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2384481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国际金融业主要存在两种经营管理体制,一种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一种是混业经营、混业管理体制。世界各国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经过不断演变,伴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因素变化对制度影响,大体上经历了从最初简单混合经营到高级行业细分经营发展逻辑。美国金融管理体制变迁美国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从混业到分业,再从分业到更高层次混业历程。自由竞争时期。1933年以前,美国金融业鼓励开展白由竞争。1864年美国国民银行法虽然禁止国民银行从事证券业务,但私人银行机构可以既从事一般银行业务,接受客户存款又可以从事承销、证券投资等一般证券业务。当时进入证券市场受限制国民银行,

2、可以通过其控股子公司从事一般证券业务。大危机后严格金融监管时期。以国金融泡沫开始破灭,大量银行挤兑、乎瘫痪,金融混业经营制度备受质疑。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为标志,美95%商业银行倒闭导致美国金融体系儿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相互渗透;禁止商业银行参与投资银行业务,特别是证券承销和自营业务,同时禁止商业银行与证券机构联营或人员相互兼职;规定商业银行从证券市场获得收益不得超过总收入10%,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被迫退出股市。随后,美国又相继颁布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沢投资公司法等一系列法案,逐步强化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另外,建立

3、了证券业最高监督机构: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o美国联邦政府监管机构如美联储与SEC等与各州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金融行业只能,美国步入严格分业经蒼、分业监管时代。再次放松金融监管时期。分业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和金融环境变迁,分业制度面临诸多挑战:首先,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两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高失业率伴随着高通货膨胀率。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崇尚经济自由主义货币学派逐渐占领上风;其次,以徳国为代表欧洲国家商人银行全面金融业务对美国金融分业制度形成一定冲击;再次,银行和证券公司越来越多地运用金融工具创

4、新来规避法律限制,对分业监管体制提出新挑战;最后,金融自由化浪潮及计算机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使全球资本流动更加频繁。基于上述原因,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措施,如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等。1999年11月颁布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彻底打破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界限,允许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形式从事包括证券和保险在内全面金融服务,实行混业经营。审慎金融监管时期。2007年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带来沉重打击。次贷危机始于金融领域,最终扩散至实体经济转化为经济危机。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稳定美国金融系统,2010年7月21H,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2

5、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重新界定了四大金融监管机构职能,明确由美联储作为美国金融监管最高机构;加强银行资本要求;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力度;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及投资者保护。从此美国金融监管体制进入审慎金融监管时期。这部法案对美国金融业、金融监管系统以及全球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带来空前影响。英国金融管理体制变迁英国过去一直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对银行业进行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别由待定九个机构监管。20世纪70年代,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程度深化,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分业监管体系缺陷,于1971年开始放松管制,鼓励银行业参与更多

6、业务领域。1986年10月,英国进行了史称“大爆炸”金融改革,废除商业银行对证券投资限制。1998年7月,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公布,由金融服务局FSA代替原来英格兰银行对银行业进行监管,同时也将原来九个金融监管机构监管职能承接过来,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监管。至此英国实行完全混业管理。次贷危机爆发后,英国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针对英国金融市场效率低下、难以防范系统性风险问题,政府决定将金融服务局FSA进行拆分,将金融监管权力重新划分到英格兰银行职能中。立法层面,先后出台了2009银行法案、2010金融服务法、衍生品交易市场改革方案、金融监管改革法案、金融监管新框架:建立更强大系统等一系

7、列法律将改革方案予以法治化02013年4月,金融服务局FSA完成拆分,由英格兰银行统一监管英国金融机构,强化了英格兰银行最高监管权。在英格兰银行下设审慎监管局PRA负责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2000多家金融机构监管。同时,在英格兰银行董事会下设金融政策委员会FPC,负责整个金融体系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估。欧盟金融管理体制变迁欧盟金融监管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欧盟委员会,负责金融法律、法规制定;中间层欧洲中央银行,负责欧元区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最底层欧盟各成员国内部监管委员会,负责对本国金融机构监管。次贷危机爆发后,欧盟认识到现有监管体系并不足以防范及化解系统性危机。鉴于此,欧盟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改革文

8、件,如2008年4月签署T旨在解决跨国金融危机问题谅解备忘录;2009年6月欧盟理事会通过欧盟金融监管体系改革;2010年9月欧洲会议通过泛欧金融监管法案;2010年10月欧洲议会初步批?实摹抖猿寤?金监管草案等。这些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欧盟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提出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2010年9月22日欧洲议会决定成立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ESRB),负责监控和预警欧洲经济中金融风险;欧洲中央银行地位加强,负责对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加强成员国之间金融监管合作协调机制;2011年,欧洲金融监管系统(ESFS)建立,旨在为欧洲金融业提供优良金融环境,避

9、免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变迁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伴随着我国金融业发展逐步进行,总体上分为计划经济时期金融监管体制、统一监管时期金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时期金融监管体制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金融监管体制(1948?1978年)。我国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建立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统一“大一统”金融体制。统一监管时期金融监管体制(1978?1992年)o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银行体系改革,到1984年基本形成二级银行体制,即: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各专业银行在各自业务领域开展业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和金融改革深化,我国建立了一大批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了货币市场

10、和资本市场;推行了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1986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职能,对金融业实行统一监管。分业监管时期金融监管体制(1992至今)。1990年11月26D和1990年12月1日,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形成。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决定明确提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管理,从而确立了我国分业监管体制。199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职能。随后,商业银行法沢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颁布实施,明确了银行、证券、

11、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监管体系上,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先后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分别承担证券、银行及保险监管职能,构成了我国“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系。从实践情况看,我国分业经营模式,在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制度建设及监管体系还不十分健全情况下,有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总体上是利大于弊。这一监管模式适合我国分业经营金融体系,为我国金融业各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了良好金融环境,也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也应看到,随着我国金融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问题口益突出:存在监管重复和监管真空。在分业监管体制下

12、,各监管部门仅对各白监管领域下特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对于跨行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监管,缺乏相关法律制度和职能严格定位,导致监管重复或监管真空;阻碍金融创新。我国对金融业严格限制、融资及投资渠道缺乏及传统单调业务品种,使得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无法在市场上存在,影响了金融市场发展深度广度和市场主体运作决策;缺乏规范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我国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尚处于分割、低效、失真状态。一方面一行三会监管信息共享系统尚未建立;另一方面监管信息报送制度难以落实,各部门向监管对象提取监管数据,存在重复提取和无效提取问题,不仅导致监管重叠,基础设施分散,增加了金融监管整体成本,而且影响了

13、金融市场统一互联和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对我国启示我国金融体制建立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年,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金融监管体系需要更多改进。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监管关系。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发展内在动力,是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助推器。金融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产品和服务,使市场交易更有效率。然而金融创新同时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同时,也带来风险。我国正处于金融市场加速发展期,美国次贷危机使我国对金融发展重新审视,但不能因噎废食,禁止金融创新,应当釆取相关措施为其提供高效有序金融市场环境,同时也增大金融创新品种监管力度。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及投资者保护。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今天,金融产品种类之多、创

14、新之快、结构之复杂,不是普通金融消费者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欺诈行为、内幕交易等行为屡见不鲜。因此,针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立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金融监管目标之一,是保证金融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基本前提。在立法进一步完善同时,为保护投资者与消费者权益,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可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部门。一方面,加大对相关金融机构监管力度,解决道徳风险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消费者与投资者维权意识,通过合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增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职能。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将美联储地位进一步加强,使其成为监管系统内最高权威机构,使美国监管模式真正发展为伞形监管模式。随着经济金融深

15、入发展,目前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已经难以做到风险全覆盖,存在着金融监管空白。四个金融监管机构相互之间是平级机构,相互之间都不存在约束力。当出现金融监管边界模糊时候,就会出现监管机构之间监管不协调、监管缺失,容易形成金融监管空白,缺乏对系统性风险防范。因此,有必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发挥央行在金融监管中主导作用,增强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职能。促进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分工协调。从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运行作为监管基本目标,促进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分工协调。(1)明确央行行使最高监管权,负责防范和化解全局性和系?y性风险;(2)“三会”继续存续对微观业务领域行使监管职能,着力提高监管水平;(3)明确地方政府承担一部分地方金融活动监管职能,如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监管。通过学习借鉴国际经验、调整“一行三会”职能、整合监管资源,建成由中央银行主导,各监管部门分工合理、内部协调、覆盖全面、反应迅速、处置稳妥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金融监管体系,确保我国不发生系统性、大规模深度金融风险底线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