(config if)#ip pim dense-mode在R2上查看那个接口在运行PIM协议如图2-2:图2-2图2-2中各列分别是路由本地接口的IP地址、接口名称、运行的PIM版本、该接口的PIM邻居数量、Hello包发送的时间间隔和RD路由器。在R2上查

18、看PIM邻居情况如图2-3: 图2-3图2-3中各列分别是邻居的IP、路由器本地连接的IP、邻居关系建立时间、版本和DR路由器优先级。2.路由器R3的配置查看R3的路由表协议如下列图3-1:图3-1在R3上查看那个接口在运行PIM协议以及查看PIM邻居情况如图3-2:图3-23.路由器R4的配置查看R4的路由表协议如下列图4-1:图4-1在R4上查看那个接口在运行PIM协议以及查看PIM邻居情况如图4-2:图4-24.路由器R1的配置:R2(config)#int f1/0R2(config if)#ip igmpS1的配置查看S1的路由表协议如下列图5-1:图5-1在S1上查看那个接口在运行

19、PIM协议以及查看PIM邻居情况如图5-2:图5-2在S1上产看R1的组成员如图5-3:图5-3五、测试结果与分析1.在S2上产生组播数据,以S2作为组播源如图6-1:图6-1R2上查看组播路由表如图6-2:图6-2如图6-2所示,路由器R2的S2/0端口处于修剪状态Prune/Dense,S2/1端口处于转发状态Forward/Dense。R3上查看组播路由表如图6-3:图6-3如图6-3所示,路由器R3的F1/0端口和S2/2端口都处于修剪状态Prune/Dense。R4上查看组播路由表如图6-4:图6-4如图6-4所示,路由器R4的S2/2端口处于修剪状态Prune/Dense,F1/0

20、端口处于转发状态Forward/Dense。5.在S1上查看组播路由表如图6-5:图6-5如图6-5所示,交换机S1的F1/1端口处于转发状态Forward/Dense。6.综合以上的组播路由表,可以画出组播流流向和接口的修剪状态如图6-6:图6-6 组播数据流向由于R3、R4的F1/0端口连接在一起,会发送Assect消息,而在R4的26.0.0.0/8路由中的度量值Metric小于R3的26.0.0.0/8路由中的度量值Metric,所以R4获胜,R3的F1/0接口处于修剪状态。R3和R4的S2/2链路上没有组成员,所以也会相互修剪。这样R3没有接口处于转发状态,它向R2发送修剪消息,R2

21、的S2/0接口被修剪。六、设计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我完成了组播PIM DM模式的配置,对组播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组播PIM DM模式即为协议无关密集式组播。此次我设计的组播实现了只有参加该组成员的接受者能够接受到源主机所发送的组播数据,当有组播源出现时,路由假设所有的网络都是组成员(接受者),把组播流量进行泛洪,全部网络就有了组播流量。各个路由器会紧接着查询自己的接口上是否有这个组的成员存在,如果没有成员,就停止住这个接口的组播数据流的转发,同时它向上游路由器发送消息,把它送转发树上修剪掉。一级一级的往上发送消息,最终组播路由协议就将构建一颗以源为根、不会有多余流量存在的转发树,即有源树(SPT)。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对组播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熟悉了GNS3软件的根本运用。七、参考文献1 梁广民,王隆杰,: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2 梁广民,王隆杰,编著.思科网络实验室CCNP交换技术试验指南.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3 美Cisco Systems公司,著.TSHOOT 624-823 Foundation Learning Guide.2021.4 顾金星,张拥军,南亲良,等,译.IP组播网络设计开发第一卷.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5 孙建华,等,编著.实用网络设计与配置.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成绩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