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感受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12292850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技术的感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的感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的感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的感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的感受(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感受郭修福通过近半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距离已是如此之近,一些向来对信息技术保持沉默的人在这种趋势下也不得不追赶着潮流。通过尝试我体会到了一些利也品尝了一些弊。既说是尝试,就不免出现失误,然而失误也未必不是一种宝贵财富,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不管怎样路还是要走的,学还是要教的,我就以此来勉励自己也勉励同行继续努力吧!以下是我浅尝的一些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先说半年来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带来的好处:一、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

2、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历史是生动的。然而,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之低,让人震惊。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2107位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学生对最不愿意学的课选择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3位;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2位;在被学生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5位。历史课出现了危机!其中原因或许有多种,但历史课缺乏应有的生动性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历史课没有了生动性,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就更谈不上培育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再现宏伟壮阔的历史场

3、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历史教师个人的魅力还是需要自己不断丰富内涵来修炼的。二、信息技术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信息技术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

4、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三、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

5、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换句话说,超媒体就是信息技术加超文本。事实上目前的几乎所有信息技术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因此通常也可以对超媒体系统与信息技术不加区分,即把超文本看作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固有特性。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都由读者的意愿来决定。选择下一段正文的依据不是顺序,也不是索

6、引,而是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管理信息和按传统文本的线性、顺序结构组织管理信息相比较,前者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超文本之所以具有上述优越性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超文本的基本结构由节点(node)和链(link)组成。节点用于存储各种信息,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语音、图形、动画、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节点大小可以是一个窗口也可以是一帧或若干帧所包含的数据;链则用来表示各节点(即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节点和链均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因而形成各

7、种不同的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例如: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外语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但是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内容的每

8、个单元均包含课文、练习、习题、测验、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等,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特征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无疑对课堂教学、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利用超文本方式可以很自然而方便地实现这一点。但是若按传统的线性、顺序方式把这些不同特征的教学内容组合在一起则将成为杂乱无章的、让人无法阅读的大杂烩。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因材施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传统印刷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作不到的,而在信息技术电子教科书中这却是轻而

9、易举的事情,只需利用超文本特性设置和预备知识有关的热键以及和扩展知识有关的热键即可。四、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传统CAI只是强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所谓协作式教学策略,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

10、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正日益受到国际上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目前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可以说,协作式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材培养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目前围绕协作式教学策略的探索,已成为国际上计算机网络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五、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

11、、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

12、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材。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可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另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需坚持以下一些原则:一、系统性原则制作历史课

13、件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首先它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历史从其本质上说是一个自然过程,历史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序的。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有系统、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制作课件时应当注重对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把握。其次它是由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的。心理学认为:高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更为完善。对于复杂的意义学习材料通常使用分段、归纳、类比、扩展、评价、自问自答、自拟提纲、分类、列图表等方法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由小系统并入更大的系统,形成横向和纵向联系,构建立体网络类型的知识结构。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由于屏幕的限制,一般难以把前后连贯的内容一起显示出

14、来。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有效方法,来避免知识的前后脱节。方法1(如图1)。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讲Kt新汕磋响mm口毀占我国北方大片领比(二)谋JKM仙(三)谋堂議习采用这种方法,一上课就可以在主页中将本课主要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单击相关内容即可进入相关学习主题,学完后返回主页,再进入下一主题。这样本课主要内容就可反复多次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方法2(如图2)。r尿同:关誥企田_步疔开中冈if*唇,护大硕略耶g号火理!典匡1亚罗材寻事件、熔国马4+甫事件碎1師严年-1857*1B60平眇TXWt占我国;I匕疔大斤色QQ这种方法可以按照教学进度将本课内容逐渐展示,最后形成完整的

15、知识体系。方法3(如图3)第二阶列;吋抑60-70年伙80牛就苏反奂守期1因美:这种方法是在课堂小结时将本课内容加以系统化。方法4(如图4)。采用这种方法,是在课堂练习中将本课重要知识加以系统化。二、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教育学中重要的教育原则之一。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统一,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生动性的统一。”于课件的形象直观性常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假如课件的科学性存在问题,误导学生将会更甚。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16、文字输入的错误、表格和图片绘制出现的错误,以及引用的影像资料失实都会影响课件的科学性。避免这些错误,一方面,制作者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克服一些不必要的技术失误;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把文字输入的正确与否当成是课件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另一方面,在制作课件时应采用正规出版社发行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制成后要严格审查,对于与史实不相符合的画面与声音宁可不用。三、思想性原则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

17、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于课件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故比常规的课堂教学更能突出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制作课件时突出德育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有意识的选取富含德育功能的图片、音像资料。在制作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时,在封页可选取了纪录片晚清悲歌的片头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该音乐低缓沉重,上课一开始就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学生遂萌生一种屈辱感,内心充满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又如在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课件时,选用纪录片孙中山中介绍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片断,这些片断情景感人

18、,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2. 在不影响科学性、真实性的原则下对历史图片进行一些色彩处理,以突出思想教育的主题。在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课件时,对新民丛报进行冷色调处理,暗示其违背了历史潮流,对陆皓东、章炳麟、陈天华、邹容、民报等图片进行暖色调处理,以渲染革命的活跃气氛。3. 对课件的文字颜色、背景颜色根据教学需要作必要的选择和修饰,以突出思想性这一主题。四、选择性原则刚开始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老师为了突出课件的大容量和直观性,常常把能找到的资料全都搬进课件中去。于是乎一堂历史课变成了课件的展示课,重点无法突出,难点难以突破,学生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我认为课件

19、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合理选择教材。并非所有的高中历史教材都适合制作课件,教师要在积极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内容来制作CAI课件。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课件的资料素材,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决定取舍与最佳的组合形式,切不可不顾重点难点,有什么用什么。我看过一个有关鸦片战争的课件,制作老师为了突出鸦片的危害性,足足用了十分钟时间播放介绍那个时期的烟馆、烟枪及一些吸毒者毒瘾发作时情形的电影资料,而对本节重点内容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则一笔带过,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3.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对此前面已专门论述,这里不再重复。五、以思维为核心原则一些教师在提

20、到课件优点时常说:课件真好,容量大、效率高、形象直观,学生听了能记牢。似乎课件的优点除了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记忆,应付考试外别的一无所有了。这种低层次的认识将会把课件制作引入死胡同。我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先生认为: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方法X现代教学媒体。二者不是相加而是相乘,无论哪一方为零,结果都会是零。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我认为,课件在培养历史思维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心理学认为:高中生有

21、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没有完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运用课件的大容量、形象直观的特点把问题加以延伸,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这一过渡。因此在课件的制作中应该把以思维为中心的原则放在突出位置。为了实现以思维为中心的原则,可利用课件容量大、交互性强的功能引入大量的历史材料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利用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的形象直观性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设问,能在形象直观的基础上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六、可操作性原则制作历史课件有两个目的:一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二是为了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课件的可操作性显得非常重要。要实现可操作

22、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件应具有友好的界面、良好的交互功能。如:键盘或鼠标的操作应是简单统一;按钮的设计应是简单明了,有相关内容的对象在鼠标指向时应有明确的提示;课件各个页面的进出应是自由的等。其次,课件的运行应是稳定的。第三,课件的内容应是开放性的,便于其他老师借鉴和应用。在由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一、课件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注意教师所教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小学到初中的学生正处在易受感官刺激、发展形象思维的阶段,视频、图片、表格之类的内容更有助于他们对历史课程产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初三到高中的学生处在理性思维飞跃发展的阶段,适当增加文字材料、史料及相关的更注重理性思维的资料有利于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二、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时效性不应仅仅停留在老师对效果的认同上,应更注重教学主体学生的反应,只有这样推动教师不断调整思路、更新手段,从而使信息技术更贴近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