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战略与策略研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2421224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战略与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战略与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战略与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战略与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战略与策略研究.(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战略与策略研究.“社会科学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战略与策略研究周 敏 李希光摘要 艾滋病是中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本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1995-2002年人民日报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文章,找出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问题信源、题材及报道趋势。探讨了中国政府在解决艾滋病系列问题上如何适时、

2、合理地通过媒体公布消息,同时,本文也给中国媒体报道此类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艾滋病、中国媒体、中国政府中国的艾滋病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注视。公众有必要拥有对艾滋病的知情权,即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及时地知道媒体对中国艾滋病情况的记录。与此同时,中国的媒体处于一个机制改革,话语开放的阶段。公共安全越来越受到媒体的注意。关系公众安全的事情,媒体是否同样表现出开放的姿态呢?媒体的开放程度是否意味着对公众安全对媒体来说是一个毫无禁忌的话题?面对危险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媒体如何应对?本文将就中国媒体如何报道艾滋病问题和中国政府处理艾滋病事件中如何运用媒体进行探讨。一、人民日报(1995

3、-2002年)以“艾滋病”为主题文章分析本文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媒的文本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贝雷尔德 Berelson,1952,18)。它是将文本缩简为数字,将传播内容最终通过计算来进行研究,以便能够掌握所选择事物出现的频率以及规律。在本文中,具体方法是:确定主题,按照某些关键字进行检索,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对各个时期出现的报道频率、体裁、倾向性、版面等进行量化分析;根据量化结果,分析原因。文本数据收集范围1995年1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的人民日报,采用关键词“艾滋病”搜索出694条新闻,其中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新闻为197条。以下的数据

4、分析都是基于197条进行的。1995年到2002年每年报道数量显示图 由以上图表看出,在1999年以前的人民日报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报道数量较少,从2000年开始到2002年年底,这方面的报道数量递增,在2001年的时候达到了最高点。新闻类别分布图在人民日报以艾滋病为主题的文章中,消息占据80%, 述评只占4%。据笔者统计,图片新闻以及配有图片的新闻有18篇,占总篇数的9.13%.在所有的图片报道中,有16篇是国外艾滋病相关活动的图片,而国内的相关活动照片很少。 消息来源分布图从人民日报报道艾滋病情况的信源来看,最主要的消息来源是中国国家政府机关,其次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访问人员,国际卫生组织等

5、。 版次分布图人民日报以艾滋病为主题的国际消息居多,数量高达72%, 而国内要闻之占2%,有关法规的内容只是1%。综上所述,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党报,在很大的程度上关注了中国以及世界的艾滋病情况,报道内容涉及疫情、政府报告、科技成果、国外经验和艾滋病人生活等多方面。但是仍旧存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题材单一,多为消息,报道也多集中在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 题材多为消息,而真正针对中国艾滋病状况的报道、研究、述评很少。涉及敏感问题,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相关深度报道比较缺乏。2、图片缺乏,在人民日报看的图片中,也没有中国本部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或者相关人员、公益活动的照片;3、信源单一,

6、多为国家政策发布、疫情报告或者会议新闻;4、连续性差,没有长期的专题报道,中国的记者真正接近这个话题从事长期报道的也很少。5、接近性不强,国际版面较多,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报道中国艾滋病情况的个案更少,即使有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个案报道或者图片,也几乎都是国外的资料。人民日报作为全国的党报,是一份很严肃的报纸。但是也不乏充满人情味和理性思考的深度报道。2002年10月25日该报刊登了题为有尊严地活着多美好的文章,记者采访了一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毒的28岁的女青年, 谈及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她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记者以这位女青年自述的文体,写了此篇文章。这篇报道于10月2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在全国范

7、围产生了强烈反响。怎样维护艾滋病患者应有的尊严,怎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艾滋病,怎样从医学之外的角度防范和根除艾滋病,一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2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刊登了题为艾滋病人 也有你的尊严的后续评述,文章不仅仅呼唤了道德意识,更加强调了新闻界的自律。文章结尾时提到“然而在我们报道之后的新闻大战中,一些媒体竟然采用追明星的方式,跟踪追击、死缠烂打,逼得这对不幸的恋人有家难回,更有个别媒体甚至给她贴上了“艾滋女”的标签。“艾滋女”事件应当引起媒体的反思:对艾滋病的报道,除了科学性、通俗性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讲点人文关怀。”李新彦赵安平,“艾滋病人也有你的尊严”,人民日报,2002年12月

8、17日 中国媒体从最初的关心疫情、科技发展到真正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意了职业道德,这是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问题的走向。但是这样的文章数量还是不多,报道的角度有时候也不够理性,甚至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二、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问题的现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中国遏制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中所提到的“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报纸每周至少刊登一次预防艾滋病性病、推广无偿献血的报道或公益广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0年12月在全国7个县区的调查,“公众的艾滋病知识十分频发“,20%的公众根本没有听说过艾滋病,近半数的人不知道艾滋病是无法治愈的,大多数人不清楚传染途径。调查还发现,

9、70%以上的人对艾滋病没有防范意识,公众对艾滋病蔓延的危机感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范又,“我国需大力开展防范艾滋病宣传教育”,光明日报,2001年5月14日但是,我国除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能达到此标准外,能达标的报纸并不是很多,有些地方媒体仍旧不够注意艾滋病问题的严重性。随着媒体报道艾滋病问题的文章增多,一些报刊热衷炒作,吸引眼球,模糊了很多概念,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艾滋病患者的区别在很多媒体中是没有的。媒体一窝蜂的情况也很严重,最近,许多媒体追踪报道了贵州的艾滋病患者小琴和男友小明来京举行婚礼一事。媒体对此报道,期望引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关心,并提出给艾滋病患者以应有权利这样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10、,初衷是好的,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也有一些媒体的报道没有本着客观、理性的原则去宣传报道,对这一事件所显露的超乎寻常的热情,甚至把这作为八卦新闻来处理。可见,中国的媒体在报道艾滋病问题上还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报道,报道什么,怎样报道,持何种态度等。媒体一方面真实的报道了艾滋病情况,另一方面,却忽略了这些患病者的生存状态。这也同时说明了,在这一系列的报道中,很少有人做到平衡,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与其他一些曾经给人们带来无尽灾难的疾病一样,艾滋病一开始就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刻下了“绝症”、“不可救药”的印记;加上艾滋病的性接触传播渠道在人们的想象中被不断演绎、夸张,使得艾滋病患者在一般人眼里更

11、是平添了许多暧昧和不洁的意味。于是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慌、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与歧视,犹如一个可怕的幽灵,以一种比艾滋病传播还要迅猛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扩张。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人们对艾滋病越恐慌,就越容易歧视并排斥艾滋病患者,越倾向于拒绝接触与艾滋病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就必然对艾滋病了解得越少;而人们对艾滋病了解得越少,就越不利于对艾滋病进行有效防治,其结果必然是艾滋病迅速扩大流行,导致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慌如脱缰野马一般一发而不可收。中国河南艾滋病村文楼村民对艾滋病的恐惧已经演化成外界对文楼的恐惧。上蔡县组织大批劳工,到边疆某省份采摘棉花,但是当地发现是上蔡县的劳工时,立即采取了极端的

12、而激烈的反应:不要。甚至连河南人的形象也受到损伤。很多村民反对记者来访,因为记者,他们被暴露患有艾滋病,虽然得到了些许医疗卫生的帮助,但是他们在别人面前却活得更加艰难。可见,媒体一方面要借此呼唤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爱护,一方面不能让这种宽容变成一种麻痹,从而使人们丧失对艾滋病的警惕。 戴佳,媒介:行走在道德的边轨,新闻记者2003年第三期三、影响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说来,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的限制主要来自于中国政府。因为艾滋病问题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中国政府的考虑是比较保守的,有些问题可以公布却总是秘而不宣,给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13、。例如,当天津第一起扎针事件发生后,政府就应当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指导防范途径,以使潜在的被害人公众减轻恐慌、提高警觉,在警方破案之前采取必要的自保措施。但很多时候一些地方政府恪守着案件“不破不报”的铁律,秘而不宣,直到案件连连发生、谣言蜂起、人人自危时,才被迫出来安抚百姓。所以,当天津“扎针”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很多论者从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角度出发,论证政府应当转变职能,成为透明的政府。其次是地方的保护主义。比如说河南省艾滋病的情况很严重的时候,已经遭到外界媒体曝光时候,河南日报对本省的艾滋病情况的报道仍旧是寥寥无几,无及痛痒。对于河南艾滋病情况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国外媒体或者它省媒体。这样自

14、己不站出来说话的局面,不仅造成外界乱猜测、乱编乱写的局面,更是使得河南的形象跌谷低,给河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再次,部分媒体自身对艾滋病报道不重视。虽然专业科技、医学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很深入,毕竟受众有限。综合类的媒体由于版面的限制或者播出时间段的考虑,艾滋病报道的篇幅和力度总是不够,艾滋病报道成为有些媒体可有可无的触及角落,有些媒体除每年世界艾滋病日外,都没有把艾滋病防护的日常宣传列入选题当中。同时,综合类的媒体比较缺乏长期从事艾滋病报道的记者。一般的会议临时指派记者写出的稿件不能延续中国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脉络做出相关报道,更无从谈及深度和广度。四、给中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的一些建议第一、要

15、突破版面设置。一般媒体报道艾滋病问题多发消息,所以在版面的设置上,要突破消息的限制,深入生活,做各个层次的报道,有必要的话,可以尝试开设专版长期报道,也利用多媒体的资源,方面公众了解情况。第二、消息来源需要多渠道,有些关于艾滋病的基本常识要反复提及,但是需要各家媒体之间有稳定的相同的资料库,随时供媒体查询,统一标准。第三、增强与公众息息相关事情的报道。很多艾滋病的报道都是国外疫情,或者是国际会议消息。这样的报道虽然有价值,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距离遥远,与生活脱节。接近性不强的报道势必不太会引起注意。所以媒体要在版面限制的条件下,要尽可能多选择直接性、接近性较强的新闻报道。第四、负面报道与正

16、面报道要平衡,不要板起面孔讲话。艾滋病问题很容易让受众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在报道此类问题时候,需要多些艾滋病感染者或者患者的声音,由他们来讲述艾滋病的危害,也让公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增加交流。“人情味”的新闻容易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同时,也要兼顾各个层面的可能传染艾滋病人群的感受,在报道中,不应该有侮辱歧视性词语,做到分别对待,态度一致。第五、少使用专业术语。尤其是在报道艾滋病的科研成果,需要把复杂的科学问题讲述的简单易懂,让受众清楚治疗艾滋病的科技进度;在报道疫情的时候,也不要含糊其词,做到清晰明了。国外相关研究也在进行中,比如Gordon Adam 和 Nicola Harford的著作Th

17、e Essential Handbook. Radio and HIV/AIDS: Making a Difference(广播与HIV/AIDS:制造不同)这是一本给广播从业人员、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看的手册。这本书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三个版本,读者目标包括:广播从业人员(经理、编辑、记者、制作人)、报道HIV/AIDS记者,无政府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等。这本书分为10个章节,探讨了如何运用广播作为健康传播的工具。中国的媒体也可以尝试着去做这方面的努力或者学习国外媒体从业人员的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做出一个适合中国媒体报道艾滋病问题的“手册”。五、媒体如何与政府一起处理可能由艾滋病问引发的

18、社会危机纵观国内外媒体报道本国或者它国艾滋病情况,主要经过几下几个主题阶段:初始阶段,公众处于茫然、恐惧阶段; 科学探索阶段,媒体与公众都在寻找治疗与预防的办法;关注艾滋病患者阶段,媒体帮助公众建立社会理解;政治影响阶段,艾滋病发展成为政治与社会危机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某些个案,如河南艾滋病村问题,已经成为第四阶段要研究的问题。社会危机由社会中对抗的统一体引发社会冲突行为而导致的社会失衡和混乱,该类危机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媒体也因其自身的特点成为危机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媒体需要进入开放的阶段,才能解决当下可能存在的社会政治危机。如果中国媒体和政府

19、对艾滋病问题保持沉默或者是触及不痛不痒之处,久而久之,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常常会因为突发事件而爆发。现代政治中,媒体由于能够触及最广大的公众,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平衡互动的系统,既制约影响着政府,又受政府影响制约;既引导公众,又迎合公众。除了获取信息,公众接触媒介还为了获得对于情势的阐释和理解,因为媒介工作者经常率先收集相关材料并组合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比如,河南艾滋病村,天津“扎针”事件,在中国媒体报道类似艾滋病问题时候,一方面要尽量把真实的讯息迅速的告诉受众。另一方面也要配合配合政府的工作。有关于艾滋病的问题,都是社会敏感话题。媒体应在

20、充分尊重事实的同时,尽可能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好关系,尽可能多地逼近事实本身,从社会的利弊角度出发考虑一些问题,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媒体在面对社会危机的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智、看清大局,针对不同性质的危机采取相应的报道方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味的追求炒作,追求媒体的“风光”,但是,冷静过后,留下的可能是一副残局,这不仅仅指的是危机本身尚未得到完美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媒体可能把政府推倒一个更为尴尬的局面,使得大家都进退两难。因此,在保持客观的前提下,处于社会全局的考虑,媒体在危机发生的特别时期应配合政府更好地发挥危机管理的功用。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定期通报艾滋病疫情,召开新闻发布会

21、,通报情况,在敏感问题上要表现出合作而不是置之不理的态度。当然,即使是最开放的媒体也会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有保留的选择。同时,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客观的政治评价标准,将政府责任细化,从而避免政府面对公共安全问题做出保守甚至不理智的决定,贻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六、结论 中国媒体近年来对艾滋病预防、宣传等工作有很大程度的重视。但是,中国媒体对国外艾滋病情况的重视远远高于对国内的关注,接近性、相关性不强。中国本土的艾滋病情况在媒体表现仍旧不明朗,在报道中国艾滋病个案时候不够冷静客观。 可以说,中国媒体在报道艾滋病等类似公共健康问题仍旧处于探索阶段,中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系统的、全面的、指导艾滋病预防与宣传有关人员从业的手册。虽然,中国政府对于报道关于艾滋病新闻的尺度有所增大,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某些敏感问题上,中国政府显得摇摆不定或者与媒体不充分合作。所以,中国媒体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成为督促、监督政府适时公开关于中国艾滋病疫情的角色。中国政府也需要更加理智的制定相关的媒体政策,让公众及时了解他们应当知晓的讯息,从而提高警惕,采取预防措施。学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可能由艾滋病带来的社会问题所急需补习的一课。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