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学习材料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12522730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学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学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学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学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学习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金昌市一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学习材料 来源:丁冬明 发表时间:2012-8-13 16:23:22 访问次数:524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一)基本概念对德育的概念一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目前人们普遍把德育理解成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五育的一个广义的德育概念。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广义的德育中的道德教育。(二)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多层次、多侧面的变迁,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整个教育中,德育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受责难最大,集中地表现在长期以来德育的实效低。德育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普遍表现出道德上的知

2、行脱节,言行不一。同时面对现实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道德判断、道德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的社会低评现象,具体来说,表现为:灌输的、无主体性的德育观,脱离实践、空洞说教的德育方法、远离学生生活现实的德育内容都受到了挑战。德育的理念问题是造成德育长期实效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德育究竟是不是一种单独时空中的活动?不存在从生活整体及学校教育整体中抽离出来的德育。道德是在人的关系中产生,源于人的生活,所以它应渗透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不可能离开智育、美育等其它各育的。它必须依托其它各育而存在,以诸育为载体,而且诸育中也应该渗透道德

3、教育。德育发生在什么地方?德育就发生在充满着道德意味的教育情形中。什么是在道德上真正受过教育的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有道德原则的、有自律道德的人。自律是指:自我“立法”自我“行政”自我“司法” 。那么,学校德育任务重点是什么呢?从德育任务的角度说,德育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代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 (三)渗透学科教学中的间接的道德影响间接的道德教育:所谓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通过学科教学和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

4、,对于教师而言,是在有意识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但它是一种间接的道德渗透,而不是直接的道德教导。社会的变迁,使德育受到了最强烈的震撼,受到的责难最大,所有的批评和反思都表明,仅仅依靠直接道德教学不足于实现学校的道德目的。学校教育的道德目的的实现,与其寄希望于一周一两课时的道德课,不如寄希望于更加经常性的,范围更加广泛的,更具活力的学科教学及其学校生活。学科教学中的道德影响主要指在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对于教师而言,是在有意识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但它是一种间接的道德渗透,而不是直接的道德教导。例如政治课中直接的道德教导,属于直接德育的范畴。教师在语文课中进行直接的道德教导,与其

5、说是在上“语文课”,不如说是在上“思想品德课”。所以,为了保持学科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科教学自身的逻辑,学科教学中惟一可行的德育是间接的或渗透式的德育。 (四)学科教学中渗透式的德育的理论依据我们应该承认:不存在从生活整体及学校教育整体中抽离出来的德育。道德是在一个人的完整生活中体现的、生活中处处有道德,生活中会碰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各种关系,种种关系都会表现出道德的问题。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道德问题时没有人去引导,而到一个集中的时段再去教育,效果就不会好。值得注意一个问题,在学科教学中就有克服困难、实事求是、与人合作学习的问题。那么,学科老师就能充分利用教育时机进行道德影响与教育.道

6、德学习与科学学习是不同类型的学习,道德学习有其特殊的机制。因为道德具有情感性,它在转化成人的德性、美德时就不同于人们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接纳,否则道德是不会真正内化为人的品德的。道德的学习完全是一种关系型的思维,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格,形成德性。其核心是价值观的学习。知识学习的基本方法是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口授式的教直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模仿和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训练式的教直接帮助学生获得技能。教师却不可能通过口授的教直接帮助学生获得某种价值观,而只能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间接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当然,知识也有促进态度和价值观转变的作用。换

7、言之,如果说知识和技能可以直接地教,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就只能间接地渗透和影响。学生从直接的道德教学中获得的主要是关于道德的知识,而不是美德。譬如有位老师在上思品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道德规范,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上两方面也正是道德课作用有限,效果不佳的原因,也是强调以学科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在学科教学中间接渗透道德影响的理由。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各学科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品行修养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

8、学德育大纲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二是面广量大时间长。仅以必修课来说,小学有10门学科,初中有13门学科,高中有12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短的一年两年,长的贯串12年。授课的时数,普通教育12年35门学科共10305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

9、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德育渗透是点滴浸润、无声无形的自然的过程。德育渗透

10、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般原则 1知识性原则。即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把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德育渗透要遵循教学规律,按教学程序展开,要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能离开教材知识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要把知识,能力、觉悟三维目标统一起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情感性原则。即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情感是人行为的内在动力。情感对于道德认识起着推动和催化作用,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动力。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认识、体验和感悟产生道德情感,从而产生道

11、德行为的内在动力。3随机性原则。即利用教学活动中随机发生的事件进行德育渗透。它具有即时性、瞬时性、动态性、随机性。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偶然事件本身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鲜活的材料,它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采用灵活的处理方法,不失时机进行德育。 4渗透性原则。即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隐性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的比较明显,在知识教学中同时就是在进行德育。有的比较隐蔽,要通过分析比较才能发掘其德育因素,有的是通过背景或历史渊源或学习得到的启示才能进行德育,这就是隐性德育因素。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些隐性德育因素,寻找契合点,科学把握渗

12、透切入口,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实施德育渗透,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以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5差异性原则。即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德育渗透。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心理状态、道德情感是有差异的,德育渗透的内容、深度和方法、手段也应不同。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因素也不同。因此,要因人、因时、因材而选择德育的手段和方法,才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 6体现学科特点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共同之处,都是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但由于中学各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学科的性质也不一样,课程的内容构成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自然存在

13、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也就有自身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应根据各门学科的“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地发掘教材内蕴的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的艺术,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文科类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 理科类,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技艺类学科的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容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四、在学科教学

14、中渗透德育时注意的问题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需要借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3. 客观、公正,尊重事

15、实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