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08章第02节动能、重力势能教案06 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552964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物理)第08章第02节动能、重力势能教案06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物理)第08章第02节动能、重力势能教案06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物理)第08章第02节动能、重力势能教案06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第08章第02节动能、重力势能教案06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第08章第02节动能、重力势能教案06 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势能 一、教学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1)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强调“势”的含义。(2)通过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到重力势能公式EP=mgh,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势能的单位是焦耳(J);势能是标量。(3)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及势能差的不变性。2掌握重力做功特点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3知道弹性势能及其相关因素。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重力势能的表达,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2对于势能这种潜在做功能力的理解:一旦做了功,势能就发挥出来而减少了。3要强调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相反量的关系,这在初学时很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应作为难点强调。三、教具投影仪及幻灯片(

2、主要用于把课上要举的例题和图打出,节约时间和黑板空间)。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二)教学过程设计1重力势能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2重力势能公式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例如,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

3、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用E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P=mgh 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从势能公式的指导可以看出,它与功一样,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如图1,请学生分别写出以桌面和地面为零点的小球的重力势能:Ep1=mgh1,Ep2=mg(h1+h1),可以看出,结果是与零点选取有关的,因此在表达重力势能时,要指明势能零点的位置。再请学生写出两种零点选取

4、情况下,小球落在桌面上和落在地面上时与初态的重力势能差:Ep1=-mgh1,Ep2=-mg(h1+h2),这是与零点选取无关的。可见,不论我们如何选择参照系,对于一物理过程,重力势能的改变不一定的。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是研究某物理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适当选择参照系使问题简化,而不会影响结果。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1)重力做功的特点如图2,让学生写出几种情况下,物体从AC,重力做的功:图A是物体由A做自由落体到B,再水平运动到C,容易得出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图B是物体沿斜面由A滑到C,重力做功为:mgssin=mgh;图C是物体沿曲面由A滑到C,可以把曲面看

5、成很多段小斜面组成,利用图B的结论可以得出,重力做功也为mgh。教师还可从A到BC画面任意路径让学生求重力做功,可以看出结论都为mgh。让学生总结出规律。板书: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提问:其他力(比如摩擦力)做功是否与路径有关?回答是肯定的。可见,重力做功的特点不能乱用,要视具体力而定。同时提醒学生,今后学习中还会遇到做功具有这个特点的力,让学生在今后遇到新的力时注意这个问题。(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教师将于手中粉笔头竖直上抛,然后让学生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与势能的变化,如图3,可以看出,上升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重力势能增加mgh;下落

6、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重力势能减少mgh,(或称增加-mgh),启发学生总结出如下结论: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重力做多少负功(或称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若用WG表示重力做功,EP1表示初态的重力势能,Ep2表示末态的重力势能,则上述关系可表达为:(板书)WG= EP1- Ep2=-Ep。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两个势能的先后位置和Ep前负号的意义(-Ep指减少量)。4弹性势能(1)什么是弹性势能通过举例看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对外界做功,所以它具有一种潜在的能量,称之为弹性势能。(2)弹性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弹簧

7、为例,引导学生得出势能随弹簧劲度系数和形变量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对基础好的学生,还可引导其利用弹力与形变关系的函数图象(如图4),求出弹力的功,从而得出弹性势能的定量表达式:Ep=1/2kx2,其中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5例题讲解与讨论例1图5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重力势能改变了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解答:由位置1,重力做功-mgh,重力势能增大mgh;由位置23,重力做功mgh,重力势能减少mgh(增加-mgh);由位置13,重力做功和势能变化均为零

8、。此例的目的是再次强化重力做功、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例2如图6,光滑斜轨道下端与光滑圆周轨道相接。要使小球进入圆周轨道后能经过轨道最高点并不落下来,至少应使它从斜轨道上多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解答:因所有轨道都光滑,所以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要使小球能经过轨道最高点而不下落,对小球此时速度有一下限,也就是此处动能有一下限,利用动能定理对小球从出发点到圆周轨道最高点的过程列式,有:mg(h-2R)=1/2muc21/2mumin2,umin=(gR) 解得 h5/2R可以看出,利用重力做功的特点对全程列式可使问题大大简化。(可让分段列式同学提出自己的解答,然后比较优劣。)例3如图7所示,

9、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u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的挡板位置B的距离为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为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最高位置D点,D点距A点为AD=3m。求:物体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弹簧及挡板质量不计)分析:此题一看上去似乎很繁,涉及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做功的问题。其实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在物体从BC又返回到B时,弹簧先做负功,又做了相等数量的正功。总功为零,即弹力功为零;而重力做功根据其特点,只考虑由A到D的高度差即可;摩擦力做功由于与路径有关,须认真计算物体在全程中的位移。可见

10、,对不同性质的力做功要具体分析,才会既简化问题又避免发生错误。利用动能定理对ABCD全过程列式:W总=mgADsin-f(AB+2BC+BD)=0-1/2mu02 (1)f=umgcos (2)两式联立可解得: u=25/480.52(三)课堂小结对势能的含义和表达式予以必要重复。对重力做功的物点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予以强调。回忆上节动能定理。结合本节知识,让学生课下思考:动能定理可变成什么其他形式?又有什么意义?为以后讲功能关系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基础。五、说明不管是动能定理还是本节所讲的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都是过程量与状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对过程分析和状态定位非常重要。教师应通过例题强调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不要把顺序搞错,以免给以后深入研究功能关系带来麻烦。势能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学生在一节课内不易全面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没有给出有势力的概念,未通过有势能做功的特点来定义势能,而是直接给出定义和计算公式,这样是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理解困难,而淡化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可在今后学习中接触了更多势能概念如分子势能、电势能等时,再进一步总结势能特点,深入对它的理解。关于势能是属于系统的讲解,由于课时所限,在本节提出也难免囫囵吞枣,因此也拟放在讲解机械能宣恒定律时再深入讨论。本节先简略说成某物体具多少势能,但不要过分强调这一想法,以免以后纠正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