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精讲山东人民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313327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精讲山东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精讲山东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精讲山东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精讲山东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精讲山东人民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知识精讲 一、本周教学内容:春江花月夜二、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四、导入语: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

2、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

3、,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五、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作者: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赴长安求官时,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仅做过一任兖州兵曹地方小吏。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

4、脍炙人口、并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廓静谧的迷人境界.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为陈后主所作。”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一些春江花月夜,多为五言四句,且内容平平。张若虚此篇虽说也没完全摆脱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全诗气象恢宏、意境深沉,与那些同名作品有天壤之别。特别是其诗情与哲理自然融合的笔法、清丽新颖的语言风格,与初唐流行的浮艳诗风截然不同,以至于李白、杜甫等一些大诗人,都从

5、中吸取过艺术营养。后人还将春江花月夜中运用回环、往复、连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音韵调配这些艺术特色,总结为“春江花月夜之格”。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中,就借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作秋窗风雨、葬花吟、桃花行等诗,以表现林黛玉的才情。后人常为诗中的“春江”在何处而争辩,有言扬州瓜洲一带的长江,有言杭州的钱塘江等等,笔者以为“春江”乃虚指,是否在扬州并不重要,正如诗中所言“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无疑使张若虚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晚清学者王壬秋,评价此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甚至认为,张若虚“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其功绩“是

6、无从估计的”,足见后人对张若虚何等推崇。六、指导理论与教学目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诗歌须有意境,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么由意象形成的画面

7、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七、朗读要求学生在欣赏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八、层次结构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

8、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九、赏析诗歌(一)欣赏诗的景物美1、导: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

9、绘这副画面。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4、教师总结: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让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湖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海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

10、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静美丽,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二)领悟诗的哲理美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

11、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2、指导评价学生的诵读,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瞑想:“江畔河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无限,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翻出新意:“人

12、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

13、,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三)体会诗的情感美。“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从听“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悲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

14、思妇作伴,为她叫悲。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恨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光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中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

15、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着,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汀、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呢!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十、内容述评此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

16、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归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深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膊,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

17、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诗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的色调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18、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

19、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注: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

20、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

21、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_。(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_。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_(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_(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_4、阅读下

22、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绝句 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1、(1)(2分)荒村与古寺 断霭与流莺 生与语写出任意一组,给2分(2)(3分)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意思答对即可。答出“闲情”给1分,答出“触景生情”给1分,答出“思乡之情”给1分。(3)(3分)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

23、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分析给2分。答出画面的内容给1分。 写出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2、答案:(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2)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3、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3)“为拂绿琴埃”4、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答案为: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第二问,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理解应该是恰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