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512523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庄子》故事两则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初三语文庄子故事两则 我用残损的手掌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庄子故事两则,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外国诗两首。庄子故事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2、理解文章的内容。3、感受庄子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一)了解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

2、,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 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

3、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派别,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二)整体感知惠子相梁1、文章中讲了怎样的 故事?2、庄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庄子坚持认为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是胜者?(三)掌握以下词语翻译非梧桐不止:栖息非练实不食:竹子所结的果实。非醴

4、泉不饮:甜美的泉水。请循其本:依照,遵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安知鱼之乐:怎么。惠子相梁:用作动词,做宰相。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四)庄子寓言的语言特色: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戴望舒,浙江杭县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赴法国,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1938年居香港。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诗人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在狱中,他受尽了酷刑的折磨并写下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一首。理解这首诗,首先要理解诗歌分为前后两部分:一、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二、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象征着“永恒的中

5、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的赞美。前后两部分感情色彩和写作手法明显不同1、感情色彩: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2、写作手法:前后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简介:舒婷,女,1952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1969年至1972年经历过上山下乡。是新时期以来,最受欢迎的诗人,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鸾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及散文集心烟等。(一)整体感知1、找出诗中的意象。2、体会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细致品味1、四个诗节中,相同的句式“我是-”怎样理解?2、第一诗节的意象让你

6、联想到什么?3、第三诗节的意象你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怎样?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莱蒙托夫和休斯2、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3、理解两诗中各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1、祖国抒发了对祖国的执著的“爱情”。2、黑人谈河流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淡淡的忧伤,这忧伤源于黑人悠久的历史和深重的苦难。“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可以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模拟试题】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 1、相( )梁 2、 l ( )泉 3、 梧桐( )( ) 4、 鯈()鱼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并将这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梧桐不止.今子欲

7、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是鱼之乐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三、翻译下面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非练实不食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 )( ),子知之乎?夫( )(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 )泉不饮。于是( )得腐鼠,( )(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按课文内容将文段补充完整,并给其注音。 2庄子是战国时的( )国人,是( )家,是( )家代表人物。 3本则故事比喻巧妙贴切,找出比

8、喻的对应事物加以说明。 4庄子讲第一则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5第二则故事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谁是胜者,分析说明。五、课外阅读: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 提示 ) 处:动词,居住。 敌:动词,对抗。 故力之用一: 用:作用。 1翻译句子并解释句子中的字: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恒: 人常寝处之。 寝: 而人用物。 物: 以一敌百。 以: 虽猛必不胜。 虽: 2此文讽刺了什么?使你懂得什么道理?【试题答案】一. 1. xing2. 醴3. w tng4. tio二. 1

9、. 不是梧桐树不栖息。止:栖息。 2.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以:用 3. 这是鱼的快乐啊。是:这。 4.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全:完全,肯定是。三. 1.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3.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如此的话。 4. 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四. 1. 鹓 yun ch醴l 鸱ch 2. 宋 哲学家 道家 3. 鹓庄子鸱惠子腐鼠功名利禄 4. 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5. 不同的看法有几种: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

10、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上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着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其实,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认知态度,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五. 1. (1)然而虎吃人的事不常见。恒,常常。(形容词) (2)人常(拿来)做坐卧的工具。寝:卧。(动词) (3)而人能利用捕虎的工具。物:外物,工具。 (4)用一份力量对抗一百份力量。以:用。 (5)即使很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虽:即使。 2. 此文以虎为话题,实际上说的是人。而借用虎的力气大于人,又有锋利的爪牙,反而被人捕杀这一事实,来总结斗争的经验教训,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力量,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