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12636203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说明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训练(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阅读说明文阅读说明文一、抓住标题首句,明确说明对象。一、抓住标题首句,明确说明对象。二、粗读全篇课文,把握说明内容。二、粗读全篇课文,把握说明内容。三、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三、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四、细读课文每段,归纳说明方法。四、细读课文每段,归纳说明方法。五、品读关键语句,体会说明语言。五、品读关键语句,体会说明语言。说明文常见的考点说明文常见的考点1 1、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及特征。2 2、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顺序的判断。3 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4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5 5、说明文的结构。、

2、说明文的结构。6 6、综合素质考查。、综合素质考查。说明文是以(说明文是以(说明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知识)的一)的一种文体。种文体。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的分类一般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就是客观地说明该物平实说明就是客观地说明该物,不带有作者的不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主观色彩 。生动说明就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说明生动说明就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说明,使读使读

3、者有更生动的了解者有更生动的了解,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 1 1、根据表达手段(语言特点)分为:、根据表达手段(语言特点)分为:2、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事物说明文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说明文旨在介绍形状旨在介绍形状、功功能能、构造等特征构造等特征旨在讲明原因、旨在讲明原因、原理原理、演变等演变等如如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如如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n什么是说明对象什么是说明对象? ? 3、挑关键词句挑关键词句时间顺序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

4、间先后顺序写。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2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3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古古-今;春今;春-冬;早冬;早晚;开始晚;开始结束结束近近-远、前远、前-后、左后、左-右、南右、南-北、低北、低-高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现象现象-本质;原因本质;原因-结果;整体结果;整体-部分;部分;概括概括-具体;主要具体;主要-次要;一般次要;一般个别个别 母亲牵挂儿女母亲牵挂儿女 (结果)(结果) 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是“母子连心

5、母子连心” (原因原因)母子连心被科学证实母子连心被科学证实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抓住显著语言标志抓住显著语言标志: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时间的词语;2、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方位的词;3、逻辑顺序就是以、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思维的规律为序。为序。三、说明方法的答题格式:三、说明方法的答题格式:说明方法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术语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术语+ +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举例子举例子 + + 具体真实具体真实列数字列数字 + + 科学准确具体科学准确具体分类别分类别 + + 条理清晰条理清晰打比方、摹状貌

6、打比方、摹状貌 + +生动形象生动形象作比较作比较 + + 突出强调突出强调 + +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定义下定义 + + 科学准确简明科学准确简明列图表列图表 + + 直观形象直观形象引用引用 + + 增强说服力增强说服力作诠释作诠释 + + 通俗易懂通俗易懂这一句这一句(段段)采用了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的说明方法, 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的 特点。特点。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表达表达作用作用+对象对象特点特点 答题技巧:答题技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

7、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第段划线句运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答案示例: 划线句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题型题型(准确严谨)(准确严谨)1、分析加点的字或词有何作用分析加点的字或词有何作用 (或有什么表达效果)(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2、XX词语能否删去或替代?并词语能否删去或替代?并 说明理由?说明理由?题型一题型一: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先解释先解释 词或说明词性作用词

8、或说明词性作用 再分析再分析 词在句中的意思或作用词在句中的意思或作用 最后再说明最后再说明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严密 性的特点。性的特点。例如:松鼠例如:松鼠好像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体会句中体会句中“好像好像”一词的表达效果。一词的表达效果。答案:答案:“好像好像”一词表示猜测,是说松鼠白天不出来的一词表示猜测,是说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原因可能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语言的准确

9、性特点。题型二:加点词语在文中能否删去(或能否题型二:加点词语在文中能否删去(或能否 替代)?并说明理由?替代)?并说明理由?解题步骤:解题步骤: 第一步:第一步:阐明观点:不能删或不能替代。阐明观点:不能删或不能替代。 第二步:第二步:再解释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再解释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第三步:第三步:若删去了或替换了,句子的意思若删去了或替换了,句子的意思 变成了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 第四步:第四步:最后说明作用:最后说明作用:XX词体现了说明词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如:例如: 实际上,在实际上,在绝大多数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

10、飞机仍然是可控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 21.21.文段中第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文段中第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绝大多数绝大多数”可以去掉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吗?为什么?(3 3分)分)答:答: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不能去掉,不能去掉,“绝大多数绝大多数”表明不排除还有极少数的不可控的航空事故,表明不排除还有极少数的不可控的航空事故,去掉后,去掉后,变变成了所有

11、的航空事故,飞机都可控,成了所有的航空事故,飞机都可控,与事实不符与事实不符,此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此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答:答:不能删去不能删去。“几乎几乎”说明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从而体,与实际不符,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 2 2、答:答:不能删去不能删去。“很可能很可能” 表表估计,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不一定能够实现,去掉后与实际能够实现,去掉后与实际情况不符,情况不

12、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限制性词语的作用表程度限定:最充分非常更比较相当表范围限定:许多几乎大多数主要个别表时间限定:当时至今目前等表示强调:特别万万仅仅只一定等表示猜测估计:大约可能也许左右等表示传闻或不确切来源:据说传言等表示有根据的:据资料介绍据测定据统计等答题形式:答题形式:修辞修辞+生动形象地生动形象地+说明对象的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举例举例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苏醒过来。过来。 运用拟人手法,把春回大地写得富有运用拟人手法,把春回大地写得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动感,

13、生动形象1、总分式、总分式包括总包括总分、分分、分总、总总、总分分总,总,“分分”的部分常按并列方式安排的部分常按并列方式安排(多用于(多用于事物事物说明文)说明文)2、递进式、递进式 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浅入深(多用于(多用于事理事理说明文)说明文)3、并列式、并列式:各层之间并列进行各层之间并列进行.六、综合素质考查六、综合素质考查 抓住要求,紧扣主题。抓住要求,紧扣主题。1、标题作用、标题作用2、指示代词的作用、指示代词的作用3、句子段落的作用、句子段落的作用引用的作用引用的作用把握文章段落层次,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14、概括主要内容、抒写个人的感受或看法、抒写个人的感受或看法(1)(1) 题目的作用题目的作用 点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点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题目中运用题目中运用修辞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再分析作用新颖别致,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兴趣方法提示:方法提示: 1、分析语言修辞特点、分析语言修辞特点 2、说明作用:、说明作用:A、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思、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思考考 B、点明说明对象或内容、点明说明对象或内容(2 2)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这这”“”“此此”的作的作用用“这这”“”“此此”“这这”“”“此此” 练习练习苏州园林在中和修剪树木也着眼

15、在画意。苏州园林在中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似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没有修剪得像宝塔似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这是不足取的。是不足取的。文中红色字两个文中红色字两个“这这”分别指代什么分别指代什么?()说明文中句子或段落的作用()说明文中句子或段落的作用(1)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有时在文章开头,内容上还

16、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兴趣。如果是引用诗句、古籍等还可增强文化底蕴或使文章典雅。在文章结尾就要具体说明总结的内容。(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 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引用的作用()引用的作用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直击中考直击中考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练习题均为各地中考原题摘录练习题均为各地中考原题摘录【考点一】练习 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

17、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据新华社2007年4月报道,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报道,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17.第二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4分) 答:_ 答案示例: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突出的说明了“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的特点。【考点二】【考点二】练习练习减少盐的摄入量是能够做到的。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

18、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12.简要说明第段中加横线的词“尽量”的表达效果。(4分) 答:_答案示例:“尽量”一词表示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二】【考点二】练习练习 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

19、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11.第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答:_答案示例: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二】【考点二】练习练习其实,在很早以前,猫就被列入世界最危险和具侵略性的100个物种。它们的祖先来自中东地区,作为捕鼠能手深得主人们的喜爱。在人类的保护下,猫已遍布世界所有角落。尤其是在海岛上,猫和老鼠一样,都成为了威胁生物链的元凶。无论是瓜达卢佩的卡拉卡拉鹰还是夏威夷秧鸡,都不是猫的对手。据统计,猫已成为导致22种海岛动物灭绝的元凶之一。11.第段加横线的词语“据统计”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_答案示例:不能删除。“据统计”在此表明数据来源的准确性,说明猫造成的海岛动物灭绝程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