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汉字的形体演变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214726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汉字的形体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汉字的形体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汉字的形体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汉字的形体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汉字的形体演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汉字的形体演变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一、字形体态的演变汉字的字体演变,总的来说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古文字,习惯上指甲骨文、金文、大篆(即简帛文字或战国文字)和小篆;狭义的古文字不包括小篆在内。今文字,一般指隶书和楷书两个阶段。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古文字阶段从商代中期一直到秦汉之际

2、,今文字阶段则从汉代隶书以后一直到今天。就现有资料来看,汉字在殷商王朝中后期已经是自成体系的文字了,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书体的角度来看,依次可分为四种具体的形态,即: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这种书体的演变,是就字的笔划形态而言的,当然也涉及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笔划形态方面的演变是最明显的,而形体结构方面的演变则主要发生在隶变以后。(一)大篆大篆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篆,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凡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推行小篆以前汉字的书体形态都可以叫大篆。本文所用大篆的概念,就是广义的大篆。狭义的大篆,材料有三:一是指史籀篇十五篇里所收

3、的文字,又叫籀文,据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史籀篇今已亡佚,其字大多收在许慎说文解字重文里。(可参阅王国维史籀篇疏证。)二是指以石鼓文为代表的一种字体。石鼓文是指刻在十个石鼓上的文字。十个石鼓上刻有十首古诗,是歌颂君主田猎生活的四言诗。原来有600多个字,由于年代久远,辗转搬迁,几乎剥蚀殆尽,现在只剩下300多个字了。三是宋代发现的三种诅楚文,也是大篆的代表字体。一般认为,这些是春秋战国之际西方秦国文字的代表。狭义的大篆讲究字体的匀称规矩,字体端庄凝重,完全线条化,字形结构比较繁复。广义的大篆,按照书写材料又可分为1、甲骨文,2、金文,3、简帛文字三种。1、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

4、字。龟甲兽骨上所刻的文字其内容大多是关于占卜的,因此又叫甲骨卜辞。甲骨文出土于商代故都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竹书纪年所谓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说的就是此处。甲骨文从殷商中后期殷高宗武丁时期一直使用到殷商灭亡,约当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主要在殷商中后期。所以,甲骨文可看作是殷商中后期文字的代表。不过,在周原也出土了一些西周初期的甲骨文,但字数极少。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它的数量有4000来个,迄今已认识的大约近2000个左右,其余不认识的约占一半,大多是一些古代氏族名、人名或地名。甲骨文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字,它的构成方式相当完备,即汉代人所总结

5、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式全都具备。特别是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0%左右,说明汉字向表音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体现出文字记录语言、表现语言的基本性质。甲骨文的基本特点,一是象形意味很浓,写字就象是画画,但也已经线条化。二是笔画较纤细,且圆笔少而直笔多。这是因为甲骨文是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划,很不容易。三是异体较多,同一个字往往有几种乃至多种写法,但直接表现字义的基本部分是不可少的。2、金文。无论是古代文献传说,还是考古发掘,都证明我国从夏王朝时期就已有青铜器了。到殷商王朝的中期,青铜器上开始出现极少的文字,这就是早期的金文。所谓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秦汉以前的

6、人把铜叫做金,所以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金文。古人又把铜称为吉金,因此金文又称为吉金文,如罗振玉编的金文著作就叫做三代吉金文存。该书实际只收了殷商和周二代的金文。人们把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为款识。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于宗庙。颜师古注曰:款,刻也;识,记也。就是说,刻的文字叫款,写的文字叫识。识,记也。又由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以钟和鼎居多,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商周时期的钟鼎,是宗庙里祭祀用的,古代称为彝器(彝,常也),故金文又称为彝器文字。说法不同,其实是一回事。青铜器上的金文文辞习惯上称为铭文。西周时最长的铭文是毛公鼎铭文,有497个字之多,可谓洋洋大观。金文从商代中期

7、开始出现,到西周时就成为当时通行的主要文字了,一直沿用至战国末年。甲骨文和金文是就书写材料而言的,它们是同一系统的文字,在殷商晚期和西周早期同时并用。后来,金文完全取代甲骨文,成为西周时期文字的代表。就现有材料来看,商代早期金文的某些写法,甚至比甲骨文还要早,其象形意味更浓厚。金文也有4000来个,与甲骨文并不完全一致。目前已认识的有一半左右。金文的特点与甲骨文也大抵相似,但也并不完全相同。早期的金文象形意味很浓,商代晚期开始线条化,西周以后则完全线条化。金文的异体字同样很多,但组成文字的基本部分则是不可缺少的。由于金文是先用毛笔书写在蜡模子上的,所以笔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也潇洒大方,雄浑

8、有力,且有圆弧笔。金文的象形意味比甲骨文还浓烈,与金文先写后铸有直接的关系。3、简帛文字。简,指竹简,是古代重要的书写材料;帛,指布帛,也是古代重要的书写材料。简帛文字,就是指书写在竹简和布帛上的文字。从春秋战国直至秦,普遍使用,也叫六国古文。最早发现竹简上写字的是在汉代,也就是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得到的壁中书。其次是在晋武帝太康年间,盗发汲郡魏安釐王冢,得竹简十数车,其中有逸周书和穆天子传等先秦古籍。20世纪30年代后期,又在长沙子弹库一古墓中发现了帛书。帛书的中间写字,周边绘有神话故事的彩色图案。以后又陆续出土不少秦汉时期的竹简和帛画,如长沙马王汉墓出土帛书周易,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古本老子,近

9、年在湖南里耶出土的大批秦简,都是极珍贵的文物。简帛文字的书体很是不一,有些近似小篆,有些篆法近于奇古,更有似蝌蚪,因有蝌蚪文之称。简帛文字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通行的文字。经过整理,已发掘的简帛文字大约有1900多个。这种简帛文字与在西北居延、敦煌等地出土的用隶书写的汉简不同。(二)小篆小篆是相对于大篆而言的,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丞相李斯建议对当时的所谓六国文字进行整理和规范后的文字。春秋战国之际,周王室的统治力量衰微,出现了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许慎说文解字叙)在这种情况下,丞相李斯

10、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整理规范文字的工作。作为一项文化事业,这是进步的,值得肯定的伟大举措。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规范,淘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了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写法,并使之固定下来。小篆的字数,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有9353个,比起金文来说大大增加了,表明当时的社会生活已极大地丰富。小篆主要通行于秦汉之际。不过,在当时另一种字体-隶书也已形成。(三)隶书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字体。据说秦王朝时有一个叫程邈的人,因得罪了秦始皇而被囚禁在云阳狱中。程邈擅长大篆,他在狱中对大篆的书体进行改造,删去繁复的

11、部分,改变大篆的书写体式,使之书写起来更加快捷实用,因而得到秦始皇的赏识。于是赦免了程邈,还让他担任御史之职。程邈创制的这种字体就叫隶书,意为出自奴隶人之手的书体。其实,隶书早在战国末期就已开始出现。隶书经过两个阶段的演进,才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1、古隶,也叫秦隶。古隶是把篆文的圆弧笔写成平直,把篆体的长方体写成扁平,而且字体笔画更趋于简易,但还没有完全脱离篆文的体式。因而后世称之为古隶,又叫秦隶,主要通行于秦汉之际。2、今隶,又叫汉隶。今隶是西汉以后在古隶基础上进一步简省,改变某些偏旁的书写样式,注意字体的波势笔画而形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今隶,又叫汉隶。今隶主要通行于汉代到魏。可见,文字的发展

12、演变以实用为基本原则,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在汉字的发展演变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汉字经过隶变以后,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全失去了早期汉字那种以形象表达思想和意义的基本特征,成为可以分析为基本笔画和基本构件的纯粹文字符号,从而奠定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可以说,隶书是今文字与古文字的分水岭。所以许慎说:初有隶书,以趣简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说文解字叙)隶书的字数,宋代李从周字通收有601个;宋代刘球隶韵收有3275个。(四)楷书楷书又叫真书,由汉隶直接演变而来。在字的结构方面与隶书没有大的区别。在用笔方面,楷书把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的平直方整,进一步固定下来并略有改进。楷书的笔画不象隶书那么柔绵,

13、而显得坚挺硬朗。楷书又叫今文字,或现代汉字。汉字自从魏晋时期形成楷体以后,迄今近2000年,再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楷书的字数,据梁陈时期顾野王的玉篇所收,有22,726个;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有54,678个。以上从汉字字形体态方面作了一般性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汉字的字形体态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作为文字制度-汉字的本质属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仍是以象形表意为其基本特征,只是象形表意的意味大为减弱而已。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

14、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一)繁化和简化。汉字是华夏民族用来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因此,要求文字必须能够准确地体现语言且易于理解。一句话,易于交流。于是,繁化和简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1、繁化,是指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意义或读音,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再加上表意构件或表音构件。如骨头的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更清楚了。又如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更明确了。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止,成为一个形声字。再如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成为溢字。尉

15、字,根据许慎的解释就是熨的意思。由于借为古代军队职官名用字,于是又加个火,成为熨字。且字的结构类型也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形声字了。繁化与简化一样,贯穿着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始终。2、简化,是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简化既包括字体形态方面,也包括字形结构两个方面,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主流。因为人们发明创造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实际的使用。简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符号化。这种简化方式常用在古文字里。一些描绘事物实体形状的字,本来就象那个客体对象的形状,如马、羊、鹿、象、鱼、风(凤)、雀等字,后来也都线条化了,成为纯粹的文字符号了。又如更字,小篆的写

16、法从攴丙声,本义改也,简化以后就分析不出它的形体结构了;又如年字,甲骨文从禾人,象人抱禾回家,正是丰收之象,因而有年成、成熟的意思。许慎说是从禾千声,恐非是。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留能体现文字本义的基本部分。这种简化方式主要在古文字里常用。例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车字,就象一辆车子的形状,结构很复杂,后来简省为只用一个车轮和辖来代表车。再如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都有个装饰性的部分,到西周中期以后就简省为于了。又如小篆集字,上部本从三个隹,下从木,以表示群鸟积聚的意思,后来也简省为集。金文雷字,下部本从三个,后来也简省为雷。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

17、复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这种简化的方式主要用在隶变楷化以后的汉字简化中。这种简化方式的结果,常会导致汉字形体结构的改变。例如,小篆从辵的字,如造,隶变以后绝大部分简化为从辶;小篆左边从心的字,如快,隶变简化为从忄。焦字上部本从龜,下从火,简化后用结构简单的隹代替龟。巖,本来是形声字,简化作岩,是会意字。淚,本从水戾声,是形声字,简化后从水目,是会意字。简化,是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二)分化与同化。普通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新事物产生,就会有一个相应的新语词来表达它。新词语不断产生,就要求文字作相应的增加。汉字的增加,有时并不需要完全从新创造新字,往往是在原

18、有相关字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表意形旁,或者改变某字原来的写法就可以了。这就是汉字的分化现象。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色也。分化出皎,说文:月之白也,从白交声。诗曰月出皎兮;晓,说文:日之白也,从白尧声;皙,说文:人色白也,从白析声。的,说文:明也,从日,勺声。的本从日,后来改从白,白色也有明亮的意思。它,本是蛇的象形字,后来改变写法分化为它和也两个字。匕,说文:相与比叙也,从反人。后来分化出比、妣二字,分别表示亲密、母妣的意思。又如刀,随着读音的改变而分化为刀、刁二字。韵会:说文刀,兵也,都牢切,又丁聊切。本一字而二音,后人作刁以别之而已。汉字经隶变以后分化出很多写法,梁东汉先生在汉字

19、形体学一书中有详细的分析说明。同化,指本来不同的写法,由于同化作用也变得相同了。同化现象主要发生在隶变以后,更表现为偏旁的同化。就是说,本来不相同的部首,隶变以后变得写法相同了。比如部首月,实际上是由月、肉、舟、动物的嘴如龙、熊、蠃(细腰蜂)等由同化而来;又如春、秦、舂、泰、奏、奉等字的上部,也是由不同部首经同化而写法一样了。(参阅叶正渤汉字部首学)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分化是主要的,是主流;同化则是次要的,非主流的。(三)讹变。讹变是指汉字在流传过程中,尤其是隶变以后,某个字发生错写的现象。例如,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以后就一直错下来。再如舜字,小篆从匚炎,从舛,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说文:舜,艸也。楚谓之,秦谓之蔓,蔓地连华。从舛,舛亦声。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央。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又如耻,本来从心从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说文辱也。隶变后分化为二体,其一讹作从耳止声的形声字。其实应从心从耳,人有耻辱感才面红耳赤。又如企,金文是独体象形字,隶变后讹作从人止声的形声字。当然,因讹变而致误的汉字只是极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