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划设计说明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2522678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校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校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校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学校规划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规划设计说明(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市新奉贤中学规划建筑方案说明第一篇概述一、项目概况1、 基地位置奉贤中学校址位于奉贤区光明镇庙泾村即南奉公路北侧,金海公路东 狈IJ,浦南运河南侧的规划范围内,基地面积250亩,其中50亩作为 发展用地。2、工程内容及规模在本设计中,主要建筑物包括三栋教学楼,各五层;一栋行政办公 楼,三层;一栋实验楼,五层;报告厅一个,一层;图书科技楼一 栋,五层;女生宿舍二栋,各五层;男生宿舍二栋,各六层;教工宿 舍四层,专家楼三层,合为一栋;食堂一个;体育馆一栋;游泳馆一 栋(二期)。总建筑面积56427平方米。二、设计依据1、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沪计社( 2002) 048号,关于“新 奉贤中学

2、”(暂名)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3、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及规划法规。三、经济技术指标总占地面积:19. 98ha建筑占地面积:2. 05ha绿化面积:13. 15ha道路广场面积:4. 78ha容积率:0. 28绿化率60%一期总建筑面积:61151平方米教学区建筑面积:30770平方米,其中图书科技楼:8376平方米 实验楼:4495平方米教学楼:12426平方米行政楼:1203平方米报告厅:1584平方米连廊:2686平方米生活区建筑面积:25163平方米学生宿舍:17540平方米教工宿舍:2320平方米专家楼:516平方米食堂餐厅:4787平方米体育区建筑面积:5218

3、平方米体育馆:4499平方米 看台:719平方米 游泳馆(二期)建筑面积:4050平方米 篮球场4个;排球场4个;400米跑道一组。其他:学生自行车位:1120个 教师自行车位210个 汽车库:6个 (2个大客车位)第二篇总体规划设计说明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校园的开放性、自然性、人文性、历史性。在这里我们采用三个走势截然不同的元素:线形河道、圆形广场、 弧形连廊形成的教学综合体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巨大的张力,加强整体 上的向心感。一、功能分区以原有水系作为规划结构的骨架,将基地河流以西区域近金海公路 作为体育运动区。一方面可隔离金海公路对校园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同 时也为区体育馆的对外开放提供便捷的对

4、外出入口,而不影响到校园的 内部。基地东北区域设为生活区,靠近运河而远离城市干道,为生活区创 造安静、优美的环境提供了条件。同时隔水相望便是教学区,联系方 便。生活区分设四幢学生宿舍楼、一幢教公宿舍及专家楼、一个学生食 堂和教工餐厅及浴室。基地东南区域为教学区,靠近主入口,与南奉公路有绿化带相隔。三个主要区域彼此间联系便捷而又有所隔离。食堂位于教学区与生 活区之间,使其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而又不使其配套设施造成对校园整个环境的污染和景观上的隔阻。教学区的设置紧贴体育区和生活区,使 三个功能区呈三角形布置,到达各功能区的步行路线缩到最短又不会相 互干扰。主入口设在南奉公路上,次入口设在金海公路。二

5、、规划结构及交通组织以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联系起教学区和生活区,以外环教学 区的一条车行道联系起主入口和次入口, 步行人流一部分通过校园景观主轴线而进入由教学楼围和的广场空间, 自由到达所去的教学楼。一部分从校前区经河道旁的另一条曲线形的林 荫步道,可到达体育区和生活区,形成了一条滨水的生态廊道,可提供 自然物种的栖息和学生活动空间。这样人、车基本实现分留,学生生活 在一个安全、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中。教学中心区由校园主轴线上的图书科技楼和由弧廊联系起的教学 楼、行政楼、实验楼以及入口处的报告厅这个整体建筑群所构成。他有 一种不对称的秩序美,而又不失稳重感和均衡感。弧线形连廊增添了空间的流

6、动性和广场的围合感。他们共同围合成 教学广场区。广场向南面向校园入口,向西是一个滨水步行景观带,形 成庄重而又不失通透感的礼仪性空间。广场中心以在河流上扩大的水面 为主景观,结合校园重要建筑-图书科技楼前的集会广场,使整个校前区 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生活区是以教学区以北的一个线形水景绿带为过渡,以教学区主构 架弧形的反弧线为主要结构形式,与教学区相呼应。三幢宿舍向东靠近 濒水绿带,向西与两幢宿舍楼及食堂围合成一个生活广场,使学生及教 工有一个使用密度更高,密集度更大的生活广场区。三、环境设计校园的环境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我们必 须考虑到他的生态环境。因此在

7、设计中,我们尽可能保留原有水系。方 案中,一泓曲水沿校园由南至北,蜿蜒穿行,既赋予环境于灵性,将校 园融入浪漫的意境,又将生活区、教学区以及体育运动区有机结合起 来。在水系旁的的一条宽敞的步行林荫道自然穿插,配置高大的乔木使 校园中的自然特征更为明显,增添了绿化层次,又与水系旁的垂柳相应成趣,将教学区广场自然过渡到生态绿带中。生态绿带的自由式构图与各功能区的理性秩序一张一弛,一疏一密。一刚一柔的对比,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张力效果。为了加强亲水性,水系的两边都有小广场、亭廊及石块砌筑的休憩点, 可供学生晨读,午休,傍晚散步。而每隔300米的跨河小桥,也正映照 那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一派

8、江南园林式的自然景观。在绿化设计中使点、线、面状的绿地相互结合,形成点上成景,线 上成荫,面上成林的校园绿化系统。由一条生态绿带,形成主线,加之曲水绿荫,教学区与生活区间的绿色 广场成为校园绿化的主脉络,产生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教学区的大片绿化,校前区的中心广场,生活区的生活广场构成校 园的“绿荫精华”。浪漫的构图,无形中产生一种张力,凝聚成校园空 间中独有的形式美感与场所精神,也成为城市共享的绿色资源。与空间相融的点,象触角般渗透到各分区的结点绿化,如花坛、教 学楼间的庭院绿化、雕塑、小品、水榭、校门构筑物等,从整体到局部 的一系列丰富的景观环境。四、空间设计设计中注重人经过建筑时在活动中感

9、受到的效果,在空间中流动,自 由的欣赏建筑的方式。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 空间。“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使校园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围 合感,又形成有丰富层次的室外空间。庭院空间:教学楼间28-32米的庭院绿化是学生课间活动使用频率 最高的场所,底层架空使庭院间的绿化相互渗透,视线上有通透感。广场空间:教学区前的广场结合大片水景和硬质铺地,乔木行成半 围合的广场空间,供集会,露天演出时使用。连廊灰空间:教学区,生活区的连廊是一种维系动感的要素,将整 体串联起来,充满了无限的空间可能性。第三篇建筑设计说明一、教学楼一、三号教学楼1、平面布局(1) 、首层

10、平面教学楼的入口位于连廊和教学楼相交的部位,人们通过连廊到达本教 学楼时即可进入教学楼,也可通过旁边的楼梯到达上面各层。首层平面的主体部分是由四间轴线距离9. 6mX7. 5m大小的普通教室组 成的,每班可容纳学生48人。教室的南北窗尽量开大,在争取最大采 光、通风的同时也利于师生对室外环境的欣赏。窗台只作800m高,下面 为供学生储物的柜子,有效的利用了空间。教室部分的两端布置楼梯间和卫生间,楼梯间与连同教学区的连廊紧 密相连,方便师生的上下、水平联系;这样的布置方式也最大程度上的 减少了楼梯间和卫生间对教室的干扰。男用卫生间设置冲水式蹲式大便 器4个,小便器5个,洗手盆2个;女用卫生间设置

11、冲水式蹲式大便器8 个,洗手盆2个。教室的南面一侧为2. 4m宽的走廊,作为连接本层各种功能的水平联 系,与南面的庭院仅有一栏之隔。本层的西端为教师专用区域,包括10. 8mX10. 8m的大空间教师办公 室、教师专用卫生间以及3. 9mX5. 7m的家长接待室,家长接待室也可作 为平时教师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谈话室。将教师办公室独立出来置于教 学楼的一端有利于师生的相对独立和相互交流。在本层的另外一端即东端,我们设置了尺寸为10. 8mX9. 6m的视听教 室,视听教室还专门配备了控制室。视听教室作为教学的有效补充空间 布置在教学楼的一端既方便了师生的使用又减少了其对其他教室的干 扰,设置在一

12、层也有利于人流的疏散。(2) 、二四层平面二四层平面的布置与一层的布置是基本相同的,一层相应位置的 2. 4m宽的走廊在这些层面除了提供交通功能外还作为教室的遮阳设施, 防止阳光的直射,使教室内的光线分布比较均匀、气温适当。西端的大空间教师办公室从三层开始逐渐作退台处理,到四层只剩一间比较小的办公室。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学校并不需要更多的教室办公 空间的实际情况,另外的优点是为较高层面的学生提供可以进行课间活 动的室外空间,使他们不必在有限的课间时间里上下楼。视听教室只作两层,有利于人流疏散。(3) 、五层平面五层平面只剩教室及必要的楼梯和卫生间,而且教室由以前的四间减 少为三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13、与三、四层的处理相类似的,即为学生提供 了课间交流和休息的室外空间。另外,这样做达到了五层的人流较少的 目的,减少了因为上下五层对下面各层的影响。2、剖面设计一、三号教学楼一层较室外标高高0. 6m, 一层层高4. 8,二五层层 高3. 6m,屋面高出地面21.8m,制高点楼梯间的高度为25.8m。充分体现 了空间流动的设计特点。底层层高较高更显空间的流通性。二号教学楼二号教学楼的平、剖面设计与一、三号教学楼同出一辙,所不同的是 二号教学楼的底层减掉三间普通教室,使底层空间更显通透,加大了二 号教学楼前后庭院空间的联系。同时,减掉教室所剩的半室外空间可作 为学校发布公告的空间、学生社团的活动空

14、间以及设置自动售货机等等 多种功能空间。二号教学楼东端的视听教室较一、三号教学楼的更大,为14. 4mX14. 4m o二、实验楼实验楼的平面、剖面设计与教学楼的设计十分相似,下面分述如下:1、平面布局(1) 、首层平面入口位于连廊和教学楼相交的部位,人们通过连廊到达本实验楼时 即可进入本楼,也可通过旁边的楼梯到达上面各层。首层平面的主体部分是由三间轴线距离12mX8. 45m大小的化学实验 室和两间轴线距离6mX8. 4m大小的教具室组成的。实验室的南北窗尽量 开大,在争取最大采光、通风的同时也利于师生对室外环境的欣赏。窗台只作800m高,下面为供学生储物的柜子,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实验室部分

15、的两端布置楼梯间和卫生间,楼梯间与连同教学区的连廊 紧密相连,方便师生的上下、水平联系;这样的布置方式也最大程度上 的减少了楼梯间和卫生间对实验室的干扰。考虑到实验室的使用频率相 对较低,男用卫生间设置冲水式蹲式大便器2个,小便器2个,洗手盆2 个;女用卫生间设置冲水式蹲式大便器3个,洗手盆2个。实验室的南面一侧为2.4m宽的走廊,作为连接本层各种功能的水平 联系,与南面的庭院仅有一栏之隔。本层的西端为教师专用区域,包括10. 8mX10. 8m的大空间教师办公 室、教师专用卫生间以及3. 9mX5. 7m的家长接待室,家长接待室也可作 为平时教师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谈话室。将教师办公室独立出来

16、置于教 学楼的一端有利于师生的相对独立和相互交流。(2) 、二四层平面二四层平面的布置与一层的布置是基本相同的,一层相应位置的 2. 4m宽的走廊在这些层面除了提供交通功能外还作为实验室的遮阳设 施,防止阳光的直射,使实验室内的光线分布比较均匀、气温适当。从各种实验室的管道布置等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在二层布置了化学实 验室及教具室和生物实验室及教具室,三层布置了生物实验室及教具室 和物理实验室及教具室,四层布置了物理实验室及教具室。西端的大空间教师办公室从三层开始逐渐作退台处理,到四层只剩一 间比较小的办公室。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学校并不需要更多的教室办公 空间的实际情况,另外的优点是为较高层面的

17、学生提供可以进行课间活 动的室外空间,使他们不必在有限的课间时间里上下楼。(3) 、五层平面五层平面只剩地理实验室和历史实验室及必要的楼梯和卫生间,比下 面各层减少一间实验室。这样做的目的是与教学楼的处理相类似的。实验楼共容纳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4个、物理实验室4 个、历史实验室1个、地理实验室1个。2、剖面设计实验楼一层较室外标咼咼0. 6m,层层咼4. 8, 一五层层咼3. 6m, 屋面高出地面21.8m,制高点楼梯间的高度为25.8m。充分体现了空间流 动的设计特点。底层层高较高更显空间的流通性。三、图书科技楼1、平面布局(1) 、首层平面为方便来自教学区、生活区等各个方向的人流并

18、体现底层空间的流 动性,图书科技楼设置四个出入口,其中主要入口为面向教学区的南向 入口。各入口与室内之间设置半室外的灰空间。首层平面以对角线的方式均匀布置两部消防楼梯,另在中庭一角设置 景观楼梯一部、载人电梯一部。卫生间布置于楼层的西北角,满足师生 使用。首层平面中除大面积的中庭空间可作为展览、聚会等不确定功能空间 外,只设置了少量的功能:包括值班室、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和暂时储存 室、资料室以及对外联系方便的打字文印室。(2) 层平面二层开始为图书馆部分,本层布置了集中书库、微机检索、借书 处、期刊阅览和大小4个学生阅览室。考虑到阅览室对采光的要求,4个 阅览室都被布置在图书馆的南半部分,这里还

19、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书库 比较忌讳阳光直射,所以被布置在图书馆的北半部分,内部有一部垂直 升降梯与一层的进书处和三层的开架书库相联系。借书处与集中书库紧 密相连。微机检索和期刊阅览室被设置成开放式的,分布在东西两侧, 便于与中庭上下的空间进行交流。(3) 、=层平面三层的一部分为图书馆,另外一部分为科技教室和语音室。考虑到与 一、二层的图书进书处和书库的上下联系方便,开架书库及与之紧密相 连的教室阅览室被放置在图书馆的北半部分即二层集中书库的上方,做 到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中庭空间被放大,使更充足的阳光可以进入室内,提咼室内环境品 质。南半部分布置了 6个不同学科的科技教室,它们围绕一个小的共享

20、空 间布置,增强学习的气氛。科技教室的两侧为三个学生可以自主使用的语音教室,拥有良好的采 光、景观,并配备了相应的辅助用房。(4) 、四层平面演播室位于北部,连同它的两间辅助用房,占据了较大的面积。本层的其余使用空间为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中心包括四间大小不同的 计算机室,这是计算机中心的主体部分,供学生使用,有良好的采光和 景观。另外设置了计算机辅助用房和网络控制中心。中庭空间进一步扩大,并增加了绿化空间,使室内空间品质进一步提 高。(5) 、五层平面因为布景、设备设置等原因,演播室的层高占据了五层的相应的一部 分。五层其余的功能为一间美术教室和信息中心所需要的闭路电视控播 室、监控室、编辑室、

21、录音室等。中庭空间在此得到升华。2、剖面设计为体现图书科技搂在校园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室内地面被抬高了1. 35m,从室外通过台阶、穿过灰空间进入室内,这是一个序列空间。为了达到空间通透流动的目的,底层层高5.4m、二层五层层高 4. 2mo同时通过顶部电梯机房等辅助空间的体量使建筑获得了比较校园 内其他建筑更加高大的建筑形象。建筑最高点距室外地面29. 55mo统率 校园。中庭是本建筑的一大特色,使阳光可以深入室内,有利于通风,形 成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体现知识共享的现代教育精神。四、行政楼1、平面布局行政楼通过连廊与教学区相连,从而形成它的一个校园方向的次要 入口。它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入口

22、内部为一个小桥、精致的门厅,对 面的接待室的墙面上可以悬挂校训等欢迎性、展示性文字、图片。接待 室的一侧为连接上下的楼梯。建筑为单廊布置,一层布置值班室、保卫科、教务办、总务处等办 公室及一间仓库,二层为教务办、工会、财务室、教导处、政教处和副 校长办公室,三层为党支部、校长室及接待室、会议室、档案室。每层设置楼梯两部,卫生间一套。在行政楼的西侧,设置植物温室一间。里面可以栽种热带植物,一 方面可以作为学校入口景观,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生物课的实验室。2、剖面设计由于通过连廊与教学楼、实验楼相连,所以层高与其取得一致:一 层4. 8m,二、三层3.6m。最高点为15m,通过弧线型的板与校园中轴

23、线 对面的报告厅相连,形成学校的门户。五、扌艮告厅1、平面布局报告厅有固定座位814个,设置面向校园大门的一个主要出入口和面 向校园内部的两个次要出入口,方便使用,满足消防。室内舞台、控制 室、卫生间等辅助设施齐全、有机分布,能够为学校提供开会、集体授 课及简单的文艺演出空间。2、剖面设计从视线分析入手,主要入口高于室外地面2. Im,借助大台阶进入室 内,形成空间的一种过渡。虽然只有一层,但由于空间需要,实际有近 三层楼的高度,最高点为15mo顶部通过弧线型的板与校园中轴线对面的 行政楼相连,形成学校的门户。六、宿舍楼1、 平面布局1号男生宿舍和2号女生宿舍每层均设置19间寝室,1号女生宿舍

24、 设17间寝室,2号男生宿舍设16间寝室。教工宿舍设每层12间寝室。 每间寝室均为3. 6mx7. 8m大小,南面有1.2m深的阳台,阳台内设空调 板。北面设有1.8m宽的通廊。保证了每间房的通风和采光。每栋宿舍均设两个楼梯间,保证尽端房间到楼梯间最远距离不超过 22米,楼梯间两侧的房间至楼梯间小于35米的疏散要求。底层入口设在楼梯间处,距离主要的人流道路和生活区广场接近。每栋宿舍楼的每层均设有交流大厅,一方面缓解高峰时人流过于拥 挤,另外可加强学生间课余时间的相互交流,也可在平时张贴资料及消 息。每栋楼的东向均考虑到观景的效果,东端的交流厅可直接观水景, 西端的生活区广场也可渗透到每栋建筑中

25、去。每间寝室均带一个独立卫生间及盥洗室、壁橱。内设有独立的淋浴 间和厕所间。每个房间布置可放四张带书桌的单人床,上面床下面是书 桌,标准较高。也可布置成六张床,上下铺,另放置书桌。2、剖面男生宿舍为6层,女生宿舍为5层,层高均为3. 2mo六层总 高19. 2mo五层总高16m。七、体育馆1、平面布局馆内设一个标准篮球场,共 1488个座位,其中有995个固定座 位,533个活动座位。周边设有体操房,健身房,教师办公及其他辅助用 房。更衣室及淋浴间设在一起,流线明晰。主入口是一个两层高的进厅,两侧有楼梯直接上二层的观众厅。 观众厅设有六个疏散口。满足疏散要求。2、剖面屋面最高点17. 10m,

26、比赛厅中央上方最低点12.5m,入口大厅有10.20m高。看台下的房间均满足梁下2. 2m的层 高。八、食堂及餐厅1、平面布局食堂一层设有学生餐厅及厨房,其他辅助用房如水泵房锅炉 房、洗衣房及小型超市均设在一起。二层设有学生餐厅及教工餐厅 和厨房和一部分室外餐厅。餐厅的外墙形成曲面,空间富有趣味。 圆形餐厅和厨房间设有供排队时的区域,避免由人多而引起的拥 挤。食堂的主入口设在西面,有一个两层的共享空间,空间气魄开 阔。南面和西面分别有一个次入口,教工餐厅入口设在北面,东面 是厨房入口。2、剖面总高10. 8mo层高4. 8mo九、立面造型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有现代感的建筑精神。建筑形态上的简洁明快

27、, 让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体量上讲究块的组合。通过矩形体块的加减,使建筑在体量上高低错落有秩,空间丰富,立面上会有丰富的光影产生。建筑元素上采用点.线.面的结合。水平状的遮阳板,及阳台上的挂 板、楼梯间的垂直的竖板成为建筑中面的元素;横向的阳台栏杆成为线 的元素,而在实墙上开出的点窗既是点元素。点.线.面的结合增强了建筑 的现代感。建筑材料采用长条形鹅黄色面砖和兰色玻璃的结合,以实面为主, 强调建筑的体积感,较多采用板状的结构,以解除实体给人带来的厚重 感,通过与玻璃虚面的结合,增强了通透性,而使整个建筑轻盈起来, 符合中学校园的气氛和节奏。主入口:一个弧面的行政楼和报告厅用顶面的一块確板连接

28、,使入口处形成 一个具有环抱感的场所,整体性强,气魄宏大。同时大量虚面的处理使 建筑轻盈剔透,从而成为主入口的一景,充满吸引力。入口顶板的漏 空,阳光打下来的光斑落在地面上,具有丰富的光影。教学区:立面趋势以横向为主,体现现代风格。三栋教学楼和实验楼采用非对称的处理手法,用板形成一种半围合 的体量。四栋楼都向主景观区松弛,在东面收紧结束。建筑具有强烈的 动感。图书科技楼是整个教学楼在弧面上的一个终点,同时也是主入口的 对景,在中轴线上。在建筑造型处理上,南北主要立面借鉴中外古典建 筑的处理原则,采用严谨的对称格局;同时,在建筑具体的细部处理和 符号运用上,我们所用的是现代的手法。这种古今结合的

29、处理体现了一 种时代精神,也是教育的精神。与正立面所不同的是,建筑的侧立面采 用非对称的处理,仿佛一种东西向人们敞开着,引喻向人们敞开的书。 消防设计生活区:立面的形式的处理与教学区统一成现代派风格,强调横向趋势。用板形成一种半围合的体量,四栋楼都向生活区广场松弛,在西面 收紧结束。整个建筑以实为主。建筑被分成两块实体,中间用楼梯间这 个虚的元素将之连接过渡。楼梯间在建筑2/3处高起,形成体量上的丰食堂作为在这个区的结点,形态上处理成圆形和矩形的交接,与周边建筑的关系良好。餐厅用玻璃面加强他的通透感,将环境吸引进来, 从而削弱他的体量;厨房和后勤主要用实体材料。和餐厅的连接用一条 线状的通道性

30、质的体量去完成。体育区:体育馆的体块是由一个弧形体块和一个矩形体相交,屋面是一个向 内弧的扇形,和湖对岸的教学区形成呼应,同时也成为在空间上的一个 点,收住教学区的弧形。弧面是面朝街的主入口,与街道的关系交接自然。临街立面主要材 料采用玻璃幕墙和铝板。侧立面以实墙和玻璃结合,外用確构件作为竖 向装饰,打破横线条的单调感。十、消防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本工程属一级防火建筑。 建筑高度最高不超过24米,属于多层建筑。1、总体消防设计:每栋建筑周围有消防车道环通,2、消防车道宽度均大于4米,满足规范要求。3、单体消防设计:每层均设一个防火分区。疏散楼梯直接采光通风。体育馆观众厅

31、的出入口有4个,容纳人数1488人,满足规范要 求。楼梯走道及疏散外门的疏散总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宿舍及教室均设有两个楼梯,满足位于尽端的房间至楼梯间小于 22米的要求。楼梯间两侧的房间至楼梯间小于35米的要求。第四篇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奉贤区光明镇,“新奉贤中学”占地面积300亩,总建 筑面积48900平方米。二、设计依据1、现行国家结构设计有关规范及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32、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942、现行上海市结构设计有关规范及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及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DBJ08-9-92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网架结构技术规程DBJ08-52-96设计使用荷载1、普通教室2. 0KN/m22、办公楼2. 0KN/m23、图书馆5. 0KN/m24、食堂2. 5KN/m25、宿舍2. 0KN/m26、上人屋面2.0KN/m27、不上人屋面0.5KN/m28、楼梯、走廊2.5KN/m29、基本风压0.55KN/m210、隔墙、填充墙一按实际取值(对位)四、抗震设计按下列要求进行抗震设

33、防及构造设计。设防烈度取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 lg, IV类场地。建筑物抗震重要性类别:丙类五、结构体系概述1、本工程中图书馆、艺术楼、实验楼、教学楼、行政楼、阶梯教室、 体育馆、食堂采用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桩基独立承台。各单体和 连廊拟设置抗震缝分开。2、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采用砖混结构,基础拟采用桩基条形承台。3、普通屋面采用確梁板结构,大跨度、大空间屋面采用网架结构。六、结构分析方法结构设计采用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七、主要材料混凝土: C30钢筋:采用I、II级钢筋结构钢:Q235B第五篇给水排水说明一、设计依据1、现有的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2. 业主的设计招

34、标文件和建筑工种提供的平剖面图。二、给水系统1、水源校区内的给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给水引入管分别从南奉公路 和金海公路的两条市政给水管上接入,其管径为DN150o2. 用水量定额生活用水量 学生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按120升/人日、食堂的 用水量定额按15升/人次计,体育馆观众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按3升/ 人场计。消防用水量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20L/s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15L/s总 计35L/s3. 系统设计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共用进水管。进入基地后,设置水表计量。总 体给水管在基地内布置成环状。生活、消防给水分别从环管中接 入。室外给水管网上设有室外消火栓和给水栓。室内生活给水系统采用独立的给水

35、系统。教学楼和行政楼:12层由市政压力直接供水;34由屋顶水箱供 水。设两只屋顶水箱,屋顶水箱的给水利用市政压力夜间进水。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共用一套变频给水设备,不设屋顶水箱。卫生 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控制在0.070. 35kPa之间。系统设置生活水 池。图书馆:12层由市政压力直接供水;35由屋顶水箱供水。设两 只屋顶水箱,屋顶水箱的给水利用市政压力夜间进水。体育馆、阶梯教室、食堂、艺体楼:直接由市政压力供水。三、热水供应1设置范围 食堂的厨房和淋浴间、宿舍的卫生间。2供应方式 其给水方式同冷水供应。设置热交换器,安装在锅炉房 附近。四、循环冷却水系统1体育馆的集中空调系统采用循环冷却水

36、系统。2. 其工艺是:循环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后,由水泵将冷却水送到冷冻机组,然后再回到冷却塔,循环使用。3. 冷却塔均设在主楼的屋顶。冷却塔选用逆流式标准型带集水盘超低噪声的冷却塔。五、消防给水系统基地设室外消火栓,建筑物内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并配置灭火器设施。1、室外消火栓系统在基地的总体内,将引入的二路DN150市政给水管形成环状布置,并 在其管路上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20L/s计算。2、室内消火栓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 87, 2001版)的规定,对超过 五层或体积超过10000ni2的教学楼等其他民用建筑均设置室内消火 栓给水系统。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5 L

37、/so校区内按同时一 次火灾设计。校区内设一套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即由消防泵向各建筑物消防给 水管网供水。在消防给水系统中,在图书馆楼的屋顶设置高位消防水箱,其消防 水量18m3o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小于7mo其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大于 0. 80MPao各栋室内消火栓的布置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 何部位。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在竖向布置成环状。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中设有水泵接合器。3、灭火器的配置该建筑按中危险级设计。灭火级别为A级(含碳固体可燃物的火灾)。为便于管理和使用的通用性,灭火器均采用手提式磷酸鞍盐干粉 灭火器MF3o六、排水系统1. 室内污废水合流。室外雨污分流,污水排入

38、城市污水管道。2. 室内污废水管设专用通气立管,以保证排水的通畅,同时减少噪音。七、雨水系统1. 室内雨水与污、废水分流。室外雨水直接排入城市市政雨水管。2. 室外道路设雨水收水口。雨水重现期采用la。八、管材及设备1、管材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内涂水泥砂浆。室外排水管(雨 和污水)采用HDPE塑料排水管,承插连接。室内生活给水管,其干管采用铜管,其配水管及热水管采用薄壁 铜管及配件,焊接。消防给水管、循环冷却水管采用镀锌钢管,沟槽 式连接。室内污废水管及透气管、雨水管采用塑料排水管,承插连 接。2. 设备给排水设备采用国产中高档标准。九、其他本说明对市政条件作假设,还需请业主联系有关审

39、批主管部门,明确 给排水的相关市政配套,以利于今后的深化设计。第六篇强电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设计招标文件2、本院建筑工种所提资料3、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二、设计范围:整个校区的电力配电、变电所设计、总体照明设计、各建筑单体的 照明、电力接地、防雷设计。三、负荷计算:1、教学区照明500KW电力550KW空调400KW其他100KW共计1550KW选用2台800KVA变压器2、生活区照明250KW电力300KW空调200KW其他200KW共计950KW 选用1台1000KW变压器3、区体育馆及场地照明250KW空调300KW其他100KW共计650KW选用1台800KVA变压器三区总供电

40、容量:3400KVAo四、供配电系统:1、电源:本工程为三级负荷,部分为二级负荷,要求二路 10KV电源以电缆方式埋地引入校区总变电所。2、高压配电系统:二路高压配电接成单母线分段,建议中间设联络。变电所:整个校区 内设三个变电所,内各设一或二只变压器,其中接近进线位置的变电所 为总变配电所。3、低压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线,应急负荷另一 电源由就近变电所的低压配电柜引来,重要负荷自动切 换。五、照明:教室、办公室照度要求300IX,教室用蝙蝠翼灯光杆吊,办公室采用 格栅荧光灯吸顶或嵌装,走道、楼梯用节能灯,体育馆用金属卤化物灯。六、防雷与接地:奉贤地区为多雷区域,要求每一建筑物屋面均

41、设避雷带或避雷针,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第七篇弱电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GBJ42-8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 1-19974、国家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5、业主对该建筑方案设计使用功能、标准的要求。二、设计范围新奉贤中学是涉及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重要工程,是在教学的软 硬件配置上实现面向21学生教育功能理念的工程;从该中学的功能 分布及可能需要的要求,考虑由如下弱电部分组成:(1) 安全防范系统(2) 电话通讯系统(3) 综合布线系统(4) 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5) 公共广播系统(

42、6) 电视传输系统(7) 一卡通管理系统(8) 多媒体教学系统1、安全防范系统本院安全防范系统采用综合防范技术,采用摄像机等安保设备, 将图像、红外微波、门禁、寻更等技术集成为一体,使人防与技防达 到有机结合,系统布点主要是校园的主要出入口、学生宿舍的出入 口、校园内的重要机房等。2、电话通讯系统(PABX)利用程控交换机使校园内通讯系统与市话网联接,供校园对内或 对外通信使用。同时为提高校园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中设备的运 用,从而使语音、数据、Internet等功能均可实现,通过专用DDN或其它通讯线路可在业务系统内建立专网。3、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结构化布线技术,为校园内语言、数据通讯构筑一

43、个宽带高速 通道,为现在及未来的宽带数据传输提供必要的条件,4、计算机网络交换系统本系统是构筑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基础之上,用于数据信号交 换、传输、记录等的专用网络,其功能可将教学与办公自动化,各教 学楼之间的数据交换、计算机教学等5、公共广播系统公共播系统兼具二大功能,紧急状态下与消防广播联动,作人 员疏散指导,消防救灾指导等,在通常情况下,用作校园内的上下课 的铃声及背景音乐及语音呼叫。6、电视传输系统电视传输系统用于接收卫星电视节目、上海开路电视节目、有线 电视节目、在校园内配置一套宽带电视传输网络,将上述信号经处理 后传送到校园内各个收视点,本系统特点是带宽较宽,亦可作为 Inter

44、net上网链路。7、一卡通管理系统本系统建筑在校园内PDS系统、网络交换系统基础上,配置相应专 用设备以组成一个高效能实用管理系统,从功能上来说可做到一卡多 用,如出入口管理(门禁)、考勤管理、病历配药管理、图书资料档 案管理、消费管理(指在校园内)、就餐管理及其它内勤管理等等。8、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校园内PDS系统、网络交换系统基础上,配置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终 端以组成一个高效能实用教学系统,从功能上来说可做到资源共享、电 化教学等。第八篇暖通空调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业主招标文件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4、上海市民用

45、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0 );房间类别夏季冬季新风量 ma/h P干球温度oC相对湿度干球温度oC相对湿度比赛厅256020/50观众厅266520/20训练房265520/50接待室265520/30会议室265520/352、室内空调设计计算参数5、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6、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二、设计范围:1、根据业主设计招标文件要求,仅体育馆设计中央空调。2、实验室设置排风系统。三、设计参数1、室外设计计算参数空调:夏季 干球温度340C湿球温度28. 20C冬季干球温度-40C相对湿度75%通风:夏季 干球温度320C冬季干球温度30C四、冷1、据

46、夏季空调冷负荷估算为430 USRT,选用2台水冷螺杆式冷水 机组。满负荷运行时,供/回水温度为7/120Co (有条件时可采 用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2、据冬季空调热负荷估算为75X 104Kcal/h,热源由动力工种提 供。3、空调水系统:体育馆空调水系统采用二管制,夏季供冷水、冬季 供热水。五、空调系统和方式1、比赛区:为适应比赛的多样化(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 乒乓球、武术、体操等)空调风系统采用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可供选 择。一种是喷口送风,适用于大球比赛;另一种是旋流风口顶送,适用 于羽毛球、乒乓球的比赛,以确保比赛区的风速要求。气流组织采用上 送下回的方式,空调机房采用分两端设置

47、,新风就近取用。春秋季节, 增加新风量和排风量。2、两侧的观众厅:采用喷口侧送,座位下部回风的全空气系统, 空调机房两侧设置,新风就近取用。春秋季节增加新风量和排风量。3、接待室、训练房、会议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水空气系 统,新风机房两端分别设置,气流组织为上送上回的方式。4、校园内的网络中心与计算机房宜采用独立的空调机组,若对温、湿度有要求时,可选用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六、防排烟设施根据上海市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进行设计:1、比赛大厅和观众厅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排烟窗可自动开启。2、大于100m2的房间采用自然排烟。六、通风设计1、会议室、比赛厅、观众厅设置机械排风系统。2、厕所设置机械排

48、风系统。3、校园内的实验室设置送、排风系统。八、自动控制体育馆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空调设备的启、停,压差报警,以 及室内温度自动控制。以节省能源,方便管理。第九篇 动力方案说明一、依据业主提供的设计招标文件、建筑专业提供的总平面图及 各单体建筑平剖面图、本专业相关的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编 制本方案说明。二、设计范围:1、蒸汽供应及凝结水回收系统2、锅炉房工艺设计。3、燃气供应系统。三、蒸汽供应及凝结水回收系统:本工程蒸汽主要供浴室及宿舍楼生活用热水热交换器、开水炉以及 食堂厨房蒸煮消毒等使用。蒸汽汽源由设于食堂底层的锅炉房供给,锅 炉蒸汽接入分汽缸后,再分别接至各用汽点,并根据各用汽设备的用汽

49、 压力分别配设蒸汽减压阀组。可回收之凝结水分别回至凝结水箱,经凝 结水泵泵回至锅炉房软水箱,重复使用,以利节能。四锅炉房工艺设计:本工程拟配设二台全自动立式燃气蒸汽锅炉,锅炉房运行压力为0. 8MPao锅炉烟气经钢板烟囱接至屋顶高空排放。锅炉房设于食堂 底层,与相邻房间用防爆墙及楼板隔开。五、燃气供应系统:1、低压燃气主要供实验楼实验室加热及食堂厨房燃气炉灶具 所用,实验楼及食堂分别配设燃气计量表。燃气气源由城 市低压燃气管网引入校区,再由校区埋地敷设接入实验楼 及食堂的燃气表房,供实验室及厨房燃气炉灶具使用。2、中压燃气主要供蒸汽锅炉所用,气源由城市中压燃气管网 引入校区,经设于校区的专用箱

50、式燃气调压器调压后接入 锅炉房燃气表房,供锅炉使用。第十篇投资估算说明一.编制说明1、本工程估算根据2002年7月“新奉贤中学”工程方案设 计图纸,参照类似工程进行编制。2、本工程建筑面积由设计人员提供。3、造价参照类似工程凭经验估算。4、本估算未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及其它工程费用。5、本工程由于提供的资料不够详细,估算造价仅作参考,以扩初设计概算造价为准。二.投资估算:总建筑面积:56427m2本工程总投资15173. 6万元。序号项目名称投资额(万元)面积(m2)指标(7E/m2 )新奉贤中学-总体1土建13752给排水消防1753电气93. 754弱电16255动力48小计3316. 75

51、二教学区1土建4477. 832642417002给排水消防237. 0626424903变配电188.161600KVA10504电气197. 5626424755电梯(图书馆)302台30小计5130. 55264241946宿舍区1土建3292. 842051616002给排水消防514. 51205162503变配电114. 451000KVA10504电气92.612051645小计4014.41188811951四食堂1土建725. 76415218002给排水消防169. 3441524203电气26. 20415265小计921. 3041522285五体育馆1土建837. 12419520002给排水消防20. 934195503变配电80. 64800KVA10504电气20. 934360505空调通风518.40150万大卡3.6小计1478. 0241953531六报告厅1土建226.8114020002给排水消防5. 671140503变配电75.6800KVA10504电气4. 54114040小计312.6111402757合计15173. 6456427275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