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茶道用具的分类都有哪些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12511962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茶道用具的分类都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茶道用具的分类都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茶道用具的分类都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最新茶道用具的分类都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茶道用具的分类都有哪些(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最新茶道用具的分类都有哪些1. 主茶具(1)茶壶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壶来泡茶,独自酌饮。也可用小茶壶当茶盅用。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以把划分: 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 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 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飞舞状。 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 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以盖划分: 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截盖:盖与壶身

2、浑然一体,只显截缝。以底划分: 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 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以有无滤胆分: 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 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2) 茶船其主要种类有: 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3) 茶盅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其主要种类有: 壶式盅:壶形,或以茶壶代替。

3、 圈顶式盅:将壶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作把手。有盖或无盖。 杯式盅:杯形,有把或无把,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4) 品饮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其种类有: 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5) 闻香杯直口高杯,用来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6) 杯托茶杯的垫底器具。其种类有: 盘形:托沿矮小呈盘状。 碗形:托沿高耸,茶杯下部被托包围。 高脚形:杯托下有一圆柱脚

4、。 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竖边,上固定杯底,下为托足。 复托形:高脚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个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盏或茶碗。(7) 茶碗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器具。其形状有: 圆底形:碗底呈圆形。 尖底形: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8) 盖碗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泡饮合用器具或可单用。(9) 大茶杯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10) 冲泡盅、冲泡器冲泡盅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拉出一斜口为出水口。冲泡器是指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可使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使渣与茶汤分开。2. 辅助用品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辅助器具,以增加美感

5、,方便操作。(1) 铺垫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各种铺垫、衬托、装饰物的统称,常用棉、麻、化纤、竹、草杆织编而成。铺垫的形状一般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不确定形。铺垫的类型有:非织品类:竹编、草杆编、树叶铺、纸铺、石铺、瓷砖铺等。(2) 茶盘(3) 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来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或用来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或在注水、续水时托垫壶流底部,也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4) 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5) 奉茶盘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属制作而

6、成。(6) 茶荷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赏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7) 茶则则者,准则也,可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用它从茶叶罐中取茶入壶或杯,多为竹木制品。(8) 茶匙取茶或搅拌茶汤用具。常与茶荷搭配使用,从贮茶器中取干茶。(9) 茶夹用来清洁杯具或夹取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10) 茶针由壶嘴伸入流中疏通茶叶阻塞,使之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11) 茶箸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12) 渣匙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13) 茶漏圆环形小漏斗,当用小

7、茶壶泡茶时,投茶时将其置壶口,使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14) 箸匙筒插放茶箸、茶匙、茶夹、茶针等的有底筒状器物。箸匙筒及茶则、茶匙、渣匙、茶夹、茶漏(15) 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16) 盖置承托壶盖、盅盖、杯盖的器具,既保持盖子清洁,又避免沾湿桌面。其种类有: 托垫式:形似盘式杯托。 支撑式:圆柱状物,从盖子中心点支撑住盖;或筒状物,从盖子四周支撑。(17) 壶垫圆形垫壶织品,保护茶壶。(18) 滤斗(滤网)过滤茶汤碎末用。网为金属丝制,缘边金属或瓷质。(19) 滤斗架承托滤斗用。有金属螺旋状,有瓷质双手合掌状、单手伸指状。(20) 计时器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

8、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21) 茶食盘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22) 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23) 餐巾纸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24) 消毒柜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3. 备水器(1) 煮水器由汤壶和茗炉两部分组成,炉以热源分有电炉、酒精炉、炭炉、燃气炉等。常见的“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茶艺馆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随手泡”,用电烧水,方便实用。(2) 暖水瓶(3) 水方贮放清洁用水的器皿。(4) 水注盛水的壶形容器。功用是将冷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

9、细长,多为陶瓷制品。(5) 水盂盛放弃水、茶渣以及尝点心时废弃的果壳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亦称“滓盂”。水盂4. 备茶器(1) 茶样罐(筒)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为佳,也有用纸或金属制作。(2) 贮茶罐(瓶)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3) 茶瓮(箱)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贮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马口铁制成双层箱,下层放干燥剂(通常用生石灰),上层用于贮藏,双层间以带孔搁板隔开。5. 盛运器(1) 提柜用以存储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的木柜,门为抽屉式,内分格或安放小抽屉,可携带外出泡茶用。(2) 都

10、篮竹编的有盖提篮,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等,可携带外出泡茶。(3) 提袋携带泡茶用具及茶样罐、泡茶巾、坐垫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带式袋子。(4) 包壶巾用以保护壶、盅、杯等的包装布,以厚实而柔软的织物制成,四角缝有雌雄搭扣。(5) 杯套用柔软的织物制成,套于杯外。6. 泡茶席(1) 茶车可以移动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时可将两侧台面放下,搁架向对关闭,桌身即成一柜,柜内分格,放置必备泡茶器具及用品。(2) 茶桌用于泡茶的桌子。长约120-150厘米,宽约60-80厘米。(3) 茶(椅)凳泡茶时的坐具,高低应与茶车或茶桌相配。(4) 坐垫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时,用于坐、跪的柔软垫物。大都为

11、60厘米x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X45厘米的长方形物,为方便携带,可制成折叠式。7. 茶室用品(1) 屏风遮挡非泡茶区域或作装饰用。(2) 茶挂挂在墙上营造气氛的书画艺术作品。(3) 花器插花用的瓶、篓、篮、盆等物。明清废团茶,散茶大兴,烹煮过程简单化,甚至直接用冲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随之简化。但简化不等于粗制滥造,尤其对壶与碗的要求,更为精美、别致,出现各种新奇造型。由于中国瓷器到明代有一个高度发展,壶具不但造型美,花色、质地、釉彩、窑品高下也更为讲究,茶器向简而精的方向发展。壶、碗历代皆出现珍品,如明代宜德宝石红、青花、成化青花、斗彩等皆为上乘茶具。壶的造型也千姿百态。有提梁式、把手

12、式、长身、扁身等各种形状。图案则以花鸟居多。人物山水也各呈异彩。我国唐代茶碗重古朴,而宋代由于斗茶的出现,以茶花沫饽较品质高低,需要碗色与茶色和谐或形成鲜明对比,所以重瓷器色泽,而明清以后,茶之种类日益增多,茶汤色泽不一,壶重便利、典稚或朴拙、奇巧,碗则争妍斗彩,百花齐放。所以,仅明清壶碗组成一个大型展览亦并不费难。清代京师,则自有独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室皇廷,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又称“二才碗”。二才者,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

13、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明清以后,茶具不仅为实用,而且成为十分典雅的工艺品,许多家庭喜欢摆一套精美茶具,有客来沏一壶好茶,列杯分茗,既是亲朋情谊,又是艺术品的陈列欣赏。中国人茶艺观点可以说已深入千家万户。老庄之道思想,强调自然,超凡脱俗,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和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欲求长生不死,变化飞升,不信天命,不信业界,以生为乐,在静观默察中,清静无为,坐忘虚心,以素朴人性与诸物本性自然契合。道教戒酒戒杀生,要求静坐息心,无思无虑,茶有破睡之功,固道教离不开茶。道教发详地在巴蜀,其形成时期,巴蜀的饮茶习俗已广为传开,因此茶成了成仙的灵药,西汉壶居士食忌中说“苦荼,久食羽化”。

14、南朝齐梁时道家人物陶弘景在其杂录中说:“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启服之”。丹丘子是一位仙人。卢仝七碗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说明茶与道教关系,喝了七碗茶,就可飞到天上,羽化成仙了。中国人这种神仙观念是别的民族所没有的。反映在茶文化中,“乐生”精神是中国人所独有的。强调自然,是道家思想,中国茶道没有严谨的规范,其道理也在于此。因为自然之道乃变化之道,心通造化,使自然妙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法无法,有生命的无秩序。喝茶的时候忘记了茶的存在,快乐自足,泡茶不拘于规矩,品茗不拘于特定的环境。一切顺其自然,因势而异。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清与淡,要求心无杂念,忘却自我和现实世界的存在,追求虚无飘渺的极乐幻境,淡泊人生,无所追求,以脱尘世苦海。这个清淡精神就是源出于道家思想的,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来源于自然,加之泡茶用水选用泉水,高山流水,一杯在手,给人以一种将自身溶于秀丽山川感觉,天人合一。飘然欲仙。茶之本性清淡幽雅,这是与道家思想十分贴近的。因此道家十分爱茶,栽茶品茗,自然成了道士们平日的乐事。同时,宫观道士不但自己以饮茶为乐,而且提倡以茶待客,进而以茶作析祷、祭献、斋戒的供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