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茶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2589488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唐代宫廷茶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唐代宫廷茶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唐代宫廷茶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唐代宫廷茶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宫廷茶艺(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这件调达子,是-1987年重建法门寺真身宝塔时,在塔基唐代宫廷茶艺唐代是我国历史空前繁盛的一个时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国国力强大,国运昌隆,而茶文化兴盛就始于唐朝。在历朝历代,宫廷文化常能影响民间文化,据封氏闻见记记载:“玄宗开元中,奉灵严寺之降魔大师普及禅教,当他坐禅时,袛喝点茶。”时人竞相仿效,遂成风俗。1987年4月3日,法门寺重修工程中,神秘的唐代地宫重现世间。在地宫后室的坛场中心,供奉着一套以金银材质为主的宫廷御用系列茶具,可谓旷世奇珍,弥补了唐代宫廷茶艺的空白,引起全世界文化界的轰动。宫廷茶具这套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宫廷系列茶具包括有:鎏金伎乐纹调达子、摩羯纹蕾纽三足架盐

2、台、金银丝结条笼、鎏金壶门座茶碾、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银茶罗、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则、鎏金银龟盒、系链银火筋、鎏金人物画银坛、鎏金银波罗子等。一)、鎏金伎乐纹调达子:地宫中发现的大批唐代稀世珍宝之一,是唐懿宗李漼于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最后一次将佛骨连同历代帝王珍品一齐密封于塔基地宫的。通高11.7厘米,盖口径5.6厘米,其中,杯高5.8厘米,杯口径5.4厘米,足径6.3厘米。直口,深腹呈圆筒形,平底,喇叭形高圈足。盖作立沿,沿面饰有蔓草,盖面边缘有水波和莲瓣纹,中心是一个宝珠型的钮,下衬一周莲瓣纹。坐四周有鸳鸯、飞禽等。腹壁中部刻有三名吹乐、舞蹈的伎乐,并衬以蔓草。底部圈足饰花纹

3、,上部为圆箍棱,棱上饰四出扁团花,下部有莲叶叶脉纹。纹饰图像繁复,精美雅致,让人叹为观止。调达子的作用是把茶末放在调达子里,用沸水冲调,成为调茶,是宋代点茶法的前身,陆羽并不赞成这种方法。(二)、金银丝结条笼:笼体呈椭方形,由银丝编成,通高15.0厘米,14.5厘米,宽10.5厘米。长20.0厘米。9.5厘米,厚约0.2厘米,盖上有金丝编成的塔形花,花的下部有金丝做成的莲叶。TOVTidF(1笼底有四足,呈龙首形。银丝盘成的涡纹作为足跟。这只笼子被认为是用于炙茶即烘焙茶叶或盛茶饼的。三)、鎏金壶门座茶碾:这件唐鎏金壶门座银茶碾子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深3.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

4、,宽3厘米,重1.168千克。浇铸,锤鍱成型,纹饰填金。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碾槽尖底,呈半月形,口沿平折,与槽座焊接。槽口可插辖板,辖板呈长方形,两头作云头状。板面中间焊接一宝珠形捉手,上下两端均作云头状。碾槽嵌于槽身内。辖板捉手两边各饰一飞鸿,回首相顾,空间衬以流云纹。前后座壁各镂有桃形孔二、壶门三,门间饰天马一对,相对腾空奔驰,并缀以云纹。座底周侧均饰对花图案。茶碾的作用是把茶叶碾成茶粉。(四)、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银茶罗通高9.5厘米,罗身长13.4厘米,宽8.4厘米。屉长12.7厘米,宽7.5厘米,高2.0厘米。座长14.9厘米,宽8.9厘米,高2.0厘米,全重1472克。通体呈长

5、方形,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均系钣金成型,纹饰涂金。盖顶錾两体首尾相对的飞天,并衬以流云。盖刹四周各饰一和合云。罗架两侧饰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为相对飞翔的仙鹤,四周饰莲瓣纹。罗和屉均为匣状,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拉手。罗架下有台形座器,设镂空壶门。茶罗子,即茶筛。它是饼茶经茶碾碾成碎末后作筛茶用的,下面的屉用来承接罗下的茶末。(五)、摩羯纹蕾纽三足架盐台三足架银盐台由盖、台盘和三足架三部分构成,通体高25厘米,盖上有中空的莲蕾提手一个,内置胡椒粉。与之相连的盖心上,饰有团花一周,还饰有摩羯四尾,盖沿为卷荷形,其下是一个与之相配的台盘,用于存放食盐。三足架与台盘焊接,整体形似平展的莲

6、蓬莲叶。支架以银管盘曲而成,中部斜出四枝,枝头为两花蕾、两摩羯。唐朝人吃茶时喜欢在茶中加盐,宫廷中更喜欢加胡椒粉,增加茶的香味。盐一般在水一沸时加入。六)、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则0茶匙是煮茶(七)、鎏,形如勺,时用来击沸汤面,使茶末融于汤中。金银龟盒这件银龟茶盒,通高13.0厘米,长28.0厘米,宽15厘米,全重8180克。整龟甲为盖,盖甲上有龟背纹,整体造型维妙维肖。盖与腹焊有圆子母口相接。首、腹及四足中空加焊。尾部焊接。腹部供贮放碾碎的饼茶细末。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银盒作龟状,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龟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唐皇室选用鎏金银龟茶盒贮茶,既显

7、示了皇室的高贵富丽气魄,又显露了皇上祈求长生不老的心态。八)、系链银火筋:所以,火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茶具。而古人对茶具的认识,又不同于今人,古人认为凡与烹茶饮茶有关的器具,都称为茶具。这样,煎茶烧水时生火加炭用的火筋自然也就归纳到茶具中去了。系链银火筋,通长27.6厘米,上端径0.6厘米,下端径0.3厘米链长10.3厘米,全重765.0克。整体呈圆柱形,上粗下细,链为银丝编成。火筋上端顶部为宝珠形,其下有凹槽,环鼻嵌入其中,将两筋用链系结成一体。这件火筋,造型设计精巧,风韵雅典,充分体现了唐代制造金银器具的高超工艺水平。鎏金人物画银坛通高厘米,直径厘米腹深厘米,圈足径为一克。为钣金成型,(九

8、)、鎏金人物画银坛mromr鎏金。面隆起,分成四瓣,每瓣冲出一只飞狮,并施以錾刻,衬以缠枝蔓草。盖与腹以子母口扣合,腹壁分为四个壶门,分别錾有四个典故人物画,其画面为仙人对奕棋、伯牙俸琴、箫史吹箫、金蛇吐珠,将绘画技巧与金银钣錾工艺融为一体。这件银坛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造型特征,在古今世界金银茶具中,都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煎茶时,先要将饼茶用火烤柔软后,趁热用纸袋贮藏,使香气不致散失,待冷却后再碾成细末煎茶。这种用纸袋贮茶的做法,多在民间应用。而作为权力至高无上的真龙天子而言,非同庶民,自然要用密封性能好的金银坛子封存了。鎏金银坛的出土,对研究唐代宫廷饮茶为人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十

9、)、鎏金银波罗子茶艺调茶法、先在调达1子里装入茶粉、再加入适2当的佐料,如椒、桂、盐等佐料、用沸水把3茶调成糊状、再用沸水4调成茶汤供人引用。这种饮茶方法在唐朝时遭到了陆羽等人的反对,但仍有人乐于此道,宋朝点茶(斗茶)法的前身。煎茶法(煮茶法)1炙茶,唐时的饼茶属于不发酵的蒸压茶,这种茶叶是经过蒸压成形后再人工烘干或自然晒干的,它的含水量较一般的片茶、叶茶、末茶等都要高,所以,在饮茶之前,一定要有一道烤焙的工序,否则就难以将其中的水汽去掉,也不易于将饼茶碾成末,这样煮出的茶是不香的。此种缓火的火力要匀,且不能在有风处炙,因炙处有风,风吹炭火,则使缥烟如钻,炎凉不均。开始炙茶时,要将茶饼逼近火苗

10、快速翻动,待茶讲表面炙烤出一个个小疙瘩,然后去火五寸再炙,直至茶饼表面不冒热气而发出香味时为止要烤两次,两次之间要有一个自然冷却的过程,才能避免外熟内生炙茶的工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叫夹。其制法是:以小青竹为之,身一尺二寸。在夹前一寸的地方留竹节,竹节以上剖为两半,取茶饼夹于上,放火上炙烤。陆羽称:用小青竹夹炙茶津润于火,假其香洁,能盖茶味。宫廷中用笼来炙茶。2、炙烤后的茶饼,需趁热放于特制的纸袋里(用剡溪白而厚的藤纸折叠成夹层,然后用线缝制成袋状而成)。将炙烤好的茶饼放置里面,是为使茶饼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宫廷中用银坛封住茶的香气。3、把茶叶放入茶碾中,碾得越细越好。碾成菱角那么大的碎屑不成,至少要碾成细米状,能碾成松花粉状最佳。4、碾碎的茶屑再到进茶罗子,用罗筛一遍,茶粉收好,放入茶盒。5、用特制风炉,用火筋加碳,专用的小锅釜烧水。水面有鱼眼纹,微微发声的时候,叫“初沸”,这时候加盐,宫廷中也会加胡椒粉或花椒粉,以增香味。6、锅边缘如涌泉连珠冒泡,叫“二沸”,这时候用瓢舀起一瓢水出来,放旁边备用。7、民间用竹具宫廷中用茶匙环击汤心,使茶粉更好的融合水,用茶则舀茶粉入锅中心,当水又开时,把刚才那瓢水倒回锅里,防止茶粉迸出。8、当“三沸”出现时,茶煎好了。9、离火端锅往碗里分到,最多倒五碗。分茶时要把茶水上的茶末均匀得倒到个碗中,即可吃茶,并配点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